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巔峰突破——申論實戰思維繫統教程(節選版二)
三、申論考試考察的思維
申論考試考察的核心思維主要有以下四點:歸納思維,論證思維,橫縱向思維和辯證思維。同時,一個優秀的申論作答者也要具備求解性思維和政府思維(也就是常說的「公務員思維」)。在閱讀題目和材料,整理采分點的過程時刻運用這幾種思維方式,才能保證最準確的理解出題者的意圖,找尋到材料中最貼合題意的內容,並以最合理的邏輯方式整合成相關答案。這幾種思維方式是涉及到邏輯學的,稍顯深奧,下面我結合申論考試的具體內容給大家講講:
- 歸納思維
對於申論考試來說,貫穿其中的首要思維就是歸納思維,從閱讀題目和材料開始,到最終整理成答案,其實一直都在運用歸納思維。很多人還不了解什麼是歸納,它和演繹是邏輯中兩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就是常提及的——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嚴格來說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這裡不細說,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家小狗貝貝愛吃骨頭,鄰居老王家小狗旺旺愛吃骨頭,鄰居老李家小狗德福也愛吃骨頭,得出結論:小狗都愛吃骨頭,這個過程就叫做歸納,可以簡單理解成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
經常有人問我,老師,那歸納和概括有沒有區別?兩者實際是有區別的,歸納是一種方法,是一種過程,而概括可以看做一種手段,重點是具體內容。但是在申論考試中,大家不用特別鑽這個牛角尖,因為很少有題目單獨考察歸納的,基本都是考察概括某某要素,申論考試內容為王,只糾結於是否應該得出某種結論主觀性太強,極易脫離材料原文內容,風險非常高(就是常說的寫答案「戴帽子」),因此具體答案還是按照概括要素的思路走即可,只是在解答申論的過程中,要始終具備歸納思維,從雜亂的材料中梳理共性,針對題目考察要素,找准材料內容。
所以,對於申論考試,歸納思維集中體現在閱讀材料和作答過程的「針對性」——概括題針對題目考察的具體要素,分析題針對劃線語句在材料中的含義解釋,提出對策題針對材料中所反映的具體問題,大作文針對材料的立意。根據這些針對點,從材料中梳理相關的采分點,歸納整合成自己的答案。做好針對性是申論答高分的基礎,如果從基礎階段就偏離了題目和材料的要求,接下來寫什麼都是沒有意義的。
比如說:
? (概括題)根據「給定資料1」,概括「創客運動」在中國迅猛發展所產生的積極效果——從材料中尋找與「效果」要素相關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歸納整合,其他要素不關注。
? (分析題)給定資料六說「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材料中尋找文化的生命力體現在哪裡,從哪個角度談的,根據材料整體結構歸納出這句話在材料中的含義解釋
? (提出對策提)假如你是政府相關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請你對「給定資料1—2」反映的新時代工人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歸納,並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從不同角度歸納材料中新時代工人出現的問題,並針對材料中所提到的這些問題歸納出相對應的解決建議
? (寫作題)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繫實際,寫一篇文章——歸納每一段材料的核心內容,然後從整體看材料是怎麼講「向水學習」的,向水學習的內容是什麼?可以從幾個方面說?應該怎麼學?,以此歸納出大作文的立意。
運用好歸納思維,不僅可以使答案更針對,還會增加核心采分點選擇的準確度,從而相應地提高答案的語言精鍊性,而這種符合申論考試要求的,簡潔幹練的語言風格是寫全采分點很重要的前提,所以說,歸納思維是大家學好申論的最基礎的思維能力。
- 論證思維
前文說過,申論可以看做一門「陳述+議論」的考試,因此「議論」的部分很重要。大作文模塊本質就是寫一篇議論文,而議論文的本質就是一種論證分析的過程;同時,小題中的綜合分析題每年必考,非常重要,而申論考試中的綜合分析題同樣關注的也是論證分析部分。因此,論證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是申論考試中的兩個最基礎最核心的能力。
那什麼是論證分析呢?首先,分析的本質就是透過表面現象進行多層次的認識解構,進而揭示內在規律。那麼,更進一步的說:
規律是什麼?(論點)---從哪兒看出來的呢?(論據)
通俗地說,你的答案中最想要圍繞著談的核心就是論點,但你需要向讀者或者說判卷人說明你的道理吧?其餘的那些增強你的觀點說服力的,支撐你論點的具體內容就是論據。
所以,論證的過程就是:提出論點----論據論證----解決問題,這個思維過程就是論證思維,小題中的綜合分析題就是按照這種思維方式解答的。
而對於大作文,也同樣是這種思維方式,具體指的就是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l 三段論式: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申論考試中有兩道題要運用論證分析的思維來解答,這兩道題加起來的分值至少50分,佔了整個分數的一半,論證思維重不重要?
