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了和菜頭的100+篇文章後,我發現了什麼?
本文作者付曉萌,三節課新媒體運營喵。
前言:
身為三節課的一枚新媒體小編,我從2017年2月開始啟動了一個小小的計劃——我想要依次盤點研究一下現有已知的諸多自媒體名人大V,試圖對於其內容寫作的一些風格、方法等進行提煉總結,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模仿其產出一篇文章,這既是一種學習借鑒,可能也還挺好玩的。
第一期我研究了「咪蒙」公眾號的寫作風格,這一期我想研究一下「槽邊往事」,或者說是和菜頭的寫作風格。
和菜頭,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的運營者。
過氣網紅、網路慈父、好運街仁波切——和菜頭這麼形容過自己。
5年前,和菜頭開始在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推送文章。其文風時而理智,帶刺開炮的時候也不少,多年來積累了很多死忠粉,同時被他拉黑的粉絲也不在少數。
本期,我們就來試著深度了解一下和菜頭的「槽邊往事」。
*註:本文分析依據為和菜頭最近在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上所發的100+篇文章,所有分析內容僅為小編個人帶著學習態度所得到的感受體會,如有不妥或冒犯之處,還望大家甚至和菜頭大叔本人可以多多海涵……
一、和菜頭都寫些什麼?
和菜頭是個有趣的傢伙,與咪蒙高度偏重於聊女性獨立和男女關係不同,「槽邊往事」公號內的文章涉獵廣泛,有關於吃的,關於人的,關於影視的,也有關於網民日常的等等。
在閱讀其公號內容的過程中,我隱隱覺得:和菜頭有一種獨特的能力,那就是他每講一件事,都能將其講得很專業,或至少是讓讀者覺得他很專業。
而從文章類型來看,和菜頭的文章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 與網友論戰類在「槽邊往事」的公眾號里,隔三岔五就會出現和菜頭和網友論戰互懟的文章,且論戰的角度和主題也時有變化。
這方面典型的文章如下——
《網上罵人的快樂》
《當你在網路上被黑時》
《讀者情緒可以控制么》
《國足球迷欠我一個道歉》
《被幾千人圍攻是什麼感覺》
《我發明的「曬娃有風險」概念》
《講道理:為什麼要掛人照片》
《當人們腦子裡有水時會說些什麼》
簡而言之,這部分內容,多是和菜頭面對一些自己看不慣或不喜歡的網友行為公開開炮式的內容,並且,這類內容一旦發布後遭遇到了部分網友的抨擊或反對,和菜頭通常採取的應對方式是「不破樓蘭終不還」式的一黑到底。凡到此刻,和菜頭往往會抽絲剝繭緊鑼密鼓地搜集大量論據,傾其全力給予對手一擊,甚為較真,以至於,和菜頭與網友們的論戰有時也會轉化為一些圍觀者甚眾的大眾事件。
以此看來,和菜頭所展現的公號風格就像是一個稜角分明、不喜歡掩藏情緒的人。我們略舉兩例你可以感受一二——
在《我發明的「曬娃有風險」概念》一文中,和菜頭回憶了5年前自己在微博上和網友論戰的一段經歷。彼時,和菜頭髮了一篇吐槽女同學生娃之後就開始瘋狂在網上曬娃的微博,之後便有大票網友在微博指控和菜頭沒有愛心,不愛兒童等。
於是,和菜頭一怒之下又發了一條很有場景感的微博:
「你是怎樣把孩子從幼兒園騙走的呢? 」記者採訪被捕的人販子。
「 沒什麼的 」,人販子抬起頭憨厚地笑著回答: 「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對這娃太熟了。」
看到這條微博,又有某女性網友批評和菜頭危言聳聽。和菜頭一怒之下,就把該網友在微博上的700多條內容作了分析,並出具了一份含有她所在城市、工作單位地址、孩子的姓名、生日、常去的地方以及家庭結構等的分析報告,公開張貼到網上,以此驗證「微博可以幫助人販子得知各種詳細線索」並非危言。
此事一出,直接導致該網友刪掉了自己的所有微博並噤聲,和菜頭也隨之刪掉了這份報告,後來許多媒體跟進報道,這件事變成了一條社會新聞。
在2016年3月22日,當時一篇《疫苗之殤》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和菜頭公開發表了一篇名為《每一個文盲都喜歡用「殤」字》的文章,直接面向很多記者、自媒體人都喜歡通過文章操控大眾情緒,博眼球獲「10萬+」,但最終公眾卻任何收益也沒能得到的現象開炮。
