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的領土擴張慾望這麼大?

印度問題重重,而且本身地理條件並不差,卻經常搞欺壓周邊國家的事,甚至直接吞併錫金。

作為民主國家,為什麼並不首先側重於解決內部問題,改善民生,而是到處鬧「咖喱味帝國主義」呢?


這跟印度的獨立方式有關。

獨立前的印度是一個大陸而非一個國家,英國在印度的統治由兩部分組成:英屬印度與600多個印度土邦,兩者由英國議會指導的印度事務部管理。

橙色:英屬印度(注意東北部麥克馬洪線) 黃色:印度土邦

根據蒙巴頓方案,國大黨的法理地位只存在於英屬印度,而土邦自行決定獨立或者加入印度、巴基斯坦。但自詡為印度正統的尼赫魯想要的是英國留下的宗主權或者最高統治權。於是印度在印巴分治過程中以種種方式將大大小小土邦收歸國大黨治下,就包括:談判、威脅、派兵強佔、操縱公投、發動戰爭,其中最激烈的就是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邦的印巴戰爭。

錫金被印度吞併、印巴克什米爾問題就是印度政府一步步吞併土邦的現實寫照。原為殖民地土邦的不丹所面臨的印度霸道行徑對於當年土邦王公們更是家常便飯。

印度的貪婪並不是一般國家意義上的領土擴張,而是潛意識裡就認為自己就是英國在南亞殖民地的繼承者,這也是印度強佔藏南的內在驅動力。

因此,在沒有完全掌控南亞各個國家之前,印度的野心不會停止。


經濟基礎決定的……

印度的獨立是通過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完成的……本質上是以甘地為首的集團竊取了印度起義士兵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果實……這點老毛間接的提到過……老毛說讓印度獨立的不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而是站在後面的印度起義部隊讓英國人屈服……這種革命天然就是不徹底的……沒有做過詳細比較但是目測還沒有日本明治維新徹底……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地主以及封建土地制度殘餘……

另外印度大地主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這些地主往往還都是所謂的宗教領袖……這也就是為什麼處理印度宗教問題非常棘手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的宗教問題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問題,畢竟動利益比動靈魂還難……

而更為弔詭的是魔笛老仙就是依靠這個腐朽制度成長起來的……所以魔笛很清楚動什麼都不能動這幫人……結果自己依然作死動了一個才信徒百萬級別的神棍……後果大家也看到了……社會很快動蕩不安……我說這點就是希望讀者清楚認清一點印度本質上是一個被宗教地主把持的國家……

作為地主最渴望的必然是土地啦……當內部土地瓜分完畢……就會對外擴張……古代的華夏帝國都是這麼進行擴張的……這是落后土地制度帶來的必然結果……當然印度軍事也沒有那麼弱是支持其擴張政策的工具……


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看,國與國之間沒有法律,只有制衡

論擴張性,南亞那個村比東亞村和歐洲村的人差遠了,不能打的,腦子不好使的基本都消失了。

印度,是英國幫他的「統一」的,也是英國教會他強國思維的

是不是強國要跟誰比,很抱歉,三哥在他們村確實是扛把子

大國強國都會尋求自己的「安全邊界」,典型代表俄國,其他代表美國,中國,二戰的德國、日本都是這樣。

印度之所以當時敢擴張,

一、對手弱

二、沒其他強國出來制衡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信不信美國如果一夜之間垮了,各國馬上掀桌子開干打出來個新霸主來,土耳其、伊朗、俄國等眾人紛紛表示,我們村我感覺我可以。

曹操: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2020年就要成為超級大國了,印度人能不著急嗎


印度這個國家的作為,幾乎完美符合川粉對中國的所有預期——上層階級生活美妙,不會被底層打擾;精英和人才大量移民美國;土地私有;用一種邪教反另一種邪教;在國際上見利益就上;完全不用管道義問題,反正宣傳部門夠強就行。

一句話總結印度的特點——見小利而往大義,好謀而無斷。

這樣的國家還偏偏自我感覺良好,蘇聯剛解體的時候,趁著盧布貶值還債,狠狠地落井下石了一把。一個挨宰的武器客戶而已,偏偏還以為俄羅斯是自己的堅定盟友。俄羅斯如此依賴中國,中國都沒敢這麼想。反過來俄羅斯都跟巴基斯坦搞軍演,印度還在那自我麻醉。你能想像俄羅斯跟日本一起軍演?

