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魔鬼出沒的世界》——人人都需要科學素質

科學其實很美

我喜歡看電影,從小到大,我應該看過了數百部電影,其中最喜歡科幻片和恐怖片。我也喜歡聽音樂,硬碟里有將近100G的音樂文件,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都有。電腦遊戲我也喜歡玩,動漫我也愛看。

然而,這些都不是我的最愛。

我最愛的是科學。

一想到科學,普通人的腦海中可能浮現出數學公式的樣子,浮現出化學實驗室里的各種儀器。這看起來好無聊,直徑統一的燒杯,哪裡有身材妙曼的女明星好看呢?

數學可能更令我們痛苦了,對很多人來說,它從小學一直折磨我們到大學。無數難以理解的概念,堆積如山的習題冊。不管是幾何還是代數,很多人一看到數學公式或者圖形就下意識地轉過頭去,不想看見它們。無數人把數學這一門科目當作自己理所當然的弱項,更有甚者要求高考不要考數學。

中學時的我,最感興趣的不是把新發下來的歷史教材先翻一遍。我反而會先把生物和物理翻一遍(暴露了對化學的無愛)。那時的我,其實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對科學不感興趣。

日常生活中有無數違反常識的現象,難道大家都不好奇嗎?對著兩張平行的紙的中間吹氣,紙反而會聚攏而不是散開。這一直讓我困惑不解,物理學給了我們答案,因為空氣會向壓強更低的地方流動。而且我也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串聯會增加電阻,而並聯反而會降低電阻。植物的小種子變成成熟的大果實之後,在結構上居然還有對應的關係,這真的好奇妙。

中學生物課上,第一次講控制實驗,講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設計。我現在還記得那位生物老師的樣子,可能在別人眼裡算不上大美女,在我眼中始終特別漂亮。她圓臉短髮,戴著橢圓形框架的眼鏡,說話的聲音像黃小琥。她解答我的問題時總是面帶笑容。當她不知道的時候,一定會承認, 並答應我,她會去查更多資料再來給我解答。我不記得她有多高了,那時我比她要矮一些,現在長高了,應該會比她要高一些了吧。

北京有無數美麗的景點,我去過長城、故宮等等著名景區,而我最喜歡的是奧林匹克中心附近的中國科學技術館。朋友曾經笑我,說那裡是小孩子才喜歡去的地方。確實,那裡的大部分人,都是有家長陪伴著的小孩子。小朋友們興緻勃勃地操作著一個又一個展館儀器,好像一台又一台新奇的玩具。我經常需要站在一旁排隊等著輪到我,然而小朋友們大多不遵守排隊的秩序,總是插隊,常常需要等很久才輪到我。

我去過中國科學技術館很多次,貢獻了不少門票錢了。那裡還有一個巨幕電影院,我和朋友們去那看過幾次電影。電影結束前後,我總是望著科技館內部,心裡還是想著進去玩。

也許是應試教育太壓抑了。大家太在意考試分數,如果我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考得不好,那麼我們就不喜歡這些科目了。也許是教學任務安排得太緊張了,大家一有休息時間就用來進行刺激的娛樂項目,不太會把精力花在科普書、科普節目上面。也許是科學的美,需要一點點數學門檻才能欣賞。也許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科學與之相比,連中人之姿都算不上。

總之,很多人不喜歡科學,算是情有可原吧。

但情有可原不代表理應如此。造成現狀有無數個原因,但這些原因恰恰是我們需要改變的。因為我們需要改變大眾的低科學素質狀態。

大多數人的科學素質太低了

大眾是低科學素質的嗎?一些人可能會如此問道。

2015年09月22日,中國科協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調查結果稱,2015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進一步縮小了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

雖然統計可能有誤差,不過既然是隨機抽樣的,那我們暫且相信這個數字,也先不去細究科學素質的操作性定義。根據調查,2015年只有6.2%的人具備科學素質,那麼就有93.8%的人不具備科學素質。

大多數人平日里是察覺不到這點的。那些有科學素質的人,身邊大多是有科學素質的朋友,這些人可能會覺得大家好像都有科學素質了。而那些不具備科學素質的人,大多也不知道科學素質是什麼,不知道科學素質很重要。身邊的人哪怕不具備科學素質,這些人也看不出來,也不認為需要看出來。

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這是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接入互聯網並不需要太高的花費,一台開通網路功能的廉價智能手機即可。我們現在動動手指就能搜到無數可靠的信息,大家都很鄙視百度百科,不過百度百科和中國科協有合作,百度百科上已經有了數萬條經過專業編輯的科學類詞條。而闢謠類的信息,互聯網上亦有許許多多人和組織在做。

為什麼優質的信息唾手可得,但人們就是對其視而不見呢?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原因,人們沒有認識到科學素質的重要性。不知道科學素質是一個多麼寶貴,多麼重要的東西。這又可以細分為兩類,一是不反對科學素質,只是知識傳播暫時還未覆蓋到。二是反智主義。

很多人致力於與反智主義者做鬥爭,然而我基本上沒有和這些人有過爭論。因為我覺得反智主義者始終是少數,還有無數對科學知識有興趣的人,因為條件的限制無法獲取到這些信息。還有無數並不反感科學,只是還沒有充分意識到科學素質的重要性的人,需要我們去強調科學素質有多重要。

有些時候,我甚至會覺得中國的言論自由程度不高,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好事。至少那些偽科學的言論失去了禍害他人的自由。

魔鬼出沒的世界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卡爾·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卡爾·薩根出生於1934年,病故於1996年。他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作為物理學家的同時,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普作家。他的《伊甸園的飛龍》獲得了1978年的普利策非虛構類獎項。