此文一出,一天內引發了7000多條留言,其中相當一部分留言是罵和菜頭的,於是和菜頭次日繼續發布文章《被幾千人圍攻是種什麼樣的感覺》,此後更直接導致了包括王五四、熊培雲等公知直接寫文批評和菜頭,一時間也演變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公眾事件。
此外,如《國足球迷欠我一個道歉》,《講道理:為什麼要掛人照片》等文章誕生的背景與內容也與和菜頭與網友們的觀點立場相左從而引發論戰有關。
2. 互聯網行業觀察&分析類
眾所周知,和菜頭曾在騰訊工作多年,是一名互聯網人,因而,其所創作的文章中也有一部分是關於互聯網行業各類新生事物、現象的觀察、評論和分析,這其中,與微信和騰訊有關的內容又顯得尤其多。
例如,2016年10月11日-13日,和菜頭曾連發三篇關於公眾號創作指南的文章,解答了公眾號寫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諸多關於微信公眾號的問題,三篇文章分別為——
2016年10月11日,《公眾號創作指南》
2016年10月12日,《公眾號創作指南(續)》
2016年10月13日,《公眾號創作指南(再續)》
以及,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線前後,和菜頭也曾連續發表過數篇乾貨科普文——
《怎樣激活微信小程序(含福利)》
《微信小程序大全(建議收藏)》
在《微信小程序大全(建議收藏)》這篇文章中,和菜頭不僅科普了小程序,分類整理了第一批小程序的名單,還回答了關於小程序的很多小問題。
《這個微信新功能你還不知道就虧了》,此文中,講述了如何通過微信的「掃一掃」功能收發快遞。
《安利:微信語音輸入》,此文中,詳細分析了微信「語音輸入」的功能經過4年的打磨,現在有多好用。
當然,其他圈內的大事,和菜頭通常也不會錯過,例如1月9日發布的《支付寶,你就不能好好做個錢包嗎?》一文,也一度引發了圈內刷屏。
3. 各類影評文顯然,和菜頭喜歡看電影。
在其微信公號推送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相當一部分是關於電影或電視劇的。
而且,有趣的是,當和菜頭認為一部電影還不錯,或是至少還沒那麼爛時,他的標題往往是「《XXXX》觀後」,典型例如——
《愛樂之城》觀後
《太空旅客》觀後
《血戰鋼鋸嶺》觀後
《薩利機長》觀後
……
相反,假如和菜頭對一部電影的觀後感非常糟糕,其標題則往往是這樣的——「《XXX》排雷」,典型例如——
排雷:《長城》
《神奇動物在哪裡》排雷
《百鳥朝鳳》排雷
《大魚海棠》排雷
……
當然,偶爾也會出現一兩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標題,比如——
年度撲街:《西部世界》
據此,不難推測,《槽邊往事》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很可能將會發布推送這樣的文章——
4. 各類個人生活興趣文《金剛狼3:殊死一戰》觀後
《記憶大師》觀後
《金剛:骷髏島》觀後
《拆彈專家》排雷
《喜歡你》排雷
《上海王2》排雷
……
除以上幾類外,和菜頭髮表的文章基本就都是與個人生活感悟和興趣相關的了,這其中,喜好美食的和菜頭髮表的美食類文章也佔據了不少比重,也往往會針對美食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如《舌尖上的作家》一文,和菜頭通過和友人的會面,來描述祖國大地上那些美食,將人物和美食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既介紹了美食,也描述了當時和共享美食的朋友的故事,讀來如春風拂面。
而在《野味之味》這篇文章中,和菜頭首先亮明觀點:野味基本上都不好吃。之後解釋了為什麼野味都不好吃:野生動物的生長環境和飼養的動物完全沒法相比。飼養出來的動物,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吃,所以肉質豐腴鮮嫩,吃起來口感一流;但是野生動物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天敵,所以一身肌肉,沒有多少脂肪,肉質柴而緊,難以下咽,必須用特別的烹飪方式,才能勉強入口。
除此以外,和菜頭那些與美食有關的文章還包括——
《帝都潮汕牛肉火鍋》
《松茸的三種做法》
《家裡的蔬菜湯》
《異食記:蟲》
《雲腿月餅》
《素的菜》
…...
