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解放黑人是否被過譽?

1862年8月22日,林肯給《紐約論壇報》編輯格瑞萊寫信說:「……如果不解放一個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就一個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隸,不解放其他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也照辦。」 我想知道長大以後成為政治家的林肯是否還像年幼時一樣憐憫黑人的遭遇?終極目標維護統一的他值得人們如此讚頌嗎?

可能我表述的不好,我的問題是,林肯廢除奴隸制的根本原因是維護國家統治,也就是說他可能並不關心奴隸制的廢除與否,因為他說了如果不廢除奴隸制能換來國家統一的話他也願意這樣做,而很多人卻因為他廢除奴隸制尊崇他,感謝他給與的自由,這樣是否過譽?


當然,無論從解放黑奴的角度還是維護國家統一的角度林肯都是值得肯定的。

林肯會上台是因為他是一個堅定的廢奴者,所以在他宣誓就職前南方發動了內戰。但沒人想到內戰的損失會如此巨大,謝爾曼在戰前做了一個比實際損失小的多的預測,結果差點被人當做神經病。一位議員在開戰前說這場內戰的血他用自己的手帕就能擦乾淨,林肯當然也沒意識到內戰爆發會有多大的傷亡和損失。有個爭議很大的議題,就是如果美國人民清楚的意識到內戰的損失會有多大林肯還會不會上台。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義,內戰初期北方一再失利,所以林肯對廢奴有妥協的想法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捍衛祖國統一比廢奴更重要。

現在回顧美國內戰你會發現大多數國民的動機和廢奴並沒有什麼聯繫,林肯說為了黑人的自由,這個理由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遙遠了,所以林肯給了他們一個更合理的理由「捍衛祖國統一。」

內戰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我覺得可以解釋內戰中普通士兵的動機。葛底斯堡戰役中一群北方士兵包圍了一個南方傷員,北方人問到「我的兄弟,你為什麼要來到這裡和我們作戰?」南方士兵回答說「因為你們在這裡,所以我才在這裡啊。」這是個很令人滿意的回答,南方士兵沒有奴隸,也不關心政治。卻被政客們驅趕上了戰場去維護奴隸主的利益,真的令人很無奈。

林肯確實是一個偉大的總統,在內戰中從頭到尾沒有和南方妥協,叛軍要進攻到華盛頓的時候也沒有撤離的想法,而是組建民兵建立街壘準備抵抗叛軍。麥克勞倫指揮一再失利的情況下他憤怒的說如果自己會打仗就去前線接管指揮權了。幸運的是維克斯堡戰役後他結識了格蘭特,北方開始了全面進攻的狀態,格蘭特也迅速地結束了內戰。

林肯對廢奴的立場確實有過動搖,但我不認為還有人能做的比他更好,雖然1862年林肯對廢奴問題出現了動搖,但同年也發表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馬丁路德金對林肯也有極高的評價,林肯是一個有極強個人魅力的領袖,你可以去看看當代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後世的評價就更不用提了,任何領袖人物大都對自己的事業產生過迷茫與疑惑,林肯也是個平凡人而不是神。我記得有家報紙評選美國人心中最偉大的總統,林肯歷年來始終位居第一,由自己的國民來評價我想對林肯來說是最中肯的讚譽。

最後夾一點私貨,林肯一生致力於消除民族偏見,而某美國總統卻不留餘力的散播歧視言論。政府支持率再創新低也無可厚非


客觀說,林肯首先解放的是白人。

因為在奴隸制下,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失去自由但旱澇保收的黑奴,而是比黑人還早的白人契約奴的殘餘和變體,以及奴隸制這種超級壟斷資本下,白人失去土地的自耕農和朝不保夕的工人階級。這也是為什麼打贏南北戰爭,締造「一個國家的誕生」後,第13修正案體現的廢奴成果是「廢除強制勞役」而不是「廢除對黑人的強制勞役」,這種沒有特定對象的「第二憲法」其實從制度上,把真正的民有民治民享之共和國、共和制盎格魯撒克遜帝國,與之前形形色色的階級精英寡頭「共和國」,劃開了一道歷史鴻溝。這也是為什麼南北戰爭勝利後,美國迅速崛起,工業化,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強國的根源。

所以林肯才在世界歷史上有那麼高的地位,如果只是狹義的「解放黑人」,是不會贏得白人共戴,視若美國神龕,乃至平等價值觀象徵的(而美利堅合眾國的七大國父尚無此地位),甚至3K黨背景的電影導演也將林肯視為偉大的南北調停人和盎格魯撒克遜北美帝國「同族人」的圖騰。何況林肯晚期還努力推動黑人的賴比瑞亞移民(但被短視的奴隸主刺殺阻礙,導致後來馬爾科姆X等極端化的黑人運動並受到極左影響),即美國當時很有勢力的家園派計劃。廢奴,但用黑白兩利的隔離,和倫理上認祖歸宗的自決建國,一方面實現了獨立宣言脫離英國的合法性,一方面也防止了共和制下無限分裂(邦聯獨立南部自己也會繼續分裂)的惡性循環。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有專門一章,預見了奴隸制的巨大撕裂隱患,和解決的希望所在,但看到這一點,並超越這一點,以卓越的政治能力實現這一點,且為之殉難者,除林肯外,殆無二人。林肯真正解決了一個問題,即在走出世襲帝制之後,共和國如何以全民族的自覺自發力量實現自我保護,並惠及底層得以真正實現,是對整個人類後帝制時代,提供了一個by the people的拯救路徑(不等於美帝)。


我就告訴你們吧,

一個愛爾蘭人的價格是一個黑奴價格的五分之一,

逃難到波士頓的愛爾蘭人為什麼造反?苛政猛於虎。

波士頓凱爾特人這隻球隊的名字的來源你們知道嗎?