這本《魔鬼出沒的世界》,英文版出版於1995年,中譯版則出版於1999年。我手上的這本是中譯本的新版,由海南出版社2015年出版。

這本書的大致內容,我不再介紹了。它是一本講述科學精神的書,也是一本向偽科學開火的書。薩根在書中痛心於美國人的科學素質之低,我想很多中國科普者也會有所共鳴吧。

下面是全書目錄:

再版序/1

原版序 我的老師/5

第一章 最寶貴的東西/1

與客觀事實相比,我們全部的科學都很原始和幼稚,但是,這正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章 科學與希望/23

當我們自我放縱和放棄自我批判時,當我們將希望和事實混為一談時,我們就滑入了偽科學和迷信的泥沼。

第三章 月球上的人和火星上的人臉/41

科學的任何一個領域內都有與其相關的偽科學。我們人類有欺騙自己的才能,因此,懷疑精神必須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探索者的各種探索工具中的組成部分。

第四章 外星人/61

我們對於外星人的期盼是如此之樸素,我們所樂意接受的證據是如此之輕率。

第五章 欺騙與秘密/81

幾乎從未有人問過我:「把UFO說成是外星飛船的證據的可信性有多大?」

第六章 幻覺/99

幻覺隨時隨處存在。如果你曾體驗過,這並不意味著你精神不正常。它們具有許多跨文化和跨年代的共同因素。

第七章 魔鬼出沒的世界115

在傳統的宗教被科學所鄙視的時代,用科學的外衣將古老的神靈和魔鬼包裝起來,並將其稱為外星人,這不是很自然的嗎?

第八章 真實與虛幻的區別139

很少一點提示和問題,特別是在治療的環境中,都很容易地誘導出清晰的但完全是錯誤的回憶。

第九章 治療方式/155

在這些治療專家中,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的職責是支持自己的病人,而不是提問或懷疑。無論病人講的是什麼,不管多古怪,他們都接受。

第十章 車庫中的飛龍/173

同樣,唯一明智的辦法是暫時否定龍的假說,等待今後的事實材料,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那麼多清醒的、嚴肅的人都有同樣奇怪的錯覺。

第十一章 憂傷的城市/193

如此多的來信,如此熱烈的反響以及伴隨著這一奇怪經歷(被外星生物劫持)——不論其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如此巨大的痛苦,深深地打動了我。

第十二章 鑒別謊言的藝術/205

煙草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為這種成癮性毒品製造出一種品位,其部分原因是鑒別謊言的技術、懷疑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方法還遠未得到普及。輕信是可以殺人的。

第十三章 對現實的迷狂/227

讓蘭迪氣惱的不是遠古的神秘主義和迷信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復甦,而是人們那麼輕易地就接受神秘主義和迷信並由此而導致欺詐、凌辱,乃至謀殺行為。

第十四章 反科學/253

儘管各種各樣的偏見和文化沙文主義層出不窮,而且不斷地改頭換面,但是,科學仍然是接近於數學而遠離時尚的。

第十五章 牛頓之眠/275

今天的一些神秘現象也會被我們的後代徹底揭示。比如說,我們現在還不能通過大腦化學來給出意識狀態的變化的詳細解釋,這並不意味著「精神世界」的存在是非物質的奇蹟。

第十六章 當科學家認識到罪惡/289

今天,我們的毒箭能夠破壞全球的文明也可以滅絕整個人類。現在道德上的模糊不清所造成的代價太高了。因為這一點——科學家們必須承擔高度的倫理責任,非同一般的、前所未有的倫理責任。

第十七章 懷疑主義與好奇心的聯姻/299

科學的核心是平衡兩種看起來互相矛盾的態度——對新想法的開放,不管它是多麼古怪,多麼與直覺相反;以及對所有想法,新的或舊的,進行最無情的懷疑性的調查。

第十八章 風揚起塵土/311

科學傾向深深地埋藏在我們之中,不論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還是任何文化中。它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的手段。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第十九章 世上沒有傻問題/325

有天真的問題、乏味的問題、表述不當的問題,以及在不恰當的自我批判之後提出來的問題。但是每個問題都表明他渴望理解這個世界。

第二十章 火中的房子/343

科學應該屬於每個人,如果我們為了我們孩子的更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我們還能做點別的什麼。

第二十一章 自由之路/359

文化是從奴隸制度通向自由的必由之路。世上有各種各樣的奴隸制度和自由,但是讀書永遠是尋求自由的道路。

第二十二章 概率與運氣/373

運氣僅僅是你最喜歡的狀態而已。我們僅記住了自己過五關斬六將,卻忘記了走麥城。

第二十三章 麥克斯韋和「科學獃子」 /385

不是根據人的優點或缺點對人進行評價,而是將注意力集中於人的零星信息,然後將這些零星信息歸入到以前建立的數量本來就不多的認識框架中。這樣做省去了思考的麻煩,但卻因為在許多問題上的深刻偏見而付出代價。

第二十四章 科學與巫術/409

因科學發展而獲得的空前力量必須與科學團體的道德關注和關心程度相輔相成,必須建立在最廣泛的對公眾進行的科學與民主重要性的教育基礎之上。

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愛國者應該提問題/429

在這個魔鬼出沒的世界裡,我們作為人而居住在這裡,這可能便是我們與這個日益增長的黑暗勢力之間的全部區別所在。

致謝/445

再版後記/449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天宮一號現已進入墜毀模式了嗎?
拖延症不是你懶,而是因為你「慫」 | 《拖延心理學》4分鐘速讀
時間的盡頭在哪?
眼睛長在前面的是生物鏈頂端的生物,長在兩邊的是中層或者底層。這句話是真的嗎?

TAG:科学 | 科普 | 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