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點擊觀看視頻節目!

我們的投票點播書單,終於來到了這部思想史上的經典,被譽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

海德格爾說過: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單單的去了解他的思想就好,他的生活經歷,跟誰吃了飯,跟誰結了婚,這些都不重要。所以關於波伏瓦的人物背景,我們直接跳過(網上一搜就有,不用我複製粘貼了),直接聊書。

《第二性》1949年首次出版,出版之後的一段時間,世界範圍內就迎來了第二次女性解放運動。那麼有第二次肯定就有第一次,第一次女性解放運動,距離現在有100多年了,強調的是「女權」,比如要求女性也有公民權、投票權、反對一夫多妻、強調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這樣一系列訴求。可以說第一次女性解放運動,主要的目標是政治權利的平等。

可是到了波伏瓦寫作的時代,她所關注的就不僅僅是有沒有投票權這樣的政治權利了,那個時代人們開始意識到,政治權利的平等已經不足以反映女性的全部問題,應當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所以波伏瓦通過這本書力圖呈現的,是關於女性的所有問題,並且想嘗試通過這樣全面的闡述女性,來回答一個問題:女人是什麼。

鑒於這本書內容龐雜,涉及的學科非常之多,信息量巨大,並且文字艱澀、難懂,所以先找到這本書的一個貫穿始終的核心思路十分有必要。

先看一種思維方式:本質主義。這種思維方式認為,任何人或者事物都有一個內在的、唯一的本質,這種本質一般人們稱之為真理。這種思維方式要求我們對任何人和事物,都需要從這個內在本質的角度做出解釋才是最好的。

以往的哲學家們,幾乎都是在用這種本質主義思維去思考問題,都一直在探索人的本性,尋找人的本質。比如亞里士多德說過:「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或者我們古時候的聖賢也討論,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惡。這些,都是對於人的本性的探尋。

當涉及到性別的時候,人們往往也喜歡用這種思維方法來解釋,比如盧梭說過,女性代表著善良,男性則代表著剛強和力量。這就是一種很典型的本質主義思維方式,意味著善良是女人的本性,剛強是男人的本性。

但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這裡,他們則是很明確的反對本質主義的思維方式。他們認為:人並沒有一種先天的、不變的本性或者本質,人的本質都是後天自己創造的。並且比本質更重要的,是存在。薩特認為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這件事實,比我是誰更加重要。

所以說,薩特的存在主義最重要的三個原則:第一、存在先於本質;第二、自由選擇;第三,世界荒謬,人生痛苦。關於第三點,我們在之前一期節目介紹加繆《局外人》的時候,涉及過一些,這裡就不展開了,今天我們就看前兩個原則。

其實這兩個原則,對於我們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人來說,一聽就懂。「你是誰」,就是說你的本質是什麼,不是你出生之前就決定的。你要先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出生,成長,生活,這些是你的存在,你先有了自己的存在,然後每個人再通過自己的生活去創造出自己的本質。或者說薩特認為,人之初,是空白的,是一張白紙,每個人都是一本空白的書,你自己去書寫和創造自己的本質。

那每個人的本質怎麼創造呢,就是通過存在主義的第二個原則:自由選擇,來創造屬於自己的本質。這裡的自由選擇,並不是那種脫離環境的沒有限度的絕對自由,而是一種通過自己的判斷做決定,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自由。

所以說在存在主義思想中,沒有什麼特質是一類人天生應當有或應當沒有的,也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一定要做什麼或天生不能做什麼的。

那麼說回《第二性》,作者波伏瓦與薩特之間的相互影響非常深,同時她也是一位著名的存在主義的思想家。所以說這本書的哲學基礎和訴求,就是存在主義。甚至可以說,《第二性》是把存在主義,從哲學理論運用到實際問題,體現得最好的一本書。

