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佬們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看空?

許小年:中國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周金濤/康波周期法:1991年進入繁榮期, 2004年左右達到了康波繁榮的頂點。2004年之後,康波已經確認了從繁榮向衰退的轉換。而經歷了2008年的康波一次衝擊之後,2015年之後康波或向蕭條轉換。一直到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簫條階段。

李迅雷/時滯法:雖然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十分靚麗,但是李迅雷用「時滯」一說,繼續表達他對經濟的悲觀。

劉煜輝/債務周期法:對費雪的「債務-通縮」推崇備至,認為如果大力開展金融去槓桿,壓貨幣信用和債務率,就很難保證6.5%的增速。哪怕輕微的收緊,都有可能轉化為錢荒,影響各大市場。但目前又到了不得不動手的階段,隨著中國緊貨幣及嚴監管政策的推行,未來中國經濟將面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經濟下行+利率上升;第二階段經濟下行+利率下行。

管清友/出清論:遲到的出清已然來臨。對投資來講,冬天已至,春天尚遠。建議大家丟掉幻想,靜候冬天。而春天,會在2019年出現。

民間高手「大文豪曼因斯坦」:他認為中國面臨的現狀是,產能過剩、樓市泡沫等問題嚴重,而信貸擴張已達到極限,疊加美聯儲加息等外部環境,未來中美上層金融資本將會密切合作,開啟新一輪大的全球貨幣通縮周期,時間窗口就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在這次寒冬之中,所有的泡沫資產價格全部會重估,很多人會死的很慘,尤其是手裡沒啥現金,背了許多債務的人。


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30多年來,一直沒有在本土爆發過金融危機,發展所帶來的風險一直在積聚。原因也是國家一直在管制經紀,在宏觀調控,但是總有即使調控也無法決絕問題的時候,現在就接近那個時點。經過08年的4萬億後,中國經濟的槓桿率一直攀升,無論是地產還是金融,存在著大量的泡沫,破與不破就在一念之間。

一切危機的起點都是槓桿,而目前我們已經具備了這個基礎,向哪裡走就看命數了。目前政府在大規模降槓桿,為的就是將泡沫縮小,而不是擠破。而擠泡沫的過程必然伴隨著經濟的下滑,實體經濟其實早已經在危機之中,人口紅利走到帶來的效應也逐漸減小,中國經濟問題重重。

國家搞一帶一路都是在為中國經濟找新的增長點,因為經濟增速不能下來。中國必須保持高經濟增速,人民的生活才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才不會動蕩。美國經濟增速對居民生活的提升效果遠遠高於中國,美國2點幾的經濟增速就會使居民感到生活很富裕,但中國6點幾的增速就會讓人感到很艱難了,這跟社會制度,GDP構成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的經紀增速如果降到3、4那中國社會必然會有動蕩。

GDP增速不能降,又要降槓桿,人口紅利消失,產業急需轉型,又要時刻提防資本外流,可以說目前中國經濟問題重重,怎能不看空。


說明改革真正進入了深水區,房地產階級的利益被真正觸動了。

08年砸下4萬億,高喊「腐敗有利於經濟發展」,某兒子天天上頭條,老百姓的房價被翻了3倍的時候,大佬們可沒這麼憂國憂民。

最後說一句,當年敘利亞剛開始亂的時候,媒體也是用的這種套路。


不是直接針對問題,只是說說自己的感受。

自從上網以來,我聽了差不多18年左右的崩潰論、寒冬論、凋敝論,可是中國不僅沒被凍死而且越來越強壯了,老百姓整體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不是說現在社會經濟沒問題,其實問題一直有,隱患也很大,但是一幫網路野生經濟學家的各種虛張聲勢式文革作風的理論和調調太讓人感覺智商經常受到侮辱。當然他們也不是傻到這個地步,只是知道吃瓜群眾愛聽什麼話。


我很認同周金濤的說法,但是大佬也不是神,預測再准,也有錯誤率,何況大佬們的預測都是宏觀的,具體到自己的投資和生活,還是獨立思考、果斷選擇,然後坦然接受結果。


玲瓏認為,叫的最慘的時候就是觸底反彈的時候。口說無憑,我們用「數據」說話。

一、指標選取

這裡借用「克強指數」的前兩項指標來說明問題。

「克強指數」是三種經濟指標:耗電量新增、鐵路運貨量新增和銀行貸款發放量新增的結合。該指數由《經濟學人》在2010年推出,用於評估中國GDP增長量,該雜誌認為,克強指數比官方GDP數字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受到花旗銀行在內的眾多國際機構認可。

為什麼沒有選用信貸增長量,而只選用了前兩項?

