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格鬥比賽——中國格鬥比賽宣傳參考攻略(格鬥漫畫匯總)
關注中國格鬥類比賽的拳迷和有意參與其中的朋友們都知道,經過2014年崑崙決等賽事的帶頭興起,2015年爆發,2016年井噴式發展的格鬥比賽,目前在中國形成了一個迅猛的發展勢頭,比賽一下子從以前的一個月一場,變成了每個周末無數場,目不暇接但又內容類似相同,甚至名字相似的比賽接連出現,一個又一個的衛視頻道開播搏擊比賽欄目,之前生活都不能很好保證的拳手們,如今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家立業已經不是問題,一切看起來都很好。
但是,長期關注中國格鬥的朋友和一些相關從業人員都知道,目前的亂象是一個發展的必然過程,我們確實度過了最窮困的時期,目前發展的成果也是喜人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中國格鬥,無論是站立格鬥和MMA,極大程度都得益於日本兩大賽事K1與PRIDE覆滅之後的剩餘果實,而目前發展得最好的美國UFC賽事,真的和我們關聯不是很大,雖然是最好的一個榜樣,但僅僅是賽制和行業運作榜樣,並不是宣傳和賽事主題風格的榜樣。
我們的站立格鬥目前依然是後K1時代
站立格鬥的後K1時代
筆者的觀點或許略為偏向日本比賽,但統稱這個時代的站立格鬥比賽為後K1時代一點也不為過,習慣上,大多數拳迷還是會把喬治·佩托西奧稱為K1的末代王者,即2010年最後一屆原K1比賽的MAX總冠軍,之後多次轉換東家接手的新K1,無論是在賽事精彩程度還是影響力上,都無法與2010年以前的K1相比,而當年老K1培養出來的格鬥巨星,四散各地,至今依然被拳迷稱道,GP重量級的彼得阿茲,米爾科,至今依然奮鬥在擂台上,而最受關注的MAX級別,K1五天王,播求,魔裟斗,安迪蘇瓦,克勞斯,喬治,加上無冕之王希臘小光頭邁克·扎姆比迪斯,以及後來冒起的佐藤嘉洋,美麗死神,一共八個人,幾乎撐起了世界站立格鬥界所有關注和榮耀,如今小光頭和佐藤已經退役,剩下的六人裡面,年齡基本都已經30+了,但是當年K1的光環依然還是留在他們的身上,吸引著拳迷粉絲,後來所有的比賽哪怕是榮耀格鬥這種高規格的比賽,也沒有培養出像K1王者這類集實力與偶像魅力於一身的拳王,這方面不得不承認日本比賽的宣傳包裝能力以及對格鬥文化的粉絲培養上所做的功夫,筆者之前有一篇文章《K1,PRIDE帶給我們的啟示》一文中曾經詳細的分析過K1賽事帶來的影響力,這裡就不多闡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各大站立格鬥賽事平台依然還是在靠著K1當年的老本來持續吸引關注,甚至比賽規則都是基於當年K1規則產生的,筆者曾經有幸與K1GP最早的冠軍彼得阿茲先生聊過這個話題,阿茲先生原話是「本來沒有什麼K1規則(自由搏擊規則),我們打得多了就慢慢打出來制定出來了。」基本上K1的老將在哪個賽事,哪個賽事關注度和宣傳起來就方便得多,而這個關注度不光是國內的拳迷,也包括國際的,因為站立格鬥的拳迷基數,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由K1時代培養起來的。
筆者與K1初代GP冠軍,荷蘭伐木人彼得阿茲先生
所以會有很多朋友說國內的比賽都在想著複製K1的路線,而放著成功的UFC案例不學習,這其實並不是不去學習,而是目前尚未,並且遠遠不到UFC那個時候,而且全盤學習UFC的一切,只會讓國內的賽事死得更快,死得姿勢更帥,除了國情環境的問題,更多的是東西方對於格鬥文化的審美差異而來,而當年日本賽事做到的就是用各種格鬥漫畫,遊戲,動漫,電影乃至武道文化的包裝來讓拳迷最大化的了解,喜歡,甚至感染上格鬥,這一點,同時期的UFC並做不到。
PRIDE開創了整個MMA推廣的時代
MMA真正崛起的時代
