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 本周看了啥 | 3.13-3.19

算是為了督促自己更新強行開的新系列吧(事實上誰關心我這周看了啥...),從大概4年前大量看片開始,我就習慣於將每天看了什麼都記錄下來,起初是在豆瓣,後來發現豆瓣對於重看影片的記錄似乎不太支持,就自己用筆和本記。觀影量也從一年300到400到500,再到去年的600多,今年應該只會更多。

即使看片在同齡人中已經算是比較多的那一批,但電影這個東西真的在某種意義上是看無止境的,我估計保持這樣的速率再看5年,我才有底氣說把大部分的經典影片都看完了吧。

總之這個系列就是非常簡單的,顧名思義的這一周都看了什麼電影,值得說的可以多說兩句,大家也可以做個參考。

PS:看到這裡的朋友如果方便關注一下個人微信公眾號吧(搜索:迷影至下),微信的排版要好很多,而且也會比這裡更新更早一天

本周看片9

[情聖]

4.0/10

不太清楚為什麼要把英文片名翻譯成[Some Like It Hot],比利·懷德的這部《熱情如火》是我最喜歡的喜劇之一,曾經一度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十部電影之一。《情聖》和《熱情如火》的相似之處似乎除了都有一個似乎孤立於世的女神形象(暫且不論瑪麗蓮·夢露和韓國女團范兒的李成敏之間的差距),就是李成敏出場時候的壓裙子?但那是《七年之癢》啊大哥!

給這部電影這麼低的分數是摻雜了一些個人情緒在裡面的。作為性喜劇,這幾個人物的所作所為就不能用傳統的價值觀去衡量,但問題就是即使我們不去討伐影片本身極度直男癌的價值觀,這部電影里的所有人物性格以及行為幾乎都是臭不可聞的令人厭惡。這裡面編劇和導演過於低俗的個人審美絕對是最大原因。

其實沒必要說這麼多的,但看國內一些人對這片子評價還挺高的,但我覺得即使是放在性喜劇中也是最低層次的那一種。

[健忘村]

6.5/10

春節檔炮灰,出資源之後下載下來看了一下,確實不是那種能賣的片子(但那麼不能賣可能片方也沒想到吧)。風格化太強了,可能會有人很喜歡,也會有人很討厭,我屬於比較中立的那一派。對電影當中的各種隱喻沒什麼感覺,但導演在電影化上做的還是不錯的,很多場戲能看出一些不錯的想法。應該是春節檔最好的一部電影。

[幻之光]

9.0/10

這周開始補+重看是枝裕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京電影節馬上就會有是枝裕和的回顧展,所以約出去了一片導演的人物稿,下周電影正反打也會做是枝裕和的節目。

《幻之光》是我第一次看,是是枝裕和的導演處女作,在此之前導演在東京電視台做了很長時間的電視紀錄片,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關於兩位台灣大師導演的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是枝裕和也是因為這部紀錄片和侯孝賢建立了深交,先不展開了。

看《幻之光》的時候會明顯的感覺是枝裕和在模仿一些電影大師的電影語法,比如侯孝賢,比如小津安二郎(按照是枝裕和的說法,他刻意模仿的是另一位電影大師成瀨已喜男,但成瀨的片子我看得少,所以沒太大感受)。這種模仿不僅僅是機位和構圖上的(小津的低角度機位,侯孝賢的遠景構圖,長鏡頭),更是形式上和敘事上,緩慢的節奏和刻意的留白讓影片的可思考空間非常足。這可能也是是枝裕和自己並不認可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吧,在他眼裡《幻之光》更像是一個電影系學生的畢業論文,太多前人的痕迹,並不是自己的東西。

但我個人,還是非常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

[下一站,天國]

8.0/10

是枝裕和的第二部長片,《下一站,天國》。

在這部電影中就能看出他前紀錄片導演的身份了,大量的手持鏡頭,偽紀錄片形式,還有從故事本身上(採訪死去的人,為他們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拍一個短片)都能看出紀錄片的影子。

這部電影的籌備也是很紀錄片式的,裡面扮演死去的人的演員全部是從街上找來的,這種素人(這個詞好怪?)感也是只有這樣才能帶出來的,也是影片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標籤就是迷影吧,熟悉我的人也都應該知道我個人是一個多麼迷影的人(廢話看公眾號名字就知道了),所以有這種情節的我多多少少在個人情感上會更喜歡一點。這部電影的迷影主要是體現在天堂的工作人員還原死去的人的記憶的時候,那種笨手笨腳的試圖拍東西的感覺,真的是很可愛。

