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欣自白:成就每個孩子的獨一無二

我是個工程師爸爸,初中就喜歡電腦和軟體,興趣導向選擇了專業和職業,1999年從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後,有15年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工作。

我和我太太都是碩士畢業,對於從湖北考上大學的人來說,學習是個很苦的事情,但也是能在全國有相對競爭力的事情,同學們中讀個碩士、博士的不在少數。

結婚後不久,我就連續有兩個兒子:老大格非、老二亦非,被同事戲稱「兩座大山」,兩個「建設銀行」。

在培養孩子的初期,我幾乎是本能地相信:需要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更聰明,成績更好。在精心培育下,兩個孩子從小就顯得聰明,也很調皮,性格差異很大。

格非比較願意逼自己做一些比較苦比較累的事情,比如練專業體操、學趣味數學、背誦湯姆熊英文詞典,也盡量去守規矩,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身材健美。小學拿過上海所有四大杯賽的奧數一等獎,小學畢業時去美國參加夏令營,也很快適應了美國環境。跨區擇校到了延安初中理科班,又持續拿到科普英語優秀獎,多次獲得上海市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競賽單片機競賽獎項,在美國數學競賽AMC10的成績名列前1%,大同杯物理競賽也在班級名列前茅。

對於亦非來說,哥哥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亦非從小就不願意勉強自己,怕苦怕累不肯拼,學習成績不錯,長得比較胖。小學三年級之前成績中上等,後來英語按媽媽教的辦法來學,基本保持全班第一的水平,信心建立後,其他成績也帶動了,後來穩居全班前三。但他覺得這樣就可以了。不喜歡逼自己考奧數,不想挑戰更高難度和強度的學習。他的時間很多都化在了跟學業無關的事情上,比如:看閑書、打橋牌、做手工。雖然亦非成績不錯、說話有趣,性格也招人喜歡,但是我一度很擔憂他。因為沒有奧數競賽成績,未來註定考不上「四大八大」這樣的好高中。

我很不滿意他對待學習態度,因為他明明很聰明,卻不喜歡抓緊時間學習,浪費了很多時間。

如果逼迫得緊,他的脾氣會失控,在小學三年級時候媽媽曾經一周三次被老師叫到學校,還曾離家出走,外面晃蕩4個小時又回來。

我心裡一直有點擔心:這樣的孩子未來能成功么?

有兩件事情改變了我對亦非的觀點:

有次我們全家旅遊,從雲南麗江帶回來幾十個的皮質的手工娃娃。亦非那時候花錢大手大腳,我們希望他能理解賺錢的辛苦,就攛掇9歲的亦非到地鐵口擺地攤,賣這個手工娃娃。他帶上一塊塑料布,一個人帶著很多娃娃就去了,第一次擺攤站了2個小時,賣出了12個,因為他喜歡跟人聊天,跟陌生人很容易熟,覺得還很不錯。第二次又去賣,但是過了1個小時就回來了,因為來了城管,不讓他繼續了。他只能收了娃娃回來了,受到打擊後以後就不再去擺攤,但是確實理解了賺錢的辛苦,以後花錢就開始精打細算。從這件事中,看出來他敢想敢做,膽子大,容易跟人打交道。

另外一次,亦非犯規,在不允許玩遊戲的時間段偷偷玩,被發現後,我太太讓他選處罰:普通處罰(跳繩400個)、特殊懲罰(站著連續玩24小時遊戲,不吃飯、不睡覺)。他選擇了特殊處罰,手機、pad輪流充電玩,一直堅持了21小時。期間遵守了約定,一直到無法堅持為止。這個過程我覺得是成人也不容易做到的,說明他是願意挑戰自己,嘗試新事物,對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可以專註,也有毅力堅持。當然以後他就很少違規玩遊戲了。

在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對比中,我在思考,學習成績好在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當然是:好的中學->好的大學->好的工作。

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出路廣泛了,許多在高中、大學成績並不出色的人,在工作能力上毫不遜色。在創新創業方面更是敢想敢幹。順豐的創始人王衛只有高中學歷,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是個技校生。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也只是高中畢業。

讀好的大學出來找好的工作,這真的是孩子的自由選擇嗎?如果成績不需要那麼好,也能做好工作,他們為何不能多花時間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呢?在為了成績好的過程中,錯過了多少風景呢。

我去了四次美國,三次都跟美國矽谷的朋友Catherine長談少兒教育,到底美國的教育好在哪裡呢?