日本賽事最鼎盛的2006年,K1與PRIDE並駕齊驅,K1幾大天王都正直巔峰時期,而PRIDE賽事無論是在製作上,還是話題程度上,都已經超過了K1一頭,因為當時世界格鬥關注的話題已經從站立格鬥開始轉向對技術更豐富,情況更加複雜的MMA綜合格鬥的轉變,更有克羅埃西亞戰警米爾科這樣的站立格鬥大神轉打MMA而引起技術大討論,當年的PRIDE有米爾科和沙皇菲多這對黃金對手在手,大洋彼岸的UFC顯得單薄得多,而2006年也是PRIDE出征UFC大本營美國的一年,日本人做夢都想超越自己政治軍事上多年的引導者美國,一開始傳出將與UFC聯盟合作的時候,世界格鬥界異常沸騰,因為賽制清晰完整,高度體育化的UFC擁有非常穩定的造血功能,並且在資金上更加穩定,但是後來白大拿否定了這個消息,但PRIDE還是倔強的在2006年10月21日在美國本土拉斯維加舉行了自己的第32場比賽:The Real Deal,並且贏得了11727名美國觀眾現場上座率,不得不承認PRIDE從各個方面都是當年最好的亞洲乃至世界MMA賽事。
克羅埃西亞戰警米爾科為MMA普及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的拳迷基本遇上PRIDE正賽的時候,是異常興奮的,無論是話題性還是包裝,文化感染上,PRIDE都要比UFC更加適合北美以外的地區,導致很多拳手寧可冒著跨界的風險打PRDIE,也不願意去參加UFC,因為打了PRIDE很容易一炮而紅,打UFC則很難,那時候的拳迷看比賽更喜歡把UFC當作看PRIDE的一個補充,每次比賽結束,討論的更多的還是PRDIE,UFC固執的在北美地區堅持,就像足球在北美的不溫不火一樣,UFC反過來在北美以外的地區不溫不火,PRDIE更開放的規則,各種異種格鬥技術的體現,都刷新了拳迷對於MMA這個運動的認知,這一點非常像早期的UFC,只不過後來UFC更加專業化和小心翼翼,最初的那種直觀的異種格鬥技無差別對壘的碰撞難以出現了,PRIDE則保留了下來,並且通過一整套完整的宣傳製作包裝將這種碰撞發展到極致,吸引了無數拳迷的眼光,可以說做成了現象級的賽事,但,這一切都在2007年資金斷裂,涉黑等等因素下終止,UFC與PRIDE聯盟的夢想終於沒有實現,但原本因為PRIDE才開始大規模關注MMA的拳迷們無處可去,拳手也大部分失業的情況下,自動流到了UFC這一頭,UFC一家獨大,以更穩定,更專業安全的賽制,NBA式的宣傳包裝一直發展壯大的今天,UFC笑到了最後,但大家依然會懷念當年戰警米爾科的足球踢,菲多的那場「天龍駕山羊」的經典賽事(對陣Kevin Randleman),以及須藤元氣 的出場和擂台戰鬥間隙的舞蹈,而不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如同工廠程序化產生的UFC拳手和一場場雷同的對決,雖然這個是格鬥技術和比賽發展無可避免的趨勢,但依然值得我們去思考,MMA的起源就來自異種格鬥技的碰撞,下一個碰撞會在哪?如今的UFC也挺過了一直被職業拳擊在北美壓迫的時期,成長為北美和全世界最優秀的綜合格鬥賽事,某種程度上來說,UFC已經成為了MMA的代名詞,讓大多數非拳迷群體明白了格鬥比賽除拳擊之外的另一種項目形式,為全世界樹立了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
UFC雖然很強大很美好,但是並不是全盤適合我們的比賽
我們要創造一個怎樣的時代
上面兩點提到了站立格鬥的後K1時代和MMA的全面崛起,老K1因為資金斷裂而停止的2010年,成為K1時代的正式終結之年,這之後的4年,也就是2014年,我們,也就是中國的賽事接過了站立格鬥的旗幟,日本賽事的經驗,無論是成功的也好還是失敗的也好,都是我們非常寶貴的例子和教材,而現成的UFC賽事,則是我們需要學習和看齊的目標,中國的賽事發展速度之快,應該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個和政策的開放還有當年那批站立格鬥K1老將依然處在運動生涯最後幾年有關,中國的市場一旦打開,無論是什麼運動項目都會飛速發展,但格鬥是一個在世界上小眾的項目,發展的脈絡和基礎薄弱,K1從樹立站立格鬥規則到普及這種項目,都做了相當多的努力,我們在賽事包裝上短時間很難趕上K1,而且我們還有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在格鬥文化基礎非常薄弱的中國普及真正的格鬥和格鬥文化,之前的中國有的是武俠文化,但是對於武術本身的追尋卻顯得很詩意,雖然也起到了讓大眾對於武術的熱愛和關注,但是由於審美的匱乏導致真正喜歡武術的人群明顯審美落後或者畸形化發展,這一點上,無論是日本賽事還是北美賽事,都比我們有更多的優勢,因為大眾審美的基礎擺在那裡了。