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蝙蝠俠:這個老爺比反派話還多!

最近,又有一部漫畫超級英雄為主角的電影成功荼毒了美帝國主義人民的錢包。

嗯,是蝙蝠俠。

不是大本演的。

其實就不是「人」演的

......

好吧,其實我說的是《樂高蝙蝠俠》

這部由玩具積木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成本僅8000萬美元,上映兩周(到2月22日)北美票房就達到1億1200萬,輕鬆完成了一個億的小目標!

贏得了票房的同時,各大評分網站也給出了高分~

IMDb 7.7,爛番茄91%,Metascore 75

相比之下,三部真人電影的表現嘛...

從上到下:《自殺小隊》、《正義黎明:超人大戰蝙蝠俠》、《鋼鐵之軀》

以至於在IMDb的網站下有影評人留言:要不華納兄弟還是把DC電影全拍成樂高版的吧?

在二刷之後,我必須承認,從娛樂性的角度來說,《樂高蝙蝠俠》絕對是近幾年最好笑,最有趣的漫改電影!

看完第一反應,就覺得這部片子的梗多的連岳雲鵬的臉都放不下,而且路子也是想當的野啊。

如果非要找一部電影做類比,那可能就得說是《死侍》了,同樣是充滿了各種沒正形的吐槽和自嘲,而且把次元壁打了個稀爛。

在影片開場前的黑屏,我們就可以聽到老爺用標誌性的低沉聲音...在裝逼:

"Black. All important movies start with a black screen."

黑屏。所有重要的電影,都用黑屏開頭。

現在電影超長的片頭Logo和DC也成了老爺的靶子:

"And logos. Really long and dramatic logos."

還有廠標啊,這些又臭又長的廠標.

......

「DC. The house that Batman built.」

DC漫畫,那是我蝙蝠俠打下的江山啊!

要不要這麼努力啊,影片還沒開始就搞siao!

我做了點微小的統計,如果按體量大小排序,片中的梗主要有三類:蝙蝠俠漫畫電影梗華納IP梗,以及樂高梗

第一類主要是涉及到DC蝙蝠俠相關漫畫作品以及改編影視作品

首先,這部電影彙集了正義聯盟成員和蝙蝠俠的經典反派們。

正義聯盟

蝙蝠俠經典反派

光是攢IP這一點,DC的真人電影就算是把華納搞破產也是做不到的吧?

除了IP人海戰術賺漫畫迷情懷,片子對蝙蝠俠影視作品的致敬吐槽也毫不惜力。

舉個例子,「管家俠」阿爾弗雷德就吐槽了老爺在電影里看家庭照片時的幾十年不變標準苦逼臉:

Alfred:Sir, I have seen you go through similar phases in 2016 and 2012 and 2008 and 2005 and 1997 and 1995 and 1992 and 1989 and that weird one in 1966.

阿爾弗雷德:少爺,相同的事兒我看你在2016,2012,2008,2005,1997,1995,1992,1989年做過,哦,還有1966年特別奇怪的那次。

這裡的年份指向所有的蝙蝠俠真人電影,還特別提到了66年那部畫風搞笑浮誇的電視劇。

這部劇里的蝙蝠俠和羅賓可以說是表演浮誇全程脫線,一直是老爺粉心中的黑歷史。

網上還有網友統計了片中所有在之前蝙蝠俠電影中出現的坐騎。

圖片來自於filmobsession.com

當然電影里的致敬梗遠不止這些,最新的《自殺小隊》,諾蘭版《黑暗騎士》,以及對面的M記(漫威)都未能倖免,或是自嘲,或是隱射,或是直挺挺的罵街,各種花式應有盡有,請大家親自走進電影院挖掘。對於漫改作品粉絲來說,絕對是彩蛋盛宴。

第二類主要是針對華納公司以及旗下作品,人物形象的梗。

除了片頭被吐槽了之外,華納旗下的各路知名IP也大量被樂高化成為了劇中的反派集體賣萌。

只不過真人電影中扮演伏地魔的演員拉夫·費因斯(Ralph Fiennes)在這部片子里其實配的卻是「管家俠」阿爾弗雷德...