- 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
所謂橫向思維,就是以多切入點,多角度,多維度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
橫向思維在申論考試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果想要把采分點找的最全面,一定要在閱讀材料的時候運用橫向思維,要看一小段材料時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的,核心小點有幾個。如果針對到具體題型來看,解答概括題,那就要在閱讀材料時看看從哪幾個角度來概括要素(比如制度,資金,人力,法律,理念等等);解答分析題,就要看材料中的論據有幾個不同的方面(比如問題,意義,表現,原因等等);解答提出對策題,就要看材料中反映的問題是由誰製造的(比如社會環境,政府政策,民眾意識,或者A的問題,B的問題,C的問題);具備良好的橫向思維對提高材料閱讀的效率非常關鍵,也非常有助於理解材料的整體結構和層次,有助於自己答案的邏輯性。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一)請認真閱讀「給定資料4」,整理歸納座談會代表們反映的主要問題,供相關部門參閱。(15分)
要求:準確、全面、簡潔,不超過200字。(2014年山東省公考《申論》真題C卷)
材料4:
最近,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圍繞我國的濕地保護召開了一次座談會。下面是參加會議的部分代表的發言:
中部某省D廳長:濕地涉及多項資源要素,國土、林業、農業、環保、水利、海洋、建設等多個部門的職能均有涉及。根據政府有關規定,國家林業局在濕地保護方面的職責是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全國的濕地保護工作,這也就是說林業局在濕地保護方面負有組織協調的職能,卻並沒有「統一管理」職能,(在根本上,林業局缺少對濕地的統一管理職能)因而形成了林業局統一組織協調下的多部門單要素管理的行政管理格局。其直接結果是,形式上我國濕地的主管部門是林業部門,但是大量的灘涂濕地卻依舊歸海洋部門管理,林業部門根本就插不上手。(導致管理權責不明確)在一些內陸省份,林業部門插手濕地管理也常常受到農業、環保、漁政等部門的非議和責難(表現為多頭管理,權責交叉),所以很多濕地保護區基本上都是遵循這樣一個準則:哪一個部門願意給項目資金,就歸哪一個部門管理。(僅以資金為導向)
【濕地管理上職能不統一,多頭管理,權責交叉,以資金為管理導向--從管理的角度看】
F副廳長:森林有《森林法》,土地有《土地法》,海洋有《海洋法》,而濕地沒有法,這意味著濕地可以隨意破壞,把濕地毀了,把它變成開發區了,也沒事,沒人追究,因為沒有法嘛。(缺少立法保障)到處都在填海,你看多麼嚴重,為什麼填呢?因為便宜啊,填海比征地來得便宜和簡單,而且又沒有法律去約束它,為什麼不填呢?作為主管部門,我們肯定是反對,但我們沒有法律依據去制裁它或是處罰它。(缺少立法保障)不能像《森林法》那樣進行刑事制裁,(違法成本低)根本看不住。
【濕地保護缺少立法保障,破壞濕地違法成本低--從法律角度來看】
西部某省G主任:「十一五」期間,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根據該規劃,「十一五」期間保護工程總投資90億元,其中中央42億元,地方配套48億元。但實際上,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的資金,都沒有足額到位,整個「十一五」期間中央累計投入14億元,地方配套資金17億元。在一些地方,中央與地方的投入比例已經失衡。濕地保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濕地保護資金投入不足,投入比例失衡)國家如果要投入1塊錢,地方要配4塊錢,這對西部地區來說是十分困難的,即使是中央拿4塊錢,地方配1塊錢,西部都做不到,配到最後都是假的,(資金配置政策不合理)即使承諾了,但最後用完國家那1塊錢也就用完了。
【濕地保護資金投入不足,投入比例失衡,資金配置政策不合理--從資金角度來看】
這篇材料我不再一一列舉全,對以上三小段材料的閱讀理解運用的就是橫向思維的方法,以管理,法律,資金的角度去解讀濕地保護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方式會讓大家更全面的理解材料內容,同時邏輯會顯得更清晰明了。
但是,請大家切記的是,一定不要把這些角度直接寫在你的答案中,這種分類都是源自於考生的自我認識,主觀性非常強,如果判卷組以這種分類作為采分點參考答案會使得判卷標準很模糊,因為一千個考生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分類!所以這種自我分類不應該屬於采分點的標準,寫在答案里,只會浪費你寶貴的字數空間,只用它理解材料就好了,除了題目有明確的分類要求,否則千萬不要隨意「戴帽子」,切記!
