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父母們在孩子的啟智方向做過哪些努力,都是如何「點亮孩子的天賦」的?

點亮孩子的天賦


找對象時找個腦子好的,生的娃比腦子不好的人的娃聰明的概率高。
基因的力量遠大於教育的力量,當過老師的都懂。

正確認識孩子大概在人群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興趣點和擅長的點在哪兒,然後揚長避短就行了。

先了解再培養。

先了解再培養。

先了解再培養。

聰明的父母看得開,願意接受事實,願意樂觀看待問題,給孩子一個快樂放鬆生活環境。就算不成材,也是個人格健全的人,起碼沒有社交障礙。

蠢貨父母看不開,不願意接受自己孩子完美遺傳自己的基因的事實,天天惦記和孩子死磕,妄圖多吃點轉基因食品就能讓孩子基因突變,從而翻盤。

這樣死磕出來的孩子受到的心理創傷是很大的。治不好的話以後也可能會變成蠢貨父母。

教育成果,由天賦、學習方法和教育資源來決定。

我們客觀地看,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就是家長在家庭教育里最大的作用了。

基因那是家長談戀愛時就決定的。

教育資源得花錢買。越好的資源越貴。

同時,恩愛的夫妻關係、樂觀向上鼓勵友善的家庭氛圍、夫妻雙方有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習慣對孩子的耳濡目染,這孩子歪不到哪兒去的。

所以,如果自己腦子和對象的腦子就那樣了,基因改不了,那就砸錢買好的教育資源吧。小孩看得緊點兒,早點培養學習習慣。

同時期望值放低點兒,大家都開心。

說難聽點兒,這種孩子基因里就沒有帶「智」這個東西,怎麼啟?種茄子長不出辣椒來,除非你隔壁住的是辣椒。

至於基因好的那群人,其實不用太擔心。

如果孩子真的是自己的種,天賦也會被發現得比較容易的。上個幼兒園,老師會告訴你:你娃跑得比較快,你娃反應迅速,你娃集中力好,你娃手工細緻,你娃學唱歌學背兒歌快,你娃學做操和跳舞快,你娃想像力豐富,你娃創造性強,你娃算東西快。

這種發光比較早的金子,全面發展倒是最適合孩子的。接觸更多的東西,TA會更聰明。

鼓勵TA多思考多體驗,然後自己選擇。

不過發現了想要發展的項目後,一樣是儘可能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不浪費天賦。

只要不在孩子不擅長的項目上死磕的話,這孩子多半也歪不到哪兒去。

單身狗注意一下,你的另一半的基因和階層,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決定了孩子的天賦和教育資源。

早明白早好,以後少煩惱。


那年我們30剛過,迎來了自己的孩子。也算心智身體都成熟了。

給她嬰兒床邊布置了花花綠綠的東西。逐步開啟她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看各種東西,忽東忽西,頭跟著物體轉動。聽各種聲音,大小,音樂悠揚頓挫,和她說話。聞各種味道,牙膏味,花香味。嘗各種味道。觸摸各種物體,光滑,粗糙,大小,冷熱。

用她的手拉你的手指,用她的腳蹬你的肩膀,鍛煉她的手勁腳勁。

每天抽時間抱著她出去看風景。和她說話,告訴她物體的名稱。聽不懂也可以互動。摸摸樹葉,樹皮,樹根,聞聞花香。抱著她離你的臉近,可以互動,可以看見表情。千萬要抱著,坐在嬰兒車裡完全沒有這個效果。否則你看你的景,她看她的景。

時間一天天過去,孩子一天天長大。會吃飯了,會走路了,會說話了。

1 說話

重複的教她一個詞,讓她跟著學。

單詞完整的說。比如吃飯睡覺直接說吃飯或睡覺,而不是說吃飯飯睡覺覺,免得長大了再糾正回來。

糾正發音。有一次她把停車說成醒車,我指著一個玩具車說那是停車,不是醒車。

讓她跑腿傳話。你告訴她一句話,讓她給媽媽複述,難度逐漸加大。又動腦子又動嘴。效果難以想像的好。還可以加入數字,傳遞物品。

耐心的聽她說,也讓她耐心的聽我們說。從小就教她書面語言,在家模擬課堂發言,上學時進入狀態快。

2 讀書講故事

半歲左右,就給她講故事,每天講,每天睡覺前講。慢慢的就變成讀書,一直讀到小學三四年級,甚至更大年齡。但是後來就變成讀報讀雜誌,讀好文章,講電視里的新聞。以節省她的時間。並且也有互動。她不認真聽了,把故事主人公讀成她的名字,她意識到了就認真聽了。有時候還讓她複述故事內容,加深理解記憶。細微的差別也讓她區分,例如,有一次問她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娃還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她思考了10秒鐘,答,我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很小的時候)。上學後晚上陪她組詞,成語連接,造句。