嗯,看完請不要淌口水……
二、和菜頭的寫作特點、風格和方法
身為一名從PC時代就聲名遠揚,並一直持續寫作至今的長期網紅,和菜頭的寫作上也自有其獨到的特點,也一定有很多值得像你我這樣的內容工作者學習和參考借鑒。
僅從「槽邊往事」近期發表的100餘篇文章來看,我們有如下這樣一些粗淺的觀察和結論——
1. 極度精鍊、簡潔的標題和菜頭的文章標題都很短小精悍,一般不超過12個字。放在當下以「博眼球」為常態的新媒體環境下,堪稱是「與那些妖艷賤貨不太一樣」的一股清流。
前文我們列舉了不少和菜頭的文章標題,相信你已經可以初步有點感知了。下面我們再列舉一些和菜頭的典型標題,你可以繼續感受下——
《大嘴出奇蹟》
《又被舉報了》
《我恨PPT》
《被舉報了》
《北漂八年》
《獨自居住》
《圍棋專家》
《一點心意》
《聊聊連岳》
《三個夢》
《大實話》
《素的菜》
《除夕貼》
《吃薄荷》
《下雪天》
《專業》
《回家》
…...
這樣的標題風格顯然有別於眾多其他公眾號,對於很多忠實讀者來說,這反而成為了另一種特別的「識別度」。
此外,站在運營角度看,短小精悍的標題也可能有很多優點。
其一,在微信訂閱號那一欄里,別的公眾號的標題太長,最後幾個字就變成了點點點,而你的標題一行就能裝得下,一目了然,頓生好感;
其二,將精力集中於文章本身,而不只是依靠標題來吸引讀者,用起標題的時間來打磨文章,更容易吸引來真正有質量的粉絲;
其三,看著舒服……
2. 在闡述觀點時,有強大的邏輯與細節身為一名經常在網上開炮和被開炮的傢伙,往往你必須要有強大的邏輯和說服能力,善於通過各種數據、事實和細節的鋪陳來碾壓你的辯論對象。
而顯然,對此和菜頭很擅長。
我們來看下下面這段他在《網上罵人的快樂》一文中用來回擊一部分網友說他公開跟一些沒什麼名氣的人吵架會顯得自己很沒風度的言論,頗為經典——
「如果你在網路上多少有點名氣,在社會上多少有點地位,有人就會(拿著你罵他們)說「你這麼做很沒有風度」……
說這話的人腰從來不疼,數學也不好。讓我來給你論證一下,為什麼說是數學不好:
我在新浪微博有55萬關注者。假設一個2000關注者的人攻擊我,慘遭我的暴擊,那麼很顯然,我這麼做「很沒有風度」。好了,我們知道,在新浪微博你的關注者越多,意味著你遭受的攻擊可能性就越高。那麼現在我假設,每日遭受攻擊的次數是關注者數量的1%。這樣算下來,我每天遭受攻擊5500次,而對方是20次。
我面對5500次攻擊,反擊了一次,這是何等樣風度?一個每天被攻擊20次人,和一個每天被攻擊5500次的人談風度,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易地而處,對方早就被罵成渣了,何談什麼風度?因為遭受了我的暴擊,使得這個人當天遭受的攻擊遠遠超過了20次,這不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么?為什麼要哭訴呢?為什麼要叫喊「大V欺負人」呢?」
包括,前文中提到的和菜頭把某網友在微博上的700多條內容作了分析,並出具了一份含有她所在城市、工作單位地址、孩子的姓名、生日、常去的地方以及家庭結構等的分析報告,公開張貼到網上,以此驗證「微博可以幫助人販子得知各種詳細線索」並非危言的例子,也屬此列。
3. 寫作中善於旁引博征,使用恰到好處的比喻對於一名作者來說,對於「比喻」的使用能力和使用範圍,毫無疑問是個硬功夫,而和菜頭在這方面顯然也非常了得,總是時而可見其文中令人拍案叫絕的比喻。
且,和菜頭的比喻多喜歡列舉歷史故事、寓言或一些民間典故,這樣的比喻也顯著增強了其內容上的「厚重」感,甚至一定程度上升華了其內容。
比如說,在《當你在網路上被黑時》一文中,和菜頭有這樣的比喻——
