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的七個秘密(2)-派拉瓦的秘密
作者:戴夫杜特·帕特奈克(Devdutt Pattanaik)
第一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1)-林伽的秘密 - 知乎專欄第五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5)-伽內什的秘密 - 知乎專欄
--
2. 派拉瓦的秘密:一切墮落來自恐懼
南印青銅像,濕婆手中有鹿
【插圖說明:手掌上舉,承諾消除獵食恐懼,提供安全(左);鹿象徵驚懼不安的思想(右上);手掌下垂,承諾消除匱乏恐懼,提供養料(右下)】
「帕耶」意為恐懼。所有生物最大的恐懼便是死亡。閻摩是死神,我們害怕他。我們不想死。我們想活下去。
為了生存,我們需要食物。為了得到食物,我們必須殺生。只有殺死活物,才能產生食物。鹿要進食,草就得死,獅子要進食,鹿就得死。殺生與取食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死亡結束生命,這就是自然的真相。濕婆又名卡拉·派拉瓦[1](Kaal Bhairava),因為他從時間中消除了「帕耶」(Bhaya),「卡拉」(Kaal)就是時間,一切生物的吞噬者。
死亡恐懼又產生了兩種恐懼,因為它將所有生物轉為兩種類型,獵食者或獵物。獵食者擺脫不了匱乏恐懼,必須獵取食物。獵物則有被獵食的恐懼,必須躲避捕獵。自然並無偏私。獅子和鹿都得拚命奔跑才能活下去。獅子奔跑是為了捕捉獵物,鹿是為了逃離獵食者。鹿也許成為獅子的獵物,但它也是草的獵食者。自然中沒有單方面的受害者,每個受害者都是施害者。不明白這點,就逃不出這種生命循環。
死亡恐懼創造出由獵食者與獵物組成的食物鏈。死亡恐懼讓動物為尋找牧場和獵場而遷徙。死亡恐懼創建也許是正確的叢林法則。死亡恐懼讓動物建立進食秩序與領地。死亡恐懼讓動物尊重並追求力量與狡詐,唯有如此它們才能生存。
濕婆林伽上常見的男性頭像
【插圖說明:裝著大腦的頭顱是想像力的寶座(左上);人類能想像出一個沒有恐懼或是過度恐懼的世界(左下);人類的目光賦予萬物價值,建立自然等級(右上);鬍鬚強調了頭像的男性性別(右下)】
石雕,無首女身像拉伽-高麗(Lajja-gauri)[2]
【插圖說明:女性的月經周期受自然管束,不被人類意願所左右(左);蓮花強調自然的豐產,雕像象徵豐產(右上);生命創自女性體內、男性體外(右下)】
這種基於恐懼的行為適合動物(pashu),但不適合人類。人類有想像力,因此能掙脫動物本能。人類不需要為了生存而爭奪領地、統治他人,也不需要為生存而成群結隊。人類能夠擺脫死亡恐懼,粉碎來自時間的精神枷鎖。人類不需要成為獵食者和獵物,不需要成為受害者和施害者。從無盡火柱中現身的濕婆,指出了這條途徑。
濕婆揭示了高等頭腦超越低等頭腦,人類頭腦超越動物頭腦的力量。因此被稱為獸主(Pashu-pati),即動物本能之主。他許諾消除恐懼(a-bhaya),許諾一個沒有匱乏與獵食恐懼的世界。換言之,沒有死亡恐懼。濕婆給予永生。
