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雜學:那些奇葩的殖民地和海外領地

作為《歐陸風雲》系列的忠實玩家,筆者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親手將純白的新大陸染上自己的顏♂色。筆者最近打了一局波蘭立陶宛,把新大陸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筆者只是忍不住想曬一波遊戲存檔,請不要想太多。

在列強殖民世界的時代終結之後,許多殖民地和海外領地推翻了列強的統治,成為了獨立的國家,或是回到原本祖國的懷抱,或是抱著列強爸爸的大腿不放,一副打碎了膝蓋站不起來的樣子。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些不太出名的殖民地/海外領地的奇葩故事。總之乾貨不多,聊勝於無。

====================================================================

  • 瑞典屬北美

今天的瑞(yi)典(jia)是個沒啥存在感的國家。就算偶爾佔據報紙版面的一隅,也是因為難民犯罪之類的破事兒。但是回到風起雲湧,列國紛爭的17世紀,瑞典可是妥妥的列強。在血腥的三十年戰爭中,天才軍事家·古斯塔夫二世(Gustav II Adolf)領導瑞典惡鬥哈布斯堡王朝,挽救了奄奄一息的新教同盟。將北德意志的眾多大小港口城市納入勢力範圍,實現波羅的海霸權之後,瑞典又中出波蘭,啊不對,從波蘭中進出。雖然瑞典沒能如願奪得波蘭的王位,但是波蘭貴族通過戰爭擁有了相當的自主權。中央集權化失敗的波蘭從此墮落成了二流國家,連外交也要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競爭東歐霸主地位的傳統三大國是波蘭、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波蘭被打得趴在地上大口吐血;奧地利還沒來得及擦擦嘴邊的血,又跟土耳其人打成一團;天命之子·彼得大帝還沒出生。版圖空前龐大的瑞典就順理成章地(?)填補了東歐的權力真空。而瑞典殖民北美比瑞典的崛起還要早些。

瑞典在北美洲建立的殖民地名叫新瑞典(New Sweden)。在新大陸的瑞典就叫新瑞典,還真是個沒啥創意的名字。不過新西班牙、新荷蘭之類的也都一樣沒創意就是了。承包殖民和貿易活動的是1637年成立的新瑞典公司(New Sweden Company),以特拉華河沿岸為據點,在佛羅里達和紐(xin)芬(fa)蘭(di)之間拓展業務。1638年3月,由荷蘭人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率領的殖民團到達北美,在特拉華灣建立了第一個定居點。那時候歐洲殖民者在新大陸修建星形要塞,為了方便跟原住民和別國的殖民者打仗的。瑞典人的這座要塞名叫克里斯蒂娜要塞(Fort Christina),以1632年即位的蘿莉女王克里斯蒂娜命名。克里斯蒂娜長大後覺得新教徒都是些不懂科學和藝術的傻逼,主動退位,跑到羅馬去改信了天主教。不過這都是後來的故事了。

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看出來,米努伊特一個荷蘭人幫著瑞典人搞殖民,這背後一定有什麼問題。新瑞典確實有個大問題:它是建立在新荷蘭宣布擁有的土地上的。1626年。新荷蘭拓展到紐約灣,順便就宣布隔壁特拉華灣的土地也是自己的,你們後來的別想啦,沒有特拉華,怎麼種莊稼……唉不好,扯遠了。新大陸的規則說到底還是誰拳頭硬土地就是誰的,不過有個先到先得的名分總比沒有強。米努伊特之前是新荷蘭的總督,在1631年被荷蘭西印度公司(WIC)炒了魷魚,原因不明。他跑去新瑞典公司開發新荷蘭的地盤,也許是想報復莫名其妙叫他滾蛋的前任老闆,也許只是拿錢辦事兒,又碰巧對這一帶比較熟悉而已。

1626年,米努伊特用價值60荷蘭盾的貨物——據說都是玻璃珠——從原住民手裡交換了曼哈頓島。那時候的60荷蘭盾差不多是現在的2600美元。今天誰拿2600美元說要買下曼哈頓島,一定會被當成智障吧。1638年8月,米努伊特從新瑞典回斯德哥爾摩,繞道去加勒比收購煙草,想帶到歐洲去賣,賺點兒零花錢,沒想到遇上颶風。一代傳奇人物不幸葬身大洋,他建設新瑞典的真實目的也不得而知。啊,多半就是拿錢辦事兒吧,別想太多。

