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知識」,卻還是不會做設計?

如今幾乎每個同學手裡都握著一大把設計資源和網站:

從簡單易用但含金量較低↓

到稀有資源含金量超高但難以利用↓

MIT免費網路課

除課程視頻外,還可下載課件,但全英文、無翻譯,且非常學術。頂級學霸啃這些稀有資源也會比較吃力

感興趣,想嘗試的同學可以查看鏈接:Free Online Course Materials

Harvard免費網路課

鏈接:Courses | Harvard Online Learning Porta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手中接到的卻是爆炸後參差不齊的知識碎片,甚至在我國,我們猶如在傾瀉的垃圾中搜尋能夠為己所用的信息。不過好在,有知乎這樣的平台為同學們提供一個相對純潔的環境,便於價值資訊傳遞到各位眼中。

可結果卻仍差強人意,很多學生仍鬱悶:我每天刷那麼多條,都是高度乾貨的藝術家、設計師的理念與作品。為什麼我反反覆復看了這麼多,還是沒有感覺?還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設計什麼?

10個藝術生中,8個都有相同的鬱悶

尤其作為轉專業、零基礎的設計初學者們,當你意識到自己的設計知識面了解得太少的時候,都會趕緊掏出手機開始搜索,甚至還會在朋友圈裡求援:「有誰知道xxx嗎?求分享~」

但通常——無人應答。

就算真的通過百度、甚至google等搜索關鍵字的方式,找到自己想查的藝術家或者設計師信息,他們屬於什麼風格、流派,主張什麼理念,代表作有哪些,每個設計方案如何誇張酷炫等等

原來調研這麼簡單,網路資源可以回答老師的問題,分分鐘搞定作業的答案,世界彷彿在此和平。

可是只需追問幾個問題,碎片化的知識便會原形畢露:

  • 你搜到的幾個設計師之間有什麼聯繫?

  • 幾個不同的項目,都是為了解決什麼難題?

  • 解決某個問題,不同手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 查完xx案例,你聯想到的是其他設計師和案例都有什麼?為什麼?

如果大家答不上來,你的research其實就是低效的。可能你會委屈:我也查了很多啊。不過先別顧著喪,先弄清楚:為什麼你查到的那些碎片化「知識」幫不了你。

碎片化設計知識,正在吃掉你的「腦子」

朋友圈裡的設計圈新鮮事也好,你為了了解某些設計師藝術家作品而主動去查的信息也好。歸根結底,碎片化的信息對於那時的你來說,都不過是一些你尚不了解的「新鮮內容」。它們不斷地給你刺激,讓你沉浸於【啊!又知道了新的東西,真好】的滿足里,而且這種滿足往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你感覺自己好像付出了很少就收穫了很多「新乾貨」。

這類「新乾貨」通常具備這樣的特徵:

  • 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

  • 它們往往大量簡化了推演過程

  • 它們往往將多路徑簡化為單一路徑

  • 它們往往不夠嚴謹、全面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新鮮信息,並沒有被你及時地與其他既有的知識建立【聯繫】,他們就好像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島與浮標,彼此誰也不挨著誰。一旦這種聯繫和紐帶沒有被及時建立,當被問及的時候,就很難及時地從腦海中【調取】,久而久之就真的被忘了。

而更可怕的在於,沒有及時地將接受到的信息填充進自有的認知體系,那麼就會出現單位時間刷得新信息越多,孤島就越多;你本以為自己學到了很多,結果下次一問發現根本什麼都沒得到,經不起任何推敲和深究,然後時間又過去了。

說碎片化知識正在吃掉你的「腦子」,其實指的是碎片化信息對人思考力的吞噬。

短期內接受新鮮事物所產生的滿足感會讓你習慣從單一的知識點去理解事物和問題。如果說設計思維是層層遞進的,那麼碎片化信息中的簡單判斷就會讓你認為A就是A,B就是B,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而難以自行向更深層次的思考層級躍遷,長此以往會弱化你完成複雜設計的能力。

簡而言之,碎片信息為了達到易於習得的目的,通常會將複雜的事物簡單化。它們往往只告訴你表面上的東西,卻不會告訴你背後的原理,以及它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繫。

當我們接受碎片信息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擴充「事實」,但並沒有增加「聯繫」,自然也不會「使用」。

如何將碎片化信息轉化成設計思考力

你應該先花時間把自己既有的設計知識梳理一下。可能有的零基礎或轉專業的同學會說自己之前沒有設計基礎和美術功底,那麼可以把漢藝老師講過的知識點和設計邏輯梳理一遍。你是如何確定第一個設計靈感?又是如何展開設計的?雖然設計項目是個案,但是從中整理出的方法論是可以借鑒到後續的設計中的。

那麼,具體怎麼梳理呢?把你已知的設計知識點分門別類列舉出來,如果你能說出某個知識點對其他事物的影響因素,以及有哪些因素可能對它造成影響,就可以逐漸梳理出自己的知識網。這裡推薦mind-map的方法:不知道sketchbook該怎麼做?那就從mind map開始吧!

