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時隔五年,張一蓓重啟少年題材,她的這次網綜首秀你看好嗎

如果把時間倒退至十年前,張一蓓應該是當時電視行業內最耳熟能詳的製作人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當時,由她製作的湖南經視《越策越開心》和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兩檔節目簡直如日中天,作品與人一起,均頗受歡迎。

如果把再把時間倒退至五六年前,張一蓓這個名字也依然不陌生。2011年的《少年進化論》和2012年的《向上吧少年》相繼開播,連續兩檔少年題材的選秀和養成真人秀,讓湖南衛視在節目類型的多樣性上走在了前列。儘管在收視上並未取得與播出時段相符的成績,但是冷眼君一直認為張一蓓在創新力上是非常厲害的。

只是,隨著《向上吧少年》的結束,張一蓓最終決定出走湖南加入燦星,自此,這個名字開始逐漸被眾人所淡忘。儘管在2014年,張一蓓也曾在廣東衛視重啟選秀,製作了一季《中國好男兒》,可是幾乎沒有任何反響,離開湖南衛視之後的第一個作品基本宣告失敗。

就在大家又快忘記這位曾經的金牌製作人的時候,最近,張一蓓又攜新作《美少年學社》回歸,製作方就是張一蓓的公司優視新容。這一次不僅是重啟少年題材,更是第一次嘗試網綜,讓人又產生了新的期待。

5月14日《美少年學社》上線先導片,21日上線正式第一期。冷眼君第一時間看完之後,發現了節目上的一些亮點,但是也還是有一些擔憂。

養成的定位有些模糊

應該說,偶像養成是近幾年國內真人秀里的一個重要類別,雖說稍顯泛濫,但是好在基本上都有一個相對比較明晰的養成定位。早年的「快男」「快女」是演唱方面的單項養成,《星動亞洲》、《加油美少女》、《蜜蜂少女隊》和《天生是優我》是男女團體唱跳的養成,《一年級》的大學季和畢業季則是對表演能力的單項養成。雖然以上這些節目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養成的定位上還是比較清楚的。

再看《美少年學社》,十一位少年加社長金星的固定組合,另外每期會有不同的飛行嘉賓對少年們進行教學指導。在正式的第一期中,就邀請到了唐國強和蔡國慶,分別教授表演和演唱,而到了當期結尾的作業秀部分,作品展示又以唱跳為主,從觀感來說確實有一些混亂,到底要比什麼?

據介紹,《美少年學社》的官方節目定位說法是偶像養成與真人秀的結合,坦白講,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新,因為大多數的偶像養成都基本上是這樣的定位,只不過張一蓓這次用了更多元的養成內容作為加持,就好像《明日之子》也對選手進行了三個賽道的區分,希望發現和培養不同少年的不同特長。

當然一般來說,演唱、表演、舞蹈之間的聯繫會很緊密,但是從一季節目的看點而言,越是面面俱到可能越是難以找到重點。而這一點正好跟《少年進化論》相反,《美少年學社》是都想要而使得網友找不到重點,《少年進化論》則是自身沒想好要什麼,觀眾自然也就抓不到重點。

節目模型不清晰

剛才冷眼君主要說的是定位,回到內容,在看完先導和正式第一期之後,冷眼君明顯感覺到這個節目的模型也是不清晰的。

一般來說,這類節目有兩個大類別的邏輯。第一是選秀邏輯,那就是需要在眾多的參賽選手中,經過海選、分賽區選拔、全國總決賽等階段性比拼,最終選出最優秀的選手出道,有一種爭奪錦標的味道,也有殘酷的淘汰機制。第二是養成邏輯,其實在這個邏輯里也有海選,只不過不會像當初「快女」那樣的聲勢浩大,而是將其前置或弱化,最終能夠登上舞台的人即為海選後的陣容。而節目就是定向對這些選手進行培訓養成,沒有淘汰,只有內部競爭和優化。

很顯然,《美少年學社》屬於養成邏輯,可是問題就在這裡,即便是養成邏輯,節目的賽制模型也應該讓觀眾很清晰的獲取到。比如《天生是優我》的模型就是,十三名少女以賽代練,通過六國討教戰看看「優我女團」是否有機會正式出道,這是該節目的模型和最終的看點出口。先不說這個模型是否完美,但至少會讓觀眾在一開始就跟節目中的少女們一起,建立起一種命運感。

而《美少年學社》的模型暫時是不清晰的,因為還看不太出來這個節目最終是想要幹嘛?如果說先前定位的問題是沒有解決節目的「What」,那麼模型的不清晰就是沒有解決「How」的問題。從目前來看,單純的教課雖然有一些亮點,比如唐國強的表演課確實彰顯老戲骨的實力,但是幾乎沒看到真人秀的內容,少年除了有顏,還得有情節去支撐他們的人物性格才行。不然只是教課,《一年級》里的表演課教授其實也不差啊,《美少年學社》的特點是什麼呢?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一個養成節目,很多內容細節會隨著節目的播出而逐漸清晰,但是冷眼君認為,節目模型這樣的重大看點還是需要在一開始有比較清晰的交代,比如節目想幹什麼、怎麼干,都是應該在第一期節目里說清楚的。

會不會又是一次試錯?

記得三年前,《中國好男兒》因為節目形式老舊而被大家質疑時,張一蓓曾作出過這樣的回應:「芒果是一個播出平台,做節目可以有一個嘗試的空間,但是燦星是一個公司,我們在選擇上就必須更加謹慎,根據有成功經驗的模式來做比較穩妥。」可見,相比電視台,民營的製作公司會更加看重商業回報,試錯空間更小。

張一蓓曾坦言,做完《少年進化論》後就已萌生去意,做完《向上吧少年》更是讓自己和團隊收穫了自知之明。「這是個長期的過程,之前我們很狂,但失敗以後,我覺得自己一點都不牛,發現飯原來還是要一口一口吃的。《中國好聲音》是觸動我跳槽的重要原因,我站在水邊就要摔下去了,是它踹了我一腳讓我離開。」所以今天轉戰互聯網平台,可能也是看到了視頻網站對內容的稀缺以及對養成類真人秀的試錯空間。

如果說當年《中國好男兒》是因為平台較弱而導致反響平平,這一次藉助優酷這樣的平台,應該說起點是很好的。但是,節目的定位和模型等問題也很明顯,尤其在營造的課堂概念里,核心其實還是偏傳統的操作手法,與真正的網生偶像誕生還是會有些反差。但這種反差一定不是唐國強去《吐槽大會》時的那種反差,而是內容核心與所追求的形式之間的反差,準確的說叫不匹配。

《美少年學社》後續的內容,冷眼君一定會繼續關注,但也希望這一檔節目能儘快讓網友找到核心看點,顏好絕不是全部,真人秀里還得有性格鮮明的「人」才對啊。


推薦閱讀:

連《鏘鏘三人行》也沒了,「價值觀正確」是目前綜藝的底線?
不懂「freestyle」什麼梗?夫人帶你看《中國有嘻哈》|《中國有嘻哈》觀賽指南
嘻哈圈的一點小感想
南派三叔的尷尬綜藝路,吳亦凡陳偉霆吳磊都救不了的《七十二層奇樓》

TAG:综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