總之新荷蘭一直沒有找新瑞典的麻煩,瑞典人好像也忘了這茬兒了。不過新瑞典離本國實在太遠,物資補給跟不上,毛皮和煙草貿易也完全競爭不過隔壁的新荷蘭和新英格蘭。1654年,新任新瑞典總督約翰·萊辛(Johan Risingh)看著新荷蘭這麼繁榮,好氣呀。於是主動出擊,攻佔了新荷蘭的卡西米爾要塞(Fort Casimir)。第二年,瑞典強行從波蘭中進出,荷蘭支持波蘭。新荷蘭總督,《文明4:殖民》里新荷蘭文明的領袖彼得·斯泰弗森特(Peter Stuyvesant)趕緊帶兵攻打克里斯蒂娜要塞,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瑞典傻逼。同年8月,所有瑞典定居點都被佔領,新瑞典加入新荷蘭。斯泰弗森特美滋滋。其實他也沒過上幾年好日子,因為隔壁還有胃口更大,拳頭更硬的新英格蘭。不過這都是後來的故事了。

歷史教訓:拳頭不硬就不要主動惹麻煩。

====================================================================

  • 庫爾蘭屬甘比亞

既然提到了瑞典,就少不了提到波蘭。在波蘭東北部生活著信奉多神教的普魯士人,經常被波蘭王公各種追著打。1216年,康拉德公爵(Konrad I of Masovia)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宗教戰爭,結果不但沒有打敗普魯士人,自家的領地還被佔去了一大塊。康拉德公爵好氣呀,找來了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要他們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普魯士傻逼。騎士團對普魯士的戰爭一打就是50多年。騎士團強迫普魯士人改信天主教,建立新的城市和村莊,大量吸收德國移民,把整個地區日耳曼化。13世紀末的條頓騎士團已經是一個強大、獨立的十字軍國家,開始反客為主,蠶食波蘭的領土。一種唐朝借回紇兵平叛,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既視感。筆者知道這個例子舉得不好,請聰明的你幫忙想一個貼切的,中國文化背景的例子吧。

條頓騎士團在波羅的海東岸的基友國家是利沃尼亞騎士團(Livonian Order),也叫大保健,啊不對,大寶劍騎士團。庫爾蘭半島是利沃尼亞騎士團統治的地區之一。1430年,立陶宛爆發內戰。條頓騎士團在之前的格林瓦爾德會戰(Battle of Grunwald)已經被波蘭·立陶宛聯軍打得趴在地上大口吐血起不來,只好透過利沃尼亞騎士團支持東軍,對抗波蘭支持的西軍。1432年9月,東西軍在烏克梅爾蓋(Ukmerg?)郊外大戰。西軍抓住東軍變換陣地的空當發動猛攻,東軍被截為兩段,大敗而逃。利沃尼亞騎士團大團長和眾多高級團員被斬殺。這下利沃尼亞騎士團也趴在地上吐血了。1558年,俄國沙皇伊凡雷帝強行從利沃尼亞中進出。利沃尼亞先後找了丹麥、瑞典和波蘭立陶宛助拳,還是沒保住自己的菊花。庫爾蘭半島上成立了波蘭立陶宛附庸國的庫爾蘭公國(Duchy of Courland and Semigallia),剩下的土地一部分加入立陶宛,一部分被丹麥和瑞典瓜分。所以說這助拳人請和不請有啥兩樣啊,還是說只要不被沙皇統治,怎麼樣都無所謂嗎。

俗話說地命海心,附庸國的庫爾蘭也有一顆殖民帝國的心。1651年,庫爾蘭在非洲甘比亞河入海口的一個小島上建立了定居點。這個島被命名為聖安德魯島(St. Andrew"s Island )。雖然不是新大陸,但是庫爾蘭殖民者照樣修建了星形要塞雅各布要塞(Fort Jacob),以庫爾蘭公爵雅各布·克特勒(Jakob Kettler)的名字命名。不久,庫爾蘭又在甘比亞河北岸和更靠近入海口的島上修建了另外兩座要塞。庫爾蘭把這幾處據點作為貿易站,販售煙草、咖啡之類的商品。終於像列強一樣擁有殖民地了,庫爾蘭公爵美滋滋。