我們繞了這麼一大圈,終於要說回女性問題了。波伏瓦在這本書裡面貫穿始終的核心思路,就是為了破除女人的所謂本性,破除社會、文化、和所有男性千百年來給女性附加的這種所謂本性。而我們說的女性解放,就是從這些所謂的本性中解放出來,讓女性通過自由選擇去創造自己的本質。

理解了存在主義的這樣一個總體思路,我們再看書裡面的內容。要破除性別上的本質主義,看上去挺簡單,但真的論證起來一點都不容易。因為隨著科學發展,性別本質主義,有了看似更合理的科學依據:生理決定論。他們認為男女之間因為染色體、荷爾蒙的不同,所以就會有很多生理上的不同,因此就必然導致男女之間社會命運的不同。

並且那個時期,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方興未艾,佛洛依德認為女性是殘缺的男性,女性身上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來源於女性因為自己沒有小雞雞而苦惱,女性覺得自己是不完整的。

總之,這些所謂生理決定論和精神分析的理論,都波伏瓦一一懟了回去。簡單概括一下就是:波伏瓦並不否認科學,反而是用科學為女性提供支持。因為人之所謂為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動物只有生理性別,完全服從於生理需要,而人除了生理性別之外,還有社會屬性,還有社會性別。她說:人不是一種自然物種,而是一種歷史觀點。

因為科學結論並不能代表價值判斷,為什麼社會判斷一個人優秀與否的標準是強壯,而不是心思細膩呢?男女有別是客觀事實,但社會文化為什麼挑選男性具有優勢的那個指標作為評判標準呢?

所以波伏瓦她說,女性的一些表現,不是激素賦予的,也不是大腦的原因,而是由女性的社會處境所造成的。而這種女性的處境,所指向的,就是我們的文化和歷史。

那我們就把視角轉向文化和歷史。在社會文化中,波伏瓦提出,女性是這個社會的「他者」the other,這是一個很具有存在主義哲學意味的詞。「他者」這個概念,與「主體」這個概念相對應。

舉個例子,在我們漢語當中,我們說TA這個詞,有男他女她,但是在表述男女都有的一群人的時候,我們用的這個「他們」,則是默認使用男他。這就意味著,這個男他,既是代表著男性,同時也代表著一個默認選項和一個中性選項,而女她僅僅只代表女性。

這背後的文化意味,就是指男人作為一個事實,沒有特殊性,是這個社會的主體,是一個絕對的存在,而女人這個性別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什麼意思?我們再這樣想像一下,在一個平面中,必須先有一條絕對的垂直線,然後才能界定其他的線是直線還是斜線。可是在我們社會兩性問題上,並不存在這樣一條絕對的客觀的垂直線,以此來界定兩性各自的特點。因為男人就是那條垂直線,而女人需要以此為標準來進行界定。

也就是說,先是有了一個絕對的、理想狀態的人,就是男人,然後基於男人這個垂直線,再把旁邊的斜線,稱為女人。男人就是標準,男人就是主體,而女人則是他者。

既然我們的社會沒有一條客觀的垂直線,那有沒有男人是他者,女人是主體的社會呢?有,《西遊記》的女兒國就是這樣,在那裡,女人是那條垂直線,作為標準用以界定男人這條斜線。

這種他者的意識,在社會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座城市,人們總會區分出本地人和外地人,而在本地人眼中,外地人就是他者。一個國家,經常會有新移民遷入,那麼對於這個國家原有的人來說,新移民就是他者。但這種他者意識,總是相對的,你去了一座城市是外地人,但是你回到你的老家,你又是本地人。

可是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他者,除了幻想中的女兒國,沒有一個領域,女性是作為主體存在的。所以在現實中,作為他者的女性,從來就沒有我們這個現實社會的主體地位,所以這本書叫做《第二性》,因為默認的第一性,是男人。

