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輕易動怒,是做人的修養

作者:筱泓(富書專欄作者)

01

前幾天中午,我開車外出。

過十字路口往右拐彎的時候,迎面飛馳而來一輛摩托車。

我飛快地踩下剎車,車停了,摩托車和我的車相距不到二十厘米的距離。

還沒等我回過神來,開車的小夥子就滿臉戾氣地怒喝道:「會不會開車啊,有病。」

我一愣:「老弟,是你犯規了啊,不可以逆向行駛的啊。」

他聽我這麼說,馬上就把車停靠一邊,擼起袖子,揮舞著拳頭,一邊罵著:「想找死是不是!」一邊要向我衝過來。

坐在摩托車後面的看起來像是他的母親,一見他這模樣,死命地拽著他,不讓他過來,而後向我擺手,讓我先離開。

我邊往前開邊想:如果今天不是他母親在一旁,如果我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或許,這場架是免不了的。

人為什麼會生氣動怒呢?

不過是因為覺得外界的那些人、事、物不合我的心意,他們惹動我的怒氣,一時按捺不住,就發怒了。

卻沒有想到,是因為自己的格局太小,心胸太窄,眼光太短。

其實,發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

02

《青年文摘》上曾經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男人,買了一輛夢寐以求的嶄新轎車,晚上連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有一天早上,拿了一罐亮油,要去為新車打光。

然而,萬萬沒想到,此刻,他那四歲的兒子,居然蹲在車子旁邊,用一塊尖利的石頭,胡亂地刮割車子,深藍色的轎車,像結了一張醜惡的蜘蛛網。

他氣血上沖,一個箭步飛上前,抓起孩子胖嘟嘟的小手,發瘋似的用那個裝著亮油的罐子拚命地打、重重地打、狠狠地打,一下又一下、一下再一下,打打打、打打打,等到他停下手時,哭得歇斯底里的孩子幾近昏厥。

在這一剎那間,他喪失了的理智,完全回來了。  火速送往醫院,孩子柔嫩的小手,骨斷筋裂,已是無可救治的傷殘,醫生不得不動手術把他的五根手指切除掉。  孩子蘇醒之後,眼淚汪汪地問父親:「爸爸,我的新手指,什麼時候才會再長出來啊?」  這個問題,好像一勺沸油,迎面向他潑來,那股鑽心的痛,使他恨不能以頭撞牆,把頭顱撞個稀爛。

那種痛,迅速蔓延,由皮膚滲透入肌肉,再由肌肉深深地鑽入骨髓,全身上上下下、內內外外,沒有一寸是不痛的。  他踉踉蹌蹌地回到家後,用盡全身的力氣,發狂地踢那車,踢踢踢、踢踢踢,恨不能用蠻力把車子踢進溝渠里。

接著,他蹲下來,用手溫柔地撫摸著被孩子刮出的那些亂線,摸著、看著。

突然,他雙目圓睜,如遭雷擊,這,哪是什麼亂線呢?孩子用尖石刮出來的,其實是幾個歪歪斜斜的字:「爸爸,我愛你!」 

當天晚上,這位父親就自殺了。

人在憤怒時智商為零,那時候所做出的一切行為都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毫無理智。

然而,衝動是魔鬼。

那無辜的孩子,對父親滿腔的愛,卻因為父親不辨是非的怒氣而遭到如此厄運。

父親因為對孩子的愧疚,一時衝動,也自殺身亡。

他沒有想到的是:

一時的發怒,帶給孩子終身的傷殘;

一時的愧疚難當,帶給孩子永失父親的遺憾及心理上難以磨滅的陰影。

03

對於一個聰明的人來說,一定不要在怒中決斷、怒而行事。

「三思方舉步」,這是容易發怒者避免失誤的妙法。

我們應努力做到使自己盡量少怒,儘可能不怒。

影片《林則徐》中有這樣一個鏡頭:

欽差大臣林則徐審問洋人顛地時獲悉,粵海關監督豫坤和洋人內外勾結,破壞禁煙。

林則徐聽後怒不可遏,把茶碗摔碎,這時他一抬頭,「制怒」二字躍入眼帘,他由此警覺,沉住氣,控制住了情緒。

第二天,他若無其事,依然熱情地接待豫坤,經過巧妙周旋,終於讓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門炮台的銀兩。