「世間的許多事情不可以憑藉本能,這就像是你被魚鉤刺中了手掌。因為魚鉤上有倒刺的緣故,你的本能要求你立即拔出魚鉤,其結果是倒刺造成更大的傷害,和難於癒合的傷口。所以,正確的處置方式會違背你的本能,你要強忍疼痛,用力讓魚鉤刺穿手掌,通透而出。這時候,你用鉗子剪斷魚鉤的頭部,再拔出魚鉤,你手掌上會留下一個貫穿傷口,但它要比生拔出來的撕裂傷好得更快,傷疤也更小。
你如若要和攻擊你的人辯駁、反擊,情況就像是生拔魚鉤一樣,要付出慘烈的代價。」
以及,在《文藝就必須有那麼點兒矯情勁兒》一文中,和菜頭也通過極為形象的比喻來闡述了他眼中「矯情、作逼、中二、刻奇」等幾個概念的區別——
「文藝青年有七藝:矯情、脆弱、傷感、中二、刻奇、敏感、作逼。我個人覺得只要沒有達到刻奇的程度,其餘的六藝都沒有任何問題。脆弱、傷感、敏感都好理解,這裡我用「花童運動」簡單解釋一下矯情、中二、作逼和刻奇的區別。
花童運動是美國嬉皮士時代的一項群眾運動,口號是「要做愛,不要戰爭」。一個經典的場景是:示威的青年嬉皮士男女在面對持槍士兵的時候,走上前去,在士兵冰冷的槍管里插上一隻鮮花,這就是矯情。什麼叫作逼呢?就是走上前去,轉身脫下褲子,露出屁股羞辱士兵,這就叫作逼。什麼叫中二呢?就是遠遠看著,然後幻想自己具有超能力,用意念就讓所有士兵手裡的槍管扭曲打結。什麼是刻奇呢?就是回來開個報告會,用極為煽情的語調講述這件事情,然後等著所有人一起感動落淚。由於氣場極為怪異扭曲,讓不想流淚的人感到了莫大的心理壓力,這就是刻奇。」
另一個經典的比喻則出現在《能堅持一兩件事就夠了》一文中,和菜頭在此完成了一個頗具人生哲理意味的隱喻——
「人生在我看來就是用一把破篩子舀水,你的努力多半都會白費,因為篩子它總在漏。但是,如果你足夠努力的話,篩子里總能剩下一些水,多少能舀上一點來。你沒有辦法把每個篩眼都堵上,因為你就只有十根手指頭。除了下手更快一點,你唯一的選擇是盡量把破篩子上最大的那幾個漏洞給堵上。不需要全部,只要幾個就好。」
此外,和菜頭也常會採用「把某個事物形容為人」的類比,往往也收效頗佳。例如在「《愛樂之城》觀後」一文中,他有如下的表達——
「如果奧斯卡是一個人的話,他應該是個70歲的白人。政治立場左傾,為人精明、勢利。擁有良好的品味,同時也是品味的奴隸,但是堅信自己的選擇並未受到任何來自他人的影響,卻在不經意之間把好萊塢每年的選擇變成了一種時尚風潮。他見多識廣,中青年導演試圖在他面前耍任何花招,他都能一眼識破,並且以此自得。但奧斯卡叔叔他畢竟已經老了,只要用他的童年記憶作為武器,幾乎每一次偷襲都能成功。」
而在《野味之味》這篇文章中,和菜頭又將一隻受傷的錦雞形容成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我第一次吃野味應該是在1981年的雲南尋甸,當地山民捕到了一隻錦雞,在趕街天拿到集市上賣。父親買了回來,說是要請我吃頓雞。那東西大概是在追捕過程中受了內傷,所以關在籠子里徹夜咳嗽,就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最後,被砍成雞塊,做了一道椒鹽油炸雞。因為肉質很緊的緣故,吃起來非常費勁,得上雙手撕。後來看王景愚的啞劇小品《吃雞》,一下子就想起了那隻錦雞。
在這裡,一隻受傷的錦雞被形容成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後面講到這隻錦雞被砍成雞塊做了一道椒鹽油炸雞,又因為肉質很緊,所以吃起來非常費勁,得上雙手撕的時候,我都能體會到那種疼痛感。
當然,這些信手拈來、令人瞬間被喚起共鳴感的隱喻,更多來自於菜頭叔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積澱,不得不令人稱讚其功力深厚。
4. 時常充滿「毒舌」及「任性」意味的文風如前文所說,和菜頭所展現的公號風格是稜角分明的,對於喜歡認可的東西,可以講道理舉例子做比喻循循善誘諄諄教誨,但對於不喜歡的對象,往往也毫不留情。
