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真人秀里關注的是人數眾多的一類人群時,我們該如何構建節目看點?

只看標題,可能很多人都無法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冷眼君本篇到底想要說什麼?

稍微解釋一下, 所謂「當真人秀里關注的是人數眾多的一類人群時」,其實就是說節目里的人物主體除了明星之外,另一個人物主體是一類群體。比如人數眾多的一年級新生、高一學生和留守兒童。當這一個人物主體以群像的狀態呈現在真人秀節目里時,如何讓他們與人數較少的明星之間,產生有效的人物關係和節目看點,就成了這類節目的製作難點。

其實之所以想要聊這個話題,完全是因為《閃亮的爸爸》第二季。因為在這季節目里,除了四位常駐明星之外,另一人物主體就是來自城子小學的那些留守兒童們。

其實之前冷眼君寫過這檔節目,也聊到了這季節目的設定與第一季的區別,以及整季節目主題化之後的一些問題。最近節目播出過半,坦白講,如果撇開第一季的固有印象,第二季的公益主題其實還是有點意思的。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導演組在節目看點的構建上有些模糊,而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明星與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之間的關係。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冷眼君認為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節目目前在公益主題上的一些變化。

大家都知道,第二季《閃亮的爸爸》中,四位明星吳鎮宇、白舉綱、張皓宸和張曉龍是以支教老師的身份去到這所學校,並與這些留守兒童一起生活,整季故事都是圍繞留守兒童的話題。

應該說,以「關注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節目,無論是一整季的體量,還是單期操作,大家都比較喜歡用一種常規的手法去表達,即「克服一切困難,讓留守兒童和父母千里相見。」因為對於觀眾來說,直接的情感爆發是最有效果的。

比如說,2015年遼寧衛視《歸來》,明星帶著留守兒童千里尋父母。2016年《頭號驚喜》節目中,明星給留守兒童送去驚喜,讓外出打工的父母意外現身,一家人相擁而泣。

而《閃亮的爸爸2》顯然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同樣作為一檔關注留守兒童的真人秀,導演組規避了常規的製作手法,而是讓明星變身支教老師,去到大山深處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陪伴,這一點其實有別於其他「關注留守兒童」公益節目的設定和走向。

連續觀看了5期節目之後,冷眼君發現,這四位明星支教老師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比如說,帶學生掃牛糞、撿樹葉、玩信任遊戲、帶學生出去洗澡、帶孩子們參觀天然溶洞——阿廬古洞、舉辦運動會等等,這些課本之外的內容,學生們顯然更加感興趣。

另外,他們還在學校修建了「悄悄話聊天室」、「心愿屋」,以及依據自身特長開設的「興趣班」。比如說,吳鎮宇開設表演班,張皓宸建立圖書館(自己製作借書登記卡),張曉龍培養啦啦隊的舞蹈班,以及白舉綱的搖滾班。

我們發現,這些才是四位明星老師能夠駕馭的「教學方式」,而不是像真正的支教老師一樣去代大課,畢竟占著正規課堂時間去給學生們傳授一些他們可能都聽不太懂的課程,難免給人一種浪費課堂時間的錯覺。比如說,吳鎮宇首次使用港普教授的「生理健康課」,對於山區的小朋友來說,確實不太容易聽懂。

所以五期過後,四位明星終於慢慢找到了自己在這個節目中的角色定位。但是,除了這四位明星之外,那麼多的留守兒童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節目在尋找明星與留守兒童之間的關係上,貌似有那麼一點模糊,而這就是冷眼君開頭所說的那個問題。

首先,5期節目下來,四位老師的主要活動就是給孩子們課堂教學,帶孩子們課外活動,雖然有足球比賽作為另一條線索,但明顯覺得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不足,節目敘事過於平淡,一期節目下來,當真記不住四位老師們都做了哪些具體的事情。

其次,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群像人物,由於人數過多,節目組其實是需要塑造和表現重點人物,從而讓觀眾產生具體的情感依賴。但《閃亮的爸爸2》明顯對於重點人物的刻畫不夠,讓人有記憶點的小朋友為數不多,並且也沒有小朋友和某一位老師形成深厚的情感線。

也就是說,節目目前呈現的是,四個具體的明星和一群模糊的留守兒童,兩大主體之間原本可以形成很多有趣的看點,但是都因為沒有進行重點人物的預設,導致五期過後,觀眾似乎還是找不到這些留守兒童的具體人物線索。

當然,在第四期中,四位明星為患有肌無力的聶朗找尋急救藥時,四位老師都心急如焚,竭盡全力,確實還蠻讓人感動的。但是這種屬於相對突發的事件,不是通過情感鋪墊而觸發的故事,儘管他們也很著急,但是如果換做第一天來的老師,相信也會這麼做。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冷眼君認為,當一檔真人秀關注的是一個群體的時候,節目一定要想辦法刻畫重點人物,並且形成性格反差,不然以為全都照顧到了,實際上觀眾誰也沒記住。

比如《一年級·小學季》,其實這也是一檔關注一個群體的真人秀,而這個群體就是一群一年級新生。但是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這檔節目中,導演組從一開始就塑造了重點學生,比如馬皓軒、西蒙子、陳思成和安淇爾等,以至於明星也很容易跟這些重點學生之間產生有趣的情感線。

比如大家仍然記得的馬皓軒,最初因為淘氣,讓小花老師對他頭痛不已,但之後小花老師離開,馬皓軒因不舍而大哭,確實讓人很感動。

另外,《我們上學啦》,也是聚焦高中校園的一檔真人秀,明星加高中生群體的關係。而除了鹿晗、大張偉等明星之外,素人中的重點人物必定就是明星的同桌,他們之間的交流,對於塑造親密的同學關係,確實具有很大的助力。以至於,每換一所學校,明星的同桌或同宿舍的這些同學,就會成為最傷心的人,同時也讓觀眾記住了這些可愛的同學。

在《我去上學啦》第二季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桌確實不少。比如大張偉的同桌老吳,就跟大張偉有著多次互動,課間與老吳互扔零食,在最後一天,全班合唱《那些花兒》時,大張偉也主動讓老吳演唱,給他單獨的表演機會。

而鹿晗的同桌在一周時間裡幫助了鹿晗很多,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彼此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誼。聽說同桌生病,第一時間來看望,第二天一大早繼續來看望,並送去醫務室看醫生。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同樣是面對一個群體,要麼像《一年級·小學季》那樣從一開始就塑造重點人物,要麼就像《我去上學啦》不斷變換學校場景,這樣明星才能在節目中有更好的作用。

但是在《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里,既沒有重點孩子的塑造,也沒有學校場景的變換,於是觀眾就很難被帶入,一旦看點模糊,節目可傳播的點也就自然少了很多。節目看起來好像是關注了很多留守兒童,儘可能多的照顧到了,但實際上觀眾一個都沒記住。

所以如果一檔真人秀關注的是一個群像,真的有必要通過重點人物的塑造,使其跟另外的人物主體產生關係,不然以群像展示群像,那就沒有意義了。


推薦閱讀:

當人物結構趨於穩定後,《嚮往的生活》每一期的變數,其實都是加分項
沒想到我們的白日夢,在這檔韓綜里成了現實
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節目模式的「抄襲」問題

TAG:真人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