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東基督徒的生存困境

天主教皇的努力

2017年4月9日,埃及北部的坦塔和亞歷山大的科普特教堂遭受了「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兩起襲擊事件造成43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4月10日上午,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全世界方濟各大家庭修會總會長時表示,再次悼念受害者,並堅定表明他已確定於今年4月28-29日訪問埃及的決心。

2014年5月,方濟各曾訪問中東三國——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目的在於改善與東正教教會的關係,並希望在耶路撒冷聖地改善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的關係。方濟各是繼保羅六世、約翰·保羅二世、本篤十六世後第四位訪問耶路撒冷的羅馬天主教皇。

2014年12月,方濟各對土耳其進行了訪問,與東正教領袖一起呼籲基督徒和穆斯林團結尋求和平,指責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犯下了違背神靈的最嚴重的罪行。

2015年,方濟各還曾因「無畏」言論引發了一場與土耳其的外交爭端。在亞美尼亞屠殺100周年之際,他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代的殺戮描述為「20世紀的第一次種族滅絕」,並呼籲國際社會承認這一事實,這一言論引發了土耳其政府的強烈抗議。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月12日,方濟各與東正教莫斯科及全羅斯大牧首基里爾一世在古巴哈瓦那舉行了會面並簽署了共同宣言。此舉被媒體稱為是自1054年基督教東西教會大分裂以來天主教和東正教主要領袖的首次聚首,堪稱「千年之約」。

他們主要探討了基督徒在現代世界中遭受迫害的問題,並已就此問題籤署共同宣言,兩位宗教領袖在宣言中表示,「我們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團結起來,一同行動,使基督徒在中東不再遭受迫害。」

在此前後,方濟各也曾在多個場合譴責極端組織武裝分子迫害基督徒等少數族群,呼籲世人勿再漠視此等行徑,呼籲更多的國際合作以改善中東基督徒的處境。

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領袖近千年來首次會面

圖片來源:美聯社

中東基督徒的構成情況

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在現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和許多文化傳統,信仰上帝創造並主宰世界。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20世紀早期中東地區的基督徒數量占該地區總人口的20%,而如今已降至3-4%。

世界基督教主要教派的人口份額

來源:基督時報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東各國基督徒占國家總人口比例情況如下圖所示:塞普勒斯(78%)、黎巴嫩(40.5%)、埃及(10.5%)、敘利亞(10.2%)、約旦(6%)、以色列(2.5%)、伊拉克(2.5%)、巴勒斯坦(1.7%)伊朗(0.35%)、土耳其(0.2%)

來源:CIA

塞普勒斯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基督徒占信徒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其基督徒的比例約為78%(約80萬),主要是希臘族裔的東正教基督徒。

從基督徒的比例來看,黎巴嫩在該地區位列第二,為40.5%(約200萬),主要是馬龍派基督徒(屬於東儀天主教會的一個分支,由敘利亞教士聖馬龍創立,與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並稱基督四大教派)。馬龍派基督徒總數約為120萬,主要聚集在黎巴嫩。多數馬龍派基督徒避免自己被劃分為阿拉伯人,在身份認同方面,他們認定自己為腓尼基-迦南人的後裔。

居於第三位的是埃及,主要為科普特基督徒,其佔10.5%(約1500萬人口,也有說法為900萬)左右。「科普特人」泛指埃及人,但也包括居住於蘇丹、利比亞、以色列、塞普勒斯、約旦、黎巴嫩和突尼西亞的少數科普特人。

在公元451年的卡爾西頓公會議上,亞歷山大教團反對確立耶穌「一位二性」的信經,與羅馬天主教分道揚鑣,科普特語言文字在他們的使用中得到繼承和發揚。由此而來,這部分基督徒也被稱作「科普特(正)教派」。

阿拉伯基督徒多來自於阿拉伯基督徒部落,以信奉東正教為主,包括一部分後來改信新教的信徒,數量在150萬左右。在中東的基督徒團體也包括生活在伊拉克、土耳其、伊朗、敘利亞的土著亞述人,他們的數量約在200萬-300萬之間,但在長達數世紀里遭受到了種族和宗教迫害。

例如,在近代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末期,居住在其疆域內的亞述人由於信奉基督教,同亞美尼亞人一樣,也遭到了大規模屠殺,許多亞述人被迫流亡,其中小亞細亞地區(今土耳其)的亞述人口數量銳減。

大多數亞述人信奉的是東方亞述教會、加色丁禮天主教會、敘利亞正教會、亞述五旬節教會及亞述福音教會等。據瑞典的基督教民主黨稱,伊拉克基督徒的數量已從2003年美軍入侵時的150萬降至不到1/3,敘利亞60萬基督徒中有1/3已逃離本國。