且,和菜頭的毒舌一旦開炮,還是頗為犀利的,往往讓人難以招架。
比如說,下面是和菜頭在《排雷:《長城》》、《一個直男癌教你如何選擇女友》以及《怎樣得罪讀者》幾篇文章中的經典表達——
「看完電影《長城》出來,我唯一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朝陽群眾還沒有打電話報警?」
「說到《長城》的表演,除了「呵呵」我沒有什麼可以評價的。」
「請記住:凡是把「直男癌」三個字經常掛在嘴上的女孩子,你可以第一時間放棄了。」
「因為一篇文章里沒有罵爽,所以專門再單開一篇順流而下再次痛罵一遍。這,就是網路慈父的愛。」
除了「毒舌」以外,和菜頭的文中也不乏「任性」。
例如,在他的兩篇文章中,我們也看到過類似這樣充滿了「自我感覺良好」和「愛誰誰」意味的表達——
「不要拿我做例子,我屬於極小概率的意外。人們喜歡的是我這個人,而不是文章。誰也不知道我明天會寫什麼,這是我多年堅持任性贏得的特權。家家都需要一個不那麼循規蹈矩的遠房親戚,主要用於娛樂和教育子女。」
「那我矯情不矯情呢?當然矯情了,你覺得那麼多人來這裡看什麼呢?事實上,很多人在留言里曾經不止一次明確地表示過:菜頭,就喜歡你這個矯情勁兒。矯情不是龜毛,矯情的本質是細膩。粗人不可能矯情,連前戲都不會有,按倒就辦,辦完翻身就睡。」
總體來說,無論是「毒舌」還是「任性」,都是一種人格化的充分體現,你可能會不喜歡,但你一定會印象深刻。
5. 充滿「對話感」的文風和菜頭的文章中也時常會出現大量的口語化表達,典型如「嗯,哦,好了,對了,我是說,啊!」之類,這些表達充滿了「對話感」,容易讓人感覺彷彿作者就在你對面對你講述一般,充滿了親切感。
舉個很經典的例子,在《給一位小朋友的書單》這篇應某位母親的要求,給自己將要去醫院動手術的孩子開一張好書單,以陪伴她度過醫院時光的文章中,和菜頭大量採用了類似的寫作方式——
6. 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結尾「聽起來覺得有點古怪?嗯,那是因為我就是個很古怪的傢伙。
再再然後,哦,你可能覺得我話很多。是這樣的,我是個可以很長時間不說話,可是一旦說起來就沒完沒了的人。
如果是我整天對你說啊說啊,估計你的頭會一個變成兩個大。
最後,我推薦。。。對不起,我不能再推薦了,除非你打算把醫院當成是圖書館,賴在床上看到不想走。
有時候,也許偶爾會有人大叫:那不是真的。別去管這種傻瓜,因為他不是個特別的人,他不是"一位小朋友"。你還記得的,對嗎?」
有時候看和菜頭的文章,往往會有一種蕩氣迴腸、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和其文章的結尾是分不開的。和菜頭的很多文章,結尾部分往往都會通過某些表述完成對於文章本身的升華,又或者是通過一個開放式的表達給讀者留下足夠的遐想空間,又或是和前文再做一次呼應。
《讀者情緒可以控制么》一文主要想要表達的是讀者不是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要控制讀者情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結尾部分,菜頭叔做了如下的處理——
如果說我能夠控制讀者的情緒,那麼的確是有一種情緒我可以絕對控制---在我的任何一篇文章後面,無論是什麼主題,無論是什麼內容,總能激起憤怒的情緒。我困惑了很長時間,沒有弄懂這奇蹟一般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何以總是能招惹一幫需要加強情緒管理的人。
在寫作多年之後,我看到了一句話,頓時就感到了釋然:蠢貨總是容易感到被人冒犯。