Catherine家有三個兒子,教育得很好,也曾幫助過幾十個中國孩子在美國參加夏令營,對中美教育研究很多。在Catherine的描述和講解後,我自己去拜訪了很多美國的大學、博物館、公園,看到了許多美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也讀了不少美國教育文章和書。我發現,我之前對教育的理解錯了!

教育的核心是教,但是這個「教」更多的是讓孩子主動性地求「教」才能有好的成果,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自己想學,自己能利用好的教育資源學習,自己教自己。家長負責育,但是這個「育」,更重要的是培育,讓孩子自然「生長」,生長實際上是孩子自己的事,其他任何人無法替代。當然,「生長」需要時代條件,需要環境支持,需要土壤、陽光、空氣和水……,而家長,是為孩子提供這些選擇和條件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速度,都有發現自己天賦和興趣的階段,只有他自覺進行選擇,開始自我培養和自由發展,才能真正有出息。很多優秀的人也是立志後才奮起的,自己培養自己不僅僅需要能力,還需要時間。

像格非這樣,立志要做科學相關的事情,成績很好,對自己要求高,很多時間花在編程,競賽、科學鑽研方面,也很快樂,這是他的自由選擇。這樣的狀態,當然很好,也符合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未來去美國也有競爭力。

而像亦非這樣,自己每天過得開心,成績不錯,剩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實際上是一個不錯的狀態。他大量的業餘時間並沒有花在鑽研和學業上,而是化在打橋牌這樣的跟升學無關的事情上,也一種自我學習模式。我覺得重要的是,孩子在他自己選擇的、感興趣的方面去持續努力,把這件事做到最好。

想通了這個點,我就不再過於強調學習了,而是以引導為主。我認為孩子們的時間應該得到均衡的分配,學習、運動、讀書、體驗、玩。

於是,從5年前(格非讀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們就不再參加教育輔導機構的課程。而是盡量讓孩子自己在家學習,基於任務,強化時間管理,形成高效率的學習模式。鼓勵孩子快速完成學業之後,還能夠把時間化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如果孩子們完成了學習,孩子可以玩很多玩具,自己看書。在不影響視力的前提下,我們也讓孩子玩電腦、iPad、wii遊戲機和手機,他們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看動畫、視頻、玩遊戲。

實際上,玩也是一種學習。學習也可以以玩的形式出現,小時候,孩子們在上學路上就一直玩24點計算、趣味數學,培養了學習興趣。

每年暑期,媽媽都帶孩子們長途旅遊一個月,已經去了中國29個省市,還去了日本、美國。其中有很多辛苦的旅程,孩子們都咬牙堅持下來了。在毅力、體力、應變能力、獨立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我一直引導孩子們玩電腦,孩子們也對電腦編程有著濃厚興趣,自己教孩子學會了Scratch和Python編程。還經常帶孩子參加IT類的活動,如創客嘉年華、智能硬體展覽會、黑客馬拉松等。孩子們的好奇心很強,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想像力、創造力,也促進了學習。

四年前,我和兩個朋友在上海發起了一個公益性教育社群「樂創教育」,曾教過100多個幼兒園和小學生們學習Scratch編程和網站製作。還連續2年在上海舉辦了編程夏令營。編程活動曾在通用電氣GE公司舉辦,組織孩子參觀這個由愛迪生創辦的公司。也在大眾點評、Autodesk等IT公司舉辦過,讓孩子們從小了解了IT公司。在編程啟蒙之後,許多孩子們都在繼續學習編程,有兩個孩子的創新項目獲得了上海市科技創新大賽成果類和創意類的一等獎,還有兩個孩子經過選撥,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的2017年暑期天才夏令營(Gifted and talented summer program)的參加資格。