不過這部電影也暴露了一些缺點,在後期過於散的情節和節奏都是一些瑕疵,不過瑕不掩瑜,整體還是很喜歡。

[潛水鐘與蝴蝶]

10.0/10

很奇怪,很早很早就聽說這部電影了,但一直以來在我的印象里這都是一部印度片...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印象。

總之這周還是把這部電影看了,非常、非常、非常喜歡,喜歡到我給打了10分,客觀上可能是9分,但片頭片尾出現《四百擊》的配樂的時候,真的眼淚就止不住了,那是多麼美的一個時代啊。

影片很怪,無論是特別多的主觀視角還是剪輯還是敘事,是一部需要靜下心去看的片子。

不說太多了,大家應該都看過,都有感受。

[性愛寶典]

7.0/10

其實上周的時候看了好幾部伍迪·艾倫,老頭的作品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我一直覺得我已經看過好多好多他的電影,但一翻還是大部分沒看過,看他的電影也是非常有意思,像是尋寶一樣。全部相似的風格,但說不定哪一部就是非常牛逼的。

很可惜《性愛寶典》不是。

這部片子還算是挺有名的,豆瓣評分人數也上了10000,名字和題材肯定是最大的原因。

看過之後覺得這部電影更像是伍迪·艾倫閑暇時候寫了幾個性愛相關的小品短片,最後索性湊了7個弄成了一個長片。幾個短片質量參差不齊,最後也只是落腳到了獵奇和好玩上,和其他更經典的片子還是差距很大。

總的來說,是一個很好的Gif圖截取範例吧(巨型咪咪和最後一個小故事還是很有意思,有《頭腦特工隊》的雛形)。

[末代皇帝]

10.0/10

這部電影就不用多說了吧。10分沒商量,為了錄播客重看的,大家到時候上線之後可以聽一下。

[距離]

6.5/10

是枝裕和第三部作品,他的第一部入圍戛納主競賽的作品,也是他最冷門的片子(之一),豆瓣上只有1200人左右看過, 下載了DVDrip資源發現沒有匹配的中文字幕,最後在B站看完的。

怎麼說呢,這部電影能看出是枝裕和的一個很明顯的創作傾向,也就是喜歡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這個改編可能不像其他同類型電影那麼完全符合真實事件,更多的是根據真實事件的靈感,重新創作劇本,最好的例子就是一會兒會說的《無人知曉》。

和第二部《下一站,天國》一樣的手持鏡頭、自然光,而且做得更徹底,甚至某種程度上非常的Dogme95了。是枝裕和自己說的時候提到了達內兄弟,確實很像。

影片選用了無劇本創作,也就是給演員一個人物設定,其他的細節以及對白都是到了片場才決定的。這也是最後影片最後的呈現如此之散的原因吧,太過實驗,導致最後沒有控制好。是我在是枝裕和的所有作品中,最無感的一部。

[無人知曉]

9.0/10

這是我覺得是枝裕和走向成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頭角吧,柳樂優彌憑藉這部電影在14歲就拿到了戛納電影節影帝,真的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且實至名歸。

影片同樣延續了《下一站,天國》和《距離》的風格,手持鏡頭,自然光。但明顯設計感更加足了,這並不是貶義,而是劇本成熟的一個標誌。明顯感覺在《無人知曉》中是枝裕和填充了更多的細節,讓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動機更加豐富了。這也是是枝裕和在之後的所有作品中做的最好的一個部分。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是是枝裕和的所有作品中質量最高的那個序列中的(《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

另外這周看了一個美劇:

《我們的一天》EP.01

10.0/10

這是去年的美劇,昨天看到友鄰在豆瓣上提到,成功安利了我找來看了一下,結果一看就驚為天人了。很久沒有看到單純的因為編劇技巧而嘆為觀止的美劇了。第一集的45分鐘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個廢鏡頭,編劇用高超的技巧將一個非常雞湯的故事講得如此精彩和感人,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強大了。除了膜拜沒什麼可說的。

上面就是這周看的片子了,其實9部算是非常少的一周,一般來講至少15部...下周見吧...

推薦閱讀:

《樹大招風》:香港遺少的自瀆
為什麼蔡明亮的電影很多長鏡頭的表意早已經超過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我覺得已經嚴重轉移里觀眾的注意力,為什麼還會被認可,還能獲獎?
【七夕快樂】一定是我想多了
這麼好的國產良心劇,不該無人知曉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