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爛歌橫行的年代,我真懷念周杰倫用媽媽名字命名的專輯

周杰倫的爸爸可能很委屈。

早在周杰倫剛出道時,他便寫過一首歌,叫《爸,我回來了》,歌詞里寫——

「我聽說通常在戰爭後就會換來和平,為什麼看到我的爸爸一直打我媽媽?就因為喝醉酒,他就能拿我媽出氣?」

「不要再這樣打我媽媽,我說的話你怎會聽,不要再這樣打我媽媽,難道你手不會痛嗎?」

周杰倫很紅,他寫的歌,一定會被千百萬人聽到,這下子,從媒體到歌迷都認為:周杰倫爸爸原來是這麼爛的人!難怪在周杰倫小時候,他父母就離婚了!

後來周杰倫澄清:這是一首反對家庭暴力的歌曲,從藝術角度出發,採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歌詞里的「爸爸」不是他爸爸,指代的是所有家庭暴力的犯罪者。

不過,幾年後,周杰倫出了張專輯叫《葉惠美》,是以他媽媽葉惠美的名字命名,又過了幾年,周杰倫寫了首歌叫《聽媽媽的話》,看來,從小和媽媽長大的周杰倫,還是更愛媽媽一點。

爸爸很委屈,曾嘟囔過:我兒子什麼時候能帶上我呢?

這就有了周杰倫首部執導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周杰倫爸爸的客串演出,自然,如今結婚生子、家庭美滿的周杰倫,還寫了首歌叫《聽爸爸的話》,不過歌詞怎麼聽,好像都不是在誇爸爸……

心疼傑爸一秒。

拋開這些創作花絮不說,僅僅談《葉惠美》的專輯質量,這張 14 年前的老專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周杰倫是天才型的音樂人。

更不得不感嘆:在 2000 年到 2004 年華語樂壇的最後爆發期結束後,如今能夠交出好作品的,還是十幾年前的那批人,偶爾,還要再靠二十幾年前的音樂人出首單曲艷驚四座,神曲佔據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各大音樂節目紅紅火火,唱的還是十幾二十幾年前的金曲。

不敢想像,交出《葉惠美》這張分量極重作品的,是年僅 24 歲的大男生,更不敢想像,14 年之後,再回過頭聽,絲毫不過時,且處處是驚喜。

整張專輯,除了屢屢引發歌迷大合唱的懷舊催淚情歌《晴天》以及讓周杰倫名滿天下的中國風歌曲《東風破》外。這張專輯,更讓人讚歎的是周杰倫的人文情懷。

開篇曲《以父之名》,在網路尚不發達的 2003 年 7 月 16 日,在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台同步首播,有八億人收聽,後來,7 月 16 日被定為「周杰倫日」。

歌曲創作的起因是:周杰倫爸爸很內向,跟周杰倫很少溝通,周杰倫在這張以媽媽名字命名的專輯開篇里,為父親創作了《以父之名》的曲。

隨後的歌詞創作和編曲製作,讓這首歌的深意展現,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親情歌曲,從編曲立意、歌詞文本到 MV 情節,不難發現這首歌深受經典電影《教父》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都有罪,犯著不同的罪,我能決定誰對,誰又該要沉睡。爭論不能解決,在永無止境的夜,關掉你的嘴,唯一的恩惠。擋在前面的人都有罪,後悔也無路可退。」

歌詞的立意為「救贖」,展現了上位者的內心掙扎,強者多是冷漠、決絕、殘酷、理性的,就好比英雄是不可以落淚的,只能將痛苦掩埋在內心深處,一方面是追求慈悲、無私和眾生平等,另一方面是迎接新時代必要摧毀舊時代,前行路上要放棄自由甚至觀念。

你懷念過去純真的日子嗎?懷念也沒用,你選擇了變強,便必須忍受孤獨,那份你渴望的榮譽,註定要讓你犧牲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作詞人是黃俊郎,大眾對周杰倫作詞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開創中國風派別的方文山,關於黃俊郎,相比之下,知道的人少了太多。

