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鬱: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文/符遙

不久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上,黃曉明、劉燁等嘉賓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一次沙盤心理測試。節目的初衷是呼籲更多人關注、重視心理健康問題,而讓觀眾們感到驚訝的是,在一眾明星里,心理狀況最讓人擔憂的,竟是一年接下40多檔節目,永遠在鏡頭前搞笑、搞怪的薛之謙。

醫生直言,這個在大家眼中「用生命在搞笑」的「段子手」其實是個「孤獨的奮鬥者」,時常壓抑著自己的低落和不安,用搞笑掩蓋內心的傷痛。而 薛之謙本人也坦言,自己確實存在抑鬱傾向,最嚴重時甚至有過跳樓的念頭。

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今天,有類似困擾的不僅僅是聚光燈下的明星,還有許許多多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就在今年2月,一位在美國加州大學讀大三的中國女留學生就因抑鬱症在宿舍自殺,年僅20歲。直到她離去後,家人、好友依然感到難以置信:在他們的印象里,這是個成績優異,愛好眾多,社交廣泛的女孩——在她Facebook的個人主頁上,每一張照片中的她,都笑得十分燦爛。

這是一群「隱形」的病人。和人們印象中那些終日愁眉不展,看上去疲憊憔悴的抑鬱症患者不同,他們隱沒在現代都市的繁忙與喧囂之中,每天笑臉迎人,彷彿一切如常。但沒有人知道,在笑容的背後,他們正在與那個黑暗壓抑、痛苦不堪的自己,進行著怎樣的纏鬥。

人們給這種狀態起了一個名字:「微笑抑鬱」。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 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過3.2億人飽受抑鬱症的困擾,約佔全球人口的4.3%。抑鬱症導致的自殺行為是15歲至29歲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而據不完全統計, 在中國,這個群體的總數約有9000萬人。每年因抑鬱症造成的總損失高達513.7億元。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會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一項為期一年的主題宣傳活動,動員各國就人們所關切的特定衛生問題採取行動。2017年的主題正是「一起來聊抑鬱症」。

近年來,抑鬱症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但與此同時,人們對它的認識仍存在種種誤區,「微笑抑鬱」便是其中之一。

看不見的傷痕

18歲的王一晴是個愛笑的姑娘,圓圓臉、齊劉海,一條粗粗的麻花辮,像是真人版的洋娃娃。她在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十名,還曾是學生會的宣傳部長。在老師、同學和父母眼中,她熱情、開朗、樂觀,是校園社團活動的積極分子,人緣也特別好。

可她自己卻不這樣認為。去年暑假前後,一向學習自覺主動的她突然怎麼也提不起精神做功課,每天坐立不安,情緒極度低落。「就好像陷入了一個黑洞,那裡面強大的引力在不停地把我往裡吸,我掙扎著,眼前卻總是一片黑暗。」

起初,她以為自己是因為升入高三有些緊張,周末休息一下就會恢復,可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開學後。雖然每天堅持著正常上學、和同學有說有笑,沒有人發現她有什麼異常,但她心裡清楚,自己「不太好了」。

強撐了一段時間後,王一晴走進了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笑嘻嘻地向心理老師講述了自己的狀態。然而,當她做完有關抑鬱和焦慮的評估量表後,「諮詢師整個人都愣住了」。結果顯示,她在這兩項上的分值都已接近「重度」的標準。

對於這樣的結果,王一晴並不意外,但她很快發現,沒有人相信她病了。班主任老師勸她珍惜時間,「有什麼事不能等到高考完再說?」父母也無法將眼前笑眯眯的女兒和可怕的抑鬱症聯繫在一起,在她的堅持下,才將信將疑地帶她去了醫院;可就連醫生也告訴她,她的種種表現不過是高三學生常見的「高考綜合征」,只要放鬆心情、端正學習態度,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

「我到現在都很無語,他們一直給我『灌雞湯』,讓我不要壓力太大。道理我比誰都懂,可根本不是那回事啊!」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王一晴非常無奈。

她也曾試圖向好友傾訴自己的掙扎,可只因對方好心的一句「感覺你最近的狀態好多了」,她就再也沒有開過口。

從那以後,王一晴練就了一項「特異功能」:「 前一秒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了,下一秒就可以馬上笑得特別燦爛地和別人說話。

她原以為,自己就會這樣一直撐下去了,可情況還在一天天地壞下去。她可以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身體卻開始慢慢失去控制:比如雙手莫名其妙地顫抖不止;比如食量變得只有原來的一半;以前她可以一口氣爬上六層樓,但現在只爬了兩層,心率就會直接飆到170次/分鐘。一天晚上,她甚至突然在家中暈倒,去醫院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問題……

