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怪錄】都市傳說中的「血腥瑪麗」

在西方的都市傳說中,「血腥瑪麗」可謂是家喻戶曉,而有趣的是,人人都知道這個遊戲的玩法,但是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瑪麗」是誰,關於她的全名和故事西方足足有數十種版本和說法,而至今都沒有結論。

「血腥瑪麗」這個都市傳說的內容很簡單:一個人在衛生間中,關閉所有的燈,點燃一根蠟燭,默念N遍「Mary Worth,I believe in you!」,鏡子中就會有一個「女鬼」出現。

相關演繹的傳播層出不窮,大體的儀式和情節基本不變,主要是變化是Mary Worth的身份,默念「咒語」的次數(3、5、10、13、20、50甚至100),以及人物的結局(比如召喚者會被Mary撕掉臉等等)。

雖然,這個傳說的內容完全是子虛烏有,並不妨礙其在西方國家中尤其是美國的廣泛傳播,已經成為一種經典的傳說和遊戲:

這種「遊戲」最早起源於女生聚會,而到現在已經是美國的全民遊戲之一,無數人在自己家中衛生間進行著這種「儀式」,甚至拍攝視頻。Youtube上面成為「Bloody Mary Challenge」,無數人拍攝並分析自己的視頻,還有不少人聲稱自己看到了Bloody Mary的本體。

當然,這些都是假的,僅僅是都市傳說,滿足了人們獵奇的心理並表達了特定群體的焦慮,實際上這則儀式性很強的都市傳說,早已被民俗學家所關註:

這則都市傳說早已被分門別類,在《都市傳說類型索引》中成為「恐怖傳說」分類下「其他恐怖」類別的條目之一,已經被作為儀式和民間故事等多個角度研究。

早在1978年,已經Janet Langlois已經在印第安納民俗學期刊上面發表過論文,收集了17個典型「血腥瑪麗」相關故事,同時以神話和儀式的角度對其進行了探討。

非常有趣的是,與這則傳說極高的普及度相反的,Mary是誰以及叫什麼名字,都很少有人說得出來。關於血腥瑪麗的全名至少有十幾種說法,從最有名的Mary Worth、Mary Whales到Mary Lou, Mary Jane, Mary Johnson等等,其身份從英國女王、車禍中遇難的小女孩、毀容婦女到中世紀女巫也都說法不一。

雖然「血腥瑪麗」和專欄前面寫過的「盜腎傳說」從事實角度來說都是屬於「子虛烏有」的都市傳說,毫無事實基礎,但是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第一點在於血腥瑪麗的故事由來已久,而盜腎傳聞相比則「年輕」得多;「血腥瑪麗」自上世紀70現代時,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都市傳說並且延續至今,成為一種美國國民級的遊戲/儀式,而盜腎傳聞直到80年代末才有雛形,90年代初也才有完整故事。

第二點在於盜腎傳聞有著明顯的時代背景元素,而血腥瑪麗本身沒有任何時代元素。盜腎傳聞的源起在於器官市場的發展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人們的焦慮,這兩點是盜腎傳聞最初的時代因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血腥瑪麗超越了時代和形象限制,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都有著非常頑強的生命力。

那麼沒有現實時代背景的「血腥瑪麗」,是怎麼產生又為什麼得以廣為傳播呢?對於故事背後的分析其實很少,不過著名民俗學家阿蘭鄧迪斯給出了一種頗有爭議的解讀:

阿蘭鄧迪斯,這個名字相信接觸過民俗學或者民俗研究的同學們應該都不陌生,其人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也是民俗學界的泰斗之一,因為其貢獻,也有以其名稱命名的獎金。

很多人認為阿蘭鄧迪斯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踐行者之一,強調無意識的作用,突出本能在民俗學和民間故事傳播中的重要性。

此前,阿蘭鄧迪斯曾經從「性」的角度解讀過著名的犯罪都市傳說「鉤子」,而這一次也不例外,阿蘭鄧迪斯認為血腥瑪麗故事源起和傳播的背後是「青春期女性對於性成熟」的好奇和恐懼心理的交織:

阿蘭鄧迪斯在1998年的西方民俗學期刊上發表文章,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對於沒人解讀血腥瑪麗故事的失望,隨後自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則故事的背後是女性對於青春期的好奇和恐懼交織,他研究了這則都市傳說的源起,最早講述故事的人群中,最高比例的是7~12歲的女孩,她們在聚會中的遊戲(類似於真心話大冒險)是這則傳說的源起。(這個設定被延續到相關的電影中)