被落井下石的不光是俄羅斯,還有中國。前腳還在萬隆說得好好的,一起反蘇反美,後腳就開始趁著中國鬧饑荒,步步蠶食,如果不是62年揍他一頓,他還不知道自己姓啥呢。印度的外交政策,說白了就是沒有外交政策。純粹的「貪心演算法」,只看當時當地,哪個選項對自己有利,完全不考慮趨勢。美國牛逼,就跟美國;蘇聯起來了,馬上又倒向蘇聯。看似每一步都選得無比正確,可死活就是沒中國發展得好。印度或許也在納悶「為啥你誰弱幫誰,反而發展得這麼好?」。中國悶哼了一聲,心想「一看就沒聽說過聯吳抗曹」。

說到底還是因為印度這個國家不喜歡記歷史,沒有自己的發展模式,也不去探索。只知道用殖民者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別人。還以為自己遵循的是普世價值。


「我可是藍星第三軍事強國,有啥好慫的」

「買買買,我可是擁有地球上最貴先進武器的國家」

「昨天睡不著,翻來覆去想了整整一晚上,這仗怎麼打也是我贏」

以上用大白話總結一下就是——缺少自知之明,動不動就自我膨脹。


雖然我平時是個印度黑,單在這件事情上不得不說印度的動機是可以被理解的,之所以又不被我們理解,原因出在他自身的實力和所處的時代。

但凡一個有實力的大國,或者是立志於做大國的國家,都需要有一個相對完整、能保障自身安全的地緣板塊,美中俄莫不如此,此所謂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以中國為例,傳統的中國核心在於漢地十八省,在漢地十八省的周圍,拱立著東北、內蒙、新疆、青藏,東南的海洋也有台灣、海南島作為屏障,所有的這些邊緣地帶一起守衛著中國的核心區域。在之前,甚至還有緬甸、越南、琉球、朝鮮、外蒙等藩屬國。凡有大敵當前,莫不是先把外圍剝離,才能進而威脅到中國的根本,能給中國提供一個遲滯進攻、應變調整的時間。

明亡清興、日寇入侵都遵循著這一規則,前期往往都在外圍區域拉鋸,一旦強敵直面我們的核心區域,往往就是一瀉千里了。明亡清興我們失敗了,但是主因是內生禍亂;後一次則給我們爭取到了待天下有變的時間,如果日本一開始就直面我們的核心區域,就等不到內部的變革和外部的援助了,以當時中日兩國的差距可能不僅是亡國而是文明的滅亡。

為什麼俄羅斯對於領土始終那麼貪婪?翻一翻他的歷史就知道了,俄羅斯兩次面對最危險的強敵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憑藉其遼闊的國土進行了堅壁清野的殊死戰爭,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些都是他們用無數的鮮血換來的教訓,現在面對美帝一層一層的剝離,俄羅斯所感受到的危險是可以被想像的,這也是中俄合作的基礎。

再回到印度,印度次大陸是一個天然完整的地緣板塊,其完整性甚至超過中國:東、北、西均有高大山脈,東、南、西均為印度洋,真是一個天然的帝國之資,只可惜古印度始終不爭氣罷了。經過近代英國的殖民統治,在丟掉了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三角洲(相當於我們丟失了黃河流域和長三角)之後終於獨立了。

但是你看看印度今日惡劣的地緣環境吧:自己的核心地帶恆河流域東有孟加拉(原東巴基斯坦,綠教國),西有死敵巴基斯坦(綠教國),北有呈泰山壓頂之勢的大天朝,而且與這三方之間都沒有有效的、掌控在自己手裡的地緣阻隔,完完全全的暴露在別人的眼皮底下,你讓印度人 怎麼能夠安心?其整合次大陸建立一個完整的地緣板塊以保障自身的安全難道不合理么?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完全理解印度的所作所為。

但是,我理解你的動機並不代表我會同意你的做法,就像流行的那句話說的一樣,我們的國土並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我們的祖先用鮮血澆灌、傳承下來的。你們的祖先不努力,惡果自然要你們來吞食,如果你們真的有實力,那就去搶吧。再說現在的國際政治環境也已經不流行吞併式國土式的擴張政策了,除非你能力強到能再次改變整個國際政治環境,就像美蘇聯手改變英法當年的殖民政策一樣。歸根結底,這事和人一樣,一個國家總是要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利益,是會被人笑話的。

印度只是一個話題,大天朝目前的狀況讓我想起主席當年祭皇帝陵時的祭文:琉台不守、三韓為墟。80年過去了依舊如此,在笑話印度的時候,我輩更應自勉自強,中國目前還遠沒到笑話別人的時候。