再後來,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事都會讓她情緒崩潰,自己都說不出理由。每天,她的大腦會被各種奇奇怪怪卻無比清晰的場景佔據:端起一隻杯子,腦海里會馬上出現自己失手打碎了杯子,又被玻璃碎片割破手的畫面;和家人、同伴一起過馬路時,如果同行者因被車流阻擋比她慢了一步,她就會突然變得非常焦慮,彷彿看到車輛飛馳而來,同伴在自己眼前出了車禍。還有一次,只因看到爸爸一邊抽煙一邊把玩一隻打火機,她就大哭起來。

但更多的時候,她還是會強迫自己把眼淚忍回去,努力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擠出大大的微笑:「沒辦法啊,環境逼著我要撐下去。我不想讓爸媽擔心。」

比普通抑鬱症更危險

王一晴是典型的「微笑抑鬱者」。

互聯網心理諮詢平台「簡單心理」曾推送過一篇有關「微笑抑鬱」的文章,文中說, 微笑抑鬱者的笑容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他們當中,有人是因為對自身的心理問題感到羞恥;有人是因為拒絕承認自己的抑鬱情緒;也有人是因為不願成為別人的負擔——所以,他們選擇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將微笑當成自己的面具,希望能夠維護自己「強大」的形象,獨自解決問題。

文章還指出, 性格內向者、不允許自己在任何領域失敗的完美主義者和一貫以樂觀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幽默者」都可能表現出微笑抑鬱的傾向

王一晴覺得,這些情況,自己「句句中槍」——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對她要求嚴格,也養成了她獨立、要強的性格。她要求自己將每件事做到最好,努力維護和身邊每個人的關係,渴望得到別的人關注和認可,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在她看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自己的抑鬱。

北大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劉琦解釋,從醫學上來說,抑鬱症是一種致病機理尚不明確的複雜疾病,是遺傳基因、成長經歷、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另外,與抑鬱確切有關的也包括早年的不良經歷。

在獨自掙扎了幾個月後,幾度產生極端念頭的王一晴終於來到了精神專科醫院,並被確診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現在,堅持每天正常上學之外,她每周都要定期參加醫院組織的個人和團體心理諮詢,並輔以藥物治療。

這樣的結果彷彿讓她鬆了口氣:「那種不被理解,反而還覺得是你沒事找事、自己瞎想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

一般公眾認為抑鬱症就是愁眉苦臉的,實際上不是那樣,抑鬱症患者並不是不會笑的。」北京安定醫院抑鬱症治療中心病房主任路亞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曾收治了一位患有重度抑鬱的病人,每天會產生幾十次自殺念頭,但病情不發作時,他依然能夠和醫生護士談笑風生。而這樣的情況並非特例,許多患者在病情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仍然笑得出來,有時是出於職業性質的需要——比如空姐、白領中的患者,儘管內心極度痛苦,但職業性的微笑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而有的患者則習慣了用微笑來掩飾自己對病情的無奈——「表面上有笑容,但那種笑和發自內心的喜悅的笑容是兩回事,他們更多是無奈的苦笑。」

也有些時候,微笑的面具其實是抑鬱症自身特點帶來的「正常反應」。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劉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微笑抑鬱」並非像許多人誤解的那樣,是抑鬱症的一種類型。患者之所以「微笑」,「一方面是人都會本能地希望將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另一方面也是源於抑鬱症本身的特點。」 每位出現「微笑抑鬱」的患者情況、成因都有所不同,但共同點是都很容易被外人忽略。

據劉琦介紹,人們通常理解的抑鬱症,即「內源性抑鬱」。患者會出現心情持續低落、思維遲緩、食慾下降、失眠等癥狀。「這類抑鬱症患者還有一個特點是『晨重暮輕』:早上醒來心情最差,到了下午、晚上,情緒反倒好一點了,看起來好像沒事了。很多人就覺得,你這會兒看著和正常人一樣,憑什麼說你抑鬱?這其實就是抑鬱症本身的自然特點影響了大家對它的識別。」

另一類抑鬱症患者的癥狀則與前者正好相反,他們的食慾增加、睡眠時間也更長,在旁人看來,生理上似乎沒有明顯異常。雖然大多數時候情緒低落,但遇到喜事等正向的情緒刺激時,他們也能短暫地產生愉悅的感覺,露出笑容。這類患者的癥狀被稱為「非典型抑鬱症」,在抑鬱的總體人群里不到20%。

