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

文章來源:艾瑞諮詢( 公眾號ID:iresearch-)

牆外香——金融科技的意外爆發

  • 終於有一天,行業回想起那曾經被遺忘的力量

互聯網的發展歷程,造就了用戶為王的商業邏輯。在這個邏輯中,最常見的企業戰略就是將已掌握的資源,迅速轉化為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用戶。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之前,互聯網的用戶紅利尚存,因此無論是互聯網金融機構還是意識到互聯網很重要的傳統金融機構,都在用戶規模和用戶體驗上投入重金。但是進入2016年,互聯網行業整體的人口紅利殆盡,網民和移動網民增速降到10%以下。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各巨頭的競爭格局基本穩定,用戶之間的遷移成本巨大,用戶規模這個層面,所帶來邊際效應降低。

這樣,就使得行業開始重新審視行業發展的促進要素,在輿論和全球整體產業發展的趨勢促進下,科技的重要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得到了凸顯和放大。並且,在中國政策導向的客觀推動下,金融科技在中國,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 金融科技發端於金融IT系統,未來將構建「無金融」社會

實際上,金融科技雖然是個新詞,但卻是個相對古老的行業。早在2004年之前,中國的金融行業就已經引入了金融科技的概念,只不過那時金融科技僅作為傳統金融機構IT系統的方式存在,是不受重視的基礎設施。而隨著支付和P2P的出現,金融科技從後台系統滲透到了金融的核心業務。並且,隨著其它技術手段的豐富,科技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將使得金融與實際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最終實現無金融社會。

  • 作為衍生價值出現的金融科技,尚需依附實際業務

與國外不同,中國金融科技的起始點並不是金融科技行業本身。金融科技這個詞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以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存在的,這種以戰養兵的發展模式導致目前科技還需要依附實際的金融業務,很難獨立存在。這也給了中國絕大部分中小型互聯網金融公司一種額外的價值,使以往以業務規模論英雄的評判模式,逐步向單位產值方向轉移。

對行業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是風險。它給了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崛起的契機,但同樣也加速互聯網金融行業內部的整合。在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客觀環境使一部分非金融科技企業可以迅速在金融科技領域建立自己的優勢,巨頭對各方面資源的吸引力,已經讓它們成為了左右競爭格局的關鍵要素。因此未來,巨頭之外的廣大金融科技及互聯網金融公司就必然存在兩條道路:自我壯大和被收購。

溪雲起——金融科技發展暗藏風險

  • 2020年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

2016年,中國網路資管規模超過2.7萬億,網路信貸餘額超過1萬億。在這些業績的背後潛藏著更大的業務空間,互聯網短平快的特點,在交易規模上實際可將存量市場放大數倍。而且伴隨著互聯網高頻的特點,金融科技的長尾價值將得到凸顯。預計2020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科技將更多的參與到優質資產生成的過程中。

  • 以金融業務流程為主線的產業鏈構成

不同於其它產業,金融科技所服務的對象並不直接與客戶金融行為相聯繫,在多數場景下,金融科技更類似於一種基礎設施,在實際金融業務的後端,輔助金融機構提高業務效率。所以金融科技的產業鏈應以金融業務流程為主線構建。

  • 中國金融科技需擺脫互聯網金融的母體,才可迎來爆發

一如本報告開篇提及的內容,在行業待興之初,只有關注被市場驗證的金融科技平台,才能夠避免魚龍混雜對行業帶來的潛在傷害。2016年金融科技概念非常火爆,但是2016年中國科技營收僅4213.8億元,整體增速下滑至42%,預計未來幾年都將保持這一增速。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首先,互聯網金融收緊,尤其對網路信貸行業的收緊,導致絕大部分圍繞網貸行業的科技企業營收萎縮,影響了行業增速;其次,金融科技的定位,這一原因與互聯網金融收集相輔相成。金融科技服務於互聯網金融,更偏向於金融業務的後端,所以其增速並不會像行業增速那樣快;最後,轉型尚需時日。

金融科技脫離互聯網金融而獨立存在,意味著更加科技化的商業生態已經形成,對於尚處發展初期的金融科技來講,這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探索,一旦行業獨立生存,居於主導地位的科技企業才能獲得產業鏈中最豐厚的利潤,進而推高行業營收規模的增速。我們預計這至少需要5年時間。

