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翻拍日劇,拍不出氣質

下個月,翻拍版的《深夜食堂》就要開播了。

我對黃磊印象一直比較好,聽說《深夜食堂》要拍中國版的時候,心目中合適的老闆人選就是他。加上原作故事打動人,這次的翻拍,挺讓人期待的。

今天去看了一下海報跟預告片,總覺得,跟我印象中的《深夜食堂》不太一樣。

深夜食堂講的是一個從凌晨12點營業到早上7點的小餐館的故事,人生的百味,就在這食物的酸甜苦辣當中。通過來來往往的食客,訴說人生的千頭萬緒,惆悵又溫情。

翻拍版的《深夜食堂》沿襲了原版的劇情,卻沒了市井的氣質。

原版的《深夜食堂》是這樣的。

演員在儘力收斂自己的明星氣質,去扮演一個可以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普通人。

而翻拍版的《深夜食堂》,不說這是電視劇,我還以為是「明星作客黃小廚」真人秀,打光堪比綜藝現場。

特別是這場三個女人的戲,生活的寫實感高下立判。

這幾個演員,哪一個是有「生活氣息」的?

頭上的髮膠,濃重的妝,像是剛從別的場趕過來做活動。吳昕生活裝都未必會戴那個村尚之王的頭箍。

看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演員是假的,角色才是真的,過分追求假的東西,我怕我到時候看到的不是刀疤老闆和食客,而是黃小廚、何炅、海清、戚薇。

這部片子本該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從演員的海報和預告看,每個人的裝扮都非常刻意而精緻。這也是為什麼這部片子看起來這麼彆扭,明星感太強,缺乏生活感,我們看到的是演員,而不是角色。

平平淡淡的市井巷弄,普普通通都市男女,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這才是深夜食堂。

生活本該是粗糙有質感的,為了追求表面的美,去偏離生活真實的面貌,呈現出來的只有假。

翻拍版的《深夜食堂》如它精心布置的片場一般,不是一家真的老餐館,而是一家刻意做舊的偽文藝餐館。

何況人家日本人開個日式餐廳能叫食堂,中國人的深夜食堂是什麼?沒要求你開擼串攤,你好歹給我個蒼蠅館吧(」゜ロ゜)」

這一點都不生活啊!

一群精心打扮的明星,坐進精心布置的偽文藝餐廳里,面對假扮的日式打扮的老闆,這就是翻拍的《深夜食堂》。

國產電視劇一貫的投入和宣傳手法,都放在包裝和演員身上了。

就拿這張海報來說,我可是看不出半點溫情,看到的只有「看我們這明星陣容,夠牛逼吧!」

挺符合他們的宣傳語「我們請來了半個娛樂圈的人。」

常看日劇的觀眾應該有所體會,追一部劇的時候,像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在散場的時候,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彷彿是要和一群朋友告別。

因為真實,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才能讓我們忽視其他的包裝,代入劇情當中。

這是日劇找朝五晚九里的家。

潤子的當時的卧室是特地搭了個棚出來,不知道客廳是不是也是棚拍,人家也是在費盡心思包裝的,只不過他們包裝的重點在於真實,而不是精緻。

人為痕迹太重的東西,因為刻意,都會讓人覺得假。

國產劇也有好的嘗試,《歡樂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樊勝美和邱瑩瑩的家都特別有生活氣息而且符合人物背景,主角穿衣風格,都是符合人物性格和地位的,關關的學生氣帶點土,小蚯蚓鬧騰活潑的花俏有點俗。這可能也是這部片子能夠大火的原因之一,不是一味去追求美,而是還原真實。

同樣尷尬的還有另一部翻拍日劇《問題餐廳》。

原版:

翻拍版:

《問題餐廳》講的是女性獨立自主,反抗刻板印象的故事(推薦一看)。

但是中國和日本對於女性的歧視情況本就不同,一個反映社會問題的劇,在社會環境不同的情況下,居然能拍成一樣的劇情。

為了避嫌倒是直接把女裝癖的大叔換人了,脫衣謝罪也改成了職場性騷擾。

它不但把劇情搬過來了,連角色詮釋的手法都如出一轍,忽視日本和中國的文化差異,套用模板表演,顯得不倫不類。

原版的「網癮少女」和翻拍版。

詮釋一個角色為什麼要連裝扮都照搬照抄?你當翻拍是cosplay呢?同樣是「社交恐懼」「網癮」的設定,在中國和日本明明可以有不同的體現。

在女權問題成為熱門,女性維權意識高漲的環境下,這樣一部女權主義電視劇,本應引起話題的,結果反響平平。原版的豆瓣評分有8.8分,而翻拍版的只有6分。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原著里的女主雖然是短髮,但是是個喜歡替大家操心偶爾又帶點少女心的大姐。

國產版的女主完全成了假小子設定,再加幾個福利性質的撩妹情節。

難怪這片最後沒有被拿來為女權主義造勢,因為話題都變成了

「焦俊艷好帥!」「想被焦俊艷撩~」「焦俊艷攻氣撩人」「要被焦俊艷掰彎了」

女權主義雖然在發展,但是遠沒有到發達的地步,原版的《問題餐廳》旨在激發人們對於女性地位的思考,因為日本的女性歧視問題很嚴重,不管是來自家庭還是職場。

它不能解決人們對於女性的歧視,但是起碼能讓大眾意識到這個問題。

而國產的《問題餐廳》最後到底為誰發聲了呢?到頭來只是用高顏值的演員,去滿足了女性觀眾的YY而已。

看日劇的觀眾,對於國產翻拍的心理很複雜,一邊因為國產劇的整體質量對翻拍版本心存質疑,另一邊又很希望中國能拍出更好的版本。

而看慣了國產劇,看完翻拍才想起看原版的觀眾,通常因為「一進去看到主演這麼丑就不想看了」棄劇。

但那些經得起推敲的、能引起人們思考的好片子,令人回味的不是演員的顏值,畢竟老公的周期只有三個月,而是整部劇的氣質。

國產片缺少這種氣質,可能製片方更關心誰的粉絲能為片子帶來流量炒熱話題,而不是誰的演出能讓片子有一個好的口碑。

日劇翻拍也並不是沒有好的作品流傳。

《惡作劇之吻》為什麼能成經典?在我心中甚至超越日版跟韓版,這些忙著翻拍別人劇本的團隊該學學。

翻拍如果只是照搬照抄+明星撐場,真的對不起滿懷期待的原作黨。

首發於:電波發射基站

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暴力片的大導們,請對我們的男神女神溫柔點~
神劇親爹:《半澤直樹》、《民王》、《下町火箭》等竟然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
2017冬季日劇《被討厭的勇氣》不被周圍聲音迷惑而獲得的幸福,追的話大概是為了拿了女主劇本的成亮

TAG:日剧 | 日本 | 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