居住在中東的亞美尼亞族裔的基督徒約有100萬,其中20萬聚集在伊朗,還有的生活在土耳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以色列和埃及等地。一戰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對其轄境內亞美尼亞人基督徒進行了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受害者數量高達150萬之眾。

曾聚居於中東和小亞細亞地區的大量希臘人在被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征服和屠殺後人口也出現了銳減。如今在中東的希臘族裔基督徒團體主要生活在塞普勒斯。

當然,目前中東的基督徒群體中也包含由喬治亞、奧賽梯、俄羅斯族裔組成的較小團體以及後來改宗的一小部分雅茲迪人、庫爾德人、土耳其人、伊朗人等。

中東基督徒的困境

近年來,「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在中東地區崛起,大量的所謂「異教徒」慘遭屠戮,被迫陷入流離失所的境地。一些基督教教堂、社區、圖書館等場所也成為極端組織重點襲擊的對象。

2014年1月,黎巴嫩黎波里由希臘東正教神父蘇拉傑(Ibrahim Surouj)所擁有的圖書館慘遭焚燒,八萬冊書的三分之二及手稿頃刻間灰飛煙滅。

據法新社報道,2014年8月,伊拉克「聖戰」分子佔領伊拉克最大基督教城市克拉克斯(Qaraqosh),10萬基督徒被迫露宿街頭,「聖戰」分子佔領了當地幾所教堂並大肆破壞十字架,1500多卷手抄本被付之一炬。

在「伊斯蘭國兩年半的佔領之後,基督徒重返克拉克斯(Qaraqosh)

圖為基督徒在廢墟中的教堂做彌撒

圖片來源:cnn.com

當中東地區古老的基督教社區正遭到「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破壞時,美國福音派作家和自由大學前副校長約翰尼·摩爾(Johnnie Moore)發表聲明稱,西方領導人需對中東受迫害難民的困境負責。

摩爾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危機是全面緊急事件,是由國際社會造成的——最重要的是包括美國——繼續以誇張的形式存在,因為我們無所作為、冷漠以及否定感,我們肩負著道義責任去解決部分由我們造成的問題。」

摩爾也是《挑戰ISIS》一書的作者,他在書中明確指出,西方基督徒對「伊斯蘭國」帶來的威脅的關注度不夠,該組織試圖消滅中東基督徒,徹底破壞中東地區的基督教聖地。隨之而來的宗教文化影響也包括先知等聖經人物故鄉的基督徒社區面臨消失的風險,耶穌的母語阿拉米語也正在遭遇類似的困境。

摩爾認為,「伊斯蘭國」極端的意識形態導致了大量的包括基督徒在內的少數族群被屠殺、強姦和斬首。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伊拉克戰爭致使約340萬伊拉克人在國內背井離鄉,超過200萬伊拉克人流落到他國淪為難民。

位於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在2015年表示,「伊斯蘭國」在3天之內在敘利亞東北部哈塞克省(Hasakah)的11個亞述基督徒聚落燒殺擄掠,至少抓走220人,他們以殘忍和非人道手段對付所有的「異教徒」。

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指出,極端好戰組織如「伊斯蘭國」、博科聖地、伊斯蘭青年黨等是迫害基督徒的主要勢力。天主教關懷遭迫害基督徒團體「援助有需求教會」組織(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ACN)也指出,目前基督徒所面臨的迫害為歷年來所罕見,導致大量基督徒人口遷徙流散。

例如,伊斯蘭極端分子在中東及非洲地區犯下無數駭人聽聞的暴行,包括綁架270名奈及利亞女學生、在利比亞斬首21名埃及科普特教會基督徒、在北肯亞賈里薩大學屠殺147名民眾等。

美國《時代周刊》指出,「伊斯蘭國」崛起後,基督徒被迫害的問題進一步加劇,迫害基督徒及其他少數信仰群體已成為恐怖主義活動的一部分。

英國《衛報》指出,在薩達姆海珊的統治下,伊拉克的基督徒事實上享受了他們所謂的黃金期,即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社會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但獨裁者的垮台立刻讓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的權力鬥爭進一步公開化、擴大化。

此外,「伊斯蘭國」自從宣布「建國」後,便開始推出一套「稅收」制度,其中包括人頭稅(jizya tax),是專門針對猶太人、基督徒等非穆斯林居民的。

倘若這些少數族群定期支付人頭稅,同時遵守一系列嚴苛的「伊斯蘭教法規定」(包括不允許建造禮拜場所、去除所有可見的信仰標誌、不準攜帶武器、不準出售或消費豬肉和酒精等等),他們就可以生活在「伊斯蘭國」的「保護」之下。

「伊斯蘭國」將人頭稅定為三檔:富人須交17克純金,中間階層繳額減半,窮人在中間階層的基礎上再減半。如按要求繳稅,基督徒便可保持原有的信仰,並接受「伊斯蘭國」的統治和保護」,否則就被處死。

「伊斯蘭國」「人頭稅」收據

圖片來源:半島電視台

基督徒在基督教的誕生地將何去何從?