說到這裡,那麼這個時候在我們面前,另一個更具體的問題就出現了。他者,這是女性在社會上不公平的處境,是一種從屬地位,那麼男性是如何實現這種對女性的統治的呢?如果說在茹毛飲血的時代,男性是靠暴力征服女性,那麼隨著社會進步,這種控制和征服是怎麼延續下來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本質主義,認為女性天生就是弱者,天生就應當處於從屬地位。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波伏瓦像是把社會文化撕掉了一層皮,也像是用X光從頭到腳把我們的社會和歷史照了一遍,最終呈現給了讀者一個震撼的事實。

我們本以為這種他者地位是偶爾出現的偏見,但事實卻是,這些對待女性的本質主義思維,無處不在,這種巨大的文化壓迫,紮根在全社會的文化和每一個人的思想根源當中。

這些文化壓迫所導致的是,在今天的女性身上,除了被文明設計出,作為次要者的第二性之外,除了被男性的目光和控制所雕琢之外,我們看不出任何女性,在沒有這些文化干涉下可能有的樣子。

所以當波伏瓦想嘗試回答「女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發現,這個世界上已經不存在天生的女人了。就好像,當一座山上的每一棵樹的每一片樹葉都是被人工修剪過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人知道這些樹葉原本是什麼樣子了。

最終波伏瓦說出了最經典的那句話: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先從外表上來看這種文化壓迫,現在我們這個時代,女性外貌的標準,跟原始社會女性的狀態很不一樣。那個時候的女性腰腿粗壯,用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很醜,和現在的那些所謂女神,或者人們口中的「好女不過百」,還有那些清一色的網紅臉,完全不是一回事。

為什麼人們現在會以這樣的一個非自然的審美標準去要求女性呢?就是因為千百年來,男性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念,對女性進行不斷地改造,調教,裝飾,從而使女性漸漸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這千百年,由於女性在社會地位上附屬於男性,所以為了生存,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女性就要學著從男性的視角看待自己,評判自己。久而久之,就習慣了,並把這種男性對自己的要求,內化成了自己的追求。

這種表現並不是在具體的哪一個人身上,而是一種文化趨勢,單個個體是意識不到的。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對女性的不公平事件中,往往最為難女人的,最壓迫女人的,是其他女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女人,因為他們已經把這些男權的壓迫,內化成自己的追求了。

這種女性的社會附屬地位,還體現在很多文化作品當中,比如夏娃就是亞當的一根肋骨造出來的。

在這本書的第二卷,波伏瓦更加細緻的勾勒出了在男權社會控制之下,一個女人完整的一生。

在童年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會或早或晚的面臨與父母分離的焦慮,正是在這個階段。大人們對待小姑娘,是繼續給她愛撫,親吻,小姑娘表現出撒嬌會令人開心。而相反的,對於小男孩,人們卻不讓他們撒嬌、哭泣,人們希望他是一個男子漢,告誡他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孩子獲得不了對女孩子的那種寵愛,但是人們往往對他有更大的期待,人們賦予他的這種期待,使他的地位反而變得比他的姐妹們更高。

為了鼓勵男孩子踏上屬於他的偉大道路,人們會向小男孩灌輸男性自豪感。而對女孩的教育則是循規蹈矩,要求她們不要做出男孩子的動作和行為,讓她們適應女人的命運。這種本質思維,使孩子在幼年時,就開始被塑造。

到了在少女時期,一方面需要忍受生理變化帶來的紊亂,另一方面不對等的貞操觀念也讓少女們更加確立了自己被動的附屬地位。

而到了成年,等待她們的將是婚姻的宿命。一個女人,只有兩種狀態,即將結婚,和已經結過婚。在大多數文化中,不結婚從來都不是一個選項。女人的社會命運指向的是婚姻,而她們的生理命運,就是生兒育女。而生出來的小女孩,也會再一次經歷一遍這些社會文化是塑造。然後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就這樣周而復始的,作為他者和第二性,在這個社會,依附於男權生存著。

