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90%的吃貨都沒識破的食品騙局,現在看還來得及拯救你的錢包!

超市貨架上都是包得漂漂亮亮的蔬果,長得丑的都去哪兒了?麵包店裡的可愛西點,沒賣完的話怎麼辦?過了保質期的食物真的就只能扔掉嗎?舌尖上的土逗今天和你一起探討食物浪費的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的你,也和我們一樣果斷杜絕浪費!

.

作者:林深 蘇胡思 沙撈越

美編:黃山

.

近日,英國政府顧問組織Wrap的研究顯示,英國人每日丟棄140萬隻可食用的香蕉,相當於每年浪費8000萬英鎊(7億人民幣左右);30%消費者承認,只要見到香蕉皮上有磕痕淤黑,便會將之丟掉,因此大量香蕉慘遭「活埋」。

作為從小就習慣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澆花、吃飯永遠光碟、只買降價水果的(胖)土逗,看到好好的食物悲催地躺在垃圾桶里,心除了在滴血,還是在滴血……

.

讓土逗整個人都不好的垃圾桶照。圖:the Guardian

.

難道我們的物質已經極大豐裕到可以隨便浪費的地步了嗎?浪費只有一利,但為什麼它可以壓下百弊大行其道?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杜絕浪費?作為吃貨的土逗決定來一次食物浪費的大起底。

被「謀殺」的「香蕉」將會報復人類

誇張的食物浪費早已不是新鮮事。2013年上半年,英國主要連鎖超市之一Tesco的批發中心、超市和顧客共造成了2.85萬噸食品丟棄,包括68%的袋裝蔬菜沙拉、50%的麵包糕點等。而食物浪費量最大的美國,每年扔掉的食物量幾乎等於他們食品消費的總數。

.

紐約市某角落被丟棄的食物。圖:TakePart

.

日本是食物審查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其保質期規定可謂全球最短。在這個糧食自給率僅有39%的國度,每年卻要丟棄1850萬噸的食品。

作為餐飲大國,中國的食物浪費同樣驚人:中國科學院表示,從2013到2015年,僅餐飲業造成的食物浪費量就達到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多的口糧。其中中小學校園餐的人均食物浪費量達89.94克/人,不僅遠高於大學和職工食堂,更高於餐飲業平均水平。

.

中國人喜擺大桌宴請賓客,通常會點過量的菜品,且許多人認為打包剩食顯寒酸「沒面子」,造成大量浪費。圖:CRI

.

浪費儼然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類消費食品(約13億噸)最終被丟棄和浪費。然而,在食品浪費的全球版圖上,卻呈現出巨大的地區差異。

.

發展中國家的食物浪費主要發生在食品供應鏈的早期階段(如收割、管理和倉儲技術等),發達國家的食物浪費則主要發生在後期階段(如零售和消費)。在消費階段,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異尤其大。圖:聯合國糧農組織

.

越是發達的地區,浪費起來越是不眨眼,貧困地區卻十幾年如一日地在飢餓中掙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飢餓數據」顯示,全球仍有8.7億人沒有擺脫飢餓,絕大多數飢餓人口(98%)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這些發展中國家有將近15%的人口營養不良。而哪怕只挽救那些被丟棄和浪費的食物中的四分之一,就足以養活世界上8.7億飢餓人口。

食物浪費在一瞬間,其後果卻不容小覷——它直接帶來的是食品生產中水、土地、能源的浪費。

「約有13億噸糧食在整個食物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被浪費掉了,這相當於每年投入農業生產的14億公頃土地和250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白白浪費。」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徐捷說。

——中國經濟網 《中科院:我國每年食物浪費相當逾3000萬人口糧》

另外,富含有機物和水的食物(尤其是肉類),採用傳統填埋方式處理,在微生物降解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和其他有害物質。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全球的食物浪費造成了33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

.

圖:英國衛報

.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協會(UNCSD)預測,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突破90億大關。在沙漠化和異常氣候影響下,30年後農業勞動生產率將由2.3%下降到1.5%。也就是說,如果繼續這麼浪費糧食,人類將陷入難以想像的生存危機。

誰是殺死食物的兇手?

辣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花式浪費?

食品包裝上的保質期是一大原因。在日本,食物浪費很大程度上歸咎於嚴苛的保質期制度:日本對食物設置「賞味期限」,這僅僅是食品口感最佳的期限,而非有效期限。然而在日本的超市、便利店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旦食品陳列時間超過「賞味期限」的2/3,就得下架、退貨或丟棄——如果「賞味期限」是3個月的話,那在離到期還有1個月時就要對其進行處理。

.