而最後一類才是精神科醫生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微笑抑鬱」,即:當患者已經下定決心,做好了自殺的準備,就會開始表現得非常輕鬆。當他們開始交接重要的工作、向伴侶表達愛意或關心起孩子的學習情況,可能會讓身邊的人放鬆警惕,認為他/她的病情已經出現了好轉,但這其實已經是患者在去意已決之後的告別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微笑抑鬱」最可怕的地方——由於這類患者平時看起來一切正常,這使得「微笑抑鬱」比普通的抑鬱症更加危險。「微笑抑鬱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不僅是親朋好友,甚至一些非專科的醫生可能都會忽視掉患者的一些癥狀。如果延誤治療,自殺觀念一旦轉化成實際的行為,會產生不可逆的後果。」路亞洲說。

心理治療師傑克·安德森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與典型的抑鬱症患者相比,微笑抑鬱者的不確定性更大。「當他們微笑著感謝你的幫助,說自己有所好轉的同時,可能已經在心中決定要自殺了。」

美國庫珀大學醫院的心理學家蒂娜·西爾弗曼博士則指出,普通的重度抑鬱患者因體力和思維嚴重衰退,病情嚴重時可能都無力下床;而相比之下, 微笑抑鬱的患者往往精力會更充沛,一旦產生絕望自殺的念頭,會有更大的可能付諸行動並取得「成功」。

被忽視的心理問題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不久前,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短短几天之內,這條微博就收穫了超過2.5萬個點贊,被轉發了4萬餘次。文中描述的狀態並非特指抑鬱症,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眼下「微笑抑鬱」屢屢引發人們討論的原因。

在社會環境高速變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留給都市人放鬆心情、宣洩情緒的餘地越來越少,更多的時候,「頂住壓力、硬著頭皮向前沖」成了人們唯一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抑鬱症幾乎成為了一種「時代病」,而「微笑抑鬱」並不是唯一容易被人忽略的癥狀。

相對來說,中國人不太習慣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的抑鬱有一個特點:經常會以軀體不適的形式表現出來。」劉琦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有些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瀉、盆腔疼痛、頭疼頭暈等癥狀,在綜合醫院反覆就診卻始終不能痊癒,其實很多都是抑鬱導致的。「如果六七種軀體不適同時存在,是抑鬱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可能患者自己都意識不到,心理不適還總去看身體。」

劉琦建議,如果平時出現了情緒不好的情況,應該及時通過運動、休息、遊玩等形式放鬆調節。如果抑鬱情緒已經持續兩周以上的時間,並且已經帶來了生理功能的變化,及時就醫非常重要。

吳哲是美國加州的一名註冊心理諮詢師,平時接待過許多患有「微笑抑鬱」的來訪者,其中大多數都是青少年。在她看來,除了專業人士的幫助,家庭的參與也十分重要。「很多時候中國式的教育總是告訴孩子要聽話,不要惹麻煩,孩子從小到大就會覺得『我要克服困難』,『我不可以成為家庭的麻煩』,如果把自己的煩惱講出來就會有負疚感。」吳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其實一個家庭中,大家在一起吃晚飯、有一些健康的家庭活動就很有幫助。你去提升這個家庭的作用,提升成員之間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多分享多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也會獲得一些技巧和技能對待、化解外面來的壓力。」

在她所工作的社區,每個學校都配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學校老師會非常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一旦觀察到有學生不太合群,或是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等情況,都會主動去找孩子談心。「包括家長在這方面的意識也蠻強的,有時候他們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不好或是怎樣,都會主動打電話給我,諮詢需不需要帶孩子過來檢查一下。」

相對於國外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中國在這方面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06年,北京安定醫院成立了國內首家抑鬱症治療中心。從最早的一個診室到現在的三個診室,近200張病床,平均每天門診接待的患者就有幾百人。在抑鬱症治療中心病房主任路亞洲看來,直到今天,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還遠不到位,「 在中國,抑鬱症的治療率大約只有4.3%,即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只有5.1%。

這也正是抑鬱症在中國被忽略的現實。

2017年3月31日,某互聯網健康平台發布了《2017年中國網民抑鬱症調研報告》。在這次調研中,來自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的專家對國內 1萬多名網民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中國民眾對抑鬱症的了解程度以及對抑鬱症治療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近50%的網友是通過明星或者其他熱門事件才第一次接觸到抑鬱症。無論學歷高低,約90%的民眾不了解重度抑鬱可能會導致自殺。而更讓人震驚的是,僅有5%的網友表示,會在出現抑鬱傾向時向專業機構或者個人尋求幫助,47%的人則選擇「獨自一人默默忍受」。

(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周刊》總799期。為保護採訪對象隱私,王一晴為化名。)


推薦閱讀:

【認真想讀者提問】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會負責,先學會不累心的活著
失控的情緒,正在毀掉你的竭盡全力
如何恰當地表達憤怒?

TAG:心理学 | 抑郁 | 情绪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