但是他也沒過上幾年好日子。1655年,瑞典強行從波蘭中進出,庫爾蘭首當其衝。1658年,克特勒被瑞典軍隊活捉,坐了兩年牢才放出來。1661年,長期和法國爭奪塞內加爾-甘比亞的主導權,覬覦庫爾蘭殖民地已久的英國終於忍不住跳出來,佔領了聖安德魯島,將其改名為詹姆斯島(James Island),以約克公爵,後來在光榮革命中被廢黜的詹姆斯二世(James II)命名。英國人繼續把它作為貿易站,不過販售的不再是煙草和咖啡,而是象牙、黃金和黑奴。果然老牌殖民帝國的等級就是不一樣(笑)。從1695年開始,詹姆斯島在英國和法國之間幾次易手,最終在1870年被英國廢棄。總之再也沒回到庫爾蘭手裡就是了。1795年,庫爾蘭被新一代波羅的海霸主·俄羅斯帝國吞併。原宗主國都從地圖上消失了,自然沒有它繼續存在的道理。

順帶一提,詹姆斯島在2011年被甘比亞政府改名昆塔·金特島(Kunta Kinteh Island)。 熟悉美國文學的你一定知道昆塔·金特是亞歷克斯·哈里(Alex Haley)的名作《根》(Root)的主人公,出生在甘比亞,被抓到美國做奴隸。如果你讀過《根》沒讀過《飄》,或者是讀過《飄》沒讀過《根》,不妨把兩本書對比著讀一讀。

歷史教訓:打架要找靠譜的助拳人。

====================================================================

  • 馬爾他騎士團屬加勒比

既然提到了條頓和大寶劍騎士團,就少不了要提到馬爾他騎士團(Order of Malta)。馬爾他騎士團原名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Order of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和其他十字軍教團一樣,聖約翰騎士團因為土耳其人的崛起失去了近東的領地。1530年,聖約翰騎士團獲得了地中海的馬爾他島作為據點,從此改名馬爾他騎士團。送給他們馬爾他島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查理五世姓哈布斯堡,以西班牙為統治核心,在低地長大,母語是法語,放到今天大概會受歐美多元文化主義者歡迎吧。不過在那時候似乎並沒有啥特別的好處。傳說他有一句名言:

我對上帝說西班牙語,對女人說義大利語,對我的馬說德語。

講道理,查理五世的老婆是葡萄牙人,跟她說個屁義大利語呀,欠揍嗎?他的西班牙語是因為要當西班牙國王了才答應學的,那在這之前他是個無神論者咯。聰明的你也一定不會隨便就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

馬爾他島幾乎就是沒啥東西的荒島,不過對騎士團來說,有個據點總比到處流浪強。查理五世一併送給騎士團的還有地中海對岸的的黎波里,那意思是憑本事去打,打下來就是他們的。這個人情賣得真好,一種被孫權封為合肥太守的既視感。馬爾他騎士團一面在島上建設要塞,招兵買馬,一面像以前一樣,想方設法襲擊土耳其人的船隻。1571年,騎士團參與了驚天動地的勒班陀大海戰(Battle of Lepanto),就是《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丟掉了左手的戰役。在奧斯曼海軍被打得動彈不得之後,騎士團的日子是好過得多了。

轉眼到了17世紀,騎士團還是忙著日常跟土耳其人搞事兒,對新大陸沒啥想法。不過這時候團里出了一個名叫費利佩·德·普昂西(Philippe de Longvilliers de Poincy)的奇葩。普昂西是法國的貴族軍官。大概是覺得他作為騎士團員一定很能打吧,法國派他去管理加勒比海的殖民地,想看看能不能把三天兩頭就來騷擾的英國人和西班牙人攆走。1638年,普昂西到達當時還叫聖克里斯托弗島(Saint Christophe)的聖基茨島,當即宣布這地方再也不歸法國管了,全歸他一個人管。1640年,普昂西打跑了駐守的英國人,佔據了海地北海岸的托爾圖加島(Tortuga)。1644年,法國派人招安他,普昂西十動然拒。在這之後,他又奪取了附近的聖馬丁(Saint Martin)、聖巴泰勒米(Saint Barthélemy)和聖克羅伊島(Saint Croix)。坐擁加勒比的陽光、棕櫚和沙灘,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普昂西美滋滋。