面對基督徒遭受迫害的情況益發頻仍,我們不禁要問一句,基督徒在基督教的誕生地將何去何從?

據宗教人口統計學家托德·約翰遜在《國際宗教人口統計學數據和來源》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中東的基督徒數量已降至2010年的4.2%。

就其所預測的到2025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中東國家基督徒的數量在不同國家將呈現有升有降的態勢。例如埃及、塞普勒斯、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土耳其等多國均將出現基督徒數量下滑的趨勢。

而阿聯酋、巴林、卡達、阿曼等國的基督徒數量將呈上升態勢。這部分基督徒數量的上升被解釋為來自亞洲(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印尼等國)、非洲等地區的基督徒工作者,他們大多為短暫居住者且有被遣返的風險,不能在當地完全享受宗教信仰的權利。

在宗教自由相對寬鬆的阿聯酋,基督徒也是不允許傳播福音的。當然,上述調查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針對預測的以色列基督徒下滑的趨勢就眾說紛紜。很多以色列基督徒反駁本國基督徒人口在不斷增長的說法,稱多年來基督徒人口在不斷減少。

事實上,在以色列的人口結構中,75%為猶太人,阿拉伯人佔20%,其他人口佔5%,這部分阿拉伯人中有約15萬人信仰基督教,他們內部教派林立,分屬希臘天主教會、希臘東正教會、羅馬天主教會。

以色列的基督徒主要生活在拿撒勒、沙發拉姆和海法等城市。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CBS)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前以色列的基督徒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2%。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一次聖誕節講話中聲稱,該國的基督徒群體是「強大的,在不斷成長著,完全融入了國家生活」。

當前,以色列基督徒人口增長率為1.3%,而猶太人口增長率為1.8%,穆斯林為2.5%。英國《衛報》也曾披露,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的基督徒中,恐懼情緒也在不斷滋長,他們害怕正在不斷增多的以色列定居點會進一步拆散這些地區的傳統基督徒團體。

很多基督徒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看作是他們的宗教聖地。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在一次演講中曾說道:「長達2000年的基督教歷史中,伯利恆和耶路撒冷聖城首次被以色列的定居點、種族主義牆壁和關卡完全分離。」

中東各國基督徒佔總人口的比例圖

圖片來源:世界宗教資料庫

從當前中東基督徒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來看,筆者認為可以粗略地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阿拉伯之春後該地區極端主義勢力日益猖獗,諸如「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通過激進的方式把對宗教的不容忍推到了野蠻的極致;

二是該地區在戰亂和一系列的政治動蕩後所釋放的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及其內部的派系鬥爭的升級,這也進一步助長了極端主義及其針對少數宗教族群的暴力活動;

三是「阿拉伯之春」後,阿拉伯民族主義進一步抬頭,對基督徒的歧視和迫害進一步加劇,例如在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就存在類似的問題。此外,在中東地區,很多人認為當前的社會經濟問題是由一戰、二戰及殖民時期造成或遺留下來的,因此當地的基督徒也便順理成章地被他們視為西方侵略者的替罪羊,因而這些基督徒在很大程度上被推向了敵對的一面;

四是該地區一些國家的戰亂、混亂局面雖打破了舊的秩序,但新的秩序卻無法順利地建立和運轉起來。再加上社會經濟的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因素導致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群體生活在貧困之中,而政府在此方面又鮮有作為,未能及時緩解宗教族群之間的緊張局勢,也使得包括基督徒在內的少數族群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五是《褻瀆神靈法》為宗教歧視和迫害蒙上了一層複雜的陰影。據美國之音報道,在所有實施《褻瀆神靈法》的國家中,70%的國家位於中東或北非地區,中東地區14%的國家將褻瀆神靈確立為一種犯罪。每個國家的量刑差別較大,較輕的有軟禁和鞭刑,較重的有終身監禁和死刑。就全球而言,沙特、巴基斯坦和印尼是所有國家中對褻瀆神靈行為懲罰最嚴重的國家。

中東基督徒的處境問題是極其錯綜複雜的,牽涉到政治、宗教、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

今日主筆 王惠

推薦閱讀:

沙特外長27年來首訪伊拉克能否打破兩國堅冰?
《貝爾福宣言》發表100周年:幾家歡喜幾家愁?
「伊斯蘭國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定製?
半島電視台遭封殺 卡達外交再遇挑戰
中東驚變背後:沙特為何同卡達高調撕逼?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