玲瓏認為,銀行信貸是「錦上添花」,只有在企業運行良好的時候,銀行才會給企業貸款,也就是在經濟繁榮的時候,銀行更願意貸款,在經濟蕭條的時候,甚至是復甦前期,銀行都不願意貸款。而且,信貸規模還跟國家貨幣政策有直接關係。所以,本文只選取能夠反映企業運營狀況的耗電量同比增長率和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率來分析全國企業經營現狀,進而分析我國所處的經濟周期。

二、數據分析

玲瓏統計了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率和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率兩個指標來說明國內企業整體經營現狀。

1.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發電量同比增長率。

2.2015年5月~2017年4月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率。

從以上兩個指標來看,發電量和鐵路貨運量在2015年都是負增長,直到2016年下半年同時實現了正增長。筆者認為這不是巧合,這恰好說明了年全國企業經營狀況在2016年下半年整體上實現了好轉,我國經濟已經從衰退過度到復甦前期。

三、我國經濟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玲瓏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是醬紫的:

「一帶一路」托底(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互聯網+創新為引領(BAT為首的~),產業轉型升級是內生動力(由初加工為主的低端製造業向擁有核心技術的高端產業升級)。

答疑解惑:

1.關於「中等收入陷阱」、產能過剩。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所以,本人不同意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也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原因:中國正在實現經濟發展轉型,以電力、煤炭、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焦炭、造紙、製革、印染等行業為重點的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已基本完成;房地產去庫存任務經過去年的消化,現已基本完成;目前,各種金融去槓桿、加強監管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可以說「三去一降一補」已經完成一大半,最後的一降一補也在進行中。

………………………………………………………………………………………補充一下什麼叫「三降一去一補」………………

去產能——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配合企業兼并重組。儘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去庫存——化解房地產庫存。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去槓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依法處置。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

降成本——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中介服務。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補短板——擴大有效供給。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扶貧質量。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
………………………………………………………………………………………………………………

2.關於房地產泡沫和信貸擴張問題。

這個問題之前的文章也說過,這裡簡單總結一下。

房地產泡沫會慢慢擠出,樓市不會大崩塌,國家有政策托底,這個不用怕;國家政策(限購、收緊信貸等)會引導樓市慢慢恢復理性,讓房產由投資屬性為主向居住屬性為主過渡;房產名義價格會有小幅回落,在大政策方向不變的情況下,房地產會用時間價值來抵消資產泡沫,即在未來幾年內不漲價,讓泡沫隨時間自然消失。

大幅信貸擴張不會有,不符合政府期望。因為要降槓桿、擠壓資產泡沫,加上美元加息預期,未來以通縮為主。經過這段時間的企業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經濟主體會大洗牌,優勝略汰,形成更加健康的經濟體系,我國經濟會迎來質的飛躍。


朝代更迭的歷史周期使然,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一個朝代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無論怎麼勵精圖治,無論怎麼割地賠款,有始有終啊!


去各地的工業園看看吧,就知道為什麼看空了,沒有人干實事的,因為幹了,你就要承擔責任,現在這種情況正好缺背鍋俠,哈哈哈哈哈哈哈


蠻尷尬的

因為題主提到的這幾位

都是靠筆杆子賺錢的

雖然名聲很大

是各種論壇、講座的常客

但他們離決策層太遠

還有就是,他們的屁股是坐在金融資本那邊的

所以

聽聽就好。


不看,因為我也看空


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國債,對美國會有什麼影響?
作為一個資深宏觀經濟交易員,索羅斯為何說目前是蘇格蘭獨立的最壞時機?根據可能都有哪些?
為什麼香港的流量這麼便宜這麼快。而大陸的卻速度慢且貴呢?
人民日報刊對於新周期的討論

TAG:經濟 | 宏觀經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