在準備設計作品集的同學,當有了各自專業最初的知識體系後,再接觸新信息和新知識點的時候,要迅速將新的碎片信息納入到既有認知體系中,思考它怎麼能和你已經知道的知識建立聯繫。

如果找到了新信息和既有知識體系的映射聯繫,那麼你的既有體系將會被擴大,且新知識也不會容易被忘記。

而要進一步將新知識內化,使其最終變成自己的可用的設計素材或靈感,最簡單的方法是做【輸出】。你可以在下次和漢藝老師交流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所學以及相應的思考複述出來,或者直接做簡單的設計表達。

最重要的是,不符合以上流程認知的知識,要主動斷舍離。因為只會有兩種情況:第一,這個信息沒有利用價值;第二,這個知識點對於現階段的你來說還太難,隨著知識體系擴大,以後還會再相遇,那時候掌握比現在要簡單。

面對碎片化設計知識,你該怎麼做

碎片化的設計信息本身沒錯,如果能按照上面說的方式將碎片化信息整合,了解一個信息表現之下的原理、背景,並不斷填充到自己既有的知識體系中的話,碎片化信息也能對你貢獻價值。

你也可以藉助外力幫助自己完成知識體系建設的過程,比如用集中的閑暇時間以暑假夏令營的方式集中體驗將碎片化信息串聯起來,馬上應用於實踐並做出設計成品。這是目前針對國內學生在學校學不到太多知識,能從體制外部得到最大幫助的一種方式。為此,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教育,為能幫助同學們在暑期學有所獲,提前半年進行課程教研,僅為梳理一條邏輯線索能夠串聯起片段式的知識碎片。

已推出的3款夏令營課程已基本報滿,除極特殊情況(如有學生臨時無法如期參加)外,不再招生,保證20人小班課程質量。

身份主義 | 暑期藝術首飾設計「夏令營」

彼與此 | 暑期服裝創意設計「夏令營」

一張臉 | 暑期視覺傳達設計「夏令營」

儘管我們的課程定價不菲,5980/3周,但是通過我們已經招滿的課程大家可以了解到我們對教學的用心與認真。

目前還有5款夏令營課程即將發布,涉及建築、景觀、交互、平面、面料等不同領域。大家可以關注漢藝國際官微(微信號:hanyixiongdi)第一時間收到最新夏令營招生簡章,也可以提前通過私信與康石石聯繫,搶佔寶貴的夏令營名額。

每當臨近一個暑期,康石石均期盼:

孤零零的知識點不必漂浮於分散的坐標,你可以用3周時間將它們串聯成一個有序的網路。

往期教學成果節選:

2016年「地地道道東方人」平面設計夏令營

2016年「敘事空間」建築設計夏令營

本來沒想再寫,因為該說的已經說完了,但是重新翻看起去年夏天的照片,並將它上傳的過程中,康石石心軟了,或許我們是一家體制外的培訓機構,但我們堅信,我們是在傳遞我們作為教師的本分與職責,我們傳播的是知識,我們輸送的溫度。我們接到的孩子,水平有高有低,可是我們態度一致,我們不會因為孩子消化速度慢就幫他去做,甚至放棄他,而是陪他直到深夜1點,2點,輔導她自己做完。

什麼是老師,我經常這樣反問自己,直到現在也不敢說有完美的答案,只不過現在在我看來:老師就是朋友,老師不在講台之上,而在學生之中,老師不僅傳授知識,老師更傳播思考的方法,提供更為高階的認知平台,帶同學們學會如何從事物的本質出發學會自我思考與自我反省。至於零散的知識點,只不過用我們已經驗證過的方式教授孩子如何予以串聯而已。

我們得到的感謝和認可有很多,最有意思的一則來自與我老師在同一所大學任教的教授,他這樣說道:「體制外掌握核心教學科技。」

不多說了,今天仍是風雨兼程,莫談明日啟航。

———————————————————分割線———————————————————

早鳥報名通道:

1.發送私信「專業名稱+參加夏令營」至康石石

2.關注漢藝國際官網微信(微信號:hanyixiongdi)


推薦閱讀:

院校資訊 | 倫藝六子之「倫敦傳媒學院」全解析
Fashion Design | 今天教你如何發家致富
被狼叔虐到?不如來看動畫片,反正我的理想就是那種俗套大團圓!
「專業作品集」作品集,這麼準備才能高Level(第二彈)
院校資訊 | 美國SAIC院校專業全解析 Part 1

TAG:设计 | 艺术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