但是全盤搬照類似UFC賽事的模式在中國登陸,之前不是沒有例子,曾經風靡一時的RUFF(銳武)綜合格鬥比賽,雖然培養了如今不少中國MMA主力戰將,但是由於完全不接地氣與不適合中國環境的運作以及宣傳方式,導致這個比賽曇花一現,徹底夭折,之後直接由UFC方面參與的《終極鬥士》欄目,雖然直接邀請到了康李這樣頂尖的選手還有吳彥祖這種超人氣偶像來參與,但是也由於中方運動員在表達自我方面的欠缺以及節目的純美式節奏,不接地氣等原因夭折,讓粉絲空歡喜一場,非常遺憾,所以,我們還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一條路線。
日本強大的漫畫以及遊戲產業是支撐格鬥比賽發展和文化推廣的利器
曾經筆者也認為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假以時日,賽事包裝宣傳,格鬥文化推廣上我們是有可能達到K1和PRIDE的高度的,但後來發覺日本賽事整個的底蘊文化基礎太好,日本有全球頂尖的漫畫產業,而且動漫,遊戲的製作水準也是世界一流的,這兩個東西在大眾傳媒上所帶來的影響力,特別是對於衝動消費的主力人群年輕人的影響力來說,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日本也有良好的武道文化市場,習練或者說了解各種武道的男女年輕人很多,加上當年日本社會巨大的生存壓力,導致觀看K1與PRIDE這種高端的格鬥對抗比賽成為了年輕人減壓的一種手段,筆者之前在《K1,PRIDE帶給我的啟示》一文中也提到,日本賽事的各個製作環節上的人都是資深格鬥發燒友,而且本身的繪畫和審美都有一定層次,所以無論是在設計海報上還是音樂製作選擇上,加上燈光舞美,基本都能呈現出一個時尚,熱血又有內涵的比賽現場。
而賽事的體現就和日本最初火遍世界的紅白機遊戲街頭霸王一樣,從世界各地找來異種格鬥技的代表人物,讓玩遊戲的,看漫畫的,看動漫的,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最大限度的把格鬥文化推廣出去,我們自己的武俠文化雖然也很好,但是就差在細節到具體的技術部分上,而日本的格鬥漫畫就能把最細節的東西描述得非常感人和帶有誘惑力,比如拳擊,最簡單的四個拳法加上移動躲閃,好萊塢通過《洛奇》系列這樣的大電影去描述,而日本運用的是科普+熱血的漫畫路線,就是至今仍然在連載的日本第一格鬥體育漫畫《第一神拳》,作者森川讓次先生1989年開始在日本《少年漫畫》上連載,講述了主角幕之內一步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性格內向而膽小,為了不想再被校園暴力欺負而開始學習拳擊,這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發生在我們身邊任何一個練習者身上的故事,在漫畫裡面從描寫掌握第一個前手直拳,到運用,再到後手直拳,勾拳的運用,把原本非常枯燥的教程分散成一集一集有趣的,和故事銜接的漫畫,後來再做成動畫,這無疑就是一個對拳擊最好的一次科普,而隨著主角一步的成長,從業餘拳擊比賽轉到職業資格賽,需要考職業拳手執照,高中即將畢業的一步需要到校長那裡辦理手續,校長問他為什麼放棄升學而選擇職業拳擊,一步堅定的回答,相信通過拳擊也能養活自己,面對挑戰,一番討論後,校長被一步說動,答應給一步開具證明並且祝賀一步能走得更遠,而一步離開校長辦公室,校長若有所思的站起來,蹩腳的擺了個拳擊的戒備式,這時候一步突然沖了回來拿忘在桌子上的東西,一下子看到了校長的窘態,非常尷尬,但是再次離開的一步內心非常充實,後來的職業拳擊資格測試通過後,一步順利的拿到了職業拳手執照,那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讓每一個觀眾都感同身受。漫畫和動畫到這裡就完成了第一部分,至今已經到了第三部分,可以說把職業拳擊從技術到賽制到每一個環節都去科普了一遍,並且跟著劇情一起成長,你從頭看了一遍,就等於最直接的了解了一次職業拳擊,這樣的作品,我們目前確實沒辦法達到,但是至少可以學習。