長大後,孩子不斷自己找樂趣。比如,格非看了春節聯歡晚會中劉謙的魔術,就去買了一些魔術相關的書、道具,自己照著視頻學習。看到朋友家孩子生日聚會有小丑做魔術氣球,比較喜歡,我就買了材料,他自己做了很多,非常開心。

《火星救援》電影上映時候,格非看了兩遍,還專門買了原版書看,研究裡面的編碼規則和科學原理。他從此愛上了科幻小說,最近看《銀河帝國》,跟我談得津津有味。

格非說密室逃脫好玩,我帶兩個孩子一起去玩了真實環境的密室逃脫。看到編遊戲好玩,學了scratch編程自己編遊戲。格非愛上了密碼遊戲後,還用python編寫了加密解密程序,用單片機編程做了一些智能賽車等。在學校里,中午有空就跑到機房編程去。

亦非喜歡社交、有時候喜歡來點惡搞,在同學中是個開心果。他因為熱愛橋牌,就選擇了南洋初中的橋牌班,每天都抽空在網上打幾局,有時候說夢話都在談橋牌。他也很有想像力,也在上海市科技創新大賽的創意類項目拿到了一等獎。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家庭的兩個孩子性格喜好完全不同,將來走的路也完全不同。我們不應強迫孩子去走被設計的路,而是順應孩子的天性,成就每個孩子的獨一無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儘力提供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自己發現興趣和天賦,讓他們自由選擇並不斷努力,做好權威定規則、做好嚮導指引方向、做好夥伴溝通心靈、做好榜樣示範行為。

家長無需過分憂慮孩子當前狀態的不完美。

這個時代機會多、變化快,孩子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地發展。就如Linux操作系統的發明者,芬蘭的Linus自傳《Just For Fun》中描述的,就是做好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得到社會鼓勵後持續下去,不斷挑戰,最後就會有成就。

去年,我跟好朋友雨豪又碰面,聊起各自五年來的教育實踐。我們覺得中國很很多的父母還在迷茫,很多的孩子還在做自己覺得痛苦的事情。雨豪說,為何不一起把已經有的探索經驗合在一起,吸引更多的教育專家們來做更大的教育平台?

於是我們就決定一起來做一個互聯網教育平台「芝麻學社」,願景是「發現孩子的獨一無二,讓孩子們快樂成長、高效學習「。

我們希望重新定義教育,基於孩子的天賦和教育經驗設計個性化成長計劃和任務卡,讓孩子們明確目標、制定計劃、從社會教育資源中找到或者自行研發課程並整合到孩子的成長計劃中,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樣建立起來的一個虛擬的個性化教學的學校,主要面向K-8的孩子,讓家長在規模化教學的學校之外,可以選擇更有利於孩子教育的資源和方式,實現以孩子為中心,興趣驅動的學習。讓孩子不僅僅成績好,還能發展多方面的能力,挖掘自己潛力,發揮獨特優勢。

芝麻學社(Ahaschool)創始人雨豪和世欣都相信,未來的智能化世界,人最寶貴的就是獨一無二的特質。於是成立了芝麻學社,給孩子們更多成長路上的興趣培養機會和選擇,通過測評,幫家長發現孩子的獨一無二,給孩子個性化的成長指導和最合適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快樂成長、高效學習。

面對中國家長們普遍的焦慮情緒,芝麻學社洞悉中國3-15歲孩子教育的迫切需要,開發了學習能力強化訓練營,首先讓孩子在各種體驗中發現自己的興趣,並讓孩子們通過2天的集訓,在類似遊戲的課程中學會與學習能力密切相關的四大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計算能力、設計能力)。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高效率學習。

歡迎加微信1025792036諮詢學習能力強化訓練營。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Ahaschool芝麻學社」,成為學員,讓你的孩子得到最合適的成長建議,綻放天賦,快樂高效學習。


推薦閱讀:

男子殺妻藏冰櫃自首該不該從輕?
哪一刻你覺得你傷了父母的心?
多數疾病都是心病——一個久病成醫者的自省

TAG: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