圖:walkintokyo

.

不少觀點認為,最佳日期並不意味著食物一過這個點就不能吃了,食物腐壞的時間和保存的方法、食物的特質有關,因此並不絕對。很多時候,保質期僅僅決定於超市記錄的庫存流轉的日期,其更大的意義在於超市對消費者的安全免責。英國名廚Jamie Oliver堅持要靠自己的觀察和經驗來判斷食物是否還能吃,同時提供剩食菜譜,呼籲大家不要浪費。

另一個原因,是消費者對食物的「愛美之心」。據英媒《衛報》研究表明,年輕消費者更喜愛新奇的、異國的餐廳美食,因為這樣的美食很「上相」,分享美食照片往往讓他們在社交網路上賺足眼球。英國食物歷史學家、廣播員波利·羅素(Polly Russell)稱,餐飲商為此不斷變換菜單並引入外來食材以吸引顧客。然而,這樣的競爭策略卻導致大量浪費:因為變化的菜單讓餐廳難以準確地控制與計劃其進貨量與銷售量,而進口食材在本地也難被再利用。

.

圖:傳送門

.

對食物棄之如泥沙的食品零售商卻對自己的店員卻十分吝嗇。對「蛋糕店每天賣不完的蛋糕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曾在某知名西點連鎖店打過工的知乎答主@楊茜說道:

每天半夜賣不完麵包的都要記報廢,蛋糕會在保質期的當天早上報廢……基本就是銷毀,要弄的很碎,攪爛,扔進垃圾桶,為了防止有人拿到完整的帶包裝的再低價買了……為了防止員工們消極怠工,是不允許低價處理賣不完的東西的(就是要讓你好好賣!反正賣不完的也不是你的!)

財大氣粗的零售商如此小氣,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賣賣賣。某24小時連鎖便利店的香港區域經理向土逗透露,「在我們公司是嚴禁員工帶走或使用到期產品的,一來食品安全是一個問題,二來這種舉動我們認為不能鼓勵產品銷售,反而有可能滋長員工故意hold貨不銷售的壞習慣(因為知道賣不出去的可以歸自己)。」

但這並非故事的全部,更大量的浪費在銷售環節之前就已經開始。

在南美洲秘魯,農場主 Luis Torres 每年要扔掉350萬磅的洋蔥。原因自然是賣不出去,因為這些洋蔥個頭太小,或是不夠圓、有瑕疵。農場的主要盈利依仗北美和歐洲的大超市,但這些市場對洋蔥賣相的要求很高,不要「殘次品」。秘魯本地又沒有這麼大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這些歐美看不上的洋蔥,唯一的選擇就是扔掉。

儘管心痛, Torres 從沒試過跟挑三揀四的超市口吐怨言:「如果我抱怨了,超市下次就找其他農場了。我是個很實際的人,我又改變不了這些規則。」

在美國,匿名農場主對總在最後一刻才反悔的大超市心懷不滿,「他們會在50個籃子里找到一顆頂部爛掉的生菜,然後說:『我們不要你的生菜,這通不過農業部的抽查。』」

——端傳媒 《顏值不高而被嫌棄的蔬果,正是解決饑荒的良藥》

.

圖:the Guardian

.

與消費者「愛美」不同,食品零售商,尤其是大超市對食材生產者的挑剔主要是利益驅使。

「只有最漂亮的食物才能讓消費者掏錢。」美國食品銷售協會副主席 Rick Stein 說,美國食物的銷售額與賣相及品質是直接相關的。美國社企 Food Cowboy 創始人 Roger Gordon 說,新鮮食物佔據了大超市總利潤的15%,而如果在進貨的時候對賣相的要求放寬50%,利潤率就會由1.5%驟減到0.7%。

——端傳媒 《顏值不高而被嫌棄的蔬果,正是解決饑荒的良藥》

這卻造成了惡性循環。據英國《衛報》報道,為了能向大的食品零售商進貨更多的合格產品,不擁有技術與信息的弱勢果農只能不顧真實的需求不斷生產更多的產品。過度生產的後果,是一輪接著一輪的丟棄與浪費。

杜絕浪費,慈善捐贈遠遠不夠

為了努力減少食物垃圾的比重,世界各地紛紛通過與慈善機構合作的方式處理滯銷食物。法國明令規定,超市必須把滯銷的食物捐給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否則需要繳納罰款;丹麥有非盈利的We Food超市,只賣主流商店認為過期但對人體無害的產品,售價比外面低3-5成,超市所得的利潤將悉數捐出去;2015年5月,上海浦東成立了食物銀行,其主要工作是連接食品供應商,將仍有食用價值的剩餘食品收集起來,免費發放給有需要的人。

.