人類因為有想像力,就從自然中脫穎而出。這是《梨俱吠陀》描述的基本區分。一邊是自然、生命網路、捕獵者與獵物的食物鏈;另一邊是能想像整個世界、能無視甚至超越叢林法則的人類。因此人類體驗到兩種真實:自然的客觀真實、想像的主觀真實。前者是原質,後者是原人。
原質是沒有偏私的自然。原人是必有偏私的人性。在藝術形象中,原質被刻畫為無頭的女性身體,原人是沒有身體的男性的頭。
尼泊爾的派拉瓦畫,兇猛的母神
【插圖說明:這些武器既指獵食者尋找食物的力量,也指獵物自我保護的力量(左上);原質是不可戰勝的杜爾伽(中);在自然眼中,人類與其他動物並無區別,這讓人類驚懼(右上);女神騎獅說明她降服了叢林之王(左下);人類意欲控制和馴化自然,自然斬斷人類的目光(右下)】
這個頭代表原人,因為頭顱裝著大腦,即想像力之所在。無頭身軀代表原質。
身體是女性,這是因為頭腦無法控制女性身體的自然月事,而男性身體的勃起則受到頭腦的影響。
鬍鬚指出頭是男性,這是因為男性身體只能在自己體外、女性體內創造生命,正如想像力只能通過自然切實地表達自我。
自然毫無偏私地創造毀滅生命。人類想像力是偏見的坐席。它有兩種選擇:毫無畏懼地想像一個世界,或過度恐懼地想像一個世界。當原人超越恐懼,體驗極樂時,他是恐懼的毀滅者濕婆。當原人放大恐懼,沉陷妄念時,它是恐懼的製造者梵天。當然,值得崇拜的是前者而非後者。
一對膝下無子的夫婦曾經面對一個選擇:只能活到十六歲的聰明兒子,還是長命百歲的傻瓜兒子。仙人選擇了聰明兒子。到了第十六年,死神閻摩前來索取那個被父母取名為摩根德耶(Markandeya)的兒子的性命。閻摩發現摩根德耶正在敬拜濕婆林伽。「讓我祈禱完再死。」摩根德耶說。但死亡不等待任何人或祈禱者。閻摩掄起套索,無情地將少年拖向死亡國度。少年抱緊濕婆林伽,不停反抗。閻摩不肯放棄,用力拉扯少年。少年和死神之間的拉力戰被濕婆打斷,他從林伽中現身,一腳踹開閻摩。摩根德耶稱濕婆為「閻摩塔卡」(Yamantaka),即誅閻摩者。摩根德耶成為永生的仙人。
邁索爾(Mysore)畫,濕婆戰勝閻摩
【插圖說明:濕婆是閻摩塔卡,即誅閻摩者(左上);濕婆是不朽者(Mrityunjaya),幫助他人征服死亡(右上);摩根德耶虔誠地抱著濕婆(左下);騎牛的死神閻摩(右下)】
在這個故事中,智慧與不朽結合在一起。戰勝死亡恐懼就能永生。十六歲的摩根德耶抱著象徵原人或精神的濕婆林伽時就做到了。這隱喻了信仰。信仰並不理性,正如永生並不自然。永生是為回應死亡恐懼而出現在人類想像中的思想。當一個人用信仰將自己從死亡恐懼中解脫出來,就不在意死亡了。從此死亡再不能控制我們,再不能令我們恐懼。我們解脫了。我們獲得永生。
濕婆的骨灰讓摩根德耶的注意力轉向永生。濕婆將骨灰遍抹全身,意在提醒肉體終有一死。人死後,身體被火燒毀。焚燒後留下燒不滅的骨灰。因此骨灰是靈魂不毀的象徵,生前住在體內,死後也將長存。這個靈魂就是「阿特曼」[3]。
摩根德耶意識到只有傻瓜才會從暫存的肉體中獲取身份,而智者將目光投向永恆的靈魂。肉體是具形的,而靈魂不是。肉體是真實,而靈魂求信仰。阿特曼違背了一切自然律——它沒有形體,無法衡量,無法用五感體驗。它完滿自足,不求認知與實證。人除了相信它,別無途徑可抵達。
梵天沒有信仰。他拒絕將目光投向肉體之外。他對阿特曼視而不見,這導致「阿訶姆」(aham)即自我的誕生。
招貼畫,梵天的誕生