好了,說完了橫向思維,那縱向思維又是什麼呢?縱向思維,就是按照有順序的、可預測的、程式化的方向進行的思維形式,這是一種符合事物發展方向和人類認識習慣的思維方式。在申論考試中,主要有兩種情況會運用到縱向思維:
一是多用於應對突發事件,按照步驟去處理相應事件。
應對突發事件,按照步驟去處理相應事件?這不就是面試中的應急應變題嗎? 確實是的,但縱向思維不僅在公考面試的時候會應用到,在申論的提出對策題和公文題也會運用到。既然題目要求就是為了解決一個難題,那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去完成這個任務的執行者,要設身處地想辦法,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去做,而不是東一下西一下,毫無章法毫無條理的去做事情。
比如2015年河南卷「請結合「給定材料6」就×市政府該如何妥善處理「幼兒園喂葯事件」,提出建議」以及2012年421多省聯考「為了維護M縣的聲譽,挽回「虐貓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請以M縣政府的名義就「虐貓事件」的處理情況寫一份宣傳稿,在縣人民政府網站上公布」這兩道題,就是典型的以政府的角度去應對處理引發民眾不滿的社會性事件。那麼,就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去做工作,調查事實——發表態度——公布處理結果——進行後續工作——完善預防機制,這就是典型的縱向思維,也是一個政府工作人員應具備的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道題的具體解題思路,這裡不會多說了,會在我的真題模塊化批改班裡面具體的講解總結。
二是多用於探討一個主題的深層次遞進式的邏輯關係。
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2016年國家公考《申論》地市級「請你根據「給定資料1」的內容,將與會人員關於「好政策」的有關見解,匯總整理成一份簡報。」這道題關於好政策的見解,就要考慮政策本身的內在邏輯關係,我們來看看材料
材料1:
1.某市市政府組織召開了―次專題研討會,邀請了相關專家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以「好政策」為話題展開討論。以下是與會人員的發言摘要:
A:我講一個關於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治理西湖的事情。當時,西湖內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漸減少,淡水不敷居民飲用。蘇東坡決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動用數千勞力,費時四個月得以竣工。工程完畢後,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又成了難題。蘇東坡實地考察後發現:西湖南北兩岸居民順著蜿蜒的湖邊步行到對岸必須繞道數里。於是他決定用挖出的淤泥修―條直貫南北兩岸的路堤,將湖面分隔為里湖、外湖,大大縮短往返路程,沿堤垂柳和6座拱橋及9個亭子更增加了西湖的美景。這時,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使湖中的惡草不再滋生呢?那就把沿岸部分湖面開墾出來,讓農民種菱角增收,條件是必須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同時,蘇東坡還向朝廷上書,請求向菱角種植戶收的稅金應確保作為保養湖堤、湖體的專項資金。(政策的制定:實地考察,因地制宜,解決根本問題,效益最優化)
B:確實,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好的政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的內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頒布統一規定,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變為貨幣稅,明白點說,就是以後收稅時,不收東西了,統一改收錢幣,一條鞭法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極高的智慧.正如那句老話: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政策的執行:簡單化)