中國認為不值得為了印度這個對手而放棄幾十年的和平發展

西方則希望印度能打擊到中國,而對印度的擴張行為予以寬容

於是印度可以在中西方的夾縫中大展拳腳

就像一個欺負你的熊孩子,熊孩子背後還有人多勢眾的熊家長,一副「你敢揍我孩子我就揍你」的表情


印度是一個盲目自大,完全沒有自知之明的國家。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以後,它以為自己也一併繼承了前主子在南亞的勢力範圍和霸權。一個國家是否搞霸權擴張,與是否民主沒有必然關係,只與國家強弱有關係。

對待北部3個小國,1975年印度吞併了錫金,錫金由一個主權國家成了印度的錫金邦。不丹的外交和軍事由印度指導,不丹事實上印度的半殖民地。對尼泊爾,印度從經濟和政治上加以控制,使尼泊爾成為印度的附庸國。因此,不丹和尼泊爾這兩個小國都非常擔心重蹈錫金的覆轍。

除此之外,印度對其他鄰國並沒有能力控制。西邊的巴基斯坦,東邊的孟加拉國和緬甸都是中等國家,背後還有大國撐腰,印度不敢造次。即使南部的小國斯里蘭卡,中國有很多投資在那裡,印度也不敢動它。北部是中國,是徹底打敗過印度的中國,印度奈何不得。

印度的領土擴張野心是不現實的,除了吞併錫金那一次僥倖成功了,再想吃下不丹和尼泊爾已經不可能了,至少中國不會允許,國際社會也會幹涉。你印度算哪棵蔥?在21世紀還可以隨便侵略霸佔一個主權國家?


人太多,供養成本超越了印度目前的生產力。土地私有制下產生了本能的擴張慾望,就是佔有更多的土地。可惜現在已經不是19世紀了。


先說是不是,其實我不怎麼樣看。

首先印度吞併錫金

1968年8月,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1963年―1982年在位)提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錫條約。1973年4月,印度軍隊開進甘托克,接管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錫金簽訂《錫金協定》,規定印度政府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該協定削弱國王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6月20日,錫金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擬定的錫金憲法,規定印度政府派駐的首席行政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同年9月《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在印度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1975年2月3日,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同年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了「全民投票」,決定錫金的未來,過後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統治

1982年1月29日,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dpal-ldandon-grubrnam-rgyal)在美國紐約逝世,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dbang-phyugbstan-vdzinrnam-rgyal)即位,成為錫金第13代國王,他宣布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

印度政府吞併錫金後恐怕錫金會再獨立,所以每年都撥一筆補助款項給錫金,所以一般說來錫金要比近鄰孟加拉國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較高。

其實中印戰爭發生後,中方一直根本沒有經歷對這些小國家進行影響

而錫金本身承認國外承認其不同,主要是中國承認了

一個國家領土不過6100平方公里,其次其國內資源不多

印度主要是因為其國內移民和錫金當時居民發生矛盾,於是把錫金吞併了

其次如果阿戰爭,原先本來是葡萄牙侵入印度佔領的

而印巴戰爭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天然的敵人

關鍵是中印戰爭

我個人覺得當時印度考慮有幾方面

1中國當時和蘇聯交惡,印度慢慢投向蘇聯

向蘇聯的投名狀

2印度本身戰略考慮

加入印度可以慢慢侵入西藏,其國土會非常安全,而其對中國威脅會增大

3當時中國國內經濟不行,和世界沒有太多的聯繫,和蘇,美關係都不怎麼好

4印度當時一想,自己是世界第三帝國,隨便解決自己國土安全問題

5達賴去了印度,印度有牌可以打了

而至於印度對付國內的土邦,正常一個現代國家都會這麼做,沒什麼稀奇的

印度怎麼說了,

自信其實有原因

天天和巴基斯坦這種國家戰爭

還幫助英國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次甚至打贏葡萄牙

這典型就是「世界第三」強國。自然會對付中國

何況中國那時候看上去很虛,要是贏了,可以踩著中國上位啊


很簡單的道理,實力與野心不成正比而已。

印度這個國家獨立和他的軍隊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如果不是英國自己不行了,印度不會獨立。