【插圖說明:毗濕奴是青年形象,他理解凡人對死亡的恐懼(左上);梵天是老朽形象,他畏懼死亡(右上);濕婆身塗象徵靈魂的骨灰,因為骨灰不滅,在肉體火化後依然存在(左下);濕婆是孩童形象,他不懼死亡(下中);梵天現自毗濕奴肚臍,表示梵天誕自一個沒有死亡恐懼的所在(右下)】
自我是想像力的產物,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自我讓人想要在自然和文化中佔據特殊地位。自然並不在意人類的這種自我想像,而人為的文化願意適應自我。
梵天和人很像。他被描述為生自蓮花,這象徵孩子誕自母親的子宮,也象徵想像力逐層打開。
出生沒法選擇。在匱乏與獵食恐懼下,生存是一番拼搏,激烈的拼搏。這對植物、動物、人類都是如此,但只有人類能思考恐懼,憎惡恐懼,並尋求如何擺脫恐懼。
想像力讓梵天身處豐裕卻思考匱乏,身處和平卻思考戰爭。雖然他能遏制恐懼,卻最終過度恐懼。他認為自己在此事上別無選擇。與摩根德耶一樣,他能想像濕婆,但不同之處是他並不信仰濕婆。因此他沒有發現阿特曼,自覺在自然面前孤立無援,是個受害者。他思考著誰才是這一痛苦的始作俑者。自然是施害者嗎?
何者先出現——受害者還是施害者,自然還是人類,原質還是梵天?客觀地說,自然出現在前。自然是父母,人類是孩童。主觀的說,想像力導致人類與自然決裂,讓原人自視為與原質不同,這讓自然成了孩童,人類成了父母。因此原質既是梵天的孩子,又是他的父母。他依賴她為生,但她並不靠得住。她是殘酷的母親,叛逆的女兒。他自覺被忽視、拋棄,他無助、焦慮。他將自己的慘痛歸罪於她。他在恐懼中墮落了精神。
北印細密畫,比那迦(Pinaki)濕婆,即攜弓者
【插圖說明:弓是平衡的象徵(左一);濕婆的弓名比那迦(左二);射箭需要專註(右二);箭讓不安的精神安穩下來,並將它像星座一樣釘在天空】
梵天對原質的期待是一種想像。自然對他並無愛憎。自然沒有偏好。一切生靈在原質眼中都是平等的。因為梵天能夠想像,他就把自己想得特殊,希望能被自然特殊對待。這都是因為自我。
梵天將原質重新命名為形態多變的莎塔魯帕[4]。有些形態使他愉悅,放心,有些形態讓他害怕。梵天想要控制自然,掌控並馴化莎塔魯帕,好讓她一直都能撫慰自己。苦行者追求從自然解脫,而梵天追求控制自然。
《廣林奧義書》[5]中寫到莎塔魯帕邊跑邊化形為各種動物,而梵天就化為相應的雄性動物緊追不捨。她變成雌鵝,他就變成雄鵝追她。她變成母牛,他就變成公牛。她變成母象,他就變成公象。她變成母馬,他就變成公馬。她變成母鹿,他就變成公鹿。莎塔魯帕的變形是自然而隨性的,梵天的變形卻是選擇的結果——他選擇了從她身上獲取意義,依賴於她,並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自己身份。精神與世界的關係漸趨緊密時,其純潔性便受到影響,並最終失去其自主權。
招貼畫,濕婆頸纏蛇冕張開的蛇
【插圖說明:蛇冕張開說明蛇處於警覺而安靜的狀態(上);只有眼鏡蛇在靜態下有蛇冕張開的特點,因此在藝術中象徵警覺與寧靜(下)】
南印畫,《瑜伽經》的作者波顛闍利[6]
【插圖說明:數論是印度傳統的分析哲學,瑜伽是印度傳統的綜合哲學(左一);波顛闍利被認為是一條蛇(左二);林伽的直柱象徵原人(右二);林伽的水平基座象徵原質(右一)】