黃俊郎的詞,比起天馬行空或詩情畫意的方文山來,更注重敘事性,除了這首《以父之名》外,還有那首以《福爾摩斯探案集》為背景寫下的《夜的第七章》。

早期的周杰倫,是孤獨的、隱忍的甚至是偏執的,黃俊郎的詞,更契合周杰倫剛出道時那段時間的心境,可以說,方文山讓周杰倫面向大眾,增加廣度,黃俊郎讓周杰倫回歸自己,拷問內心。

黃俊郎是名優秀的音樂人,他有份作品集名為《黃俊郎的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一聽。

正如那首黃俊郎為周杰倫寫的《逆鱗》,歌詞有一句「我說自尊吶,看起來或許可笑,但它至少支著我,試著不讓我跌倒,活著如果只是不甘寂靜的喧囂,那就咆哮吧,讓每個人都聽得到」,怎麼聽都像是周杰倫的自述。

再回到這首《以父之名》,那句「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幾乎便是周杰倫的真實寫照。

作為華語樂壇的最後一批天王中的一員,周杰倫可能是中國流行音樂圈最後一個能被稱為「巨星」的存在了,在網路時代,明星們再也無法與歌迷保持距離感,而周杰倫雖也飽受狗仔騷擾,但早期生活對於歌迷而言仍是極度神秘的。

直到如今,周杰倫也沒有開通微博,這份距離感,反而讓他更像有巨星的氣場。

微博時代,硬生生將遙不可及的明星們拉到了地面上,讓大眾知曉:原來明星們也跟我們一樣啊,沒什麼不同。

曾經的明星看起來好似更有質感,多數是在網路未普及的時代被貶為凡人。

網路,摧毀了唱片產業,也顛覆了音樂產業。

不知花了多少年,終於培養了國人付費聽正版音樂、看正版電影、讀正版書籍的習慣,早在很多年前,無數歌手、導演、作者因為盜版一個個窮困潦倒,我們終於迎來了還不錯的時代。

可惜,付費習慣的養成,只能拯救一部分人,所帶來的收益依舊是杯水車薪,更慘痛在於:網路人氣的虛無讓創作者更加浮躁,缺乏專業人士的審核機制,使得大量低俗作品得到大範圍傳播,創作者想要不被餓死,只能選擇迎合市場,做一首首神曲,寫一篇篇爆款,吸引更多眼球。

正如互聯網行業常說的一句話:「有了流量,便有了一切可能性。

流量思維到底可不可取,仍是個爭議話題,我們不做探討,回到創作本身上,我常常反思:為何更便捷的創作環境,更易傳播的網路時代,會讓優秀作品越來越少?

為什麼懷念《葉惠美》這張專輯,是因為整張專輯的每首歌拿出來都那麼精良,再打開各大音樂APP,點開一個個歌手主頁看,還在耐心做專輯的,居然還是十幾年前的蘇打綠、林俊傑、五月天、周杰倫、蔡健雅……

那些被奉為神壇的民謠歌手們,好似除了李志,多數人在熬出頭後,很難再有佳作,沉迷在約炮、吸毒的快活人生,或者被頻繁商演耽誤了創作。

畢竟,能耐下心聽完完整概念的專輯的人越來越少,當代生活讓我們不僅只願意去接受碎片化閱讀,更讓我們只愛聽「聽得順耳」的一支單曲,做一張詞曲精良、概念清晰的專輯,未免太過奢侈了。

正因為奢侈,我們才懷念過去周杰倫的《葉惠美》、《范特西》,才誇讚如今蘇打綠的《冬 未了》、林俊傑的《和自己對話》,這份對品質的堅守,值得讚美。

《葉惠美》中,還有炫技的雙副歌曲目《她的睫毛》,雙副歌的處理在周杰倫後期作品《聽爸爸的話》也出現過,還有典型的周杰倫式饒舌作品《雙刀》、《懦夫》,以及大眾喜愛的《三年二班》等作品。