  • 信貸與理財依然是最重要來源

2013年之前,金融業IT投入是金融科技行業相對重要利潤源,但是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雖然整體行業的利潤還在緩慢增長,其在金融科技整體的佔比已經微不足道了。2013年後,金融的核心「存貸匯」業務中,所包含的技術元素越來越多,其行業本身所獲得利潤,得以浸潤到金融科技領域。未來只要金融行業的內涵不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金融科技的利潤源就依然是傳統金融業務。不過目前,金融科技各細分領域商業模式比較簡單,行業整體的發展需要在內涵和服務模式上有所創新。

  • 應該給予科技平台足夠的耐心

對於金融科技行業來講,從業門檻比之前顯著提高。因此在初期,IT系統的構建成本是阻礙金融科技公司或者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業務起步的最大原因。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中國的金融機構體系龐大,制度複雜,只有充分相信金融科技能力的領導,才有可能在龐大的機構內推進和升級業務。癥結在於大企業的通病,即效益論。

目前市場上自主研發系統與外包研發相比,3-8個月內外包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但基本在8個月後,自主研發的成本優勢得以凸顯。但是8個月的時間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十分尷尬。一方面時間尚短,技術平台尚不能發揮全部實力;另一方面時間又太長,以至於體質內部會產生大量質疑之聲,最終使項目夭折。我們認為,企業要給金融科技平台或內部項目足夠的耐心,以發揮其全部實力。

夜明前——未來金融生活藍圖

  • 金融科技發展將從金融業務本身,向提高效能轉變

目前金融科技行業,金融和科技兩種元素還必須結合在一起看待,這是因為目前金融科技的核心力量,集中在金融最核心的業務領域,比如信貸、投資與理財。在金融科技跟隨金融業務流貫穿全部金融業務時,會發現在金融業務的不同環節上遇到的阻礙更大,主要體現在系統對接、兼容性和人工介入三個層面。而這三個問題都可以通過標準化系統的構建得以解決,所以在金融科技的發展路徑上,就出現了更多為解決金融效能問題的技術。

  • 因技術同源性而帶來的金融回歸

中國金融行業長期以來存在一個很奇怪的弊病,那就是過度集中於金融專業領域,以至於專業到脫離用戶,脫離市場的程度。而今年火爆的消費金融乃至供應鏈金融,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與用戶生活或企業商業行為息息相關。金融科技服務與金融行業,但是不同於傳統金融業務,金融科技隨著金融鏈條的打通,會將各個環節納入金融科技優化的環節,所以其不可避免的會向非金融領域衍生。因此,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不同技術間天生的親和力,會將互聯網金融回歸至實體經濟里,通過結算、生物識別等技術,將金融主體和服務主體聯合在一起。

  • 智能投顧與量化投資,助力未來金融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極大提高了傳統金融的運作效率,這對於謹慎的金融行業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變革。即便是在金融基礎設施和用戶素養都比較高的地區,也都很難在短時間內過渡到智能化的「無金融」社會。但是從目前金融科技發展狀態上推測,以下三個方面將最終使人類過度到「無金融」社會:

  1. 大數據獲取與智能演算法的逐步成熟,都使得金融從業者有更多,更加精準的方式獲取用戶需求,並找到相應的資產匹配,解決了金融資金融通的最基本職能;

  2. 通過生物識別和多種數碼與現實交互的技術搭載,用戶日常交易亦可通過交易行為背後,金融機構的對接替代各類資金收付的交易過程;

  3. 智能化金融將原有金融服務的提供主體從機構縮小至個人。日常交易智能化逐步演變成投資智能化,擺脫以人力為主體的金融中介束縛,實現「無金融」社會。

想獲得金融女王收集的《行業乾貨大禮包》嗎?請在金融女王微信後台(ID:FintechQ)回復關鍵詞「大禮包」獲得下載鏈接。

我們猜你還喜歡看:

《央行統計數據報告發布,金融行業如何應對去槓桿政策?》

《技術要革傳統保險的命,這個行業將出現怎樣的顛覆?》

《深度乾貨:全球經濟和金融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你可以相關通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體驗免費BP點評服務或者給我們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訂閱號(ID:FintechQ)里留言;

-發郵件到fintechqueen@163.com;

-搜索微信號「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個人微信(加微信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添加原因」)。


推薦閱讀:

探秘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張小龍
網易雲音樂三周年,回到我們當初的起點
震驚!90%的簡歷,竟然都犯過這個錯誤……
有了它 ,高效檢索資源僅需 30 秒,還無需下載
2017年金融科技10大趨勢預測

TAG:创业 | 投资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