梵天追逐莎塔魯帕,把自己陷進去了。這是從穩靜安寧趨向恐懼不安的過程,在象徵手法中,就是離開穩定的北極星向南而去。濕婆為了阻止他而變為弓箭手,舉起他的比那迦弓,一箭將梵天釘到了天上。換言之,濕婆讓精神安穩了下來。
弓象徵專註與平衡,換言之,象徵瑜伽。瑜伽是一套讓紛亂思維靜止下來的修習,就是把鹿釘住的東西。瑜伽(yoga)的詞根是yuj,意為瞄準。恐懼讓精神無法瞄準,精神不接受自然的真相,反而尋求改變和掌控自然。這種嘗試必然失敗,還會製造挫折、恐懼和混亂,讓人看不清靈性。瑜伽讓精神恢復瞄準,看到自然的本來面目。看到原質後,通往原人之旅便會開啟。之後人就不會譴責自然,執迷肉身,而是在阿特曼中找到庇護。因此濕婆被稱為瑜伽主(Yogeshwara)。
濕婆頸上纏繞的是張開蛇冕的眼鏡蛇。眼鏡蛇在蛇類中獨樹一幟,因為它在靜止時張開蛇冕。濕婆頸上張開蛇冕的眼鏡蛇便象徵了靜止,與之相對的是永不靜止的自然。濕婆將梵天釘住,梵天就停下來觀察自然之舞,並配合她的節奏,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操縱她的節奏。
據說濕婆頸上的蛇是波顛闍利,瑜伽格言集《瑜伽經》的作者。他在書中將瑜伽定義為解開想像力之結。梵天追逐莎塔魯帕時創造了這些結,濕婆則破滅了這些結。
招貼畫,巴圖克·派拉瓦[7]
【插圖說明:這個頭是梵天的第五個頭,象徵阿漢姆(左上);頭顱象徵統治世界的慾望(左中);狗象徵依附、領地性、依賴(左下);派拉瓦常被表現為巴圖克(Batuk)或孩童形態,因此是純真的,他是阿特曼,純真的見證者(右上);巴圖克·派拉瓦又名天真主(Bholenath),因為他天性純真,毫無矯飾(右中);巴圖克·派拉瓦又名葛拉·派拉瓦,即接受甜食祭品的溫和派拉瓦(右下)】
在《林伽往世書》中,濕婆看到梵天追逐莎塔魯帕,發出一聲吼叫。這是絕望和厭惡之吼。他哀悼精神的墮落。吼叫者濕婆,被稱為樓陀羅(Rudra)。
梵天為了控制原質,目不轉瞬盯著她,長出了四個頭朝向四方,樓陀羅看著這一切。梵天四個頭的上方又長出第五個頭。這些頭意味著精神逐漸墮落,與恐懼、不安纏結起來,掌控欲勝過一切。
前四個頭從各個方向朝向自然的真實,第五個頭卻忽視了自然的真實,這是妄念之首。它名叫阿漢姆,是梵天對自己的想像,是他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梵天的第五首宣布梵天是原質的主宰。征服自然是人類最大的妄念。
濕婆想要粉碎這一妄念,他用鋒利的指甲擰下梵天第五首。他成了持骷髏者(Kapalika)。這個頭誘導梵天以為自己創造了客觀真實或原質,但其實他創造的只不過是自己的主觀真實,即梵卵(Brahmanda)[8],而濕婆割下了這個頭。
原質是自然,梵卵是文化。原質創造人,人創造梵卵。原質是客觀真實,梵卵是主觀真實。阿特曼見證原質,阿訶姆建造梵卵。
北印神廟浮雕,卡拉·派拉瓦
【插圖說明:手鼓提醒我們,娛樂猶如一隻不安的猴子,我們的精神被它分散了注意力(左);用梵天頭顱做成的棍子(中);斬斷梵天自我妄念的劍(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大腦,因此屈從於自我想像,屈從於周圍的世界,因此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是梵天,創造自己的梵卵。原質對一切生靈沒有區別,但梵卵對梵天是獨一無二的。有多少梵天,就有多少想像,就有多少梵卵。