而《放長一線看星爺》一文,其背景是2017年周星馳和徐克的新版《西遊》上映,網上有言論稱:去年是大家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今年是周星馳欠大家一張電影票。此後,周星馳專門站出來發聲,稱從來只有他欠觀眾的,沒有觀眾欠他的道理。
而菜頭叔此文,則毫無保留的對星爺進行了力挺。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菜頭叔這篇引發了無數共鳴的「挺星文」是如何鋪墊和處理結尾的吧——
「周星馳專門跑出來澄清,說從來只有他欠觀眾的,沒有觀眾欠他的道理。
這讓我感到很心酸。
從1990年開始,到1993年。《賭聖》、《逃學威龍》、《審死官》、《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連續四年是香港票房冠軍。外間對他的評價是什麼呢?無厘頭風格走不遠。彷彿他通神上下,諸多努力無非就是落在「無厘頭」三個字上面一樣。
1995年,周星馳拍了《大話西遊》,當時的票房毒藥。就算是他的無厘頭喜劇死忠,看完之後也公開表示:不好笑,好亂,看不懂。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大話西遊》不單能讓人捧腹大笑,還可以讓人肝腸寸斷。不僅可以看得懂,而且許多人還能全篇背誦。一部電影,幾乎在二十年時間裡,成為中國年輕人情感表達的方式。
1999年,周星馳拍了《喜劇之王》。年輕的孩子看完之後說:這拍得都是啥啊?2009年,昔日的孩子變成了大人,走上了社會,在某個周日午後打開塵封的VCD,突然就被劇情徹底擊潰。他終於知道周星馳當初拍的是什麼,他後來對人說,那是他看過的周星馳最棒的喜劇。
2001年,周星馳拍了《少林足球》。一點都不好笑,撿垃圾的雞血哥讓人時時覺得渾身尷尬。當時的評價是:完全是一部特技電影。2004年,周星馳攜《功夫》歸來,可能是華語影片中特效和劇情結合最好的一部電影。多年前一個小男孩幻想著如來神掌,現在,他在銀幕上打出了他想像中的如來神掌。他說:你想不想學?想學我可以教你啊。
對了,在這些年份的間隔中間,還有《白麵包青天》、《國產007》、《大內密探008》、《食神》、《回魂夜》、《行運一條龍》等等喜劇。和當初的評論不同,看起來無厘頭走得挺遠的。
如果我們可以重回1993年,重回1995年,重回1999年,回到剛看完周星馳新片的那一刻,你的想法是否還會和當年完全一樣?是否會覺得當時的結論下得太過峻急了一些?也許應該等一等,再考慮一下?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周星馳的電影總是出現得太早,而他應得的讚譽總是來得太晚。
……
為了公平起見,對於周星馳和周星馳的影片,我堅持認為應該放長一線來看,不要太急於下結論。在他身上的結論已經太多了,但是這個人一直走到了今天。而這個人也一直為我們帶來驚喜,每次還都能帶來不一樣的東西。無論是他當演員,還是當編劇,又或者是今天當監製和製作,他未必次次都站在時機這一邊,可到最後時間往往都站在他那一邊。
這樣的一個人,跑出來說:只有他欠觀眾的。」
此外,在《當你在網路上被黑時》,菜頭叔對於結尾的處理也堪稱經典,直接通過對於宗教經典的引用完成了對於全文的升華,令人回味無窮——
「在佛教里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逆增上緣。它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之中,總會遇見不利於自己的境況。在這種處境之下,應該把這些違逆自己的情形視為一種特別的緣分,從中汲取完善自我的力量,從中得到解脫和提升。佛教里還有一種說法,儘管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知道它並不是真的,但是它說得極為動人:孔雀依靠吞食毒物而使得羽毛艷麗。」