3認字

陪她看書時慢慢對字感興趣了,一面讀,一面認,做了一些卡片,寫上字,讓她組合成句。上學前就認了幾百個字,一般的書也會看了。可能算是贏在起跑線上,小學初中很長時間都可以不做或少做作業。

4做遊戲

小時候玩沙子,玩土,玩水。提供條件,做好防護,圍上塑料薄膜圍裙防止濕衣服。

給她作了一把竹製飛龍神劍,配上刀鞘,背帶,十分神氣的在小朋友面前顯擺。

冬天給她用氣球凍了一個大冰蛋。

養過麻雀,小貓,蝌蚪,螞蚱,小魚,蝸牛,苔蘚。

以後教她圍棋,國際象棋,還差點迷上國際象棋。為了學校學習只好放棄。

教她撲克,比大小,爭上游,算24點。

5動手能力

找個松木板,小鎚子,釘子讓她往板上釘一排釘子。在一塊碎布上縫一些紐扣。學會包有餡湯圓,做蛋餃。大人做時讓她參與,學會了逐步放手。

6自主權

很小就給她訂了娃娃畫報,動畫大王,少年科學畫報。三歲時就給她配了小書架,有自己的小天地,自己整理的超好。以至於一直書桌整理的相當乾淨整潔。有一次在上海新華書店,三周歲半。我推薦一本國產民間故事畫書,她看中動漫小飛龍書,勸說一陣,她還是堅持要小飛龍書。

7健身

很小把她扛在肩上,倒立,貼身翻跟頭。走獨木橋(大鐵管),5歲時自己敢單獨走過5,6米深溝上的獨木橋。爬塊石砌築的斜坡。爬山,下海學會了游泳。跑步跑過男生。

從內地大城市到濱海小鎮再到沿海四線城市。她一路走來,一個外來的女生,憑著優異的成績,在各個學校一直沒有受人欺負和歧視,從來都是自信滿滿。繼而走上魔都的985高校,走上發達國家的博士博士後講台。小時候的教育特別是學齡前的教育功不可沒。


謝邀。

以我3歲-5歲,以及女兒0歲-2歲的經驗看來。

我自己的血統中,點亮孩子天賦的核心,就是

媽媽講故事,爸爸帶孩子玩。~~~當然,前提是媽媽得有文化,會找好故事,會演繹;爸爸有才識,有追求,玩出花來。

例子時間:

1 我小時候,我爸爸天天在家研究電學元器件,後來還整了個586.,同時我還受各種賣四驅車的動畫片的影響。

於是我就和我爸一起攢車纏馬達玩,一起學QBASIC,一起玩PC的遊戲等等……所以我6歲就能造乾電池,小學中學大學的電腦課我都可以不用聽。

雖然我成年後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和電有關的這些玩意,但是這些技能還是隨著年齡升級了……家裡的電路出問題也好,空調壞了什麼的,我都自己修……比較蛋疼的是,我媳婦覺得是個男人就該會幹這些,我的朋友幾乎沒人會用烙鐵啊,湊……可能和我在一塊時間太久影響了她對客觀世界的判斷吧?

2 我的媽媽則會經常給我講各種故事和科學知識,從傳統童話到科幻小說,從野草藤蔓講到浩瀚宇宙,而且每天都有新內容。

這勾起了我對科學,對文明的極大興趣,也讓我到進入社會前,永遠都能閃著光的解答大千世界的各種問題。

然而遠超大多數同齡人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身體素質讓小學的我對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負面的評價,視之為螻蟻。這個狀態持續到進了天津一中之後,在初中大家勢均力敵,到了高中我就被智商碾壓了。這才讓我收斂……這個過程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因為我媽一直教育我要低調內斂謙遜,而真正改變我的並不是說教,而是牛13的同學。