拉夫·費因斯

第三類主要是涉及到樂高積木的設定,以及之前《樂高大電影》的梗。

比如本片的事發地高譚市,就被設定在樂高積木的大底板(Blaseplate)上。

嗯,就是這樣的東西

至於底板的下面,那就是三次元的真實世界,在2014年的《樂高大電影》中主角就曾掉進去過,回來以後突然變成啥都會拼的超級建築師。

之前《樂高大電影》中隨拆隨拼的設定也給老爺很大的發揮空間。

結尾處大家拯救高譚市的方式也是充分利用了樂高人偶的特性,非常「草率」的用樂高的方式結束戰鬥,反正是沒毛病。

當然作為一部樂高系列電影,本片另一觀影樂趣集中在影片對樂高世界的深度開發和忠實還原。

前作導演克里斯·米勒(Chiris Miller)和菲爾·羅德(Phil Lord)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他們的初衷就是想把網友自己做的那些樂高玩偶定格短片電影化。

《樂高大電影》導演:克里斯·米勒(左) 菲兒·羅德(右)

而《樂高蝙蝠俠》作為其續作很好的繼承了這一精神。

所以儘管片子是全電腦動畫製作,但是片中的場景,道具,特效,人物確實是由數碼化的樂高積木塊組成的,完全沒有偷懶。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甚至連蝙蝠俠人偶也因為動作需求被改造

為了實現蝙蝠俠的「一字馬」,製作人員用了樂高的 2 X 1 平磚代替傳統的腿部結構。

在空中後空翻的造型並不是模糊化特效,而是用了一個黑色輪胎加上黃色頭盔面罩的積木組合代替。

這種看似多此一舉的細節讓樂高粉們手搖心顫的同時,也體現出樂高電影團隊的創造力和匠心

當然,讓電影如此地還原真實的樂高積木,也是為了能更好的賣玩具啊!

可如果說一部電影僅滿足於餵飽粉絲的話,票房上就有撲街的危險。這部電影能做到人見人愛,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蝙蝠俠。

從以往的作品來看,作為傳說中DC宇宙的「親兒子」,蝙蝠俠的人設一直是開掛般的存在。從一開始哥譚市的法外偵探,到後來他以肉體凡胎制住連超人都沒把握贏的達克賽德。

雖說被打還是很疼的

他永遠都有計劃,永遠都有後招,永遠都是最難受控制和影響的人。

這使他每次都成了正義聯盟中那個力挽狂瀾的存在。

但他孤獨、多疑、冷酷,作為正義聯盟元老中唯一的凡人,卻是其中最沒有人性的。

因為他從不相信任何人。

甚至在DC大事件《巴別塔》中他偷偷設計了反制每一位正義聯盟夥伴的計劃。

《正義聯盟:巴別塔》漫畫封面

對此他的解釋是:正義聯盟中的每一個人的黑化都會有非常可怕的後果,我作為你們中唯一一個沒有超能力的凡人壓力非常大,必須提前採取措施以防後患。

看,心思縝密到連隊友都不忘算計。

也正是強大的心智和黑暗陰沉的氣質,使他一直是DC漫畫人氣最高的角色(就是忽視大超)。

當然,形象越是高大,顛覆起來也越出彩。

本片導演克里斯·麥凱(Chris McKay)談到樂高蝙蝠俠的角色塑造時說到:

當我們退一步審視蝙蝠俠的起源時,發現他為了擺脫父母雙亡的陰影去學空手道,裝成自以為別人害怕的樣子去嚇人,這本身看著有點中二搞笑啊。

於是在他的主導下,我們熟悉的那個高冷的黑暗騎士,變成了一個傲嬌缺愛的老頑童。

相比其他作品中永遠淡定冷靜的老爺,電影中的他嘴碎,自負,敏感,愛耍帥,而且更加孤僻

愛自己到就算是回家穿起睡衣還得帶著頭罩。

不想去參加派對,滿地打滾耍無賴。

一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晚上一個人在自家劇院里看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愛情電影《甜心先生》。

這麼萌,這真的不是一個假的老爺嗎?

這種顛覆的核心,就是把英雄平民化正常化,把蝙蝠俠作為普通人會有的弱點展現在大家面前。

他會忍不住向別人炫耀自己的財富和身份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他會無聊的自娛自樂

他會為超人開派對不叫他生氣

就算被人都看穿了他的心思,他胡攪蠻纏也不承認。

憑啥蝙蝠俠不能這樣,蝙蝠俠不是人啊?!不許笑!

這樣的蝙蝠俠,其實除了人設崩壞而讓人感到滑稽之外,我們更多的是共情後的自嘲

這不就是我們么,那個需要別人愛卻傲嬌,遇到挫折需要安慰,取得成績需要別人肯定的模樣。

這還挺可愛的,但也有點幼稚和可笑不是么?

相應的,本片最大的反派小丑也變成了一個脆弱,愛鬧的主兒,炸了整個高譚市不過是為了讓蝙蝠俠承認他是自己的第一反派。

這種對於諾蘭版《黑暗騎士》中二人關係的進一步浪漫化處理,讓宅男腐女都被萌的一臉血。

最後倆人互相說著「我恨你」的時候,畫風直接就轉檯成深夜八點檔了!