阿蘭鄧迪斯認為在血腥瑪麗相關的故事中,有兩點總不是不變的,一個是「儀式」發生的場所——廁所,一個則是總會出現的「血」(無論是召喚儀式中用到血,還是從鏡中出現的瑪麗身上的血)。

他將這一點與女性青春期相聯繫,因為這是女性人生中最為關鍵的節點,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過程,尤其是第一次月經的時間節點

阿蘭鄧迪斯認為,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存在第一次月經時為女性舉行的儀式,這種儀式對於生理和心理都有作用。而在美國,並沒有這種文化傳統,而血腥瑪麗則作為民間儀式/故事在一定程度上面「彌補」或者「替代」了這種儀式。這個遊戲/儀式最初在青春期女生中流傳就是表達了這個時期女生的心理,對於到來的月經和成熟既好奇又有著恐懼,而鏡中的Mary則是這種心理的具象化,既恐懼又要召喚。

而Mary一詞又與Marry同音,是一種對於女性成熟和未來的暗示,所以為什麼所有傳說中Mary一詞不變而全名版本甚多,為什麼Mary廣為人知,而其真實身份並不重要的原因。因為這隻代表一個女性階段符號。

而故事中的「廁所」和「瞬間出現的大量血」則是月經的象徵之一,這兩個不變的元素的背後就是女性走向性成熟時期的意象,在這個階段中,女性經歷著角色的轉變和心理的調整,這種微妙的情感無處釋放的時候,轉變為了現在這則儀式和衍生出來的都市傳說

當然,他也意識到,這種說法可能存在巨大的爭議,尤其是對於這項都市傳說的主體和源頭——青春期女性很可能難以接受這種說法,他也強調,遊戲者本身是沒有這個想法的,但是無意識中為源起和傳播提供了條件。當然,這只是一種解讀,是否相信就看大家個人的認識了。

作為西方最著名的都市傳說,「血腥瑪麗」能夠如此廣泛地傳播,除了上文所述的「性暗示」之外,還有很多別的原因。

這個故事還在不斷和其他都市傳說元素相結合,使得這則都市傳說經久不衰。這則傳說中包含了大量民間故事和傳說元素,比如「鏡中鬼」比如「廁所中的鬼魂」等等,甚至有些傳說和「消失的搭車客」產生聯繫:

「廁所鬼魂」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故事類型,Marc Armitage曾經當代傳說期刊上發表論文討論,發現在英國65%的學校中都有類似的傳聞,而根據他的研究,少年群體(7~12歲)中廁所鬼魂故事實際表達的是一種對於陌生人的恐懼,雖然這種鬼魂並不一定是Mary,但是作為表達恐懼的方式廣為流傳。

而血腥瑪麗這則傳說中的元素還不只是廁所鬼魂,還有鏡中平行世界的概念,常見於各類鬼故事。另外版本中,還有一種是毀容女性,則和日本裂口女系列屬於同一大類,即報復性鬼魂故事。同時在1978年版本的故事,有一則故事提到Mary原先是個小女孩,後來失蹤,經常有司機看到女孩搭順風車,而到達目的地之後則化為一灘血消失,這就又和著名的都市傳說「消失的搭車客」相聯繫起來了。這種通過不斷傳播和演繹使得多種元素融合的情況也是這則傳說經久不衰的原因。

當然,這則傳說和血腥瑪麗形象的傳播離不開現代媒體的「炒作」。這則傳說極為適合在創作和演繹,尤其適合視頻和電影。「血腥瑪麗」的故事既有性暗示也有恐怖元素,同時Mary本身的故事是一片空白,可以讓編劇和導演盡情發揮和創作,使得一個個聳人聽聞的故事被搬上熒屏,同時Mary也經常被塑造為一個前世有著悲慘身世的女性,使得其形象大為豐富,並在民間廣為傳播。

本學期填坑工程繼續進行中,將繼續更新各個專欄中的文章並處理未回答的邀請,歡迎各位關注~

如有不妥之處,求輕噴,歡迎愛好者們一同討論~

推薦閱讀:

熔爐 | 一部活生生 血淋淋的恐怖片
「脫衣者傑克」:一年內殘忍殺害6名女性,三百警力都毫無所獲
藍可兒事件拍紀錄片是否又是一次對死者的「消費」?

TAG:都市传说 | 恐怖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