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是你想像的天堂
最近發圖片,收到很多留言,在一片讚美景贊意境的留言中,總是有我的「鼓勵女神」話鋒特犀利的在留言中跳脫出來——「懶啊,好久不更新啊」。哈哈,記得當時我申請國外職位,投簡歷石沉大海特沮喪的時候,她就說:你昨晚投了嗎?有時間鬱悶的這會兒,又能蹭蹭投出去幾封了,你投夠100封了沒?「我總是默默掐指一算,還遠不夠一百封,於是被罵的麻溜的繼續投簡歷去了。
好吧,懶人總是借口一大堆。看到被鞭策,今天實驗做完,背著電腦的大書包回家寫這篇我一直以來很想寫的topic,關於美國無家可歸homeless現象。
剛來美國的時候,好山好水,加上丹佛海拔高,天藍雲低,緊鄰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四季分明,非常漂亮的一座城市。很多房子建的非常好看,前後院的花園都被主人們打理的很好,到了春夏季節,傍晚出去跑步,路過一座座漂亮的房子,欣賞五彩繽紛叫不上名字的各路鮮花,呼吸著一天光合作用下高含氧量的裹著綠草和花香的空氣,很是美美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是跑步時候見到的那樣,女主人工作後開車回家,從後車廂拿出從超市買的食物水果進到自己大大的house里。在無數的城市街道交通路口,downtown各種商店的腳下,總是會看到很多舉著包裝箱的紙殼子上面寫著大大的」homeless, help「等字樣的人。這些人有黑人、白人,男女老少。一次走過交通路口,看到一個很年輕的白人姑娘,個子高高的背著書包,長得很漂亮也舉著這樣的牌子;一次冬天從機場回來的路上,天氣很冷下著厚厚的雪,一個白人老太太凌亂的頭髮披散著,穿著一件羽絨服站在十字路口的邊上,那麼冷的天氣,不知道她這樣子站了多久;還有很多40歲左右正是壯年的男子也有很多舉著失業的牌子。
記得一次我等公交車,那天是冬天以來丹佛下的最大的一場雪,遠遠地我看到一個白人老爺爺一跛一跛的朝著站牌走來。然後和我打招呼,我問他你坐車回家嗎?他說他沒有家了,工作的時候腳受傷了,現在被解僱工作丟了,apartment被收回,他今天去投奔遠在城市另一端的姐姐家。頓時,我很感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位6、7十歲的老人被迫工作,沒有保障,這麼一輩子也沒有攢下一處房子,失業後只能無家可歸呢?
夜晚的丹佛downtown是很多年輕人愛去的,大家一起去bar喝啤酒,有一次路過丹佛的一處供homeless人群應急shelter,看到綿延長長的隊伍,讓我想到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男主人公帶著兒子排隊去shelter睡覺,誰知去晚了沒有排到,只能在地鐵睡了一晚。
美國官方統計的全美homeless人口2012年時約63萬。但是這個官方的數據非常不準確,有很多漏掉的統計。2007年美國法律中心調查就指出至少350萬人有過homeless的經歷,在2013年每30個孩子就會有1個是homeless,大約250萬。其中2013年全美5.7萬退伍軍人淪落為無家可歸(此處又讓我想起《阿甘正傳》里阿甘的那位被炸斷一條腿的上級),占所有homeless成年人的12%!(此處給很多想通過入伍拿美國公民身份的年輕人敲響警鐘,要考慮入伍黃金年齡5年與社會脫節的時間成本)。此處感慨資本主義政府其實對於退伍軍人的關注度遠遠不夠,有調查指出美國政府對於國外移民的關注度要比自己國家退伍軍人的多45%。在所有統計數據中,單身男性佔51.3%,未成年人佔39%。超過一半為非洲裔美國人,76%是單身(顯而易見,成立家庭結婚還是會有降低破產的風險),2%是亞裔(亞洲人真的非常非常少,在大街上我從來沒有見過)。