印度人只是知道當年的英屬印度是那麼大,自己也應該這麼大。

很顯然,印度人並不明白領土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道理。

領土的大小是和槍炮的威力成正比的。

何況戰場上得到的,怎麼可能在談判桌上失去。

既然想當棋局上的棋手,就要擺正輸贏的心態,輸了就是輸了,願賭服輸。

中國人在鴉片戰爭後一敗塗地,至今也承認遠東中亞的歸屬,承認朝鮮韓國越南蒙古的獨立。因為我們知道,我當年弱,所以丟了,哪天我強了,還是要爭這些地方的。

印度這個棋手和中國比起來,簡直就像是一個大戶人家出來的窮小子,被大戶人家遮著蓋著慣了,出了門就認為江湖上還是大戶人家內部那一套。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江湖險惡,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夜郎自大,遭點失敗就抱怨對手太強大,這種人根本輸不起。

沒有輸贏的心態,棋技再高,大家都不認為你是個合格的棋手,何況你的棋技還不怎麼樣。

人貴有自知之明,出來顯擺的時候最好拿鏡子先照照自己,再想想別人。如果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還認為自己能上滿漢全席,那就不要怪別人嘲笑你狗肉上不了宴席了。


身處中東,這邊印度人的平均薪資七八十kd,換成人民幣不到2k ,

印度人幹活也是很慢,很慢的,

國民薪資水平在國外都這麼低,國內如果好的話,誰還會出來??

阿三哥,還是別折騰了,

窮折騰,

死路一條,

也可能是轉移國內矛盾


三哥是完全不顧及自身的身體狀況,導致的結果是大而不強,庶而不富。

其國內的貪腐、種姓、強姦等面臨著國家的重視改革,政黨、教派間需要解決矛盾,國家工業與軍隊需要迫切的改革突破,結果是現實的,印度一直都不夠努力。

滿身肥胖病痛卻不努力加強自身的鍛煉,待日後的康復雄壯,結果卻仍是在貪圖別人手裡的蛋糕,為滿口腹之慾。

一個人的性格容易發生改變,但是一個民族的惰性大概就是遺傳,是需要打醒的!

中印邊境對峙:


就印度這點地方要養活像中國一樣人口規模的人,身為印度總理你不緊張?

中國還可以說地大物博,印度有什麼啊?要礦產資源沒有,要石油沒有,森林資源也沒有,你能不緊張?

連母親河恆河源頭都在中國,水源直接源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的地兒,你能不緊張?


因為他的社會價值觀本質上是前現代的。


多方面原因,歷史、文化、宗教、政治體制等等。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宗教,因為印度文化是宗教文化,其內核是多神崇拜、巫術、等級社會的印度教文化。印度教的思維方式和世界已經深入印度人的思想種。他們的政客天然的以等級觀念來看待國際關係,來構建地緣政治。他們極度重上暴力,又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的是非觀念是建立在宗教上的。他們竟然天然的以自己曾經的主人英國佬為師,學習英國佬當年那一套已經過時的帝國主義外交思維來應對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我們能說什麼?意淫強國,意淫強國呀。


沒有印度河的印度叫什麼印度。

不擴張能行么。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印度人口:13.24億

巴基斯坦國土面積:88.0254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人口:1.93億

孟加拉國國土面積:14.757萬平方公里;孟加拉國人口:1.63億

南亞三國總面積=中國的41.75%;南亞三國總人口=中國的121.83%

印度的擴張慾望包含幾個因素:

1.印度的人口膨脹過於嚴重,人口增速依然大於世界均值。我不太看生育率的,人口問題不只是生孩子怎麼簡單,只要有一個印度人活在印度國土上他就需要糧食,能源等一切資源來維持他的生活。所以1歲新生兒和80歲耄耋老人本質上對於佔用一份資源我覺得可以等同看待,除非老人死了不再需要資源。

2.當前的國土面積和耕地面積不足與繼續支持印度未來14億甚至15、16億人口的基數,人地矛盾極大!建議參考19世紀後的中國內地18省,以及大批山東人去滿洲闖關東的歷史。

3.當前已經沒有什麼處女地可以給印度人重新開發了,這又和19世紀的闖關東是不一樣的,而且當前國際環境也不是19世紀開發殖民地的環境。

4.印度暫時無法解決高速提升生產效率的問題,就是全面工業化!再直白的說就是和90年代中國一樣大批建立血汗工廠把印度青年們送進集中營式的工廠里創造經濟價值出口然後換取生活資源,並通過盈餘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來提升生產效率。中國可以說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14億人的吃飯問題理論上只要沒有類似一二戰這種全世界被打爛的局面可以說是解決了,而且當前中國的工業品貿易是有很大利潤盈餘的。

5.南亞是世界盲區,這個地方世界豪強很一致都不太管。印度在南亞強盜式的一些行為國際社會都不管,也不太想管。然後印度就更加肆無忌憚了。解釋一下~五常不是沒能力去管而是貌似都真的不想管,我的看法是次大陸在五常全球戰略中可能是不如非洲的。

