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物信息學研究的零碎領悟

這陣子一直忙於寫論文,時間稍微緊張,但審視了自己博士生涯的所有研究工作,得到一個結論:博士畢業的意義是重大的,但是博士論文的水平是有待提高的。高手們是靠「功高」畢業,我應該是靠「勞苦」。

11年初來讀博,對「科研」的幻想比較大,希望做出一個解決重要生物問題,發表出一篇能靠數據來說清楚生物機制的文章。多次碰壁之後,想法逐漸落地,老老實實的觀察數據中的相關性,總得先能看出點東西才行。

癌症基因組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可能還處在積極發展測序技術以及如何看數據的階段。不過,和做濕實驗的同學交流過之後,我覺得癌症基因組學的研究屬於生物學研究的大框,基本滿足先「相關」後「機制」的研究過程。需要通過數據看到一些現象,並且去解釋這些現象的分子調控機制。

不過這條路子,可能只適合在科研圈子裡邊轉轉。我自己做的課題能貼上一些精準醫療的邊,只可惜一直沒能做出來能發揮威力讓我開公司的東西來。

我當然可以把這種困難歸咎於藥物響應這樣的表型真的太難搞,真不如癌症癌旁這樣的表型好弄;另一方面我也只能慨嘆一下底子沒打好,這兩三年做的東西還是太過皮毛。

在癌症基因組學領域打好底子,似乎也得分成內功外功兩個門類。我的內功修鍊簡直渣渣的不值一提,但是好多時候為了擺樣子,在表面工作上確實下了十足的功夫。然而和實驗室同學交流過之後,發現這表面功夫,卻是大家科研逐步走向正規的關鍵。科學網有一位老師已經分享過,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1. 記筆記

這個不是說去組會拿個小本子記錄一些別人說的零散的知識,而是自己通過「筆記」這個重要的工具,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安排和知識架構。每個科研項目,尤其縱向,實際上都是一座思維上的金字塔,記錄好科研項目,比如下圖像我這種以論文為核心的做法,有兩方面的好處:把自己對課題的理解想清楚;腦容量不夠的各位,記憶力不好的各位,多年後寫博士論文還能回來查一查。

我想這項技能練好了,即便未來不再做科研方面的工作,也是非常有裨益的。

2. 寫報告

如何把做的東西非常好的展示給老闆和同學,不僅在科研領域非常重要,我相信在公司甚至D的代表大會都很關鍵。平時總有些工作不能直接通過口頭彙報,而是需要通過報告的形式展示出來。然而老闆的時間很少,如何將你的工作和亮點儘快的展示出來,簡直就是門藝術。

3.作報告

跟寫報告有點像,但一般來說用PPT展示。科研方面的報告可能還有點特殊性,非常講究思路的連貫性,亮點的突出,以及意義的闡述。另外,報告中的信息要精鍊,「the less, the more」,下面兩幅ppt說的是一件事兒,第一章是15年三月初組會上的報告,第二張是17年二月底預答辯上的報告,想說的事兒一樣,但我自己都知道第二張在表達意圖上更清楚。

4.整理文獻、文檔和文件夾

這部分東西,是表面功夫中的「里子」。別人肯定看不到,但是對自己做科研時候的幫助非常大,對於整理文獻方面,我不好造次,之前自己搞了個收藏夾,是研究者在知乎上的一些分享,收藏夾:論文閱讀,應該有點用處。

文檔,其實很體現經驗,自己被自己挖的坑噁心的次數多了,就老老實實的弄好文件夾,哪部分是代碼,哪部分是數據,哪部分是結果等,以及文獻命名也要很清晰,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09年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一位大神怎麼給自己設定文檔和文件夾。我在這裡給出自己的一個例子,僅供參考。畢竟,這方面的設置都需要符合個人習慣。

大概想到這裡,之後還想寫一點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傳遞一些經驗給後來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南方都市報微博的《全國萬億科研經費被指6成用於開會出差》新聞?
學術界上古的大神一定比今人(中的大神)更厲害嗎?
如何看待林賢祖的這篇博文《數學類SCI期刊灌水榜》?
為什麼要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爬大板有什麼奇技淫巧?

TAG:生物信息学 | 基因组学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