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男性為什麼不再追求女性?因為愛情消亡了

但凡是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尋求配偶都需要三種安全感:一種是性慾,一種是依戀,第三種是經濟。本來在一般的情況下,依戀的需求應該是最大的——這樣才叫愛情,才需要去追,可是現在「依戀」這樣的供給品已經提供得越來越少了。

以前為什麼會有男追女的現象?因為社會保守,性慾難熬;更因為社會階層斷裂沒有那麼嚴重,導致精神上的需求成為主要的矛盾之一。但現在的條件下,一套房子往往成為某類群體奮鬥的終生目標,嫁娶成為了上一代人的奮鬥水平和下一代人養育水平的綜合考量,簡而言之,一套房子,三代人的人生都被濃縮進去。在看看現在社會階層,流動堵塞的嚴重性,你就會知道婚姻簡直是三代人的大事。

而這種情況下,男性娶女性的性價比無限制的降低。

首先,是由於財產方面的不對等導致的。社會理所當然要求男性花費上下兩代人的財力去買婚房買車,而社會給女性的義務只是要求「生殖」來交換。說句難聽的,只要身體健康的女性都能夠生殖,而足夠有財力在北上廣一線城市買房買車的男性卻少之又少。學過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價格靠供求決定,這種交換其實是極其不平等的。

而且消費主義至上的今天,廣大男性同胞如果要提供給女性物質需求,自身的生活水平就要降低得極其嚴重。即使是沒有戀愛關係的同工資的男女,他們的消費習慣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知乎上已經討論過很久了「應該嫁給門當戶對」以及「鳳凰男多麼討厭」的政治正確,尤其是不同消費水平不可以在一起的政治正確。所以同等經濟水平的女性幾乎一定要找到財產上比自己高好幾個等級的男性來維持或者提高自己消費水平。

所以階級低的男性不用追,階級高的男性也不用追。只存在瞧不瞧得上的問題而已。

當然,這個財產權利義務不對等並不只是男性導致的,還有性別歧視、國家政策的干預存在,總之情況至此,男性的大山是壓上了。

其次,是精神文化方面,以及「中華女權主義」導致的權利義務理直氣壯地不對等。之前勝傳相親要看對方關注的微信號即是如此。咪蒙小姐的微信號是廣大女權癌愛好者每日必讀的佳品,在消遣之後的刻板印象也種下了——老娘就愛睡小鮮肉,就愛錢,怎麼啦?

愛小鮮肉沒有錯,問題在於小鮮肉的顏值並不代表一切。老臘肉的努力,奮鬥,演技等指標在顏值面前不堪一擊,就如男性的其他優點在顏值面前不堪一擊一樣。

是,男性喜歡顏好的女性,女性也喜歡顏好的男性,但你見過什麼時候一個群體把顏值抬高到這種位置並且公然宣揚了?到了「腦殘」的程度,當然會使得很多沒有顏值而奮鬥在房車的男性感到極其的不平等。

你看,房車又供給你,結果你只喜歡臉,喜歡生活情趣,喜歡消費。我那麼努力幾十年,都為了什麼?

這就是那個高贊答案為什麼女性不愛理他的原因——其實他一點也沒有做錯。

最終,導致了依戀這一因素幾乎無人問津——也就是愛情的消亡。依戀這種以前的硬通貨,彷彿不需要了。

理性的人都知道,十年的感情在如今的社會經濟面前有多脆弱。尤其是在一個正常的女性在接受了消費主義和中華女權主義的洗腦後,而男性還在奮鬥期,家境還不太好的環境之下。

而早在20多年前,房價、消費主義還未在社會如此頻繁出現的時候,感情是什麼樣的呢?是第一位的。

所謂車馬很慢,一生只愛一個人,因為依戀對二者共同生活的貢獻,實在是佔了最大的比重。而現如今,一個人要想生存得好,除了二代高枕無憂之外,依戀根本不算什麼。

李銀河曾說,未來婚姻終將消亡,其實我認為即使婚姻消亡,也會帶來新的不平等,此時名義上的「三妻四妾」偏向於哪個階級,自不待言了吧?

最後我只想說

我們生活在一個精神極其匱乏的時代。這種匱乏貌似看起來價值觀多元,其實只有一種價值觀;看起來有千百條路,其實走得通的只有一條路。

ps:有些人樹了一個靶子準備打,但是閱讀理解能力不行。我的意思是,這種物質換生殖的潛意識已經不斷影響社會,並且都快成潛規則了,但作為一個男性,我對這種情況難道是贊同的嗎?我明明是反對的。怎麼我挑明了這種現實,有些人就要蒙起眼睛來「哎呀我沒看見」,「我身邊的女孩不是這樣的」所以就覺得不存在?你沒看見不存在的事情多著呢。

如果有不看房車,只看你個人的性格和人品,只強調感情就可以走入婚姻,婚後一起奮鬥還貸,這種妹子請給我來一打。當然,願意心平氣和地養我也行。

而且,這種現狀不是單單由女性造成的,也不是單單由男性造成的,愛情的土壤被重金屬污染了,每一塊硬幣都有責任


推薦閱讀:

「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句話何解?
橡樹資本 (Oaktree capital)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如何看待證監會嚴控定增,不允許跨界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
無間道名句: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是社會真實寫照嗎?

TAG:资本 | 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