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父母,有資格要求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一)

昨天下午錄了4個多小時的視頻課,晚上到影城看了最近大熱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回來的路上構思著這篇文章,最開始想的題目是「什麼樣的孩子,能實現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後又覺得這個題目肯定會引起育兒圈的公憤,估計很快就會有人寫「什麼樣的父母,都沒資格要求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或者,「禽獸一樣的父母,才會要求孩子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其實,作為一名從教10年的老師,我深深的理解現在的孩子們普遍來說,已經付出了幾乎不輸影片主角Getta那樣的努力,至少說承受著不輸Getta那般的心理壓力,之所以還沒有Getta那樣的成就,大概是因為缺少Getta父親那樣神奇的家長,所以這篇文章最終還是決定叫「什麼樣的父母,有資格要求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當老師的,天天幹得都是敲打學生的事,這次我就換一換,來敲打一下家長朋友們好了。

進入正題之前,還得做個特殊情況說明,「什麼樣的家長,不需要要求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有一些家長是不需要將自己的夢想加諸於孩子的。比如不管王思聰又因為什麼勁爆的言論上了頭條,國民公公王健林都表現的很淡定,「兒媳婦的標準我說了不算」,有網友認為這是大老闆對獨子溺愛的表現,我卻覺得,因為他忙著實現他自己把萬達五星酒店開遍全世界的大目標,選兒媳婦這種小問題,當然留給兒子自己去決定就好了啊。他的夢想也好,目標也好,自己都有能力實現且正在實現的過程中,當然不需要壓迫孩子去實現。但是,普羅大眾中,像我一樣在事業、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小遺憾的爸爸媽媽,在內心深處都還是會希望孩子的將來能彌補這種遺憾吧。上周我去看望剛生完寶寶身材就恢復的超好的同學小柴,她為她剛滿百天的小女兒畫了一個系列的暖暖的成長小漫畫,其中有一副說,「寶寶你現在9斤了,想想未來你會長到90斤耶。」 這是多麼美好的期待。但是轉念想想,現在已經160斤的媽媽,會跟女兒說,寶寶你未來會長到190斤嗎?恐怕想的也是,女兒你將來不要像媽媽一樣胖吧。

經過了漫長的鋪墊,終於要說到本文的重點了。個人覺得,要求孩子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父母自身先得做到以下五點:

1、家長有夢想,至少得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西城區初三去年考過一個作文題「為了自己的夢想」,令我意外的是很多學生放棄了這個題目而選擇了我認為更難的一個想像作文的題目去寫。孩子們給我的反饋是,「夢想」作文實在是沒啥好寫的。我問他們,你們難道沒有夢想嗎?一個小男孩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我的夢想就是在一個寬敞舒適的房間里,有一個躺著很舒服的沙發,那裡有很好的wifi信號,我玩一天的王者榮耀,沒有人來管我。」 我曾應某家教機品牌的邀請,為他們的名著讀書會節目講了一期《紅岩》,節目里也提到了學生描述的這個關於「王者榮耀」的夢想,沒想到這句話成為了那期節目的熱門筆記,轉載的學生超過了2000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初中生對待「夢想」的態度。其實不止初中生,在成人的世界裡,「夢想」似乎也是一個過於抽象、脫離現實生活的詞。孩子沒有夢想,跟父母親就沒有夢想有沒有關係?孩子生活中沒有明確的目標,跟父母生活也是得過且過、沒有目標有沒有關係?我們不妨想一想。

影片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一直有一個夢想——成為世界冠軍,為國爭光——又崇高又遠大。影片的高潮部分,Getta在決賽前問父親,明天的比賽用什麼策略。父親的回答,策略就是你一定要讓人記住你,但即使你得到銀牌也會被遺忘,只有得金牌才能被人記住。我們被電影中這種永爭第一的精神感動,卻在奧運會時對國家的「唯金牌論」口誅筆伐。這真是一種奇妙的雙重標準。為什麼不實在一點呢,我們強調享受體育運動沒錯,然而「競技體育」這個詞里,畢竟還有個「競」字呢。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在教育行業裡面掙大錢的公司只有一個商業模式,「就是最大程度的發現、製造、利用和變現家長的焦慮」。我並不認同這句話。擁有從業者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我和我的一些同事,並沒有製造任何焦慮,反而是更為深刻的體會著這種焦慮。今天中午剛剛看到一位同事,(我們部門非常資深的一位英語老師,相當漂亮的北京姑娘,新東方集團培訓師),發朋友圈說,送給孩子的兒童節禮物是一套學區房,這個禮物花了她工作十年攢下來的幾乎所有錢。我們的部門總監夫妻,也在今年年初多方借錢買了一套中關村三小的學區房。

我們老師的孩子里,大都是在半歲就開始上早教班(並不是我們新東方的機構),我們周末9個小時的課,課間在教師休息室老師們聊天時,也常常談到孩子又報了什麼班,哪家幼兒園比較靠譜。即使是在北京,優質的教育依然稀缺,孩子們的成長之路處處都面臨正競爭。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拔得頭籌,所以我們跟家長交流時當然也可以襟懷坦蕩的說,要鼓勵孩子追求卓越。有家長會說,我們希望孩子在學校開心就好。我在公立系統的學校工作了三年,所觀察到的現象是,在學校開心的孩子往往是學業表現優異的孩子和長相可愛情商高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欣賞,自然在學校很開心。幾年中考教下來,再帶新初一班,我在第一次家長會時就會跟家長說,孩子準備考哪所高中?這個問題不能等到初三,必須初一的時候就想清楚。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房子給弟弟不給我,很正常啊。」——蛤?唉!
論文大燜鍋:JDE論文速遞 長期人力資本測算
《爸爸去哪兒4》花式帶娃秀,除了看熱鬧還能看點啥?
【認真想】都市就像叢林,從來都不滿足叢林法則
她們被中國父母拋棄,被美國人領養,回國尋親卻常失望而歸

TAG:教育 | 摔跤吧!爸爸电影 | 中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