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數字化轉型避無可避,傳統金融業如何「乘風破浪」?

20年前,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的眾多預言已經在今天成為現實,他認為,數字化生存既是一種社會生存狀態,還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事實上,數字化生存不僅適用於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同樣適用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0年後的今天,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傳統行業不得不做的選擇,在金融這個天生就與數字化密切相關的古老行業更是如此。尤其在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日漸崛起之後,傳統金融行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感逐日遞增。不僅如此,傳統金融業更需要通過推動數字化轉型戰略,順應客戶消費和行為習慣的變化,提供更加便捷、貼心的客戶體驗。

正如第三方分析機構IDC所認為的那樣:數字化轉型是中國金融行業的必經之路,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和社交媒體為代表的第三平台及其基礎之上的機器人、3D列印、虛擬/增強現實、物聯網、認知系統和下一代安全等六大技術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

這些新ICT技術的湧現和應用,必將重塑傳統金融業。那些率先覺醒的傳統金融巨頭則有望通過積極應用新ICT技術,逐步完成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科技時代的新巨頭。

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傳統金融業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

關於數字化轉型,IDC曾經對2000位跨國企業CEO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67%人認為,截止2017年底,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所在企業的戰略核心;預計到2018年底,全球有超過50%大型企業將擁有完善的數字化轉型戰略。

如此多的企業選擇數字化轉型,歸根結底是為了在新的競爭形勢和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獲得更加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而數字化轉型,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加快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和創新,還能幫助企業增強對於未來的洞察力,實現更加科學的企業決策和發展。

對於傳統金融業來說,這樣的數字化轉型趨勢同樣不可逃避。在華為聯合德勤發布的《數字時代銀行的轉型與重塑》白皮書中,客戶行為和預期的變化和新進入者被認為是銀行必須實施數字化轉型才能順利應對的兩大挑戰。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和滲透在不斷深化,客戶行為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客戶行為模式對銀行業提出了隨時隨地、知我所需、量身定製的新需求;

其次,新進入者正在不斷地蠶食銀行價值鏈,在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三方面拆分傳統上由銀行提供的一攬子服務。

作為新進入者的代表,金融科技企業的崛起進一步加速了傳統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進度,在很大程度上,這也意味著中國互聯網金融由商業模式為主的創新轉向由科技驅動的創新,甚至有人認為,金融科技將徹底顛覆傳統金融業,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也將取代傳統金融巨頭。

不過,這樣的言論未免聳人聽聞。事實上,在金融與科技相融合的探索上,傳統金融業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我國金融業信息化建設已經從最初的計算機代替手工發展到業務聯網處理,再到後來的藉助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相結合,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等。不僅如此,傳統金融業所擁有的牌照優勢以及海量用戶數據的優勢同樣也是新興金融科技企業所不具備的。

中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應從三個層面入手

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在過去一年中,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已經關閉了數百家分行,並加速向自助電子渠道、手機銀行、網銀和ATM轉型。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客戶的行為習慣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線上操作普通業務。

事實上,傳統銀行向移動化的轉變只是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對於中國金融業來說,面對宏觀經濟下滑、利率市場化變革和互聯網金融等諸多挑戰,傳統金融業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

在這種情況下,藉助新ICT技術重構用戶體驗、商業流程、產品與服務以及商業模式,進而實現轉型、創新、增長,已經成為傳統金融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所在。相比較而言,歐美領先的金融機構在IT基礎架構上較為成熟,他們目前更多聚焦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探索應用上,並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實現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而華為與德勤的聯合研究認為,中國金融業在藉助新ICT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目前主要應從三個層面來入手:基礎架構、大數據、服務創新。

基礎架構層面:儘管眾多中國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展信息化建設多年,但近年來雲計算、虛擬化、開源等技術的崛起,也給傳統金融機構的基礎架構帶來了新的挑戰。相比較而言,傳統的伺服器整體擁有成本高、支撐業務創新的能力弱、可用性低等,而通過金融雲的建設,傳統金融業的基礎架構將在應用可用性、業務穩定性以及可擴展性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能夠支撐公司業務的持續發展。

大數據應用層面:眾所周知,傳統金融機構擁有大量的數據,且擅長信息收集、數據分析、模型構建等,在風險控制等能力上表現突出,與一般金融科技公司所掌握的互聯網數據不同,金融機構所掌握的數據更具金融價值。因此,傳統金融機構應加大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發展客服中心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分析、創新信用評級、準確的風險評估及增強的決策支持等業務應用,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服務創新層面:這裡所說的服務創新,著重體現在針對最終用戶的服務創新,尤其在互聯網深入應用的今天,用戶已經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如何開展用戶的服務創新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加大與最終用戶的互動,將用戶的金融行為留住,傳統金融機構應重點發展手機銀行/遠程軟體及服務、社交渠道及數字營銷、全渠道整合及新一代客戶界面等業務應用。

積極擁抱新ICT技術 金融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有跡可循

被稱「最優秀銀行家」的摩根大通主席傑米·戴蒙(Jamie Dimon)已經將公司描述成一家科技公司。據了解,在2015年,摩根大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近90億美元,目前公司在全球擁有科技團隊規模達到4萬人之多。不僅如此,摩根大通也在加強對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研究和投入。

而早在五年前,德意志銀行就啟動了數字化轉型計劃,通過雲計算的部署大幅降低IT基礎設施的成本,推動實現全球IT環境的現代化。去年三季度,德意志銀行宣布將在都柏林建立數字技術的創新開發實驗室,通過對銀行大規模的數據處理,以及大量創新性技術的開發提升銀行的客戶服務和產品創新能力。

如果說摩根大通相對較為超前,那麼德意志銀行的做法則頗值得中國金融業借鑒。從五年前通過應用雲計算變革企業IT基礎架構到去年開展大數據等創新應用,德意志銀行走過的歷程與當下中國金融業數字化的轉型路徑幾乎完全吻合。

在中國,已經有眾多的金融機構開始推動面向未來的數字化轉型。

招商銀行通過與華為展開全面合作,正在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先的新ICT技術進行敏捷創新,強化內部以人為中心的數據整合,以支持向更加實時、按需、全在線、服務自助和社交化的客戶極致體驗的未來目標邁進。

中信銀行則通過應用華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套呼叫中心解決方案,積極開展下一代客服中心平台的建設,以提高服務效率,增強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

去年12月,華為攜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南天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基於KunLun開放架構小型機的「銀行個人核心業務系統聯合解決方案」,該系統的成功上線也標誌著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進一步開放化轉型。

憑藉服務全球300多家金融機構的經驗積累,以及與全球10+家頂尖金融機構和ISV開展聯合創新,華為可以幫助金融行業從平台、數據、渠道三個層面重塑IT,加速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其中,基於開源OpenStack的金融雲助力金融產品快速創新;金融大數據通過實時和批量數據處理引擎為核心,實現精準營銷、實施反欺詐等價值應用;全渠道銀行則將視頻、協助交互能力擴展到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所有交互屏幕,實現全渠道類櫃檯面對面服務。


推薦閱讀:

參加dorahacks的活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都參加過哪些dorahacks的活動?

TAG:金融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