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寒冰中的烈火重生

題圖:哈爾格林姆教堂,位於雷克雅未克市中心,冰島第一地標

冰島頭一次進入我視線,是因為2010年那場名揚海內外的火山爆發,當時我前女友訂了機票打算從英國來看我,結果聽說火山灰飄到英國,讓航線被煙塵埋沒,只好把票退了。這是頭一次這個彈丸小國才進入我的認知範疇。那會兒跟朋友聊天,他們說當時應該去冰島買塊地,修房子,冰島差點把整個國家都賣了,冰島克朗快跌成垃圾了。當然一切都沒這麼嚴重,但冰島當時確實傷的不輕——不是被火山,而是金融危機。

我們先來勾勒一下冰島的基本情況,再聊下冰島近幾年怎麼從危機中走出來的。見下面地圖,黑框就是首都雷克雅未克。冰島嘛,顧名思義,就是個島,面積和江蘇省差不多大(你不知道江蘇有多大?好,比重慶大一點)。但人口,只有33萬,人口密度4人/平方公里(2015年數據,我國上海的黃浦區有34000人/平方公里,要擠死人啊)。冰島有將近一半的人都住在雷克雅未克地區,基本上全國經濟活動都在這裡了,首都發生個啥事情,全國人民馬上就知道。

大家知道冰島第一大產業是什麼嗎?本來是漁業,結果後來雷克雅未克變成歐洲的一個金融中心了,第一大產業變成金融業,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這大泡沫被戳破,第一大產業又變成了漁業。你可能看會覺得打漁曬網的島國都能當發達國家,這有沒有搞錯?你少見多怪了吧。冰島的漁業3.0拿出來絕對亮瞎你,這篇文章不展開講。

冰島在2000年之後,開始放鬆金融監管,可惜當時沒有巴塞爾2協議,更沒有巴塞爾3。雷克雅未克曾一度變成一個外匯交易中心,因為當時冰島克朗的銀行存款利率長期以來都高出歐洲其他歐洲國家(見下圖),所以成為了一個carry trade(利差交易)的交易中心,比如借入低息的日元,買入丹麥克朗,然後再去購買冰島的各種高流動性資產,吃中間的利差。這讓冰島保持了很高的外部投資,當然後來的金融危機也讓外部投資差點全軍覆沒。

冰島的本土銀行擴張真是可以用野蠻來形容,到處在歐洲各國開分行,到處收購資產,連媒體都專門給他們發明了個名詞——Outvasion(就是把invasion,侵略,改前綴而來)。在金融危機前夕,冰島曾經的三大銀行Kaupthing,Glitnir,Landsbanki,這三巨頭的資產加起來竟然比冰島的GDP高出十倍。冰島著名的Harpa音樂廳(下圖)花了1.6億歐元巨額(對冰島來說真的是巨額,在2011年開館的時候,整個冰島政府支出才5.8億美元),便是Landsbanki提供的貸款。

當時這三家銀行出事後,直接震撼整個冰島,因為冰島幾乎所有金融行為都是他們幾家提供的支持,一周之內冰島克朗跳水50%,冰島股交所跌了95%(見下圖,這真的開眼界了,真沒見過發達國家股市可以這麼鬧騰)。

GDP滅失了將近40%,對於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經歷這樣的厄運,基本上就等著lost 20 years。當時冰島幾乎所有行業都陷入停滯,cash flow一斷,什麼生產都慢下來了。

但是近幾年的新聞報道都是冰島經濟重生,GDP增長名列歐洲國家前茅,而且欠外債都要還完了,冰島倒閉的銀行在海外欠存款人的錢也要還完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做到的?為什麼西班牙,希臘,義大利,愛爾蘭都做不到?來聽我講下。

第一,這在我看來絕對是最重要的一點,擁有貨幣主權。這點在我之前討論歐元的文章裡面就提及過了,沒有貨幣主權就沒有對金融危機的防禦力,就像希臘西班牙一樣。冰島充分地使用他們的貨幣主權,把這項主權用到了極致。讓冰島克朗自由貶值,只要不是惡性通脹,這個貶值是非常能提升冰島經濟的防禦和韌勁的。冰島克朗在2008-2009跌了一倍(下圖),從1美元兌60克朗跌倒1美元兌120克朗。所以大家可以想像在貶值之前,冰島的物價對於外來者多麼昂貴,目前來看其實也很昂貴,仍然遠遠比歐洲大陸的物價高。但是這對冰島出口(包括旅遊)競爭力,帶來了一種釜底抽薪般重塑,因為所有東西突然都便宜一半了,特別是出口的漁業產品和鋁礦。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像西班牙一樣沒有貨幣政策,這種衝擊直接反應在勞動力市場上面,就是大面積失業,但冰島用貨幣貶值來吸收了這個衝擊。

貨幣主權另個角度,便是可以讓冰島粗暴地執行capital control(資本管制)。冰島當時執行的資本管制不但讓外國投資者無法退出在冰島的投資(即使退出也有39%的退出稅),冰島國內居民不允許購買國外的股票和固定資產,用很學術的話來說:「冰島把資本賬給關了」(是不是很像我國啊)。

第二,Austerity,這個詞你們見過很多次了吧,歐元區危機出現會,幾乎每個國家都在談要Austerity,就是緊衣縮食的意思。但是冰島的austerity只由政府承擔,多徵稅,少花錢,減少巨額政府開支。但是人民的社會福利該有的繼續有,不能去動,如果社會福利都動了還叫Nordic countries嗎。當然冰島仍然得借錢,找IMF和歐洲多國借了將近50億美元,一方面保持基本的社會福利運作,一方面重組三大銀行,最後在為冰島克朗接個盤,不讓它跌得太過分。

第三,申請歐盟成員國地位。其實這完全是虛晃一槍,但卻為冰島做了心理上的信用增級。冰島政府當時申請加入歐盟,是因為在近10年前,歐盟還很強大, 各種危機和風險都還沒有暴露,可以為冰島提供「信用連帶責任擔保」。當時做的這個政治舉動,的確讓冰島得到很多credit enhancement(信用增級),一方面讓克朗止跌,一方面壓低了他們國債收益率,就控制住國內的通脹。不管他們是不是故意用的這招,但是這些手腕確實高明。在2015年的時候,冰島已經撤回了歐盟成員國申請,理由怕歐盟分享他們的漁業資源(難道不應該更擔心歐元么)。

這便是冰島從寒冰中的烈火重生,所以大家都看出來了,其實最重要的便是貨幣主權和財政主權的配合,才能這麼快把一個蕭條的經濟體拯救起來,當然冰島也是因為一些自身原因(比如是個小型開放經濟等),更容易恢復起來。

以後會再跟大家深入談下北歐的人文與經濟環境,如果對北歐移民感興趣的各位親,請訂閱我的專欄,或者關注我本人。

推薦閱讀:

就為了撈幾條魚,這個只有30萬人口的國家敢跟英國開戰
學了德語後會對學冰島語有幫助嗎?
冰島人民為什麼那麼富足而安逸?

TAG:欧洲 | 冰岛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