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神話傳說中的不同的愛情觀念以及原因

電影《美女與野獸》上映後大熱,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有美女放著男人不愛,居然鍾情於野獸,簡直就是逆天的節奏。

跨物種的戀愛,一直是人類文學作品中常見的題材,人們樂此不疲地把它演繹成各種故事,千百年來被人津津樂道。

在西方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類似「美女與野獸」的愛情故事還有很多,從古希臘的神話《劫奪歐羅巴》開始,到中世紀的《青蛙王子》,再到現代的《人猿泰山》 《金剛》等,女性都是被追求的對象。

例如,提香·韋切利奧著名的油畫《劫奪歐羅巴》,展現了眾神之神宙斯(Zeus) 化身為白色公牛劫奪美女歐羅巴的故事場景。

在中國的文學作品裡,同樣是人與非人的戀愛題材,完全變成了另外一番景象:如《白蛇傳》《牛郎織女》《七仙女》《聶小倩》等故事中的女主角們,無論是美麗的白娘子、勤勞的織女,還是溫柔的七仙女、多情的聶小倩,這些美麗的非人類女神,不約而同愛上的對象居然是藥店夥計、放牛郎、樵夫、窮書生等草根。

「白富美」主動追求「窮屌絲」,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故事,但我們讀起來卻絲毫沒有違和感,而且早就習以為常了。

為什麼西方美女愛上的是野獸富二代,而我們東方的女神卻要去追求窮書生?這就要從愛情的無意識心理說起。

一、愛的本質:無意識的心理活動

一百多年前,瑞士有個叫榮格的小朋友,性格怪僻而憂鬱,他將自己分成了兩個人,一號和二號。一號榮格同別的小孩一樣,正常生活學習;但二號榮格卻像大人一樣,懷疑和遠離他人。

這其實就是今天說的精神分裂了,體內有兩個小朋友在爭鬥,所以小榮格經常昏厥。長大以後他戰勝了自己的疾病,並成為無意識理論的心理學家。他研究自己少年狀態的時候,才發現,除了一個現實中正常的自己,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還有另一個自己。

他認識到,人的意識就像一個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絕大部分隱藏在了水下面。上面的部分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而下面的部分就是無意識的心理活動。

他發現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影響我們職業的選擇、結婚的對象、健康的狀況以及我們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對人的性格和行為影響是巨大的。

人類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是相反的,就像電影中的野獸一樣,粗野兇狠的表面性格下,實際還藏著一顆如少女般脆弱多情的心。

無論男女,在無意識中,都好像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後,說通俗一點:一個男人心中還藏著一個女性的自我,一個女性的心底有一個男性的自我。男性心中那個女性的自我是阿瑪尼(anima),而女性心中的那個男性自我就是阿尼姆斯(animus)。

其實人們在找配偶時,正是在尋找自己的心中的阿瑪尼或阿尼姆斯。

二、美女愛野獸:女性心理的負面表達

難道美女心中那個男性的自我就是野獸么?其實,我們心中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只是童年時代對異性抽象的認識和構想,受到父母及其家庭因素的影響,孩子心中的那個阿尼瑪(或阿尼姆斯)主要來源於對父母的印象。

在無意識心理學中,阿尼瑪的心理意象有正面和負面的表達方式。

在男人心中,正面的阿尼瑪就是女神,負面的就是女鬼、女妖。一個從小受到母親粗暴嚴厲管教的男孩子,長大以後性格上比較內向,但是選擇妻子的傾嚮往往負面的,喜歡不受拘束有叛逆精神的女孩;如果一個男孩子受到母親良好引導的男孩子,性格開朗陽光,他心中的阿尼瑪就是正面的印象,喜歡內向溫柔的女孩。

同樣,父親形象對女孩子心中的阿尼姆斯也有決定作用,正面的阿尼姆斯就是白馬王子,負面的就是壞男孩。因為父親性格的不同,所以女孩長大以後有的喜歡「壞男孩」,認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有的則喜歡正統的白馬王子。

《美女與野獸》中,美女心中的阿尼姆斯為什麼是個野獸的形象?因為在美女心中男性因素是以負面的方式呈現的。實際生活中,小女孩對父親的依賴是非常強烈的,對除父親之外的男性缺乏信任,當然就會無意識地把追求她的男孩子當成威脅了。

當美女一旦離開父親的懷抱,對父親不再依賴時候,她心中的阿尼姆斯開始由負面向正面轉化,所以,最後野獸變成了王子。而《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反映了女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

在《人猿泰山》和《金剛》中,漂亮的女主角「菜」為什麼會是狂野的野獸派?其實無論是人猿還是巨猿都是女性無意識中的阿尼姆斯。只不過她們不再是困擾在父親和愛人之間的關係中,而是困擾在自我和現代工業文明之中。

白領女性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下去,壓力格外大,女強人們在社會規則下失去了女性的角色本性,她們想衝破束縛,心中的男性意識阿尼姆斯往往是負面、帶有破壞性的,就像野獸一樣渴望自由,所以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人猿巨猿更能吸引她們,這也代表女性在從現代文明向原始回歸的潛意識心理。

