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重新定義教育

營地與營地教育的區別

2016年3月在美國營地大會學術研討會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國際營地屆改變與發展趨勢,之後在10月中國營地聯盟大會上,作為執行團隊成員的我,也切身的感受到了中國營地教育行業的迅猛發展。從2014年百人左右的參會規模到如今近五百人的國際規模行業大會。中國的營地教育正在異軍突起。

許多已經入行和正在入行的同業們都在討論營地與營地教育的區別。

營地最早的意思是軍隊紮營的地方,是一個固定的場所,在營地中大家進行集體生活與活動。所以從字面意思來講是露營地,後來發展為多種用途,例如有拓展營地、房車營地、自然戶外營地。所以營地簡單來講是指活動場所。

營地教育是基於營地中的一種創新的教育形式,營員通過在營地的生活和體驗式的活動,達到對其的教育目的。目前營地教育沒有統一的概念。美國營地協會(ACA)對營地給出的概念:「一種在戶外以團隊勝過為形式,並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體驗。通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熏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登山協會給出戶外營地的定義是「基於自然的環境,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戶外教育活動系統的設施場所。其宗旨是加強參營者的身心發展。」此外,我在香港與有40年營地工作的何松傑老師在探討時,他認為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通過在營地更多的體驗和嘗試,在青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對其品格的成長、自我探索、綜合素養以及軟實力方面非常有幫助。所以營地教育是一種新的創新的教育形式,是重在教育二字。

發展歷史

美國營地的起源是在1885年,美國紐約城郊舉辦的YMCA(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基督教青年會)露營。英國最早也是由YMCA發起,在1907年羅伯特·貝登堡在英國建立童子軍、1987年在英國倫敦成立國際露營聯盟。日本是20世紀由YMCA、童軍等國際青少年組織從歐美傳入。20世紀60年代起逐漸在歐美模式的基礎上,進入本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說起營地教育的起源,很多行業內的人把它歸結為夏令營的起源。夏令營起源於美國。1861年夏天,一位來自康乃迪克州的教師肯恩,率領孩童進行為期兩周的登山、健行、帆船、釣魚等戶外活動來均衡孩童身心。「肯恩營隊」每年八月在一座森林的湖畔集結,持續進行了十二年之久。夏令營由此而來一直延續到今天,已有150年的歷史。

我認為早在我國的春秋時期,就出現營地教育的雛形,以孔子為代表,在樹蔭下立壇講學,弟子在其下俯首細聽。孔子與弟子周遊列國,傳道解惑,也是目前研學旅行的最早歷史。

到目前為止據美國營地協會 (ACA)統計,美國共有一萬二千個左右的營地,每年服務超過一千萬中小學生,美國目前是世界上營地行業發展最成熟的。營地行業帶動美國其他行業的發展,在三州營地大會上你可以看到營地設施,營地文化用品等行業也非常的成熟。

國際營地協會(ICF)的數據顯示,世界上營地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共五萬五千個營地,其最大的營地—「小鷹」國家營地坐落在美麗的黑海之濱,能同時服務二千五百學生。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俄羅斯營地的開營儀式非常的盛大,會由總統親自進行開營,可見對其的重視程度。

在亞洲,日本的營地行業發展較早也很成熟。目前日本共有 超過三千五百個營地,每年超過三千萬中小學生參與營地教育活動。日本提倡本土教育,他們的營地教育特色在於能夠針對在地的一些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

中國香港地區的營地發展歷史也非常悠久,目前有烏溪沙、西貢賽馬會、太陽館等知名的營地。

營地教育與夏令營的區別

很多人也會問,夏令營與營地教育的區別是什麼,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夏令營的定義:「是指暑假期間提供兒童及青少年的一套受監管的活動,參加者可從活動中寓學習於娛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所以夏令營發生的時間是在暑期,並且沒有完整課程的體系,是不同種類的體驗活動。而營地教育發生在任何學校教育外的時間,是屬於學校教育外的一種補充教育,目前為止每個在做營地教育的同行都有自己的一套課程體系作為支撐。不過目前夏令營也在處於變革階段,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暑期和單一的體驗活動課程。

營地教育與拓展的區別

素質拓展,又稱為拓展訓練,外展訓練,起源於二戰時期的英國,是戶外體驗式訓練,通過一些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戶外活動,鍛煉培訓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與團隊合作精神。拓展訓練的對象由最早期的海員軍人,到企業員工與學生,訓練目標較為單一,訓練課程偏向于軍事與戶外生存訓練。

目前營地教育中的部分課程同樣也是體驗式的學習方法,也會有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堅毅的品格,所以目前的營地活動中會大量的引入拓展訓練的一些活動與課程。除此之外,營地教育在課程方面還有人文藝術、科技創新、服務意識、批判性思維等。所以我個人的理解為拓展是營地教育的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們達到對營員某方面的教育目的。兩者既有相似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

營地,重新定義教育

營地,最高級級別玩耍的地方,營地教育課程最能培養青少年多方面能力。美國營地協會、國際營地協會、以及亞太營地協會都設有專業的研究部門,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營地能夠幫助青少年在自我認知、社會交往技能、身體素質與思維方式、以及在正向價值觀的培養方面非常有幫助。營地,正在重新定義教育。

從個體人的角度。教育回到學習者主體,真的學習不再是依賴於施教,而是依賴於學習者自我激勵的好奇心和自動開始的行動。通過營地與營地豐富多彩的課程,開拓他們的眼界與格局。通過優秀導師的引導,讓他們學會探索自我,發覺潛能,讓他們因為想要成為更優秀的人而主動學習。

從能力的角度。21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大量的「信息資源」,如何能夠利用他們,發展自我成長的體系,成為教育所要面臨的全新問題。教育由傳統的學習形式與方法轉變為創新型的學習體系,學生索取知識的方法在改變。學生面臨的不再是知識的積累,而更重要的是知識由能力的轉變,甚至由能力向素養的轉變。

從場境的角度。 打破教室的邊界,打破學校的邊界。學習的過程已經不單單只是在教室和學校完成,而是由教室轉變到戶外等其他的場所。成功而有效的學習依賴一個限定的、根據特定目的設計出來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他們能夠學習和理解周圍世界的模式,也是發展與構建能力的基礎。

從教育方式的角度。一味進行知識的灌輸,缺乏對實際的探究,已經不適宜未來的社會環境,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與知識的運用,是目前學習的主流。

營地里,營員通過營地教育的課程與理念,挖掘自身潛能,培養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營地教育並不單純是拓展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課程,而在於行業從業者對教育的認識,在營地中讓營員自身發生轉變,不斷地探索自我,放棄原有的狀態和意圖,讓他們更加適應這個社會。


推薦閱讀:

做你自己
「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談談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糟糕兩歲」和「可怕三歲」(閱讀篇)
美國的童子軍文化是怎樣形成的?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類似的組織?
知乎「性侵女童」是如何成為熱點的?
養個孩子累成狗,怎樣聰明的「偷個懶」?

TAG:教育 | 教育培训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