但是,這種人物顛覆雖然受到了觀眾的認可,也一定程度的削弱了蝙蝠俠人物形象本應該有的複雜性。

比如我對這部電影想通過強行治好老爺的孤僻來教小朋友團隊協作這一點並不感冒。

蝙蝠俠作為一名凡人英雄,他對死亡、恐懼、失去有著其他角色難以企及的認識。除了自己的雙親,他也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夥伴,甚至親生兒子為了他的信念犧牲在自己眼前。

「五代羅賓」達米安·維恩之死《貓頭鷹法庭》

強行要求這樣的一個人去接受他人的幫助無疑是殘忍的。

因為他不想再失去任何一個他在乎的人。

作為一個電影觀眾,我非常欣賞樂高在人物塑造上的顛覆性嘗試,可作為一個蝙蝠俠粉絲,看到這裡還是會有一絲心痛的。

但是對一部面向全年齡的商業動畫電影來說,除了好玩,我們沒必要要求更多。

其實《樂高蝙蝠俠》的成功替我們美漫迷們印證了一件事兒:DC如果學著漫威玩起親民搞笑風,口碑應該也會不錯。

對於商業大片來說,角色人設是否討喜對於觀眾是否喜歡這部電影至關重要。看看對面家的漫威,從鋼鐵俠到蜘蛛俠,雖說個個神通廣大,但也幽默可愛,身上還帶有普通人擁有的小缺點。

這種更加親切的人物設計無疑更容易吸引非粉絲觀眾的目光。

反觀DC,自從諾蘭的成功後,似乎認為只有暗黑風格才是逼格更高的玩兒法。可惜扎導不是諾蘭,深沉那真不是隨便能裝出來的。

就是個爆米花電影的命,操著藝術片的心,做出來的很可能是敘事混亂,人物不討喜,粉絲路人口碑兩極化的電影。

當然,這不是DC與漫威唯一的差距。

自從2011年的《綠燈俠》的失敗,DC的步子越邁越大,但是蛋也越來越疼,眼看被漫威越甩越遠。

風格人物不討喜固然是一個原因,但其中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商業電影的項目管理上

好萊塢向來推崇製片人中心制,尤其是商業大片,需要調配的資源無比龐大,耗時長達數年,製片人的表現通常是電影項目成敗的關鍵。漫威工作室製片人凱文·費吉曾經表示,他為了《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調配明星檔期的那些事兒就能寫成一本書,商業大片的繁雜程度可見一斑。

漫威影業總裁 凱文·費吉

自從09年被收購之後,漫威一直作為一家獨立的製片公司存在於迪士尼內部。由凱文·費吉領導的漫威工作室擁有和迪士尼影片平起平坐的地位。所有的項目由自己來規劃拍板。迪士尼高層除了讓商品部門參與配合賣玩具之外,並不做過多的插手。

迪士尼集團公司結構表 來自「書書」的博客

而DC作為華納旗下的部門,只負責為華納影業提供IP,並無法參與到電影製作的決策當中。由於沒有直接負責DC電影的製片人做整體規劃,朝令夕改,導演和高層之間溝通不暢人員更迭的問題時有發生。

《超蝙》和《自殺小隊》在製作中都曾傳出高層不滿意要臨時大規模補拍和重新剪輯的消息。後期成品體現出的風格不統一以及剪輯混亂問題,難說不是華納的鍋。

因為,至少《超蝙》的導演剪輯版是能看懂的。

標題翻譯:為了更好玩兒,華納兄弟花數百萬美金補拍《自殺小隊》

作為DC的粉絲,我們只希望像《自殺小隊》導演大衛·高耶拿著6周寫完的劇本就匆忙上馬,然後後期大規模重拍的事迹不要再發生了。

畢竟想打敗漫威,不是靠動畫片里喊兩句 Ironman Sucks!(鋼鐵俠爛透了)就可以的!

(完)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另隆重感謝@圓大哩個豆 和小宋對我完成本文做出的不可磨滅貢獻。

另外我們還為這部電影專門錄製了一期電台節目,歡迎大家點擊鏈接收聽啊

什麼電台EP27-這個老爺不太冷


推薦閱讀:

我敢說,國產動畫十年內拍不出這樣的作品
蝙蝠俠里的貝恩為什麼要一直做雙手扣衣領的動作?

TAG:乐高大电影 | 蝙蝠侠 | 乐高LE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