換到我女兒這邊

1 1歲3個月走路都走不利索了,就學我,坐鋼琴凳子上彈啊彈的……現在2歲,會說點話了,經常沖我招手「爸爸~~~~乃乃乃(來來來)」,"剁(坐)!」「盪(彈)!」然後就開始「筐擊筐擊」的砸琴。

有時無聊了,我就問「和爸爸學畫畫好不好?」「不哎」「那,和媽媽學跳舞好不好?」「不哎」「哦~跳舞也不學啊,那鋼琴呢?」「(用力點頭)」。

雖然還不能看出天賦,不過我天天和她一起玩這個玩那個,她就喜歡和我彈琴,我想可能真的她會愛上鋼琴也說不定。只是,這根本算不得我的特長,比我強的人太多了,我也就樂理比較拿得出手,可她那麼小的一隻,要怎麼理解複雜的樂理呢?

還是先引她入門吧,總比和那些女人一樣除了包包化妝品外一無所知的強。

2 她也愛聽故事。她喜歡發卡,家裡存了一個插了小國旗的發卡,有天她洗腳腳前,臭美的戴在了頭上。

我教她說「國」,「GO」,」旗「,「氣」,一邊給她搓腳,我一邊問:「寶寶,你知道國旗是怎麼來的嗎?」閨女搖頭「晚上別給她說這個」媳婦推了我一把,然後給閨女擦了腳,起身抱起她向客廳走去。閨女倒是一臉期待好像要聽我說什麼。

我沒理孩子媽,湊近了寶寶,用手比劃著說:「以前我們居住的土地上,有數不盡的怪物,天也一直是黑的,然後有一群英雄,他們保護人類,打敗了這些怪物,又用光劃破了黑暗,所以才有了今天我們的世界,所以我們才有這麼多好玩的好吃的。」

寶寶聽的很入迷……她確實沒聽過這種英雄的故事,一直陪著她的都是巴巴爸爸,米菲兔之類的。

我看寶寶竟然能接受而且很痴迷,於是我又接著說:「而這些英雄,就是我們的祖先,是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我們是英雄的後人,我們要和他們一樣勇敢」寶寶開始點頭。「所以我們製作了國旗來紀念他們,寶寶明白了嗎?」

這個故事應該會改變她的一些認知吧~我覺得 ,各種各樣的故事,一定會從各個角度雕琢她的品行。塑造她的人格。培養她的愛好。

回到論點,我認為,孩子,至少我家的孩子,都真的需要聽媽媽講故事,和爸爸一起娛樂。我們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將大千世界展示出來,把這海量的信息,引導進她的小腦瓜,她自己就能分辨自己的喜好,開啟自己的智慧,讓大腦的能力,如同被引爆的炸彈一樣爆髮式成長。

父母,既是孩子成長的引線,也是被效仿最多的對象。我們身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品味和社會階層,還要在孩子面前展現出來,讓孩子臨摹學習,也讓她成年後可以作為「人」活著。而活出人樣,比什麼都重要。

我廢話這麼多……也是閑的不行,明明是孩子媽講故事多些,我卻光說自己……


家長能夠提供「孩子憑興趣和天賦想學什麼,我就可以花充分的錢和時間讓他/她去學」的物質環境。

並且有「不管別人家的孩子在學什麼,我都不眼紅,只要我的孩子真心喜歡,我都全力支持他/她去學」的心理狀態。

在孩子開始學習一項興趣/特長以後,抱著「不打擊孩子積極性、不壓迫、不比較,陪孩子一起學習一個東西,共同探索其中的樂趣,而不是把孩子丟給老師就完事」的態度。

具備以上三點,就足以啟迪一個孩子的天賦,並且給他受益終生的童年學習經歷。

什麼?你工作忙?你脾氣不好?你沒辦法投入那麼多時間精力?

你要培養一個天賦過人的非凡的孩子,就需要明白,這樣的孩子必然出自於非凡的家庭,也必然對家長的心態、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


謝邀。

單身。

為了不啟智專門去教了高中,圖的就是已經啟過智了好溝通……


蟹妖。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性格取向,向有助於他社會化的方向引導;預測他可能的就業方向,並引導他多學習相關的技能;以幫助它多了解成年人的職業,鼓勵他的每一個職業理想,並幫他分析其可行性。


瀉藥~

答主單身漢!純爺們!

但帶過親哥的兩個娃~

啟智教育我認為並不是3歲到學前班年齡段,而是普遍從6-8個月開始!