《第一神拳》是格鬥漫畫的先驅
其實不光《第一神拳》這樣的作品,像另一部名作,板垣惠介的《刃牙》,同樣以世界異種格鬥技交流為主,但是更深度的分析了格鬥的含義,你為什麼喜歡格鬥,首先你可能和一步一樣,是一個被欺負的弱者,你想要變強,證明自己不懦弱,想改變自己,其次,格鬥技術是一種有魅力和有美感的力量展現,並且格鬥家有一定的生存原則要遵守,這些原則讓他們看起來不同尋常,積極向上或者特立獨行,而刃牙的開頭直接就擺出了一句很直觀的話「男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無論是誰都曾經夢想過要當「世界上最強的人」,而所謂的格鬥者,就是目標成為「世界上最強的人」的格鬥士。」這句話直指了格鬥家的內心,也明白了為何最後PRIDE的冠軍菲多會被冠以「60億最強」的稱號了吧,日本賽事的格鬥文化情節一直沒有斷過,畫面製作上也非常遊戲和動畫范兒,而視頻製作更是如此,刃牙的特點就是極端發掘每一種存在於世界上的徒手格鬥技術,相應的人和對這種格鬥技術的追求碰撞在一起,雖然誇張成分太多了,但是確實是影響了一大批的格鬥粉絲,大家帶著這種衝動和問號去學習格鬥技術,最後看比賽,甚至參加比賽。
刃牙是許多格鬥粉絲最推崇的一部作品
筆者對以上兩部漫畫動漫的安利,只是想說明日本賽事的成功的基礎之一,來自強大的漫畫產業中的一個支流——格鬥漫畫。格鬥漫畫培養了大量的讀者,而且這些讀者都是學生時代過來的,到他們畢業踏入社會工作的時候,你想想,如果是從事的是格鬥賽事運作或者相關的宣傳包裝,能不包裝出一個好的,能感染人的賽事嗎?甚至製作一個感染力十足的海報,T恤,紀念品,對於賽事都是很大的幫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感染的人群大部分是亞洲人,亞洲人在近代的歷史上都是被身材高大過自己的西方人所壓制,所以所有格鬥漫畫乃至功夫片的主角都是一個身材矮小最多中等的亞洲人,通過自己的格鬥技術達成乃至壓倒西方人,成為電影裡面的主角或者說一個重要角色,這點你明白了為什麼UFC那種風格不適合亞洲地區了嗎?也明白為什麼帕奎奧在拳擊上的成功了吧,挑戰了整個西方的秩序,這點上不知道比其他格鬥冠軍高到哪裡去了哦,亞洲地區更喜歡技術多過力量的比賽,雖然UFC如今已經兩者兼備,但是在感染力上來說,當年的PRIDE顯然更親切得多,亞洲地區選手頂尖的,基本少有重量級,而UFC重量級是最精彩的,如果你沒有到達這個級別並且成為主賽的選手,是很難在亞洲地區找到大的市場的,因為距離始終太遠,以巨獸或者說75KG+為主流的格鬥比賽,宣傳製作上,推廣上,乃至審美味道上都很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完全學習UFC不可取的地方。
UFC雖然審美和風格與我們有差異,但是賽制和運作值得學習
多關注格鬥的本質,多思考人們為什麼喜歡看格鬥比賽,如何推廣格鬥文化上,是我們需要和日本賽事學習的,但賽制上,產業發展上,是我們要和UFC這類北美賽制學習的,因為日本即使在2015年年底重新召喚格鬥界所有元老級大神的比賽RIZIN啟動後,也沒有辦法帶動起日本的格鬥市場再次騰飛,反而獲得了一個「格鬥元老養老院」的綽號,因為失去了造血能力的賽事是無法長期生存的,反觀UFC,雖然很少有那種偶像級現象級選手誕生,但是因為完善的賽制,明確的晉級模式以及高度的體育化,不斷的有新的實力冠軍誕生,聯賽制度的確立讓UFC猶如格鬥工廠般屹立不倒,所以UFC的賽制和運營模式是我們必須學習的。
目前中國的格鬥比賽市場最大的問題除了賽制混亂,以及宣傳拙劣的模仿以外,就是審美的缺乏,索性的是中國搏擊的整體實力已經大大的提高,吳雪松,邱建良,位寧輝這類活躍在各大賽事的中國頂尖選手開始在世界站立格鬥界擁有真正的話語權,包括剛剛獲得新K1冠軍的中國選手魏銳,雖然新K1影響力遠不如老K1賽事,但是畢竟也有含金量和圓了中國選手當年的一個夢想,這首先來自於我們的賽事變得真正的公平化,而MMA依然還是一個嬰兒期,缺乏真正在世界上有話語權的選手,李景亮目前勉強擠進了UFC的主賽,但是單靠他一人,整個項目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