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

《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

整整兩天讀完。 久聞馬伯庸大名,還是第一次讀他的作品。《長安十二時辰》題目簡單明了,時間地點交代的清清楚楚,就看作者如何「螺螄殼裡做道場」。當然,大唐盛世的長安絕非簡陋之地,緊迫的是那區區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是普通人一晃而過的一天一夜,是小說僅有的時間主線。與其說好奇這位「文字鬼才」的文筆,

不如說更加期待欣賞他的故事技巧和敘述方式。

馬伯庸,作家。

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譽。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文字風格充滿奇趣」。

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選第四屆「中國圖書勢力榜」文學類年度十大好書。

《長安十二時辰》的看點首先就是一個「緊」字。時間只有二十四小時,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預示著長安城更加危險一分。小說以時辰為章節名,「巳正」(10點)為時間起點,每半個時辰一章,劇情緊湊,情節推進迅速。

為了提醒時間的緊迫,文中不時會出現對計時器的描寫:「一台斜指天空的銅雀小日晷」、「殿角的水鍾」、「一彈指」、「三十息一回報」等等。各種正面側面描寫都在烘托著氣氛的緊張,情況的危急。

其次,是看人物之間的制衡關係與鬥智斗勇。作者特意設置出一個在天子腳下的萬年縣擔任九年不良帥的人物張小敬,他的官職是「捕賊縣尉的副手」,官位雖不高但因為「分管捕盜治安諸事」,對長安城十分熟悉。

從死囚身份到「假節望樓」可以調動全城兵力,張小敬面對著上方的破案壓力、同事的時刻監視、突厥狼衛的狡詐陰險,以及昔日兄弟女兒的生死未卜……

可以說,這個被押寶的人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點,假如他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揪出幕後主使,那麼整個長安城將會在十幾個小時後墜為人間地獄。於是,上有李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支持信任,下有長安三教九流提供線索,中有同事的全力配合,哪怕面對陰險狡詐、窮凶極惡的突厥狼衛,張小敬也能鎮定從容、勇往直前。(小編:類似於美劇24小時,故事緊湊,時間緊迫,讓人拿在手中久久不能放下)

再次,看的是緊而有序、緊中有馳。

十二個時辰里會發生什麼,能有幾多變化,或許是最能引起讀者好奇的內容。小說按時辰推進,每半個時辰就有新的情況出現,雖然從文字上看內容著實不少,但閱讀感覺上卻毫不拖沓,反而步步緊逼、扣人心弦。

而在無比緊張的情節中,也不乏描繪風景、回憶往昔、抒發內心情緒的段落。

比如第六章中,張小敬在面對姚汝能對他的質疑時,並不正面辯駁,反而宕開一筆,去說穀雨前後登大雁塔以及整個長安城中他所感受到的「活著」。

至此,一個為了全長安,乃至整個大唐江山而拼勁全力的鐵漢柔情、孤膽英雄的內心世界躍然紙上。

路遙知馬力(馬伯庸本名馬力),下筆見功夫。雖然是第一次讀馬伯庸的小說,

但已經被其架構的宏韜大略、人物塑造的鮮明生動、情節的緊湊有序深深折服。

《長安十二時辰》的選題說到底縱然不算新鮮,但有了歷史文化的底蘊,創作上的精益求精,以及作者精道的筆力,這部唐朝版「時間就是生命」顯然已經具備了令人手不釋卷的閱讀魅力。

這本書有許多的角度可讀。 從布局設計看,十二個時辰,二十四章,二十四格燈樓燃燒,如鐘鳴回蕩,每一步環環相扣,每一刻性命攸關,時間被放慢、放大,隨著主角的腳步聲,令人怦然心動。單從這種布局張力看,是親王目前做得最好的一部。

從細節看,可謂做到了十分努力的還原,

從食物的雕胡飯、薄荷葉、油縋子,到上元燈會的諸多傳統,到形形色色人物衣衫、髮飾、語言和稱謂,每一次行動發生的坊名、水渠名、宮名,都可謂一絲不苟,誠意十足。

從劇情看,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案牘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政治伎倆,(紙牌屋中一句話,.Proximity to power deludes some into believing they wield it.

接近權力讓一些人錯以為他們擁有權力)

層層疊疊互相勾連的陰謀秘計,困境暗萌的微妙情意,都被壓縮進一天的時間之內,內容可謂十分充實。

當然最不乏的就是千鈞一髮的絕境逢生,

這一點總體來說主角光環並不比美劇開的外掛大。(突然想起了美劇反擊,哪個主角外掛厲害?)

從主旨看,張小敬,一個死囚,在為使長安城避免可能毀滅的命運而汲汲奔走,

而達官貴人們,懷著各樣的心思,在觥籌交錯中謀劃著權力交換或利益分配(Politics requires sacrifice. The sacrifice of others, of course.

政治需要犧牲。當然,是別人的犧牲。)

鮮明且諷刺。

但,這還不夠,這本書並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一個簡單的二元諷刺。

它構築了一個華麗而龐大的夢境,或者說,一個寓言。關於盛世的寓言。

正如《一步之遙》里,姜文和葛優炮製了一場「花國大選」,兩人在開幕式上吹出了一個肥皂泡,肥皂泡越吹越大,人們翩翩起舞,如痴如醉,渾然不知破滅的危機。

本書的深層主旨,就在於不斷用「一片花飛減卻春」的手法告訴讀者,大唐盛世這襲華麗的袍子上,究竟怎樣爬滿了致命的虱子。(看似龐大,複雜的系統,誰會想到內部竟然不堪一擊)

《長安十二時辰》試圖用真實到極致的細節作為底層,在這之上,搭建一個寓言的舞台,之所以說是寓言,就是因為作者借用了這些真實歷史人物之名、之形狀、之身份,通過賦予他們一個個很可能迥異歷史真實的立場,來演繹、推敲、宣講作者自身某種理念——

好比作者從隔壁劇組借來一群惟妙惟肖的古裝偶人,驅使他們在一個名叫「大唐」的沙盤上進行了一番戰棋推演。這番推演的目的不是還原歷史,也不僅僅是對大唐盛世的哀悼,它的目的,是反思,是警醒,是學烏鴉鳴叫於未然。

「長安城是一匹怪獸,不變成和它一樣,就被它吞噬。」(There is no solace above or below.Only us... Small, solitary,battling one another.I pray to myself, for myself.

天堂地獄都沒法給你慰藉,只有我們自己,渺小,孤獨,奮鬥,與彼此抗爭,我向自己祈禱,為自己祈禱。)

作者借主角之口,揭示了這個「盛世」的種種致命缺陷。

我覺得經濟學曾有一到題,就是火車開過來要壓人的時候,你是坐視不理任由火車壓過一號道的50個人,

還是扳動鐵軌讓它去壓二號道的1個人。

同樣的問題在故事裡不斷出現,每個人都要做出艱難的選擇,

長安的黎民百姓和友誼和道德不斷產生衝突,而答案只能有一個(From this moment on, you are a rock. You absorb nothing, you say nothing, and nothing breaks you

從這一刻起,你就是一塊石頭,萬物不侵,一言不發,堅不可摧。)

作者:Mr. Liu. 編輯:GhoSt. BingFeng

轉載請表明出處,謝謝,第一次發布,如有錯誤,請告訴我,也感謝大家對本篇文章的建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超品相師的這本書?
我這一生,不問前塵!——《一世之尊》書評

TAG:文学 | 中国文学 | 书籍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