幼兒6個月左右的時候是憑氣味認人的,也就是說你披上他(她)麻麻的衣服、或者幾天接觸之後可以輕鬆抱著他(她)跑路!

而8個月之後小傢伙學會認人了,麻麻不在或者長期帶他(她)的長輩不在,會一直哭鬧不停。

這個時候就可以與小傢伙互動遊戲了~

比如粑粑抱著小傢伙,麻麻躲在粑粑背後跟小傢伙捉迷藏~

比如將小傢伙喜歡的玩具當著他(她)的臉藏在被單下面,玩找東西的遊戲~

比如小傢伙看粑粑的時候跟小傢伙說這是粑粑,看麻麻的時候說這個是麻麻~

小傢伙們普遍在8個月左右開始辯認周圍的物品,雖然學會表達它們的能力要稍後一些!

這個時候如果一直採用普通話+英語的日常對話,那麼恭喜你~

想要教育出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小傢伙,首先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言傳身教中杜絕不良習慣!

你非要整天抱著小傢伙打麻將,那麼三歲左右你就可以讓他(她)上台打麻將。你非要抱著小傢伙旁若無人的侃大山,長大後吹牛編段子也不在話下。

小傢伙們是有樣學樣的,你怎麼做,他就會認為跟你一樣做是對的!

比如在我眼中長歪了的大侄子,從小在普通話環境下長大,家鄉話不會說,普通話流利無比!

被我父親大人帶去打麻將、撲克,字母沒有認全就認全了麻將牌、撲克牌~

你欺負誰,小傢伙就跟著看不起誰~


父母們對孩子的未來有著各種美好的期望,在「點亮孩子天賦」方面,應該在一種包容的價值觀之下,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發展。

Diverse

society多元化社會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得主娜塔莉·波特曼 ( Natalie Portman ),這個擁有完美顏值和演技的女神,還是一個哈佛學霸。她出身於非常重視教育的學術家庭,從小學到高中,波特曼幾乎每門功課都是A。當她提出想當演員時,父母很震驚,也深感擔心,但父母最終還是尊重了她的選擇。

對於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娜塔莉·波特曼充滿了感激,她在哈佛演講時說道:「I started choosing only jobs that I』m passionate about,

and from which I knew I could glean meaningful experiences. 我只找能讓自己有激情的工作,我知道這樣我才能獲取更多有意義的經歷。」

What

did educational experts say about interest? 教育專家如何談論興趣?

美國頂級學校哈克學校 ( The Harker School ) 升學部執行總裁 Mr. Joe

Rosenthal 在vipjr?上海陸家嘴總部演講時就提到:「要及早認清孩子的興趣所在,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真正感興趣,並願意為此付出持久激情的事物。」

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哈克學校培養出了眾多在不同領域「獨闢蹊徑」的人才。有在5年級修完中小學階段所有數學課程,被學校送去哈佛大學上課的數學專才;有在11年級時就將自己所開公司賣出2億多美元高價的商業天才;國際知名的華裔設計師 Alexander Wang 也是他們的學生……這些 「偏才」之所以成為「天才」,都離不開家長「點亮天賦」時,根據孩子自身的興趣,不斷地鼓勵和引導他們找到真正感興趣的事物。

培養「偏科型」專才,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孩子天性,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潛心發展,從而在特定領域達到專家的水準。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可複製,能夠讓孩子保持天性,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那麼,家長究竟應該在孩子的啟智方向做哪些努力,找出他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呢?

1. Increase self-knowledge增強自我認識

青少年有很大的潛力和不確定性。因此,在早期的規劃中,與其強加一些期望,不如幫助孩子挖掘自我特質,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對於將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評估,比如 MBTI 職業性格測試等等,結合將來的就業前景,綜合考慮以下個人因素進行選擇:

2. Provide resources and

connections 提供資源和聯結

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了解不同職業的發展情況,家長們可以提供資源和機會,讓他們接觸到 diversity (多樣性)的魅力。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site visit (實地探訪),帶孩子走進現實的工作場景中,看看圖書館、醫院、公司或消防站是如何運作的,與各行各業的職業人士交流,了解 behind-the-scene stories (幕後故事),讓他們發現自己的

role models (行為榜樣),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目標並獲得長足的動力。

3. Take a step back 退後一步

爸爸媽媽或許已經意識到,世界飛速變革的同時,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有局限性。在孩子建立了一定自我認識和自信心後,是時候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的方向了。比如在選擇興趣班或者專業時,尊重他們內心的需求和興趣,讓他們學會自己去分析和取捨。家長們可以讓位,激勵孩子向前一步,探索更廣闊的空間,形成更加積極自主的態度,在自己選擇的方向上不斷精進。

點亮天賦,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個人意志,鼓勵他們的多樣化發展,這樣做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無限的潛力,還能讓他們明白: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有夢就能實現!)