走,很多人說中國的站立格鬥比賽還會持續三年的混亂期或者爆發期,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挺合適的,而MMA成熟至少還有5年,但這也是機會,我們學習日本賽事的宣傳包裝,推廣出成功的格鬥文化,衍生品,讓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上格鬥,正確理解格鬥,而不僅僅是以前被欺負後痴迷格鬥,但被同齡人認為異類的人,每一種格鬥技術背後都代表一種文化,也是當地民族生存戰鬥的智慧結晶,格鬥技之間的對決是文化上武屬性一面的對決,也是文化碰撞,所以我們如何客觀的解釋這種碰撞是最重要的,我們目前達不到日本賽事那樣本土優厚的從業人員素質,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因為中國目前還是處於起步的市場,大家剛剛正確認識格鬥這項運動,我們的賽制目前還是很混亂,無法達到UFC那樣的清晰以及良好的商業運作,也是因為我們的基礎太薄弱,需要一步一步去走。
所以,筆者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幾部個人而言認為對於賽事製作有用的漫畫和動漫,以及電影作品,希望大家看完後能有所幫助,對於格鬥審美培養還是有一定的意義。
第一神拳意義重大
《第一神拳》:分為漫畫和動漫,都可以看看,在配樂,故事性和技術上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刃牙》:也分為漫畫和動漫,異種格鬥技熱血大碰撞,對於格鬥技背後文化發掘比較深刻。
《史上最強弟子兼一》:動漫與漫畫,勵志的成長類格鬥動漫,可以算輕鬆版的刃牙,對不同格鬥技術的格鬥家描寫深刻。
《功夫旋風兒》系列:分為柔道篇與空手道篇,柔道篇詳細講解了柔道地面技術技巧的發展歷程(高專柔道),非常詳細,精彩!
軍雞電影版
《軍雞》:漫畫與電影,魔裟斗參演過電影,專講空手道。
破壞王
《破壞王》:刃森尊的漫畫,日式泰拳和泰拳的生動教科書。
捍衛聖域
《捍衛聖域》:電視劇與漫畫,非常好的講述了格鬥技術在街頭的運用以及格鬥對人的改變。
鐵拳是格鬥遊戲的經典之作
至於遊戲類,除了裡面的配樂和人物背景挖掘以外,對於角色設計和動作設計都好的有《街頭霸王》系列,《鐵拳》系列,《生與死》系列,《VR戰士》系列,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學習製作比賽視頻音樂和格鬥產品設計的鑒戒材料。
《永不退縮》是北美風格最熱血勵志的MMA題材電影
《阿虎》是華語經典擂台題材電影
而電影系列則有《永不退縮》,北美類最熱血的風格,從配樂到故事性,再到技術展示,都是一部非常好的MMA宣傳片,相比後來的《終極鬥士》大亂斗系列,這部電影才是很多人喜歡MMA的又一推助力,之後的《勇士》,《鐵拳》一類的深度片,乃至中國的《激戰》,都是故事性強過科普性,但都值得觀看學習。而站立格鬥除了拳擊類型的《洛奇》等等以外,劉德華的《阿虎》,泰國的《美麗拳王》,吳建豪的《少年阿虎》,電影版《軍雞》,都是屬於能很好的宣傳相關格鬥技的電影,相信看過的朋友都有體會。
筆者所列出的這些作品未必完整,僅僅是為對於學習如何更好的宣傳包裝比賽的從業人員提供些材料,相信如果都看過一遍後是能對格鬥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體會,而且做出能抓住年輕群體的產品,畢竟中國還是一個格鬥文化匱乏的市場,也只有拳迷基數大了,審美認知層次夠了,我們才可能出現現象級的比賽,最後升級到高度體育化,市場化的比賽,日本+美國的模式才是我們該走的道路,最後才能找出適合中國比賽的道路,一點小建議,謝謝大家!
文/@雷武龍Tian
推薦閱讀:
※一天吃一個蘋果,做四十個俯卧撐,短跑兩千米,幾年內能從正面擊倒體重 250 公斤的棕熊?
※為什麼傳統武術格鬥式較之現代搏擊更舒展外放
※蹭熱點之徐曉冬胖揍雷雷技術分析
※【終章】中國散打四十年——我們不能失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