我最喜歡的一支歌曲,是周杰倫作詞的《梯田》。

眾所周知,周杰倫是罕見的作曲天才,包辦了專輯的全部作曲,在作詞這一塊,他很少涉及,往往由他個人作詞的歌曲,都是抒發其最真實想法的歌曲,如硬懟狗仔的《四面楚歌》,傳達勵志的《稻香》,表達委屈的《超人不會飛》,當然,還有這首體現周杰倫人文情懷的《梯田》。

我很喜歡兩首歌,最能表達我內心深處關於世界的價值觀,一首是邁克爾·傑克遜的《Earth Song》,另一首便是周杰倫的《梯田》。

在《梯田》的歌詞開頭,周杰倫調侃了方文山寫詞慢,再進入話題,歌詞里寫——

「畫成油畫,拿到獎狀,有個啥用,鼓勵你多去回憶是吧?哼我真想撕掉換回自然。怎麼梯田不見多了幾家飯店,坐在裡面看著西洋片,幾隻水牛卻變成畫掛在牆壁上,象徵人們蒸蒸日上,一堆遊客偶爾想看看窗外的觀光景點,但只看到比你住的再高一層的飯店。」

只看到比你住的再高一層的飯店……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可能沒有故鄉,故鄉意味著小時候玩耍的風景,多年過去,再回到家鄉,早已面目全非,找不到回憶的故鄉,不能稱之為故鄉。

人類總是那麼愚蠢,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沒有變化,數十年前,「梁陳方案」被推翻,老北京的城牆被拆除,梁思成先生聲嘶力竭:「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

歷史證明了梁思成先生是對的,現代人建起了假古董來挽回舊人釀下的錯,可是並沒有用,這份對錯的證明題,來得太晚。

破壞環境、過度開發的悲劇,仍在不斷上演,似乎,醜陋的東西很難徹底抹滅掉。

每個時代,都有那些大腹便便的偽君子,說冠冕堂皇的話,做喪盡天良的事,滿嘴巴的主義滿腦子的生意,毀滅了建築、藝術和生態,還要讓一個個胸懷熱血的志士倒入泥濘里,尊嚴喪失。

「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利用對還是不對?自私的人類狼不狼狽?破壞自然的生態會不會很累?,你說為了藝術要砍下一棵樹,這樣對還是不對?你說為了裝飾請問干我啥事?是不是只能用相機紀錄自然,拿給下一代下一代回味,可憐可悲?森林綠地都已成紀錄片,聞不到綠意盎然,只享受到烏煙瘴氣。」

正如周杰倫所寫:「你們可能永遠不能體會,顯微鏡底下的我們,會更現實更自私,這種藝術真的很難領悟。

那個在演唱會上大喊「滾出去」的周杰倫是做了不好的典範,而我們也要記住,那個在歌曲中呼籲保護環境、反對戰爭、阻止暴力的周杰倫,也是值得稱讚的。

如果歌曲能夠代代相傳,如果呼籲的理念能被人記住,如果人類真的願意做出改變,生活才會更美好。

在爛歌流行的年代,我真懷念《葉惠美》,我真懷念《梯田》,願意書寫這樣理念的人越來越少,也很難以被傳播出去,對此,我只想說——

你們並不想聽,我知道但我沒辦法,我就是要寫。

搜索關注公眾號 簡族,回複數字 1 到 10,免費獲取 80 篇精選勵志文章,共 15 萬字成長秘籍教會你 2 年內年入 50 萬的訣竅!

我是簡淺,你的鄰家好朋友。

文章首發公眾號「簡族」(ID :jianzu1126),可以聽的電台公眾號。每晚9點59分我們在「簡族」不見不散,聽我說一聲晚安,等待嚮往美好生活的你來。

聽說,比同齡人更厲害更優秀的人,都關注了「簡族」

推薦閱讀:

每周資訊| 日本當代藝術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的巨大變化
「大電影 看藝術」之聊聊港片《縱橫四海》里的名畫
我有酒,你卻沒故事
攝影的未來

TAG:音乐 | 艺术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