總體來說,和菜頭的寫作,有很多值得借鑒學習之處,但或許稱之為「套路」是不合適的。某種程度上,他的文章與他本人的一些態度、立場和價值觀是高度合一的,這個時候,文章更多體現的是個人的觀點、態度和行事風格。
我感覺,也許和菜頭在《讀者情緒可以控制嗎》一文中的這段表述可以完美地詮釋這種「人文合一」的感受——
「所以,如果文章的觀點怎麼寫都成,意味著沒有固定的價值觀,或者說價值觀是不連續的。對於單一的一篇文章可以這樣做,但是,長期寫作意味著你的每一個字都暴露在讀者面前,等待著他們的檢視。我今天寫太陽從東邊出來,明天寫太陽從西邊出來,讀者是會發現其中的矛盾的。這種前後不一,彼此矛盾,會破壞讀者和作者之間最珍貴的信任。當信任消失的時候,作者寫什麼當真都沒所謂了,就算是寫海水裡甜的也沒關係,因為沒有人要看了。」
三、身為一個自媒體,「槽邊往事」的那些標籤與儀式感
上面基本聊完了我所觀察到的關於「槽邊往事」的一些常見寫作特點和方法。
然而,作為一個自媒體大號,「槽邊往事」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還不止這些。我們也發現,在「槽邊往事」的日常運營中,存在著某些充滿了「儀式感」的動作,這些動作十年如一日的存在,以至於慢慢也形成了「槽邊往事」這個微信公號的名片,為菜頭叔構建起了一個獨特的形象。
1. 一位氣象觀察員的素養2015年12月28日起,「槽邊往事」推送了一張天空的圖片,此後一年365天,每天早上8:20,每個關注了槽邊往事的粉絲都會收到一張天空的圖片。
我們不靠譜地推測,這可能和和菜頭本身畢業於氣象學專業有關,也可能和自己的喜好有關,和菜頭自己表達過的意思是用這個方式可以強迫自己的生活盡量規律一些。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菜頭通過每天早上的天空圖片,讓之前不熟悉他的讀者很快就能記住他,甚至每天早上還會惦記著這張照片。
事實上,這對於很多微信公號的運營也不失為一個可以參考借鑒的點——只要有些特定的事情每天都會在你這個號上發生,你很快就能夠讓一大波用戶形成認知、圍觀甚至某種依賴的。
2. 請你相信我: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請你相信我: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這是和菜頭每篇文章後面都會出現的一段話。
在《指定閱讀:班農的世界觀》這篇文章中,和菜頭解釋過這段話的意義——
無論是求美,還是求知,我只負責拋出問題,然後給出一個我個人的思路,最後再交給大家自己去思考。為了防止讀者奉我的話為圭臬,所以我總要在文章最後加上一段簽名檔:請相信我,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我並不謀求我的觀點和看法要成為標準,也不希望讀者放棄了獨立思考,盲目接受任何結論,包括我提出的。
不了解這段話意義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這段話莫名其妙,但某種意義上,和菜頭是在通過這句話向讀者表達一種「我提倡和堅持鼓勵大家始終都要獨立思考」的立場。
而這樣的立場,也顯然很容易喚起一部分讀者的認同。
3. 禪定時刻禪定時刻也是和菜頭每篇文章的必備要素,在「槽邊往事」每天推文的下方,都會看到這個標記:
