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拍兩下球,就能過人 | 蒂姆哈達威招牌動作
公眾號:籃球良品
原文:只需拍兩下球,就能過人 | 蒂姆哈達威招牌動作
籃球誕生的初期,大部分比賽是由兩人光著膀子相互肉搏,觀眾圍著賽場上歡呼著,他們並不關心球員是否將球放進籃筐,而是等待著進攻方衝擊著防守方。這樣的比賽名為籃球比賽,實為摔跤比賽。
隨著時間的推移,籃球規則的發展和完善,籃球運動迎來了新的春天。運球,傳球,投籃動作,逐漸頂替了野蠻的肉搏動作。但是人們不滿足缺乏激情,觀賞性的技術動作。球員們開始嘗試依靠運球突破防守者,於是出現了crossover動作。
上世紀80年代,crossover動作逐漸風靡全美。孩子們在自己的後院中,模仿哈達威在比賽中的過人動作。當時蒂姆哈達威把控球技術推向了另一個層面,他的連續胯下運球配合著體前變向,被球迷們稱作「 Two-Step」「兩步過人」。湖人隊名宿「魔術師」約翰遜評價哈達威:當你面對哈達威的時候,聽到籃球拍在地面上發出的『砰砰』兩聲,他已經從你的身邊過去了。
「Two-Step」還有另外一個名字:「killer crossover」。其實哈達威的「killer crossover」動作並不難,胯下運球後銜接一個體前變向,加速突破即可。但真正能把這個動作用出效果的人少之又少。
大部分人只是膚淺的模仿該動作,並不了解動作的重心變化和目的。首先我們把「killer crossover」動作分解開來,分為胯下交替運球和體前交替運球。
胯下交替運球是一種近距離,利用雙腿護球的交替運球方式。常用於某動作的終結點,例如貼身突破時採用胯下運球急停。但在「killer crossover」整套動作中,胯下運球是發起點,不是終結點「急停」。
胯下運球急停我們把胯下運球作為發起點時,同樣需要近距離「貼身」面對防守者使用,且「幅度」一定要大。「幅度」大不是只雙腳撇開的距離寬,是指身體重心變化大,運球方向變化大。
胯下運球前身體的重心均衡落在雙腳,身體正對防守者。胯下運球後雙腳一前一後,重心落在前腳,身體朝向防守者的左右某側。由於進攻者與防守者近距離「貼身」的緣故,如果防守者不改變身位跟防,胯下運球後進攻者已經完全突破防守者。
不改變身位,胯下運球突破但是大部分防守者都會調整身位,至某側跟防進攻者。當防守者調整身位時,會向後移動拉開雙方的距離,且重心會落在一側。這種情況也是胯下運球後的目的之一,能夠幫助進攻者更好銜接體前變向。
左圖不改變身位,能夠直接過
右圖改變身位,銜接體前變向
體前交替運球相比胯下交替運球速度更快,但是需要足夠的運球空間。如果直接面對距離較遠「運球空間」,重心平衡的防守者體前變向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上文的情況「攻防雙方有運球距離,防守者的重心落在一側」是體前變向的最佳環境。
相關推文:交叉步和順步
「killer crossover」之所以難以防守,是因為胯下運球的護球優勢,讓進攻者敢於近距離衝擊防守者,為體前變向製造了完美的變向環境,最後利用體前變向的速度優勢找到突破口,進行加速直線運球。
「killer crossover」實戰效果球場上最忌諱的是將動作機械化,盲目的模仿「killer crossover」動作,卻不考慮為什麼要這麼做。球友們在學習「killer crossover」時要學會閱讀防守,觀察自己的每個動作是否達到了進攻目的。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