1651年,承包法國在加勒比貿易和殖民活動的美洲島嶼公司(Company of the American Islands)因為經營不善,又整天被英國人、西班牙人和普昂西這樣的奇葩法國人擠兌,終於破產了。這下可把普昂西給樂壞了。因為從法律上來說,他手上這幾個島還是歸公司所有的。普昂西趕緊聯繫馬爾他的騎士團總部,告訴大團長說美洲島嶼公司的老闆吃喝嫖賭,欠下3.5個億,帶著小姨子跑了,法國的加勒比海島統統大甩賣。騎士團對念經、修城堡和打土耳其人以外的事情都不太在行,被普昂西一忽悠,就花了12萬利弗爾——差不多是現在的3200萬美元——買下了遠在天邊的加勒比海島,交給普昂西管理。普昂西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享受海島大亨的愉快生活,再也不用擔心法國人來跟他羅嗦了。

1660年,普昂西死了。馬爾他騎士團這才回過味兒來:這不就是普昂西空手套白狼,讓騎士團花錢給他買私人海島嗎?說好的12萬利佛爾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呢?身為團員連自己人都坑,普昂西你還是人嗎,是人嗎,人嗎,嗎?騎士團莫名其妙就當了冤大頭,好氣呀。想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傻逼普昂西,普昂西已經死了。正好1664年成立了法國西印度公司(French West India Company),希望在加勒比建立更多的據點,方便拓展貿易。騎士團就把海島都給賣了。不知道騎士團被拿破崙趕出馬爾他,再次流浪的時候,是否想起加勒比的陽光、棕櫚和沙灘呢?不過這都是後來的故事了。

歷史教訓:就算是熟人介紹你買東西,也不要輕易相信。

====================================================================

  • 天津奧匈帝國租界

1900年6月,義和團圍攻北京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區,想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洋鬼子傻逼。各國衛隊沿著肅王府、日本使館和德國使館築起了防線,抵抗拳民從東側的進攻。奧匈帝國使館挨著外圍的義大利使館,不在防線之內,被憤怒的拳民夷為平地。不過裡面的人員都跑去法國使館避難,死裡逃生。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決定參加八國聯軍,派兵去中國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義和團傻逼。奧軍陸陸續續來了將近300人,大多數時間都在給德軍打下手,象徵性地在戰場上露個臉,或者是做些說某個村子裡有拳民,要村民拿錢出來,不然就放火燒村之類的勾當。

1901年9月,大清簽訂《辛丑條約》,向列強賠償4億5000萬兩白銀。奧匈帝國分到其中的400多萬兩,還不到總額的1%。條約規定每兩白銀摺合3.595克朗。因此奧匈帝國實際分到1430多萬克朗。但是重建使館的費用、從歐洲運兵到中國,一路上補充裝備給養,維修船隻的費用、給陣亡軍人的撫恤費用,還有其他亂七八糟有的沒的開支,早就超過了2000萬克朗。弗朗茨·約瑟夫表示真是日了茜茜公主了,這仗還不如不打。不過算上利息,大清的賠款其實還是挺可觀的。

八國聯軍戰爭之後,列強在中國開闢了更多的租界,看得弗朗茨·約瑟夫心裡也痒痒的。跟風這種東西沾上就戒不掉。跟風參加了八國聯軍,也會忍不住跟風搞個租界的。1902年6月,奧地利駐天津副領事卡爾·貝瑙爾(Karl Bernauer)與天津海關監督唐紹儀簽訂《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合同》,將天津海河東岸靠近義大利租界的1030畝土地劃為奧匈帝國租界。所以說奧匈帝國到底是有多喜歡跟義大利做鄰居啊,在歐洲也是,在北京的使館也是,在天津的租界也是。總之奧匈帝國有了在中國的租界,弗朗茨·約瑟夫美滋滋。一流的列強在中國都有租界,奧匈帝國在中國也有租界,所以奧匈帝國也是一流的列強。如此有理有據,筆者竟無法反駁。