私貨:其實我個人是理解中央在朗洞事件中不主動軍事出擊的意圖的。當前情況就是印度如果持續這樣下去雖然不至於崩潰(這個我覺得我們自己也不要yy了),但是內部自身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自我內耗也會越大。中國不應該主動去幫助印度轉移他自己的國內矛盾,而是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對他施加外部壓力(經濟,軍事,政治)。

中國的目的不是搞亂印度,而是要讓印度維持這種「不發達」的現狀。對應1931-1937日本對中國外交軍事處理方式,你真的會覺得日本當時確實是naiive


這個問題下面有一些答案是專門噴印度的,不管噴得對不對,噴的內容與領土問題沒關係就不對了。

至於印度,雖然總體上沒有自知之明,但在領土問題上基本都是獲利的,判斷基本都是準確的,除了這次之外,都不是不自量力,中印爭議領土裡誰控制得多,克什米爾誰搶得多,自己看;至於吞併錫金,由於國際社會上左右逢源,也沒有什麼國際聲譽和利益損失,是純獲利,今天錫金居然還發展成印度中等偏上的地區。//這種吞併方式大概是昭和粉和小粉紅內心求之不得的。

題目里,領土擴張跟皿煮扯到一起是什麼鬼?跟皿不皿煮有什麼關係?獨裁的蘇聯為不集中解決國內問題,反而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呢?皿煮的日本還跟鄰國全有領土爭議呢。

如何看出「印度對領土的慾望強」這個結論?按題主的描述,大概是根據印度侵佔了很多「屬於別國」的領土、而且不斷挑戰中國底線。

慾望強不強?這還真不好說。

如果那麼像某些答主所說的「恢復英屬印度」那樣,為啥獨立時尼赫魯不顧甘地的反對,一定要把巴基斯坦趕出去呢?為啥直接巴基斯坦之後不直接吞併孟加拉呢?為什麼幾次印巴戰爭基本只發生在克什米爾而不是旁遮普的邊境呢?

由於與中國領土有爭議就「慾望強」?那麼更窮更弱的緬甸慾望也強呢,拿走被其他國家大筆一揮送走的江心坡。

覬覦吐蕃就是「慾望強」?韓國還說東北是自己的呢,土耳其還支持西域的非法活動呢。

所以,這個問題里的結論難以證明,不如問「印度為何在領土問題上屢屢擴張」?

1. 國際環境好,如果不影響美俄的利益就不受制約,在中國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其他大國眼裡遏制中國的排頭兵,跟西方和蘇聯(俄羅斯)關係都好,印度基本可以為所欲為侵略鄰國而不受國際輿論批評。

2. 南亞次大陸板塊封閉,而大部分鄰國比較弱,處於印度完全包圍的狀態下(主要指錫金),入侵或吞併在技術上非常容易。

3. 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分治時,克什米爾是一筆糊塗賬,土邦王公心向印度,人口占多數的和平教徒心向巴基斯坦,印巴為了此地大打出手,無法判斷誰是正義的,狗咬狗的戰爭,不能唯獨苛責其中的一方。

4. 與中國的邊境爭端,1951年和平解放之前,中央政府的軍隊從來沒完全控制吐蕃,吐蕃如此遊離於中央,何談明確的邊界?中印沒有明確的廣闊邊境地帶基本處於先下手為強的空白狀態,中國在西段下手快,印度在東邊下手快,僅此而已。至於中國堅稱過去條約非法不承認云云,完全是因為印度吃相太難看,不放棄阿克塞欽(倒也不能說吃相難看,這麼多年了,阿根廷對馬島,日本對北方四島,中國對南海越占島礁,不也是念念不忘嗎?),對了,要真的按清朝與英屬印度的邊界,為什麼要承認英國武裝侵佔的達拉克歸克什米爾?

//如果不認同我說的,請看看1962年比實控線後撤二十公里之中和對87年諱莫如深的行動中所隱含的官方對藏南的態度,是不是與跟珍寶島、對越反擊戰、釣魚島的寸土必爭截然不同?

另外,62年的後撤與87年的沉默,是不是助紂為虐,助長了印度對領土的慾望?


推薦閱讀:

以色列地緣格局 | 以色列的戰爭宿命
朝鮮半島到底打不打得起來?
敘利亞打得這麼凶,到底是為什麼?你肯定不知道 | 地球知識局

TAG:亞洲 | 印度 | 國際政治 | 地緣政治 | 印度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