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名稱反映的幾個異讀字(一):鳽

這篇文章是受鳥類學專家 @王蛐蛐 老師的啟發作考據的。

(鳽)字典上標音是jian,學者和觀鳥的都讀yan,其實這樣的還有,比如(即鳥),觀鳥讀ji,字典標bi,大杓鷸的杓,字典標biao,學者觀鳥者都讀shao,鴝,字典和觀鳥者都念qu,我認識的幾位老先生都讀ju

這樣的異讀,不像是學者沿用下來的錯誤——老一輩祖師爺命名物種都是把字典翻了個遍的,所以才有犰狳這類恰如其分的名字。

鳽,iPhone 輸入法可以打 jian,Windows 上小狼毫亦然,Windows 微軟拼音輸入法要打 qian 才出來。現代漢語有 jian1、qian1、zhan1 三個讀音,其實不是同一種鳥,yan2 失收但活在學者的習慣當中。下面慢慢講到。

這個字,如今是鸛形目鷺科下的一類鳥,如著名的「海南虎斑鳽(Gorsachius magnificus)」。長得很像鷺但略小一些。

前輩「怪獸張敬莉」先生在果殼的帖子提到了它(悲情盤點:因為「長得像食物」而遭人誤食的珍稀野生動物 | 自然控小組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說到會被當作夜鷺吃掉。

這主要是夜鷺的亞成體也有斑點,成體就沒有了。

它名字中的「鳽」這個字,《說文解字》其實已經有了。引文粗體是許慎原文,常規體是段注。

????也。鳽者古名。????者今名。此與隹部雃各物。

從鳥。幵聲。古賢切。十二部。

什麼意思呢?這裡????是一種水鳥,涉禽一類,如今寫作鵁鶄,鳥的位置變了一下。《漢語大字典》:

1.鵁鶄,即池鷺。

2.動物學中鸛形目鷺科鳥的通稱。

這些就是池鷺。是有那麼一點像鴨子吧。

咱繼續看集大成者《康熙字典》:

【五音類聚】音硏。【正字通】俗鳽字。鳽字從幵。【廣韻】五革切【集韻】逆革切,??音虉。【爾雅·釋鳥】鳽,鵁鶄。【郭註】似鳧。

這裡,規定了讀「研」,那就對了。後面那個五革切換成現代漢語就是「額」,似乎不再用。鳧就是野鴨。鷺像鴨?也勉強說得過去,火烈鳥就是這樣一個異類,卵蛋白像鷺,習性像鴨,外形像鸛。鸊鷉(鷿鷈,讀「pi4ti1」)也能被看作鴨子,哪怕嘴巴是錐子而不是鴨嘴的筆呢。

又【唐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音堅。【說文】鵁鶄也。

這個就是現代漢語字典所收的,讀「堅」。《說文》也是收的它。

又【廣韻】五堅切【集韻】倪堅切,??音姸。

這一條音注和【五音類聚】音硏一模一樣。

又【集韻】丘耕切,音鏗。又輕煙切,音牽。義??同。又與雃同。【說文】石鳥。一名雝渠。一名精列。

鏗(keng1)不知道是哪裡的土話,而音牽,也就是輸入法的 qian。但《康熙》都把鳽、雃混淆了,段玉裁於是在《說文》注里專門指出。這是不同的一種鳥,讀音不一樣!《漢語大字典》:

3.同「雃」。鶺鴒。

就是「鶺鴒在原」的那種鳥,像麻雀,尾長,最常見是白鶺鴒,行走是雞那樣的兩腿交替慢跑(趨),而不是麻雀那樣雙腿同時跳(雀躍,歡呼雀躍就是像麻雀那樣雙腿同時離地),尾部上下擺動如同石油鑽井,飛行呈波浪線一高一低,也叫點水雀。我老師,雲南尋甸人,說他們村叫「水點點」,其他村不一定這麼叫。

又【集韻】鸇,古作鳽。註詳十三畫。鳽字從幵。

讀 zhan1,這也就是《漢語大字典》最後一條義項:

4.同「鸇」。

鸇是一種小型猛禽,也叫「晨風」,名字很美,詩經有「鴥彼晨風」。

總結一下:

  1. 鷺的一類,讀 jian1、yan2 均可,似乎沒有很大的區別,然而《康熙》「研」放在第一,大概是人們很早就讀了半邊。至於聲符幵本身就讀堅,同音字鈃(鈃、銒,宋鈃,春秋時人,就是「宋榮子猶然笑之」那個)、豜(豣,又作猏、??)、??、趼(jian3,手足上的老繭,今天俗作「繭」)。

  2. 鶺鴒的別名,讀 qian1,這個意義我們建議寫「雃」。
  3. 鸇的異體字,讀 zhan1,這個意義很少用到,但饘又作飦、?、?、??、??等一系列見母異體字(《集韻》),那麼鸇寫成鳽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們覺得,既然學者讀「研」有字書依據而不是個人主觀,那麼可以沿用。也呼籲字典增加 yan2 一音。


推薦閱讀:

哪些多音字是新中國成立後推廣簡化字形成的?
蘇三起解,蘇三離了洪洞縣。我每次聽都是洪洞(tong)縣,而字典上洞不是多音字,他們是否唱錯了這個字?
「密鑰」的「鑰」字到底讀什麼?
「羅襪生塵」中的「襪」究竟怎麼念?

TAG:鸟纲动物 | 多音字 | 汉字读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