感覺都是老爸老媽無意中做的。

1. 3歲時字都沒認幾個就教我背三字經。(學會最基本的道德觀念,並以身作則)

2. 也是3歲就開始教數字,教數的加減法,大一點以後就開始教九九乘法表。然後買了幾本速算練習冊給我沒事就寫來玩。

(可能這個直接導致以後大學七繞八繞最終還是學了數學......)

3. 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以後會時不時問我幾個英語單詞是怎麼拼寫的,每天早上都放英語磁帶。

(然而初中以後就沒有了所以英語一落千丈...)

4. 買了一個中國地圖的海綿拼圖,讓小時候的我沒事就拼著玩。

(這個在後來初高中學地理的時候派上大用場了)

聽老爸說過,爺爺奶奶也是這樣教他的,不過他沒有教我珠算,因為在我小時候計算器已經很便宜和普及了,不知道算不算啟智呢。


這個問題我有話說!

培養秘訣就是!

及早發現!!!提早發展!!!越早越好!!!多管齊下!!!百花齊放!!!不限方向!!!

其實我只是開個玩笑。

以上都不是重點。

人的天賦可以有很多,尤其在幼年時期,孩子會表現出豐富的好奇心、強大的模仿力和學習能力,大部分孩子都會在某一個或者幾個方面表現出優勢。但是只有極個別的才能真的把天賦轉化為後天的一門技藝,只有小部分的的孩子可以把幼年時期智力和天賦的優勢轉化成人生優勢,為什麼呢?

因為大部分的家長忽視了最重要的兩項開發,信心和自控。當老師以後,看過教過帶過這麼多孩子以後,我對這兩點的體會比以前更深了。

家長該怎麼做呢?

第一愛孩子!

第二要以身作則!

具體解釋一下:

一、培養信心

對於孩子,信心是一切的基石。父母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應該是凌駕於一切其他培養之上的。只有孩子對於自己和外部世界有充分的安全感,ta才可以正常健康地與外部世界、他人、以及自我進行互動。

信心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家長的愛。孩子需要明確知道自己是被珍視的,是被愛的,是有價值的。而父母最能夠向孩子證明愛和重視的途徑就是「陪伴」。

陪伴意味著花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聆聽交流和活動。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看電視聊天,一起學新東西,一起做飯,一起計算家庭開支,一起玩遊戲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毫無技術含量的東西其實意義非凡。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給孩子報興趣班,最好和孩子一起,坐在孩子邊上,而不是直接把小孩丟給老師。

舉個例子,我七年級班上一個男孩是全校spelling bee的第一名,他的辭彙已經基本是大學水平了,我當時很驚訝,我問他為什麼你辭彙這麼厲害,他跟我說他特別愛看書,小時候他的媽媽每天都給他讀書,等他識字了他們一起看一起聊看的書,現在他的媽媽和他會一起讀書給他的小妹妹,還會一起周末去圖書館做義工讀書給小朋友或者是去養老院給一些寂寞的老人聽,家裡儼然是一個book club的節奏。對於這個環節,家庭環境確實非常重要,所以有的答案說找一個才智出眾的人孕育下一代才是正解也是有道理的,確切地說,想要一個優秀的孩子,擇偶要找有精力能力和責任心為孩子提供優質陪伴的伴侶。

PS:過程中要注意正確的引導模式。多表揚多交流,多表示信心,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培養自控

信心可以給我們一個好的起點,但自控力才決定終點。一個缺乏自控的人是無法真正成就的。輕度自控缺乏會表現出拖延症等問題。比如小孩作業拖著不做問題拖著不問,成年後有困難的工作就拖著不做或者婚姻中的問題選擇忽視拖延直到拖不住了只能離婚。重度自控缺乏表現為做事大多數臨時起意半途而廢、極度情緒化甚至暴力傾向等。這就是為什麼最聰明的孩子不見得是第一名,最有才的也不見得能成為大家。