原質是所有梵天的宇宙之母。但梵卵是其創造者梵天的女兒。自然對所有梵天都一視同仁。每個梵天都相信在自我構建的主觀真實中他與眾不同。
每個人都將自己的主觀真實與自然相比,並由此發現自然的不足。這種不滿提供了一個不再依賴自然,並由此擺脫恐懼的機會。然而,梵天沒有向內尋視,而是向外張望。他沒有控制自己的精神,而是選擇控制自然。他開始馴化周遭世界。每個梵天都為自我愉悅(即博伽bhoga)而創造梵卵,並不在意梵卵對他人的影響。這種自我陶醉的行為寫成故事,便是梵天追求自己的女兒。典籍中將之視為人類社會的禁忌——亂倫,表達了對阿訶姆勝過阿特曼、博伽勝過瑜伽的厭惡。
梵天追求女兒的故事被用來解釋為何梵天不受崇拜。在象徵意義上,這指代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不當關係。人類沒有追求阿特曼,追求獨立於自然,反而選擇阿訶姆,意欲掌控自然。這不會減輕恐懼,只會增加恐懼。
濕婆經常以迷醉的狀態出現,嘲諷梵天的妄念。他常被刻畫為吸飲大麻。在迷醉中,人拒絕接受真實,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當重點落在阿訶姆而非阿特曼,當世界只是梵卵而非原質,人就像迷醉一般滿心妄念。
怛特羅細密畫,葛拉·派拉瓦與卡拉·派拉瓦
【插圖說明:葛拉·派拉瓦(Gora Bhairava ),即光輝派拉瓦,又名天真主,性情溫和,接受甜食祭品,提供慰藉(左);卡拉·派拉瓦,或黑膚派拉瓦,又名黑畏怖尊(Kaal Bhairav),形象恐怖,要求酒類祭品,除去邪惡之眼[9](右);三叉戟的三個尖代表被梵天創造又被濕婆毀滅的三界】
梵卵創造虛假的價值。在梵卵中,我們不是英雄就是受害者。但在原質中,我們只是一種需要營養和安全,並終有一死的動物。
對這一真相的認知會產生憤怒。於是梵天思考生存的意義何在。他找不到答案,就暗自有了虛無感,這使他焦慮不安。有想像卻無意義的生命令人恐懼。人類精神無法接受這點,因此將之否定。它不停活動,填補時間製造的空洞。它用無意義的活動填充頭腦,這樣就不必面對存在的虛無。因此人類沉迷於遊戲和娛樂,把時間耗掉。
濕婆認識到了這點,因此他手持達瑪魯鼓(damaru)。達瑪魯鼓是一種用來分散注意力、訓練猴子的手鼓。這裡猴子象徵不安而憤怒的精神。由於尋不到意義,它渴求被佔據。濕婆搖響手鼓,安撫梵天的精神。他希望最終梵天能認識到,要獲取意義,只能通過阿特曼而非阿訶姆,追求瑜伽而非博伽,選擇原質而非梵卵。
濕婆招貼畫中反覆出現的「三」意象
【插圖說明:山是向上的三角形(左一);額頭上的標記是三條橫線(左二);木橘葉有三片葉子(左三);臉上有三隻眼睛(右三);三叉戟有三個叉(右二);手鼓的形狀是兩個三角形(右一);隱修者盤腿抬手的坐姿是一個向上的三角形(左下)】
梵天堅決不願踏上前往原人的旅程。他決定只通過原質找尋身份和意義。梵天將客觀真實分為兩部分:屬於他的部分和不屬於他的部分。於是產生了財產。這是人類最大的妄念,人性通過這種妄念產生了意義和身份。