三、中國女神愛屌絲:理想敵不過現實

《美女與野獸》中,美女最後嫁給了王子,皆大歡喜。在西方童話中,管他白雪公主還是灰姑娘,反正最後都有官二代去追求她,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反觀中國的童話和傳說,無論是牛郎還是許仙,娶的老婆都是真正的「女神」。

即便沒有那麼多女神,一個寒酸書生總能遇到一個非人類的女性,年輕貌美且擁有法力,總之全是「白富美」看中了「窮屌絲」的套路。雖然結局往往都是悲劇,但讓我等草根男性讀起來甚感安慰。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是典型的父權、夫權專制的社會。女性哪有獨立的意識?更別提享受愛情的權利了。

即便現在,電視熒屏充斥著《甄嬛傳》《羋月傳》這樣的後宮戲,愛情這個神聖的字眼早就被步步驚心的鉤心鬥角玷污得一塌糊塗了。電視前的男性看得是津津有味,為不能投胎於帝王家能左擁右抱而倍感遺憾。

傳統的東方女子絕不會擁有西方意義上的愛情,她們根本不是愛情專註的對象,只是男性強權下的犧牲品。我們的文化中男性缺少西方人那種騎士般的人格特徵,把女性看作自己的附屬品,等同於權力和金錢的玩物。

高尚一點的女性形象就是「聖母」,強調女人從一而終,貞節牌坊鼓勵她們忘記自己的感情和慾望,乾脆忽略女子的人性。所以,在古代男性專制的文化背景下,即便是君子也容易得直男癌。

如果一個女人想獲得真正的愛情,只能避開夫權專制的現實環境了。所以,衣食無憂的孟姜女和祝英台們,想要追求真正的愛情,就要遠離王謝堂下的繁華。

中國古代的女性也是人呀,她們也需要愛情,在她們的潛意識裡,愛情絕對是不能和公子王孫掛上鉤的。對不起,即便你是王子,也是playboy的代名詞,所以在中國女性的潛意識裡面,心中的那個阿尼姆斯只能是很普通的農夫或者書生。雖然你沒有錢,但是本小姐需要的是愛情。牛郎和許仙只是中國古代女性愛情心理需要的符號代表而已。

但畢竟大家都是飲食男女,現實的無奈下,總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愛情誠可貴,溫飽價更高,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悲劇。愛情?想想罷了。

四、狐仙愛書生:中國古代男人的無奈

對於中國古代那些可憐的草根來說,特別是那些有文化有理想的窮書生,現實怎麼如此殘酷?富貴了三妻四妾,貧窮了連媳婦都沒有,最多娶一個無法溝通的農婦。白天忙於勞作倒也罷了,晚上只能望望天上的月亮,孤嘆寂寞沙洲冷。這些科舉無望的窮書生的無意識中,是對殘酷現實的悲觀態度。

雖然沒有錢,但是手中有筆呀,於是書生們通過文學創作的形式,把他們內心中的阿尼瑪通過故事表達出來。他們不僅窮,而且很酸,吃餃子時讀他們的故事都可以不放醋。

他們的潛意識裡,還保留著中國文人的清高,很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味道:那些追求富貴的庸脂俗粉,俺是看不上眼的,她們都不如非人類的女妖女鬼。所以,古代文人內心深處的女性意向是負面的,《美女與野獸》故事演化成了《書生與女怪》,一部《聊齋》甚是值得品味。

當然,最後女妖們犧牲了自己的感情,成全了書生的美好人生,其心中的價值規範又回到了現實之中,也算是書生們對中國入世的儒家文化的認可吧。這也是古代書生——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情景,做個「白日夢」還是可以的。

五、愛情觀早已命中注定

讀到這裡大家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代東西方女性在愛情上會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其實這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童話和傳說反映的是人類剛進入文明的初級階段社會狀況。

中國最早進入成熟的農業社會,男性絕對是種田耕地最主要的勞動力,經濟地位居主導地位,社會角色也居統治地位。而古代西方一直處於半游牧的狀態,放牧對於男女兩性的體力沒有明顯的要求,游牧民族的社會結構比較寬鬆,因此還保留母系社會特點。所以,女性地位相應的要高一些。

這些歷史的特點就通過童話和神話沉澱下來,成為整個民族文化心理的「阿尼瑪」了。其實無論個人的擇偶標準,還是一個民族的愛情價值觀,全是命中注定的,是我們心靈深處的最初狀態在現實的投射。

在戀愛中,我們很難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愛上對方,也許,他(她)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潛藏最深的自己。所以,愛,不需要理由!


推薦閱讀:

酉陽雜俎·邪僧
諸神的墮落——從一種中國的獨角獸說起
盤古和女媧、伏羲、神農及三清和如來的順序關係是怎樣的?我國神話主線是什麼?
有沒有在佛教有尊號的,同時在道教也有尊號的神、仙?
西遊美人局,神仙是這樣玩角色扮演的

TAG:爱情哲学 | 中外差异 | 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