國民黨選後內鬥為哪樁?
(本文首發於華廣公眾號)
國民黨選後至今,事情還沒完,為了黨主席交接日期與中央委,中常委選舉日期,洪秀柱陣營與吳敦義陣營仍激戰不已,原來,還有延長賽,觀眾都別散。
這茶壺裡的風暴,外界對細節並無興趣,但若無法了解細節,難定誰是誰非,所以一般輿論只能各打五十大板,言國民黨內鬥不休,團結喊假。內鬥是政黨無法避免的特徵,永遠不會停止,好像許多政治評論者還搞不清楚,對於這種搔不到癢處的輿論,可忽略不看。關於細節,對社會大眾沒有太大意義,我們只需要搞懂國民黨內部在爭什麼即可。
爭決策結構與2018選舉佈局。
在野時,政黨就是選舉機器,所有的黨務與決策都繞著即將而來的選舉佈局。國民黨的權力結構乃,黨代表,中央委,中常委。其中,中央委由黨代表選出210人,中常委再從中央委選出32人,另加上7名指定人選共39人。黨代表任期四年,每兩年開一次會,中央委任期四年,一年開一次會。中常委任期一年,每周開會。
中央委的決策單位,就是中常委。諮詢單位,則是中評委(由中央委產生,每年開會一次)。另外,中央委下又設立了幾個常設單位,如:政策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考核紀律委員會等。其中,政策委員會為產生黨政策的單位,也是掌握立法機關黨團運作的」大黨鞭」,最常在媒體露面,洪秀柱時期的執行長,就是蔡正元。另外一個較常見諸媒體的是文化傳播委員會執行長,此單位的職務就是與媒體互動,所以常上政論節目為黨發聲。
這樣我們就了解,中央委就是黨內權力結構。
由於2018大選在即,選舉佈局,初選規則,都與這權力結構息息相關,選完一年,又要馬上籌備2020大選,故而,洪吳兩陣營必爭之地,就是中央委。
洪秀柱的目標,是改變國民黨,所以選前拋出中常委黨員直選,讓基層黨員有更多的參與機會,這動作是為了一舉扭轉黨代席次表多為華獨所掌控的劣勢。那麼既然落選,也只好透過中央委的席次,為挺洪黨內勢力構築一個可攻可守的堡壘。雖然挺洪派在黨代表席次上有一定的斬獲,但若中央委席次過低,其影響力就不足以牽制華獨,更遑論黨內改造。
所以洪秀柱並不在意提早交接,而在意中央委員選舉能否使得上力。吳敦義這方當然不願日後被洪秀柱牽制,原來想早接任,但怕挺洪方若無法在中央委選舉上遂願,會再起爭議訴諸法院裁奪,為免留下小辮子,乾脆按照黨章規定8月後再接任。
選後,敗選的郝龍斌,韓國瑜,與黨團的廖國棟,都公開逼宮洪秀柱儘早交接,但在吳敦義決定8月後上任,這些人也就閉上了嘴,此前逼宮的理由,彷彿都不存在了。變成現任黨主席想提早交棒,繼任者卻不急著上任的怪象。猶如去年馬英九想早點讓出權力,當選人蔡英文卻不想提前掌權一樣,內裡都是算計。
按理,吳敦義當選票數比例不過52%,卻想在中央委席次上贏者全拿,本來就是毫無民主風範的作法,只看錶象不明究理的輿論,恐怕又是吳陣營帶風向的結果。而且,吳敦義這次勝選,與洪秀柱去年完全不同,洪主席面對的中央委,中常委,黨團,都是前任留下的,吳敦義這一任則重新洗牌,黨團又多支持吳,所以根本不可能產生洪秀柱任內令不出黨中央的窘境。從這一次的風波,又再度證明吳敦義的格局與氣度,遠不如連戰,馬英九,吳伯雄,與洪秀柱,就是一個機關算盡的老藍男而已。
深藍黨員遲早後悔,選出了這麼一個偽善者。
推薦閱讀:
※怎麼看洪秀柱說的這句話「兩岸所有武力抗爭,台灣絕對占不到便宜。」?
※洪秀柱的政治前景如何?
※洪秀柱在臨全會上的演講水平的如何?
※如何看待洪秀柱、郝龍斌、吳敦義、韓國瑜、詹啟賢五人競選2017中國國民黨黨主席?
※國民黨520選舉結果得票數最多的是吳敦義,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