最近認識一個印度裔的小姑娘Guv,24歲剛剛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本科畢業,專業是生物化學。她家住在舊金山,父親是之前在印度的大學教授,在她一歲的時候全家移民美國。她父親先是買了一家麥當勞店,然後生意越做越大,在今後的幾十年里在舊金山買了各種各樣的飯店,母親全職太太,所以家境非常殷實。這位小姑娘在大學期間,輔修的雙學位要求做社會調查,她和一位小組同伴想出一個點子,就是她每天喬裝打扮成homeless的樣子坐在舊金山地鐵口,她這樣子堅持了一星期,每天都去坐滿一天,平均每天的收入是72美元。也就是說一個月會有2160的收入。在舊金山這樣高房價高消費的城市,買房子還是杯水車薪。但是這樣的收入,也可以足以夠溫飽。緊接著小姑娘便去了shelter做志願者,幫助shelter組織分發食物。很多人很沉默不願與人交流,但是也有一些人很願意與Guv交談。在這裡,也解開了她心中的疑惑。
大多數的homeless人群都和drug有關,大家乞討完的錢幾乎都拿來買drug,由此惡性循環,同時長期服用drug造成的mental精神問題,也讓人喪失鬥志,同時電腦系統的發達,讓有過犯罪記錄,drug記錄的人根本無法找到工作。大多數homeless是黑人,這與教育程度低,工資低等有關。一位黑人婦女30歲左右和Guv分享了她為什麼一步步淪落到homeless的人生故事。這位黑人婦女在13歲上中學時,和同學發生關係導致懷孕,她還是決定生下來。生完孩子後,她就輟學打工,做起了單親媽媽。在打工期間,遇到了另外一位黑人男朋友,這位男友同樣是社會底層,工資並不高,但是對待她和她的孩子都很好,於是共同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後來男友開始沾染上drug,並且她也受影響開始沾染毒品,日子過得每況愈下。後來她的孩子不幸夭折,傷心之餘丟了工作,男友此時也與她分手,於是她變開始了淪落街頭的日子。在睡在大街上的日子,她親眼看過太多沾染drug的人病死凍死街頭,互相槍殺致死,同時她也經常在夜裡遭到其他各種各樣的男性乞丐強姦猥褻。在這期間,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當然父親是誰不可能知道,她還是把這個孩子生了下來。此處不得不佩服人生命力的頑強,她就是在骯髒的大街上自己把孩子生下來,自始至終沒有人照顧,沒有去過醫院。孩子生下來之後,她發現自己太愛這個孩子了,於是就偶爾打零工養活小孩,晚上來到shelter住。因為擔心政府把自己的孩子勒令接管,她開始領著孩子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為了讓孩子吃的好一點,她在和Guv聊天的時候,已經開始做了妓女。
另外一個少有的與drug無關的例子,主人公是一個白人男人,在破產前他過著典型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有完美的家庭,後來人生在一場變故中出現重大轉折。他得了癌症,遭到公司的解僱,妻子為了自保選擇離開了他(此處給中國婚姻法點贊,在一方有重大疾病時,除非本人同意,否則另一方有義務照顧生病的配偶,期間不可以提出離婚)。後來,這個男人賣了房子,專心致病,幸運的是癌症痊癒了。他說他非常感恩,感恩自己當時沒有自暴自棄,賣掉房子致病,而不是捨不得房子在自己的家裡放棄治療。如今雖然沒有了房子,暫時在shelter,身體還在慢慢恢復,但是他已經重新開啟新的人生,開始找工作,他說他相信一切都會再有的。
我一直非常驕傲的是包括中國人在的亞洲人,很多越南裔、泰國裔、印度裔、韓國裔、日本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各國的朋友們,給我的印象都是勤奮吃苦,在美國一步步的站穩腳跟。哪怕年輕吃苦,在飯店端盤子也努力給子女好的教育,努力攢錢買房子。相比於美國的超前消費觀,國人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攢錢意識防患於未然的意識都是非常寶貴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