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修訂——說「歲」

我在剛入知乎的時候,有一個成為大V的目標(當然現在放棄了),所以強答了很多題目。

這次選了一篇以前的答案,當時學識不夠,寫的不好,現以講字為由重寫一篇,錄於此。

原答案:「歲」字到底是怎麼寫的? - 知乎

——————以下是重寫的————————————————————————————

「歲」

「歲」的繁體有許多異寫

去除一些異類,留下來幾個正常的:

我們發現,「歲」的異體主要集中在兩點:1、上面是「止」還是「山」;2、「戊」裡面包著個什麼玩意。

先說正字「歲」

圖中表示「歲」字甲骨文有兩種寫法,一種是「戉」上加兩個點,一種是從「戉」從「步」,實際上還有一種沒有點和步,只有一個戉形的字形。從步的字形穩定流傳了下來。到了小篆時期,「戉」訛成了「戌」,從此字形固定,一直演變到了今天。

關於「歲」的本意,以下是我知道的幾種說法。

1、《說文》歲,木星也,從步戌聲。《字源》從此說,又依古文字字形改為從步戉聲;

2、《說文解字》(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一本與許慎《說文》同名的科普讀物)中說是砍斷雙足的酷刑。網站「象形字典」說法與之相同;

3、《漢字源流字典》:會邁步收割之意;

4、《甲骨文簡明詞典》:「歲」像斧鉞之形(戉里有兩個點的字形),從步是繁化寫法;

5、我忘了從哪看的說法了,說「歲」是會人持兵器行走之意。

咱們一條一條看吧。

1、木星說

我們知道,「歲」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字義是「年歲」。木星說認為,木星行一周天需十二年,古人就把天分成十二次,木星每年經過一次,以木星經過的次來紀年,由是「歲」有了「年」的意思。

我個人不是很相信「歲」構字之意是木星,因為「歲」從步從戉的構形十分明了,不像表示木星的意思。則表木星之意當為借音字。

2、刖刑說

這個說法有些道理,因為看字形來說能解釋得通,而且我的那篇原答案也是用了這個說法。我曾經很相信這個說法,但是我現在覺得它還是有問題,理由如下:

①無法解釋甲骨文中不從步的寫法的意思;

②這個說法在解釋「年」這個釋義時常顯得牽強,《說文解字》(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一本與許慎《說文》同名的科普讀物):「夏商時期,統治者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祭祀天地的活動。每到此時,他們都會殺人作祭品。於是,『歲』逐漸被假借為祭祀之禮的名稱。再後來,它逐漸成了『年』的代名詞。」但是「歲」在甲骨文中的確是常用來表示一種祭祀行為;

③甲骨文中有「刖」這個字,而且字形十分明了,像一個人被刀(或鋸)切腳的樣子,如此看來「歲」是割掉雙腳存疑。或許「刖」是用刀割掉一隻腳,「歲」是用斧子一下砍斷兩隻腳也說不定。

我還不得不吐槽一下象形字典站長強大的腦補能力,他的解字槽點真是太多了。。。

「戉」的「匚」是創口???只用「戈」和「步」真能會意出「砍去雙足防止逃跑」如此有畫面感的意思嗎???為什麼砍奴隸來殺一儆百能保證年關安寧???奴隸喜歡逃跑回家過年是嗎???簡化字「歲」居然是兩個甲骨文的合體加變形(ФДФ)?!?!!?!!!

不過裡面說「歲」有從「夕」的寫法倒是真的,下文會說到。

3、收割說

這個說法也比較可信,有較多人支持。有人說那幾個點是穀粒。這種觀點認為「歲」表示作物收穫,由於作物一年收穫一次,所以有了「年」這個意思,即與「年(秊)」造字方式類似。但是有一個問題,收割作物應該用不到戉這種東西,或說這裡的戉是一種特殊的鐮刀。

「歲」在卜辭里除了表示祭祀外,還表示收成,故此說尚可信,只是我個人感覺對字形的解釋略牽強。

4、武器說

「歲」在《甲骨文簡明詞典》里有四個釋義,木星、祭祀、收成、劌割。似乎囊括了以上所有觀點,但是書中認為表示木星時是假借字,表示劌割時是借音字,而在祭祀與收成兩個義項下並未說明為何有此義。該書作者認為,「歲」是一種像斧的武器,加「步」是繁化字,去點是簡化字。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的佐證太少,在兩權相害取其輕和矮子裡面拔將軍的思想指導下,不把此說作為正解。

5、持兵說

我忘記我是怎麼知道這個說法的了,上網也沒查著,所以手頭也沒論據,不過這總之是分析字形的來的答案。

趙老師這個文章 《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兆」 - 知乎專欄 中說「兆」本從二止從水,會涉水之意。這裡的「兆」倒和「歲」有些相似。也沒準「歲」是跨過一個武器的意思呢(我猜古人不會這麼無聊)。

又,

我在查找資料時翻到了這麼一篇論文,《說歲》(左家綸 2013,05),該論文認為「歲」作祭祀義時和作收成義時實為一組同形字,在早期是有小差別的不同的兩個字,後來混同了。表示收成的「歲」後來有了表示時稱的意思,然後演變出一個從「夕」的字形。文中也引用了一些大家對於「歲」的不同觀點,我在這裡就不在引用了。

以上幾種對「歳」的解釋我只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們還是憑自己的感覺去判斷正誤吧。

多說一句,那個從「夕」的「歲」收於《新甲骨文編》的「歲」字頭下,但是《新甲骨文編(增訂本)》的「歲」字頭下又沒有這個字了,《甲骨文簡明詞典》也不見這個字,所以我懷疑從「夕」的「歲」有了新的隸定字,各位朋友有了解的煩請告訴我,謝謝。

再說說字形的訛變

漢字演變過程中,相似偏旁互相訛混是常見現象,畢竟當時傳播文字的方式主要是靠手抄,而且這種訛混常有一種把罕見偏旁變為常見偏旁的趨勢。舉個例子「鯗」字的簡體字「鯗」,為什麼上部作「」而不作「養」的上部? - 知乎

山止相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二者寫法太相近。

現在的「止」的筆順為

但是有一種寫法直承小篆字形,小篆中的「乚」並未裂成一豎一橫。整個字可以看成乚+丶+丶。

而在那個筆順尚不固定的年代,「山」一般也寫成「L+丨+丨」

就這樣的倆字再寫不混就怪了

看看下面這些是不是有的和山字頭特別像

除了山止相訛外,各位可以試著寫一下正字「歲」,你會覺得「戊」戈勾上的撇與裡面的撇衝突,而且裡面最後一筆是個撇的話再接戈勾很彆扭,所以裡面就變成了「小」或三個點。

又因為訛變常有一種把罕見偏旁變為常見偏旁的趨勢,在有了「歳」這個字形後,裡面的又多加了一橫變成了「示」。這種變化大概和許多人喜歡在「武」上加一撇差不多。

這幾種訛形一排列組合,就產生了豐富多彩的異體字。

最後

《說文解字》(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一本與許慎《說文》同名的科普讀物)這本書不怎麼樣;

象形字典這個網站不怎麼樣;

《漢字源流字典》這本書不怎麼樣(上次把「東」解釋成燈籠的就是它);

總之別被一堆烏煙瘴氣的解字給迷惑了。

推薦閱讀:

先有造字法,還是先有漢字?
漢字的寫法偏離了最初造字的初衷和本意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嗎?
漢字以形聲字為主體,為何稱它為表意文字?
形聲字造字時是怎樣選擇聲旁的?

TAG:汉字 | 书法 | 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