動物有領地,人類創造財產。領地通過力量和狡詐來維持,領地無法繼承,領地讓動物生存下去。而財產是被人為規則創造的,取消這些規則,就沒有財產。這些規則同樣掌管文化中的關係,創造出可以繼承財產的家庭。財富、家庭都不是自然現象,而是文化產物,因此需要法院來規範、強化。
梵天希望能以財產觀念勝過閻摩。人會死,但他的財產和家庭在死後仍存。
梵天將梵卵分為三部分:我、我屬、非我屬。這就是三連城(Tripura),三世界。每個世界都有終結之時。「我」由精神與軀殼組成。「我屬」由財產、知識、家庭、地位組成。「非我屬」由世上一切不屬於我之物組成。動物也有「我」,但只有人類才有「我屬」和「非我屬」。人類的自我想像超出了肉體,將所屬也包含其中。
南印濕婆畫,毀三連城者(Tripurantaka)
【插圖說明:弓弦是無盡舍沙(Ananta Sesha)(上左);弓身是彌盧山(上右);箭是毗濕奴(中);戰車的兩個輪子是日月(下左);四匹馬是吠陀經(下中);車夫是梵天(下右)】
人類將自己與身外之物聯繫起來,當這些事物受到攻擊時,他們就會受傷。一個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外貌和小轎車上的人,當容顏不再,汽車損壞,他的優越感也就消失殆盡。當他渴求不屬於他而屬於別人的東西時,優越感也會消失。焦慮和不安紮根在「我屬」與「非我屬」之中,這些只有靠想像才能存在。
印度教每場祭祀都會吟誦「寧定,寧定,寧定」(Shanti),意思是平靜三次。人類渴望與三個世界安然相處,唯有認識到我們所創造的三個世界的本質,這才可能實現。而認識三連城,將會不幸地揭示其終將滅亡的本質,即使擁有也徒勞無功。濕婆是毀三連城者,他揭示了這一真相,並摧毀三連城。
故事是這樣的,三個阿修羅創造了三座不停飛轉的城市,並在宇宙中大肆破壞。眾神請來濕婆毀滅三城。只有等到三城連成直線的那一刻,方能用一支箭將其毀滅。濕婆決定追逐三城,等待時機降臨。
大地為濕婆的馬車,日月為馬車的雙輪,四吠陀為馬,梵天為車夫,宇宙軸心彌盧山為弓身,時間之蛇舍沙為弓弦,毗濕奴為箭。
濕婆追逐三城,等待連成直線的那一刻。時機一至,他射出一箭,一舉摧毀三城。他拾起三城的灰燼,抹在自己額頭,畫出三條直線。這就是濕婆的聖印三橫線(Tripundra)。它向世界傳達,梵天所創造的三個世界,即肉體、財產與自然的其他部分,終將澌滅。當其毀壞之際,原人即靈魂仍將留存。
保護尼泊爾的畏怖相派拉瓦
【插圖說明:卡拉·派拉瓦祛除邪靈】
瓦拉納西的卡拉·派拉瓦
【插圖說明:他又名迦屍的警察(Kotwal),保護原質不受人類自我的侵害】
三條線畫成水平。在神話藝術中,與毗濕奴相關的豎線代表行動,而橫線代表怠惰。濕婆的印記是橫線,這提醒我們,不必主動摧毀三世界。最終,軀殼將不可避免地死去,財產將會散盡,「我屬」與「非我屬」之間的界限也會隨著原質將萬物收歸己有而崩壞。濕婆有無限的耐心,因此能等到三城連成直線的那一刻,並一箭將之摧毀。
數字「三」在濕婆神話中很重要。他的聖印是三條水平線。他手裡拿的三叉戟是有三個尖的武器。神廟中用以敬奉他的聖木橘葉有三片葉子。濕婆握著三叉戟的杆子,正如信徒拿著木橘葉的葉柄,握於手中的是不朽的靈魂。三個戟尖和三片葉子代表梵天所創造並珍視的三世界,如果追求「寧定,寧定,寧定」,就必須放棄三世界。
