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成兵家必爭之地,阿里雲成為馬雲的必殺技?

隨著阿里雲的壯大,每年秋季在杭州舉辦萬人大會已然不能滿足它的市場需要。雲棲峰會一年多地、多次舉辦成了常態,今天這個大會開到了深圳,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智能」,阿里雲今天發布的重點產品醫療大腦、工業大腦和機器學習平台PAI2.0均與人工智慧息息相關,幾個月前的杭州雲棲峰會主題還是「進化」,人工智慧只是一個分會場,今年主題的變化也表明從2017年起,人工智慧會成為阿里雲的重中之重:它並不滿足於成為計算的基礎設施,而是要成為智能世界的基礎設施。

此前,人工智慧BAT已悉數到齊,搜狗、華為、小米、科大訊飛等公司都在AI上布局,紛紛成立AI研究院,爭奪高端AI人才,大的科技公司都在布局人工智慧。那麼,傳統行業、小公司甚至創業者呢?可以預見,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其價值被顯性化之後,它將不會只是BAT或者說大公司的遊戲,每個行業、每個公司都會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與業務結合,就像過去幾年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一樣。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說,這是「萬物智能」的趨勢,更早之前行業還有一個說法是「智能+」,其本質都是:人工智慧會成為普惠技術,這樣的大趨勢要成為現實,雲計算平台不可或缺。

雲計算是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

相對於傳統互聯網技術而言,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應用門檻更高。對於此,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是這樣說的:

「人工智慧已不再是』三個小朋友創業』的時代,而是』科學家創業』的時代,因為人工智慧需要大量的數據、大量的機器和專業的演算法。」

如果說演算法還是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涉及的範圍,那麼,大量的數據和大量的機器就只是大公司才具備的條件了,這是現在投資AI的公司都是大型科技公司的深層次原因。互聯網浪潮時可能會有煤老闆去搞互聯網,但你一定不會聽說有煤老闆去搞人工智慧。創業者、小公司、傳統行業要用上人工智慧技術,必須靠科技巨頭,而科技巨頭的人工智慧技術要能夠讓第三方使用,就必須通過雲平台的方式。因此,如果人工智慧真要走向各行各業,就離不開雲計算平台。

雲計算的價值也將徹底改變:過去雲計算的核心價值跟電廠一樣,通過集中化的規模效應來降低計算成本。未來,雲計算的核心價值不只是提供計算本身,而是提供智能計算所需要的機器、數據和演算法支撐。它所解決的問題也不再只是計算成本,而是降低智能計算的門檻,讓人工智慧可以進入各行各業的普惠狀態。過去用IaaS、PaaS和SaaS可以區分雲計算的模式,而人工智慧時代的雲計算平台相當於一個雲端大腦,不只是提供基礎設施、軟體或者平台,而是提供雲端AI,可以說是AIaaS(AI即服務)。

N個大腦成為阿里雲AI開放的策略

阿里雲很早就在AI上布局,比如進行強化學習、深度學習底層技術的研究,還有圖像、語音、基因測序等上層AI的研發和實踐。去年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驅動的城市大腦發布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平台基於對交通環境的感知實時調整信號燈,提升了11%的車輛通行速度,現在類似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廣州,讓後者的擁堵係數顯著下降。而從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來看,發布更多「大腦」為不同行業的智能化提供智能計算服務,會成為阿里雲接下來的一個策略。

阿里雲今天發布的醫療大腦,就意在成為醫療行業智能化的智能雲平台。它可以通過機器視覺技術,幫助醫生智能分析醫學影像,比如B超結果,醫療大腦前期已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醫療機構「實習」,數據顯示,人類醫生的平均準確率為60%-70%,而當下演算法的準確率已經達到85%。它還可被應用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藥效挖掘、新葯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

讓醫療大腦更加專業、聰明並不是單憑阿里雲一己之力能夠做到的,這是一個開放平台,吸引醫療行業和IT行業的力量加入其中,並通過舉辦醫療AI大賽等方式,讓它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學習,在人類的調教下進化演算法。工業革命讓機器取代了人類的重複體力勞動,人工智慧則會讓機器取代人類重複的腦力勞動,醫生過去每天習以為常的一些重複工作未來都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阿里雲還推出了工業大腦,它可以在工業製造上進行數據化控制,工藝改良、故障檢測。在機器不斷取代工廠流水線工人之後,工業大腦希望取代工厂部分的「腦力勞動」,讓不知匹配和不會犯錯的機器為製造業服務。此前,工業大腦已經幫助江蘇光伏生產商協鑫提升1%的良品率,一年內節省上億成本,還被應用在徐工集團、中策橡膠、吉利等製造巨頭的生產中。阿里雲目標是,用工業大腦提升中國製造業1%的良品率,進而增加萬億級利潤,它也將得到對應的價值回報。

阿里雲已經擁有城市大腦、醫療大腦和工業大腦,被應用在交通、醫療和製造等行業。不用懷疑,未來阿里雲還會推出更多大腦——只要有人工智慧需求的行業都會有對應的大腦,比如教育大腦、金融大腦等等,這一策略會讓阿里雲成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的推進者和受益者。

阿里雲成為馬雲布局AI的必殺技

大公司開放AI能力給第三方,阿里雲並不是第一個。早在2015年5月,百度就組建了分散式深度機器學習開源平台「深盟」,將人工智慧技術Warp-CTC的關鍵代碼進行了開源。2015年底,Google、Facebook也進行了開放人工智慧相關源碼的舉動。

阿里雲的開放思路與這些平台的開放策略完全不同。開源是阿里技術的戰略,阿里AI技術同樣有開源項目,今天阿里還發布了機器學習平台PAI2.0來開放其演算法和學習能力。然而,阿里雲的「大腦」並不只是演算法層面的開放,而是機器、數據和演算法這三大人工智慧要素的開放。機器是阿里雲的集群計算能力,數據則是阿里雲在各行各業對大數據訓練之後的結果,演算法是阿里雲通過開放模式而積累的不同行業智能演算法。理論上來說,亞馬遜AWS們跟阿里雲更具可比性,但是現在這些雲平台都還沒有專門的人工智慧開放平台。

更為重要的是,阿里雲已成為中國雲計算市場毫無爭議的第一。在各行各業都擁有客戶資源,並形成了中國最大的開發者生態。在給客戶和開發者提供基礎計算的基礎上,再提供智能化的能力是順理成章的事。反過來,阿里雲的行業優勢,可以讓其更好地積累數據訓練大腦,最終讓大腦變得更加聰明。智能雲平台一定會形成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阿里雲在國內並沒有對手,因此,我認為阿里雲才是馬雲布局AI的「必殺技」,不只是因為阿里雲是阿里核心AI技術的提供者,更重要的是因為阿里雲已形成計算的生態,它很容易升級到智能計算的生態。

不久前,馬雲宣布在內部啟動「NASA」計劃,面向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機器學習、IoT(萬物互聯)和生物識別等領域的智能化被放在突出位置,現在阿里雲已經行動起來去佔領人工智慧的高地,馬雲的「讓科技成為普惠」的目標也有望率先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成為現實。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頻道(luochaotmt)


推薦閱讀:

當AI學會了看相算命,畫風就有點不太對勁了
Edward中文文檔維護團隊招募成員
全卷積網路:從圖像級理解到像素級理解

TAG:阿里云 | 人工智能 | 马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