所以,我們看到怒是可以剋制的。

通過加強自身修養,就可以逐步達到「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境界。

莎士比亞說:怒是「激情的爆炸」。

怒,一般是短時間的生理反應。

制怒的關鍵在於克制情緒,延緩時間。

所以《聖經》上說: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發怒。

如果把事情撂一撂,拖一拖,忍一忍,熬過怒氣剛起的最初幾分鐘,激情就不會爆炸,這樣就會使怒氣慢慢平息下來。

04

台灣作家李敖,曾經講到他的老師殷海光。

殷海光性格急躁易怒,見到不平事,就會氣不打一處來。

比如一日正在家裡吃飯,忽然想到某個政敵的種種行徑,不由得怒火萬丈,氣得連飯都吃不下。

後來不幸得胃癌去世了。

誘發胃癌的原因很多,心情鬱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殷海光只活到49歲,而使他天天生氣的政敵,卻活到了89歲。

殷海光沒有打倒敵人,先把自己打倒了,他輸了,輸在生氣發怒上。

李敖從殷海光身上得到的教訓是:

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不生氣,我跟你逗著玩,我贏你,活過你。現在我成功了,我贏了!

所以,李敖說他不生氣。

不過李敖「不生氣」的境界顯然比不上他的宿敵余光中。

號稱不生氣的他,常常在各種場合痛罵曾經的朋友余光中,蔣經國死了之後,余光中為他寫了一首詩《送別》。

李敖罵余光中「馬屁詩人」,還給余光中的這首詩做了「補充」:

悲哀的馬屁,臭臭的馬屁,為你而拍,

悲哀的新詩,無恥的新詩,為你而寫,

親愛的朋友,辛苦的領袖,慢慢地走,

快了我跟不上,因為我是你的狗。

有人就去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沉吟片刻答:

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你看,不僅不生氣,還能幽默對待。

面對別人的指責,不要輕易動怒,這既是做人的修養,也是高明的處世智慧。

05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給予自己的一份痛擊。

無論是非福禍,都要學會淡然處之。

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釘子釘在木頭上,然後拔起來,無論訂得是深是淺,都一樣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還是永遠存在。

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己見,而造成永遠的傷害。

而這些傷害的起因,往往只是一星半點的小事,結果卻能如天雷勾地火般猛烈大。

大多是因為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他人嚴苛,容不得自己受一點委屈,所以情緒就暴躁易怒。

如果我們都能學習寬容地看待他人,容忍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清代名臣曾國藩在給他弟弟曾國荃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詩句:

左列鍾銘右謗書,

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

萬事浮雲過太虛。

詩中的「屠羊說」是個典故。

古時有個宰羊的屠夫,他曾幫助楚昭王恢復失去的天下,但楚昭王在復國後,再三請他做官都被他謝絕。

他說:大王丟了國土時我也丟了宰羊的工作,現在大王重登寶座,我又操起宰羊刀,恢復了過去的一切,這很好。

曾國藩借用這一典故告訴弟弟:

你知道我為何在辦公室的左邊擺滿了朝廷的獎狀,右邊放了一大堆告發和咒罵我的信札嗎?

人世間的事本來就如天平一樣,這頭高了那頭就低,既不因有了功就忘乎所以,也不能被人罵了就垂頭喪氣。

只要效法「屠羊說」,樂觀豁達,把一切看開了,榮譽也罷,誹謗也罷,都不過是藍天上的一片浮雲,一會兒就會被風吹散,成為往事。

無論風雲如何變幻,藍天依然是藍天,只剩下碧空無垠,浩海無邊。

幫別人開啟一扇窗,自己也能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作者簡介:筱泓,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年齡顏值保密。用文字記錄在世間的痕迹,餘生,讓我們一起來穿越迷茫。


推薦閱讀:

毫不遜色於董卿,她是東方的奧普拉,時代的傾聽者,一生只為堅持自我本色
為什麼碎片化學習越學越累?
會花錢和不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真正情商高的人,在待人處事上都會做到這一點
好脾氣,就是女人的高智商

TAG: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