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共享充電寶三種模式:我覺得小機櫃能笑到最後
我是一個重度智能手機用戶,我的很多朋友都聽過我的這句話:很多女士不化妝不敢出門,而我是不帶充電寶就不敢出門。不帶手機就更嚴重了,那叫魂不附體!
但是,最近我的這個「充電寶焦慮症」可能要痊癒了,主治醫師就是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共享充電寶」。
提起共享充電寶,我們不得不提一提另一個行業--共享單車,僅僅通過大半年的發展,保守估計共享單車在全國已經接近千萬輛,成為很多城市的標配基礎設施。關於共享單車,宏民曾保持高度關注,先後撰寫多篇文章,發布在全網多個平台,比如:
共享單車行業90天內不可能結束戰鬥
共享單車全國開花:Hellobike要獨霸二線城市
2017年3月,我受數字營銷雜誌約稿,撰寫《共享單車市場巨,社會價值成主流》這篇文章發布在雜誌2017年3月刊上。那麼,共享充電寶能否像共享單車一樣,依靠資本和模式迅速成為社會基礎服務設施?這個問題答案在我看來是肯定的。
共享充電寶的三大門派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宏民發現共享充電寶按照產品類型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門派,體積從小到大分別是:
桌面充電,代表企業是北京小電科技,有3個插口。
小機櫃,代表企業是街電科技,可以放6-12個充電寶。
大機櫃,代表企業是來電科技,可以放置30-40個充電寶。
目前,行業中十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基本上採用就是這三類產品模式。
這三種產品形態孰強孰弱,會並存發展嗎?我覺得,短時間內可能會並存發展,因為在共享充電寶的模式還處在從零起步階段,市場較為空白,用戶的需求還沒有被完全刺激出來,習慣也尚未養成。好比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市場允許試錯,更需要更多的玩家去教育用戶。比如我就註冊了這三個產品,以備手機沒電時,第一時間就近找到充電寶。
但是從長時間來看,用戶是不講情面的,只會按照最佳的體驗去選擇,在分別體驗過桌面充電、小機櫃和大機櫃這三種產品後,總會發現三種產品優劣勢,那麼體驗最佳的產品形態,用戶就會不斷增加,也會越來越有市場競爭力,最終成為行業龍頭老大。
激烈廝殺的競爭格局
目前來看,十多家正在處在激烈的競爭中,其中頭部的三家尤為激烈,先看融資額,來電科技4月5日宣布獲得1.38億元融資,為行業最高。街電科技、小電科技分別宣布獲得億元級別融資,並列行業第二。
從用戶數上來看,街電科技CEO王哲4月1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街電已經在一萬個商家投放了萬餘台設備,合作商戶數、訂單量都是行業內絕對第一,這兩個數據比其他所有同行相加總和還要多。
這是三家中的最新數據,街電以絕對領先的合作商戶數和訂單量位居行業第一位。當然,我覺得合作商戶數也不是什麼特別關鍵的數據,畢竟來電科技都是大機櫃,入駐的都是大型公共空間。訂單量領先意味著強大的現金流和更新迭代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王者榮耀」。
再來看三家的市場策略,來電科技從深圳起家,通過和萬象城、華潤、凱德、大悅城、鄭州機場、成都機場等商城和公共空間達成入駐合作。讓來電科技引以為豪的是,這些入駐協議大多是排他的,這種大型場景的壟斷成為來電科技目前最大的護城河。
但是,宏民注意到,來電科技的「大型場景壟斷」並不是絕對的,比如來電和某大型商場簽訂入駐排他協議,該商場里的公共空間只能放置來電科技的大櫃機,但是商場中的商家,在自己的店鋪內使用什麼共享充電寶,商場是管不到的。而對於以中小型商家為主要應用場景的街電科技的小機櫃,雙方完全是不同空間維度的競爭,這個排他協議基本就是一紙空文。
小電科技的模式更為獨特,其桌面充電設備,基本相當於一個只能在某家商店裡的大充電寶,用戶使用與否,和用戶在該場景中的消費時間有較大關係。和可以隨身攜帶的共享充電寶相比,小電比較弱勢。
小機櫃或可稱王
綜合對比了三種產品模式後,我認為以街電為代表的小機櫃產品形態,更具有競爭力。
首先,場景適應能力強、覆蓋率大。無論是商場、機場這樣的大型公共空間,還是餐館這樣的中小型空間,小機櫃都非常適用,可以直白的理解為上下游通吃,小電和來電的所有應用場景,街電也都可以,而小電和來電只能在小空間和大空間的特定場景中生存。
還有一點更為關鍵,就是覆蓋率。共享充電寶兩個主要的動作租借和歸還。大機櫃,一個大型商超有1、2台就足夠了,而街電的小機櫃每個商家都可以放置一台,假設一個商場只放了10台好了。作為用戶你設想一下,每100米一台和每1000米一台的兩種共享充電寶,你喜歡用哪個?
其次,商家的意願。對於商家而言,放置共享充電寶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但是,街電的用戶是通過街電的LBS功能主動尋到商家店鋪來的,這種強大的消費者引流能力,無疑是商家更看重的,用戶來店裡租借充電寶,順便買點吃點,順理成章獲客邏輯。而小電科技的桌面充電寶只是在用戶進入店鋪後可以享受的充電服務,不具備吸引客流的能力,但可以提高用戶的留存率。
但如果你帶了插頭 和充電線,能用商家的插座免費充電,你還會付費用小電充電嗎?
最後,團隊的實力,我覺得這是最根本的一條因素,因為就算是產品不行,優秀的團隊可以不斷改良使之趨於完美。目前三家手裡的資金都差不多。但是很多時候不是有錢就一定能成功的,騰訊缺錢嗎?電商業務照樣做不起來,最後打包置換給京東。阿里缺錢嗎?來往、支付寶社交圈等,一個社交應用都沒有做起來。
宏民注意到,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搶佔市場的速度可以「橫掃千軍」來形容。比如,街電科技在2015年11月成立,然後花了一年的時間在長沙一地測試產品,2017年1月正式面向全國鋪設,真正進入市場的時間比來電科技2014年8月晚了3年,而現在街電科技的商戶數和訂單量卻比所有同行的總和還要多,花3個月時間就幹了所有同行3年的工作成果,這樣的團隊素質就是互聯網領域最為強悍的「快魚」原理。究其原因,宏民了解到,街電科技CEO王哲是美團的早期員工,經歷過百團大戰,哦,這樣就都明白為什麼街電這麼迅速了。
當然,目前來看,即便是把所有共享充電寶企業加起來,產品的覆蓋率還遠遠達不到隨時隨地給手機充電的地步,共享充電寶的發展階段還處在天亮前的拂曉時段,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要實現飽和的鋪設布局,根據中國地推團隊的理解,宏民認為,應該還需要5個月的時間。
文/趙宏民 自媒體人,一篇創始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