就算林肯沒有推動廢奴,隨著時代發展也自然會廢除奴隸制

而美國一旦分裂了,現在北美洲可能就是小半個加拿大和大半個拉美了

很多美國人稱讚林肯正是因為他果斷地阻止了分裂


保留聯邦,維護國家統一是目的,廢奴是手段。

廢奴本身是有成本的,即南方的反彈。

而實際上,廢奴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確實是有貢獻的。

因此談「過譽」,不客觀。


政治人物不講道德

當時黑奴不算人啊

他主觀上維護美國統一,完成資本化最後的步驟。

但是他從來沒有把黑奴看成人,當年他也只是傀儡,美國政府開始壓制資本家還從西奧多羅斯福,開始,凱恩斯大棒出來才完成,當年林肯沒有權力承擔這麼多榮譽啊。當年美國是資本家的


歷史小萌新,但對於最高票回答有幾個問題。@源涵治

首先,選舉之後才發動了內戰。而且南方也不是主要因為林肯當權才開戰的。我的印象是北方南方完全分裂支持不同的領袖,因此林肯因為多餘的北方electoral votes當選總統時,南方這時候才開始威脅要退出聯盟。林肯竭力平息事態沒有成功,北方來的軍隊船被當成了攻擊來開火。

另外,林肯是偉人,但他也是政客。他也是gradualist,倡導逐漸廢奴。他之前倡導的政見也是不要再有奴隸州。

然後是解放宣言——這一點我的歷史老師講的很清楚,南方生產原材料,符合英法的商業主義,他們和英法的關係也更好。這時候戰爭已經打了一會兒了,林肯在久久商討和平然而南方堅持要退出的情況下,打算真的打了(解放宣言之後代表全面內戰)。英法在這個時候已經廢除了奴隸制。林肯這時候的解放宣言實際上是為了阻礙英法對於南方的幫助,將普通的內戰完全上升到廢除奴隸制的層面上。

答主其它的故事我不了解,不做評說。但這幾件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史實卻出現了問題。整個回答也有非常強烈的個人情緒。(誠實臉)沒必要啦,我們理智的談問題才能學到東西嘛…

—————————分割線—————————

然後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林肯沒有被過譽。完全沒有。在這種退一步即是萬丈深淵的情況下,敢往前走,而且走的很漂亮。我理解一個人為了走向光明時必須要接觸黑暗,必須要做出妥協。但無路可退時,林肯也帶領了南方獲得勝利。如果沒有林肯,分裂成南北的美國不會再是最強大的國家。沒有林肯,無數無辜黑人的哀嚎不知道過多少年才能被聽到。他身為最偉大的美國人物之一當之無愧。

最可貴的,其實是無盡黑暗中用微光指引前路的燈塔。我在這裡講出了林肯的妥協,不是說他被過譽了,只是覺得,一個人經歷種種,仍用鮮血證明了自己的理想,這樣的初心才是最美好的東西呀。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有人質疑我們的太祖,有人質疑美帝的林肯。

大概,只有偉人才有如此待遇吧。


我想問一下,林肯那段話的英文原文從哪裡能找到?


解放了黑人主要是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啊,怎麼能是過譽呢(滑稽)


首先大概的講一下背景,林肯一直支持廢奴,而非是為了國家統一的權宜之計。因為林肯很清楚國家統一的意義,所以他為了緩和矛盾在任職之初並沒有推行廢奴。但是南方奴隸主因為認為英國會幫他們而且知道照這個趨勢奴隸制一定會廢除所以發動內戰,而北方準備不足所以林肯內戰前期失利,後來為了扭轉局勢於是林肯廢除了奴隸制,為戰爭提供了足夠的人力(其實北方對南方優勢相當大,就算不廢奴拖到後面也能贏,畢竟戰爭太燒錢了,南方耗不起)。最後大概說一下美國內戰勝利多麼重要,如果失敗了美國會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南方是落後的種植園經濟,生產力十分落後,結局可以借鑒阿根廷。北方雖然機械化程度較高但是缺乏勞動力,而且缺乏原材料,缺乏足夠的國內市場,不足以完成二次工業革命。而林肯阻止了分裂,隨便掃清了工業革命繼續發展的障礙(由於之前南方的落後美國工業革命一直面臨瓶頸),也就是說後面羅斯福們再怎麼耀眼也是站在林肯的基礎之上。以上略簡,建議自己翻書


好吧,之前眼瞎,沒有對題。

林肯廢黑人奴隸

不能只看目的,不看結果。

林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拯救黑人,而是維護美國的利益?

結果是黑人得到解放。

就像現在的一些富人,向一些地方捐款,然後大張旗鼓。宣傳自己捐了多少錢。(甚至有個別人,實際並沒有捐款)

他們的目的性,有一些是為了宣傳自己的企業,樹立自己的形象。

但不能因為他們的目的並不僅是拯救災民而批判他們。

所以,個人認為,林肯沒有過譽。


確實過譽了,講真,如果黑人至今還是奴隸的話,社會發展並不會倒退多少。


推薦閱讀:

這個名字裡帶馬的男人,差一點改變世界!是誰?
原版《東林點將錄》搬運及簡單注釋
阿蘭圖靈和馮諾依曼,誰才是可稱得起計算機之父呢?
【西漢篇】高皇帝長子·齊倬惠王劉肥
中國歷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皇帝——劉裕

TAG:歷史 | 美國總統 | 美國歷史 | 歷史人物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