C: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律,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這一政策出台後,也有過一些爭議,一是商家擔心執行不嚴,有競爭者偷偷地繼續提供塑料袋;二是消費者的心理感受差,原來不花錢的塑料袋,現在需要自己買,會有抵觸情緒;第三,塑料袋畢竟價格低,消費者還會繼續花錢購買塑料袋。從多年執行的情況看,我認為這—政策還是成功的。消費者逐漸理解了政策出台的意義,同時出於經濟考慮,購物前一般會準備可以長期使用的環保塑料袋。一時忘記帶,也可以購買能反覆使用得環保塑料袋。所以說,政策是否有效,還要看其是否合理髮揮了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作用。(政策的評估:有效性原則,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D:美國在如何推動民眾參加養老保險計劃方面,可謂費盡苦心。最初,在美國養老保險體系當中,員工需要經過選擇、申請加入,然後要作出各種各樣養老金比例的選擇。人們往往會被這一繁瑣複雜的過程嚇倒,因此相當多的人—生中從來沒有加入過養老保險計劃,也有很多人將自己的養老保險計劃弄得一團糟。所以,後來美國的一些公司改變了他們的默認選項,他們說如果你不填表的話,就默認你會自動加入這個養老保險計劃。除非你填表,明確表示退出,才能夠不參加養老保險計劃,這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參保率。(政策的執行:簡單化)
這個方法也被美國政府在很多方面加以採用。在養老保險體系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剛剛參加工作的人繳存比例比較低,人們不願意為了未來而降低現在的收入,於是美國又出台了另外一項推動措施,叫做「明天儲蓄更多計劃」,參與者在將來按照工資漲幅提高繳存金額,而不會看到自己手上的錢減少(政策的執行:人性化)。這項措施促使民眾繳納更多的錢用於養老保險計劃。
E:我的老家有一個親戚,是區里某個部門的副局長,最近相當「糾結」。眼下,從上到下反「四風」, 對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嫁娶」抓得很嚴,他準備不辦婚宴。不料親家堅決不同意:兒女婚姻是人生大事,必須辦!兩家為此鬧得很不愉快。情急之下,他只得向紀委打電話「求助」:「我家女兒快結婚了。怎麼樣辦婚宴才不至於違紀?」聽說區紀委收到不少這樣的諮詢,因為不少人對有些事吃不準,害怕「一不小心」違了紀。於是,區紀委很迅速的製作了一部動漫片。把工作和生活中經常碰到、大家又拿捏不準的違紀「高發點」梳理出來,用動漫片的形式進行權威解讀、「邊界」標註,讓黨員幹部一看就懂,(政策的執行:通俗化,標準化)首批梳理出來的違紀「高發點」有五個:一是婚喪嫁娶大辦宴席;二是以公務考察旅遊;三是違規發放福利;四是違規發放津補貼;五是違規接受宴請禮品和參加娛樂活動。針對每個「高發點」,區紀委都制定了非常具體詳細的規定。這下,我那位親戚,不再「糾結」了,已經與親家達成共識,婚宴照辦,但是—不收彩禮,二要控制規模,只宴請兩家的親戚歡聚一下。
F:好的政策誰說了算?只有綜合匯總分析多方面的反饋,才能知道某項政策的效果。在美國家庭里,有一個能源使用反饋燈.如果家裡消耗的能源過多,這盞燈就會變紅變亮。通過這種反饋,美國家庭的能源消耗下降了40%。同理一項政策需要有良好的反饋系統,(政策的調整:建立反饋制度,匯總分析反饋)從而及時修正相關政策。習近平同志在一次考察時說:「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G:政策制定的過程是一個對以往政策行為的不斷補充和修正的過程:政策要有延續性,不斷調適漸進,(政策的調整:延續性)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摸著石頭過河」,反映的正是這種理念 。
好,我把所有的要點總結一下:
政策的制定:要實地考察,因地制宜,解決根本問題,效益最優化
政策的執行:簡單化,人性化,通俗化,標準化
政策的評估:有效性原則,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政策的調整:建立反饋制度,匯總分析反饋,要有延續性,不斷調試漸進
我們對比一下公共政策專家的專業理論,大家來看看:
布魯爾和狄龍---《政策分析的基礎》六階段論
----創意階段:制定方案,設計目標
----估計階段:討論問題,提出方案
----選擇階段:討論方案,選擇方案
----執行階段:制定實施規則,監控執行情況
----評估階段:根據既定標準,比較判斷績效
大家看一下,政策的「制定-執行-評估-調整」,這就是一種縱向的內在邏輯關係,是一項好的公共政策的基本流程,如果運用縱向思維來解答這道題,是不是邏輯感非常清楚而且合理?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會征服你自己,更會征服判卷人,這是申論高分的關鍵所在。
好的,歸納思維,論證思維和橫縱向思維我們說完了,那辯證思維,求解性思維和政府思維呢,我們下次再聊!
禁止轉載,版權所有,違者必究。尋購完整版本請聯繫作者本人,微信:dongdongricky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