派拉瓦或訶羅(Hara)是恐懼祛除者,其形象是手捧人頭的騎狗孩童。派拉瓦的孩童形態是為了特意表達他的純真。他的行為背後毫無狡詐。他手中的人頭是梵天的第五首,此頭過度恐懼,沒有信仰。第五首構建自我形象,也構建濕婆毀滅的三連城。派拉瓦所騎的狗代表人類精神,當它被恐懼主宰時便退回動物本性。
東南亞派拉瓦像
【插圖說明:派拉瓦所騎的狗被認為不祥,因為它依附於主人。依附來自恐懼,導致束縛(左);缽是用人類頭骨所制(右上);缽中裝著印度大麻,一種麻醉品(右中);頭骨使人聯想死亡,如果我們選擇阿特曼而非阿訶姆,便能戰勝死亡(右下)】
在象徵意義上,印度教中的狗被認為是不祥。狗非常依附於其主人:得到讚賞和關注便搖尾乞憐,反之則嗚咽而鳴。這使狗成為自我的象徵。阿訶姆和狗一樣,得到讚賞和關注便心花怒放,受到忽視便枯萎凋零。自我或我慢(Ahamkara)[10]沒有獨立自主性,它創自梵天,依賴梵天,想要克服恐懼,最終卻過度恐懼。
狗也讓我們想到領地意識。狗撒尿標誌領地,甚至被人豢養,食宿無缺時還是如此,它們標誌領地的行為說明缺乏信仰。它們吠叫撕咬,捍衛自己的領地,它們為搶骨頭彼此爭鬥。狗如此行為是為了生存,人類也差不多,為了財產彼此爭鬥,捍衛各自利益。人類並不像動物那樣追求軀殼的生存,他們追求的是自我形象的生存,這是軀殼與財產的結合。財產不僅包括財富,還有家庭和地位。沒有財產便沒有意義,沒有意義就只剩下恐懼。
騎狗的派拉瓦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動物本能與過度恐懼構建了財產的概念。我們像狗一樣緊緊抓牢「我」和「我屬」,並小心提防「非我屬」。我們把這叫做愛,但這其實是依附,因為它賦予我們身份與意義。派拉瓦讓我們掙脫這一依附,斬斷梵天第五首,清除精神中的一切墮落,發現一個真正毫無畏懼的世界。
招貼畫,派拉瓦的溫和相,達陀(Datta)
【插圖說明:達陀是超越一切恐懼的托缽者(左上);達陀是本初主(Adi-nath),一切導師的原初導師(左中);在吠陀祭祀中,狗被認為是不祥的,因為它總是有所匱缺,它象徵阿漢姆或自我(左下);達陀走在狗的身後,安撫它們(中);達陀身上消弭了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的區分(右上);吠陀祭祀中,牛被認為是吉祥的,因為它總是慷慨大度,它象徵阿特曼或靈魂(右中);牛跟在達陀身後,達陀走在前面並不回頭看牛,因為對牛有信心(右下)】
許多濕婆信奉者崇拜派拉瓦的溫和相,即達陀。他是有三個頭的聖人,身邊圍繞四條狗,身後跟著一頭牛。達陀又名本初主,即一切托缽者的原初導師。
達陀的三個頭代表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他不停創造、維持、毀滅。創造未來,維持現在,毀滅過去。達陀不依附任何構建,不懼怕任何毀滅。
他的四條狗代表我們的恐懼。牛代表我們的信仰。牛走在達陀身後,他並不回頭去看牛是否跟著,他知道它在。狗是我們的恐懼,它們走在達陀前面,不停回頭去看他是否在後面。它們沒有信仰,一直需要安慰。
達陀對世界了無牽掛,他自在自行,毫無桎梏。財產不能束縛他。他開發了人腦的全部潛能,已然克服恐懼。他相信自然。原質作為無首女神便是派拉尼(Bhairavi),最終成為心懷恐懼的梵天的伴侶、友朋、母親、姐妹和女兒。他對世界安下了心。