WeFood 超市中的食物。圖:WeFood

.

但這種方式能消化的剩餘食物十分有限。英國超市Sainsbury,去年捐贈了超過3000噸食物,但這僅占其剩餘食物的7%;日本目前正在努力回收未過期卻準備下架的便當、麵包、罐頭、泡麵等食品,並無償捐助給兒童福利設施,一年可捐助累計可高達1600噸,但日本每年丟棄的食物卻是這個數字的1萬倍。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Nell Frizzell分析,浪費的罪魁禍首是超市文化和集約化農業。一方面,在食品銷售商的「顏值」營銷下,「看臉」成為許多消費者選購食物時的「政治正確」。另一方面,食品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彼此分離,消費者遠離了勞動成果被大量拋棄的農民,看不到工廠里被資本壓榨的食品加工工人,也看不到賣不出去的食品最終如何反饋給環境和消費者,所以浪費起來無切膚之痛。所以,要徹底解決浪費問題,需要彌合層層分包的食物供應鏈造成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鴻溝。

日本的生活俱樂部在這方面就做成了成功的嘗試,其誕生於1965年,恰處於日本經濟騰飛,「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生活方式開始風靡之時。成員大部分為婦女,她們從最開始就反抗商品化社會和不良消費方式,在食品供應環節做出改變:通過會員共同訂購食品的模式,對生產企業進行監管,確保食品綠色、合理地生產。

在她們的努力下,消費者得以掌握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廢棄整個鏈條上的詳細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把企業對商品的決定權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

同時,她們還探索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勞動者自主合作社(Worker"s Collective),由會員自己出資、自己經營、自己勞動。合作社不以盈利為目的,會員之間也不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她們更像是事業夥伴、是姐妹。在這種模式下,生活俱樂部開辦了自己的奶牛工廠、貨運企業和帶有勞動者協同組合性質的店鋪,保證綠色、健康的食品供求平衡地被生產、銷售和消費。

.

圖:日本生活俱樂部官網

.

而台灣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也做出了成功的嘗試。該合作社的成員與進行綠色生產的農戶進行互助合作,倡導綠色消費和理性消費。通過採用共同購買的模式,合作社成功地連接了消費者和農民,減少了食物浪費的可能。

據台灣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介紹,「一籃子菜」的共同購買項目,最早期是這樣的:你要預約才有菜購買,一定要買夠一個月份。你先交1000塊,一個月後,賬面上多少錢,那你就交那個月的菜錢;等你決定不要再參與一籃菜,1000塊的保證金會再退給你。通過這樣的形式我們希望農民能夠理解,的確有這麼多人想要吃蔬菜。

共同購買裡頭其實包括兩道「安心」:一是,你放心生產,我會吃;另外就是我這樣種,你可以放心。

——人民食物主權論壇:《全台灣最大的合作社: 如何共消費、反剝削、護生態?》

同時,消費合作社還通過監控食品安全來建立消費者與農民的互信關係。目前,該合作社共購模式已開展超過20年,在全台灣擁有51個站所銷售食品,與其合作的農友有將近150人。

.

消費合作社的「一籃菜」項目。圖: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官網

.

當我們以為傾倒牛奶和銷毀農產品只是書本上遙遠的歷史時,其實類似的事仍在日日夜夜地上演。農民、銷售商、消費者都被那一隻「看不見的手」按在了同一輛卡車上,我們共同踩下了油門,將數以萬計的食物運向被丟棄的深淵。而深淵的另一頭,是我們無數掙扎在飢餓與死亡邊緣的同類和日益枯竭的地球。

當食物浪費的真相被盤根錯節的食物供應鏈條遮蔽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努力去看見垃圾填埋場中的食物,去看見無計可施的農民,去看見為生存掙扎的人們,去看見食品供應鏈條當中的不透明與不平等——而這一切本不應該如此。

.

本文首發於土逗公社

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聽說荔枝由於很難保鮮,水果商販會將荔枝泡到藥水里保鮮。請問荔枝保鮮的藥水是什麼?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嗎?
聖牧牛奶真的通過了歐盟的有機認證嗎,此認證含金量如何?
核桃裡面這種白毛是什麼?發霉了嗎?能吃么?
肯德基用激素催起來的雞已被多次曝光,為何還是在這樣生產,難道這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嗎?
每天吃半罐花生醬致癌嗎?

TAG: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