《第二性》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詳實,並且波伏瓦真的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這本書的翻譯者說,書裡面生物學的知識已經達到了專業水平,她對精神分析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相關著作也非常熟悉,更對歐洲的文化和歷史旁徵博引,如數家珍。我覺得唯一遺憾的是,波伏瓦雖然對於女性的處境揭露的非常深刻,但並沒有給出很好的解決方案,只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美好的願景。

分享一個我自己的體會,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是看到波伏瓦描寫女性一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的時候,我並沒有產生非常強烈的共鳴,有一些感受總是似有似無的。

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我畢竟是一位男性,永遠也無法衝破性別之間的這種隔閡,所以就無法徹底的去了解女性內心。但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釋我的這種似有似無的感受。

畢竟《第二性》這本書是在上個世紀40年代寫成的,距離現在已經快70年。這幾十年間,全世界範圍內,包括我們所處的社會,女性地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步是很明顯的。

所以波伏瓦的一些描述,在當下並不那麼普遍存在了。女性不再認為自己的身體是有所殘缺的,也不再是被動的角色。並且在很多家庭當中,父權也不再是具有統治力的存在。很多女人也不再為了迎合人們對女人的期待,而去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了。除了家庭和生育之外,女性已經有了更廣闊的天地。

如果這樣說的話,這本書在當下還有那麼高的思想價值嗎?這本書的使命是不是已經完成了呢?當然不是,作為一名當代讀者,我是從這樣兩個角度看待這本書的。

首先,這本書仍然非常具有魅力,雖然很多論證過時了,很多現象已經大有改觀了,後人也已經洞察到了比這本書更多的東西。但是女性並沒有完完全全的擺脫第二性的角色,在比如在就業、生育問題上,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細緻的方方面面,女性還是處於弱勢或者附屬的地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最難的,所以《第二性》這本書依然像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思想燈塔。

第二點,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存在主義哲學和人文關懷,已經遠超過了女性解放這一範疇。

社會文化對女性有本質主義思維的壓迫,同樣對男性也有。比如為什麼男性被認為做不了很多溫柔細緻的工作,為什麼男女交往中男性買單會被很多人視為天經地義,為什麼固有的思維是男主外女主內呢?

如果一個家庭,夫妻雙雙工作,或者男人賺錢養家女人在家帶孩子,都會被認為很正常,可是如果反過來,女人賺錢養家男人在家帶孩子,人們就會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這樣來看,女性反而比男性有了更多的選擇。這種固有的本質主義思維,是對男人和女人的雙重傷害。

如果說女性曾經被束縛在家庭當中,那麼男性就一直被排斥在家庭之外。大家一定都聽過日本男人的那個故事:下班之後不敢回家,怕被人笑話,就用很少的零花錢去小酒館喝酒,沒錢吃東西也不敢多喝,就這樣待到晚才回家。好像一個男性的價值,必須通過社會價值得以體現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就是人們常說的男人要有事業,這也是一種本質思維所產生的偏見。難道男性的價值如果只體現在家庭當中,他的人生就是沒有價值的么?

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存在主義上,存在主義就是要破除這種無所不在的本質思維以及它所帶來的偏見,不論對女性還是男性。存在先於本質,然後每個人通過自由選擇,來實現屬於自己的本質。而能幫助每個人實現本質最好的方法,就是給TA充分的自由選擇。

所以說,存在主義,就是人文關懷,女性解放,也是全人類的解放,從既有的所謂本質的枷鎖當中,每個人都得以解放。

推薦閱讀:

活了這麼多年才意識到父母是如此的重男輕女,以至於不知如何面對他們,該怎麼辦?
如果現代社會當權者絕大多數是女人,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有哪些關於「女性主義」歷史、現狀和前沿動態的書籍推薦?
在婚戀過程中女方有哪些訴求可以視作女權主義的?男性應當如何應對?

TAG:女性主义 | 第二性书籍 | 女权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