譯註
[1] 【卡拉·派拉瓦】Kaal Bhairava,卡拉的梵語轉寫Kālá,即時間。派拉瓦也譯畏怖尊,畏怖尊原為部落守護神,後逐漸濕婆信仰合一,但其自身依然受到崇信。
[2] 【拉伽-高麗】Lajja-gauri,拉伽-高麗女神是豐產多子的象徵,體型象徵女性性器官,在印度中南部有其獨立起源,後融入薩蒂和帕爾瓦蒂的神話體系。這一造像,她的頭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常見於怛特羅傳統。
[3] 【阿特曼】Atman,《奧義書》中提出的「至上之我」,與肉體的「命我」(Jiva)相對,不生不滅的主體,真正的個體靈魂,在《梵經》中阿特曼被視作與梵同一,奠定了「梵我一如」這個吠檀多哲學基本概念的基礎。
[4] 【廣林奧義書】Brihadaranyaka Upanishad,奧義書是古代印度重要的哲學及神學宗教典籍,基於吠陀。現存多達200多種。《廣林奧義書》大約成書於公元前700年,是最早的五部奧義書之一,被認為是嚴格的吠陀正典,主要論述「阿特曼」的問題。
[5] 【莎塔魯帕】Shatarupa,梵天創造世界時所創造的一位女神,名字意為「能夠變化百種形態」。在《魚往世書》中,莎塔魯帕有多個名字: Satarupa, Sandhya, Brahmi。在《梵天往世書》中,莎塔魯帕被認為是與馬努(Manu)一起被梵天創造出來第一位女性。
[6] 【波顛闍利】Patanjali,古印度哲學家。傳統上認為,他是印度歷史上兩部極重要的著作《瑜伽經》和《大疏》(Mahābhā?ya)的作者。
[7]【巴圖克·派拉瓦】Batuk Bhairav,派拉瓦最受崇拜的一種形態,也是派拉瓦唯一的孩童形態。根據《薩克蒂經集》(Shakti Sangam Tantra)的《迦梨篇》(Kali Khand),曾有一個叫Aapat的阿修羅為害眾生。天神齊心協力集中意念,力量聚合成一道光,化形為五歲孩童巴圖克,巴圖克殺死了阿修羅。巴圖克也被認為是濕婆的孩童形態。據說在印歷三月(Jyeshth Month)的白半月的第十天,濕婆以巴圖克·派拉瓦的形態出現。巴圖克·派拉瓦身邊總是有一條狗,那是「達摩」的象徵。
[8] 【梵卵】Brahmanda,據印度神話傳說,宇宙之始空無一物,先有水,水生一金卵,梵天生於金卵中,將金卵一分為二創造了世界,此金卵即為梵卵。後世又發展出以梵卵為宇宙的世界觀,梵卵卵殼之內以高低區分,存在有境界不同的十三層世界,因此梵卵一詞即代表整個宇宙。
[9] 【邪惡之眼】使人致病遭災的不良力量,除去邪惡之眼意為辟邪。
[10]【我慢】Ahamkara,即自我意識,受摩耶影響而產生,表現為自大、傲慢、自私自利等,干擾人獲得真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印度gst新稅制引發的混亂情況?
※想系統了解一下印度有何出眾的成就?
※它致敬的可能並非女權,而是每個人的尊嚴
※【泡芙車評】中式SUV印度造,試駕塔塔Hexa
※從錫克教士兵的頭巾看今日的印度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