孩子自控力的培養同樣在於家長。想讓孩子學會自控,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因為孩子永遠會先模仿自己的家長。

信心和自控都培養好了,後面的具體才能的培養就是指哪打哪啦~


謝邀,感覺要先挖掘孩子的興趣,再去有效地引導。

不要認為你喜歡什麼,孩子就一定喜歡什麼,我經常就是認為我愛看書,孩子也愛看書,給她買了很多,她卻只對積木有興趣。


其實吧,與其問如何點亮孩子的天賦,不如問問你自己你當年上學成為優秀學生了嗎?工作後成為行業精英了嗎?再不濟成為優秀員工了嗎?不提工作,那麼自己有什麼業餘愛好能達到拿得出手的水平?

如果你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見過世面、有條件自主學習各種東西的成年人自己都做不到點亮自己的天賦,那麼,怎麼讓一個未成年人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呢?既然叫天賦,那麼自然是你的基因遺傳的啦。

我個人感覺,孩子的能力的發展,和他大腦硬體密不可分。就拿養小寶寶的經歷來說,就很明顯~~硬體沒發育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一些簡單的事情怎麼教也教不會,各種努力都白搭。硬體發育到了,寶寶忽然就會做一大堆事情了,以至於我經常被嚇到:艾瑪,這誰教的,怎麼會的?

所以也很容易理解,為啥上學時班裡有的好學生不怎麼努力都考很好,因為人家cpu好內存大什麼硬體都好啊,跑起程序來當然容易,普通人的cpu吭哧吭哧半天也跑不快。我不是宣揚硬體好就是萬能了,後天不培養,等於一個超級高配置的電腦裝個DOS系統,什麼軟體也不裝,也沒法用對吧。

要是祖傳了個破cpu怎麼辦?那就不要好高騖遠,根據硬體努力裝些對性能要求不高但有用的軟體,盡量讓電腦變得實用,才是目標。

至於怎麼裝實用的「軟體」,還是因材施教吧,多嘗試,篩選出感興趣的方面,興趣大,才不容易被逼著學,學得跟受罪一樣。

怎麼更好地幫助孩子發掘興趣,我想首先家長自己得開拓眼界,提高能力,還是得看家長自身能力,所以自己先把自己培養成全面發展並且有條件供孩子去學習的爸爸媽媽吧!別說靠老師啊,一個老師還教出百樣學生呢,就算想找好老師還得買學區房呢。這也是鴻溝越來越難跨越的原因。極端地說,比如孩子顯得對編程感興趣,要是爸媽窮得揭不開鍋,電腦都買不起,爸媽自己是文盲什麼都不懂,更別說指點學習了,那怎麼開發孩子天賦?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夢。所以爸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是知識還是經濟。

總之,要做符合自己能力的事,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水平,然後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再去和孩子一起學習吧。不要焦慮,不要以為自己孩子比別家聰明,是潛在的天才~這幾率比踩狗屎還小~想想那些曬娃狂魔吧,哪個不是覺得自己娃好可愛好漂亮好聰明,在別人眼裡呢?大概是好醜好笨好熊。。。。

以上寫得亂七八糟,可能有些不科學的地方吧。但是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想法而已。

題外話,我忽然想起一個cpu差的例子

我曾經有個小學同學,留級三級留到我班裡的,我清楚記得,當時我三年級,她讓我教她數學,當時就無語了,毫無辦法。她說1+x=3,x為啥等於2?我說,就是1加多少等於3的意思啊,她說,不懂。我說:1+( )=3,括弧里填啥?她說2。我說,對啊,你把x就看成是個括弧,你往裡填個數字啊。她說:不懂。我說,你就當這裡的x是個括弧啊!她說,不行,x怎麼能當括弧?不懂。三年級的我基本要吐血了。

後來初中畢業她就沒有收到任何學校、比如中專技校錄取通知書,就跟她哥學手藝去了。我估計每個老師都會抓狂吧。這真不是讀書的料。。。。

這個姑娘結局很悲慘,我估計跟她智商不無關係。


謝邀。當一位無為的父母


嚶 說個我爸媽的

小時候我爸媽工作比較忙,沒什麼時間管我,家旁邊有個書城,很大很大,什麼書都有,可以點杯飲料坐著看書。

於是我幾乎所有周末所有假期都待在書城裡,有零花錢就點杯飲料,沒有就縮在落地的大書櫃里(當年瘦?( ˙-˙ )?),一呆就是一整天,早上進去,晚上關店了出來。

那些年我看了非常非常多書,一開始是普通的淘氣包馬小跳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麼啊之類的,後來這個年齡段的書看完了,我就開始看別的年齡段的,言情小說啊,世界名著啊,文學小說啊,甚至養寵物的指南,烹飪書籍,書法作品,又沒書看了,就看散文啊詩集啊。總之就是什麼都看,當年小,對什麼都好奇,所以也不挑書,一天可以看好幾本。

