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籃球教練是如何選擇主力隊員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體會:作為教練在選擇球員時、作為隊員在評價隊友時,我們常用的方法是觀察這名隊員在場上的行為表現。多數情況,我們只注意他結合球的能力(運球、投籃、傳球等)。

又或者,在各層級(高中、大學)的籃球特招考試中,除了實戰的考察,還添加了助跑摸高、全場快速運球、1分鐘投籃等內容的測試環節。設立每一項測試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一名籃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實際上,不僅僅是球員,連很多教練員也會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評價一名籃球運動員的自身價值會因教練員的戰術體系而盡顯不同。本·華萊士在進攻端毫無作為但卻贏得了布朗教練的信任;前幾個賽季的哈登在防守端默默無聞也同樣獲得了足夠的上場時間(當然是因為他犀利的進攻)。教練的執教理念不同,選擇的隊員也會具有主觀性和偏向性。

這裡的難題是:當面對同一位置特點不同的兩名球員時,用主觀的感受去決定兩名球員的上場時間難免帶來偏差和損失。而國外的教練在面對這一難題時往往會採用一種相對科學、客觀的評價方法:運動員加權評價體系

這套評價的體系是以運動員在一場或幾場籃球比賽中的表現與發揮為基礎的。將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所有表現分為兩項:加分項、減分項。

拿比賽中的投籃舉例:投進一個兩分球加2分、投失一個減2分;蓋帽加1分,被蓋帽減1分。再比如比賽中的籃板球:搶到一個進攻籃板加2分、搶到一個後場籃板加1分(因為進攻籃板難度更大,所以進攻籃板是2分,後場籃板是1分)。

將一名球員在賽場上的所有表現(運球、投籃、違例、失誤、籃板等)用加減分的方式記錄在一張表格里(參考標準見下圖),加分項與減分項之合就是這名球員的綜合得分。

每一項得分與失分的數值可由教練員與隊員商量、討論後最終決定。大部分的標準應由教練員制定。我們可通過回看比賽錄像或者讓志願者、工作人員現場記錄的方法來統計每一名球員的綜合得分。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用手機、攝像機等錄製視頻後讓隊員自己回看錄像核算分數是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這同時讓每一名隊員在回看錄像時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弱項和不足之處。分析的比賽場次越多,越能真實的反應一名球員的水平與能力。

但大家應該清楚,每一種評價的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上述的綜合評價體系只能作為教練、球員輔助的一種工具,而並不能成為教練、球員評判他人的主要依據。

籃球運動員加權評價體系可以幫助教練員衡量在得分能力相差無幾的兩名後衛隊員之間,哪一名球員控制球的能力會更強。也可以幫助教練員區分兩名籃板球能力相同的隊員,誰的失誤比例更少一些。

水平越高的球隊或聯賽,評價一名籃球運動員的手段會更為豐富、科學。這也是兩種思維的體現:一是憑感覺,把肉眼看到的內容通過主觀的意識加工、分析後得出結論。二是憑數據,把隊員在賽場的行為客觀的記錄下來,並根據教練、球隊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選擇與取捨。

沒有好與壞,關鍵看你怎樣用!

推薦閱讀:

砍殺灰熊的時候,叔叔祝你萬事如意
馬刺為什麼能剋制灰熊?
怎樣阻止身後防守人破壞運球?
德文·布克:會不會成為最像科比的球員?

TAG:篮球训练 | 篮球教练 | 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