俗話說每一隻奧皇都有一個列強夢。可惜實現了列強夢的奧皇也沒過上幾年好日子。1914年6月,塞爾維亞憤青在薩拉熱窩刺殺奧匈帝國皇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8月,北洋政府宣布加入協約國一方,旋即接管了天津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租界。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義大利代表提出由義大利接管天津的奧匈帝國租界,大家都勸他【別鬧了】。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收回天津的租界,奧匈帝國就這樣失去了唯一的一塊海外領地。不過話說回來,在巴黎和會之後,奧匈帝國也不復存在了。順帶一提,中國在參戰前已經支付了962萬克朗的賠款。因為奧匈帝國的解體,剩餘的部分就再也沒有支付。所以說奧匈帝國花了這麼多錢,傷害了許多帝國軍人和中國百姓的性命,末了還是連屁都沒換來啊。

歷史教訓:不要打腫臉充胖(lie)子(qiang) 。

====================================================================

  • 日本屬南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日本先後打敗了大清和俄國,成為列強。正如前文所說,在新大陸插旗圈地,建立星形要塞才是列強的浪漫。這時候新大陸已經被開發得差不多了,連星形要塞都要過時了。雖然【誰拳頭硬土地就是誰的】的規則依然生效,但是日本的拳頭顯然還不夠硬。鬼畜米英都在嘲笑【你們日本別想啦】,怎麼辦啊,可惡。明治男兒·白瀨矗把目光投向了遠在天邊的南極。筆者表示真是日了海豹了,就不能放過南極嗎。

白瀨矗從小立志當一名探險家,想要去北極探險。講道理,身為明治男兒,居然不立志當203高地的炮灰,對得起帝國的栽培嗎。1881年,白瀨進入日本陸軍,被派駐到千島群島,總算離朝思暮想的北極更近了一步。1905年,白瀨在日俄戰爭中負傷回國,一邊養傷,一邊以北極點為目標籌備北極探險。1909年,噩耗傳來: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里(Robert Edwin Peary)到達北極點。白瀨垂頭喪氣。一種朝思暮想的鄰家小妹被流氓破處的感覺。請參考《啊,海軍》里的本多勇和阿信。

北極已經被鬼畜米國人打開了大腿,於是白瀨打起了南極的主意。1910年,英國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皇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下以南極點為目標開展探險,和他競爭的是經驗豐富的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急得白瀨趕緊向政府要錢資助他去南極。白瀨好說歹說,總算從國會那裡要來了3萬圓。白瀨又東奔西走搞了些錢來,買了雪橇狗和名為【開南丸】的木製蒸汽漁船。【開南丸】的名字是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所取,意思是搶在英國和挪威之前打開南極的大腿。不愧是軍神東鄉平八郎,給船取名的品味就是高雅不堪。換做文化修養低下的筆者,也只能想出【打開南極大腿丸】這種低俗的名字吧。

1910年12月9日,白瀨矗的探險隊出發前往紐西蘭。等他到達威靈頓,大部分的雪橇狗都得病死了。雖然到達南極點已經成了泡影,但白瀨一行人還是登上了南極大陸。1912年1月,白瀨向內陸進發。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物資,又不得不折返補充。在西經165°37"、南緯80°5"的位置,白瀨三呼【萬歲】,升起了日本國旗,將此地命名為【大和雪原】,將明治男兒的獨特中二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終於實現插旗圈地的列強夢了,白瀨美滋滋。不過沒有星形要塞還是挺遺憾的。

雖然沒能拿下南極的處女,白瀨矗在回國後還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連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也接見他,嘉獎他在南極為大日本帝國宣示主權的努力。1945年,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簽訂了《舊金山和約》,宣布放棄對南極的領土要求。從此【大和雪原】這個中二度破表的名字也沒人叫了,真是可喜可賀。

順帶一提,白瀨矗登陸南極的時間是1912年1月16日。就在第二天,斯科特的隊伍到達了南極點,找到了阿蒙森插著挪威國旗的營地。斯科特不幸葬身風雪之中,沒能離開南極。

歷史教訓:南極很萌的,你們不要欺負她。

====================================================================

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史圖館】蘇美爾與巴比倫歷代疆域變化6 亞述帝國的征服
匈人與匈尼特人,誰才是真正的匈奴後裔?
轉捩點——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
為什麼威震全球的阿拉伯帝國,會被一場中國內戰搞垮?
【史圖館】古埃及曆代疆域變化8 托勒密王國前期

TAG:世界历史 | 历史 | 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