在這裡,和菜頭有時會放一些和文章相關的圖片和文字,這些圖片和文字屬於文章的補充內容,不放,對文章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它類似一個人總是帶著一個手環出現在公眾面前,最初沒有人注意手環,但長而久之,手環反而可能會漸漸成為這個人的象徵了。
4. 留言區大戰粉絲前面我們提過了,和菜頭喜歡拉黑粉絲,也會經常在留言區懟粉絲。至於什麼粉絲會被拉黑,看起來菜頭叔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標準,甚至頗有點隨心所欲的感覺……
以至於,在留言區與粉絲對罵甚至公開拉黑,漸漸也成了「槽邊往事」的一大景觀……吸引無數人前來圍觀。
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可以讓你感受一下——
在《親歷小程序:它真的快要死了嗎?》這篇文章中,和菜頭用自己開發的小程序「姨媽日曆」舉例,並貼上了兩張訪問量的圖片,之後也不斷提到自己的小程序。留言里有人問:菜頭叔開發的小程序呢?和菜頭的回復是:你被拉黑了。我討厭閱讀障礙患者,你剛好是。
在《<愛樂之城>觀後》這篇文章的留言區里,有人留言說:看完此文和作者回復,決定果斷取關,三觀太狹隘了。和菜頭的回復是:趕緊滾!你發完還沒有取關我,所以,我幫你一把,拉黑了。
在《紀念一頭老虎》這篇文章的留言區里,有人留言說:如果那個人是你爹,你會怎麼寫?和菜頭的回復是:那就違背遺傳學了,我那麼聰明,我父親怎麼可能那麼蠢?......(順帶說一句,你被拉黑了,因為你命中缺虎)。
如果有粉絲留言說要取關,和菜頭也會確認一下到底有沒有取關。
在《近期電影總結》一文中,和菜頭提到:有兩種人是一定會在留言後被拉黑的。
一種是在留言里分析我本人,從我喜歡不喜歡什麼影片,分析我是個什麼人。知道為什麼多年來我在網上一直用漢尼拔醫生的頭像?因為他吃了那個試圖分析他的人的肝臟啊多簡單。另一種是來這裡洋洋洒洒寫一段話,目的是為了表現他自己有多聰明,多牛逼,和討論的主題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人。對不起,我又不是在辦讀者見面會,我的文章留言區又不是自由發問時間,我怎麼可能讓你拿起個話筒就開始表演呢?這是病,唯有拉黑能治。
和菜頭也會鼓勵所有公眾號的運營者要重視粉絲的質量,而不是數量。認為等到有一天黑名單可以彼此共享的時候,人們大概才會真正在意自己的網上言行,那一天會是互聯網的解脫日。
通過拉黑,和菜頭為自己篩選出了一批高質量和忠誠度極高的讀者。同時和菜頭也通過文字的力量表達了自我,而表達自我本身就是最好的寫作技巧。
四、總結
以上是我,作為一名1歲的新媒體小編,經過2周左右大量閱讀和分析了和菜頭100餘篇文章後完成的一些對於「槽邊往事」內容特點、風格、潛在內容創作方法等的分析,分析的過程沒那麼容易,也不見得靠譜,但希望能對你有借鑒意義。
尤其是,如果菜頭叔看到這篇文章不慎動怒,請切記輕拍……
某種意義上,和菜頭作為一位殿堂級寫手,有他自己對待萬物的獨到觀點,他冷靜理智,滿腹經綸,學科涉獵閱歷極廣,這些都是無法輕易學習到的,只能通過自己不斷去摸索。以上分析也只是根據和菜頭的文章所得,難免片面,和菜頭的內在才是他文章的靈魂所在。
過幾日,我會嘗試著用我總結的這些套路,來寫一篇和菜頭式的文章,屆時歡迎拍磚,切忌抱太大期望。
更多內容,請關注三節課(微信公眾號ID: sanjieke),一所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這裡有成體系的線上課程,有挑戰的線下實戰活動,以及有深度的產品運營觀察+評論。
推薦閱讀:
TAG:和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