當時的我只是覺得去書城好舒服,而現在來看,這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1閱讀速度,從小學開始我的閱讀速度就幾乎遠快於同齡人。

2理解能力,無論是和別人說話的理解能力,還是書面上的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直覺。

3於是我的語文成績從小到大都非常好,而且是在我幾乎沒怎麼讀(精力都用來補數學了...)的情況下,小學的改錯句對我來說就是理所應當看一眼就知道哪裡錯了,閱讀理解我一般都可以感覺出作者想說什麼,到了高中詩和古文我也幾乎不需要逐字逐句分析,相信直覺就可以。作文也一直很好,常常看到一個話題就會覺得有話可說,而且表達能力也比較強。中考高考語文成績分別為140和130。

4甚至還影響了我的英語成績。因為英語的完形填空與閱讀理解,經常是外國的雞湯小短文或者是國外名著節選,而我幾乎看了比較有名的所有雞湯合集和大量的名著,所以經常看一半我就知道是什麼故事了,英語看懂了基本也就不會錯了。

5大量的知識儲備。雖然看了很多書會覺得自己沒記住什麼,但它們是實實在在的會成為你的一部分的。你只會在突然出現某個場景,突然聽到某句話,突然看到某段文字的時候突然發現,哇這好像我曾經看過的一本什麼什麼。而且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也會有很多話說,聊什麼都能接上。

6還有一個是靜的下心的能力,由於有這段經歷,加上學習了10年的鋼琴,我很坐得住,專註力很高。這幫我在高二開始從二本一直努力直到最後考上浙大。

所以,無論天賦如何,我覺得讓小朋友從小接觸書籍,接觸故事,接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很多只是中,孩子可以慢慢地自主地建立自己初步的三觀,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學會向外界接受知識,然後更好地像題主說的「點亮天賦」


不知道為什麼要邀請我。我一直相信,孩子天生就比成年人有天賦的多。家長要努力的,是不要壓抑那些孩子已有的天賦,而且更加要努力的,是抑制自己給孩子強加『天賦』的慾望。。


我覺得「不阻攔她」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一開始我父母就對我說你成天不好好學習就知道玩電腦 玩電腦有什麼出息之類的 我就寫不出下面這些話了

-------------------------------------------------------------------------------------------------------------------------------------------

作為一個女兒回答這個問題感覺怪怪的●▽●

我問過我父母這麼多年你們覺得我哪方面算有點天賦 她倆一致認為是電腦

小時候愛玩 她倆看也沒影響我學習就讓我玩 我也不上癮 說玩多久就玩多久

我玩遊戲少 比較愛看怎麼優化電腦 出了什麼問題去解決 喜歡研究電腦

比如小學剛買電腦的時候思考為什麼C盤裡有辣么多東西為什麼別的盤都沒那麼多 於是我們把它刪了吧(^。^)y-~~

不知道音效卡顯卡是啥就直接卸了 然後就秒懂了在裝回來(ˉ﹃ˉ)

那會的思維就是 隨便弄 大不了做系統嘛 再大不了拿去修嘛 父母也允許我這麼作 當然也有我直接玩脫了修不了去找大神的 搞到後面修電腦的哥哥都說你家電腦咋成天出問題^*(- -)*^我家電腦也夠慘╮(╯▽╰)╭

有啥不會就上網找解決方法 後來同學的電腦有問題我基本都會修了 不會了在找辦法

後來自己蠻開心的是自學了PS PR AE這些軟體 沒想到自學的竟然都賺到錢了!

再後來覺得代碼蠻好玩的 繼續學 越學越覺得好玩 跑完一圈的感覺真爽!!!

於是就決定這輩子做只快樂的程序媛了

感覺這輩子所有的天賦與興趣都給了電腦 以至於別的什麼興趣都沒

最後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父母覺得女孩子不能做程序媛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