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旅遊最值得看的地方(上)

【注意:多圖預警】

在芬蘭住過這麼多年,這是頭一次寫的半文半圖的文章來介紹芬蘭。這個國家對我影響至深,我太太說我言行舉止裡面至今都透露著北歐的風格。芬蘭雖然不大,也就相當於兩個山東省的面積,但是人口是山東的二十分之一,只有五百萬左右。大赫爾辛基地區,也就是算上旁邊兩個衛星城Espoo和Vantaa,幾乎就聚集了將近芬蘭四分之一的人口。別看國家小,其實有趣的地方很多,雖然我的文章會分成上下兩篇,但仍然會有很多遺漏,芬蘭的美景哪是我兩篇文章就能列舉完的呢。

1. 赫爾辛基(Helsinki)

白教堂(Helsingin tuomiokirkko)

來赫爾辛基第一地標便是白教堂,雖然口頭上叫「白教堂」,但芬蘭語叫做Helsingin tuomiokirkko, 直接翻譯應該叫做「赫爾辛基審判教堂」,聽上去多麼霸氣,瞬間就體會到神的威嚴了。下圖中間,白色的教堂便是它了。

圖片來源:Flickr Matt

在芬蘭,73%的人口都註冊在芬蘭的路德教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of Finland),但你基本上看不到年輕人周末去教會,參加周日禮拜幾乎都是中老年人的事情了。前幾年在教會註冊的人口更多,但因為2011的一場同性戀能否結婚的大爭議,很多年輕人主動退出註冊。而且因為每年每個教會註冊人員都必須要教會稅(Church Tax),雖然不多,一般都不超過全年收入的2%,但很多年輕人就是覺得沒必要交這個錢,雖然自己相信神,但是不太相信教會,所以不如退了算了。

圖片來源:Ellen Theresa Hoff

白教堂前的石梯有我無數的回憶,很多次跟朋友坐在那裡欣賞夏天的日落。夏天的時候那裡會坐很多人,一半遊客一半本地人,如果你去了一定要靜靜在那裡坐上半個小時,看看人來人往,整個人心境就完全不一樣了。

托爾尼酒店(Hotelli Torni)

其實托爾尼(Torni)就是「塔」的意思,在1937年建成的時候,這是芬蘭最高樓啊,而且還保持了幾十年的時間。去托爾尼酒店一般都是去頂樓,所以夏天的時候頂樓非常擠,而且是個餐廳,就叫托爾尼餐廳(Ravintola torni),但是去頂樓能看到整個赫爾辛基,我知乎的頭像便是在那個頂樓拍的。內部都是重新裝修過的,所以看上去也很漂亮。

圖片來源:Arnd Dewald

圖片來源:我自己

上面這張便是我站在頂樓拍下來的,夏天的時候景色無限好,再點一杯紅酒,站在玻璃護欄旁邊,簡直人都醉了。

岩石教堂(Temppliaukio kirrko)

我第一次去這個教堂便是參加周末的國際教會的禮拜,外面看起來就是用岩石堆出來的,不管是宗教儀式,還有些音樂表演也是在這裡面舉行。但你相信么,這教堂是芬蘭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設計出來的,60年代開工修建並完工。芬蘭的建築設計水平確實在整個歐洲都是非常超前的。

圖片來源:Jane McCallion

赫爾辛基大學(Helsingin yliopisto)

近代芬蘭的文明可以說就是赫爾辛基大學發源出來了,赫爾辛基大學作為我的母校,我是感到無比榮耀的。先讓大家看看圖書館,其實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是個體系,是既獨立又依附於大學運作的一個機構,雖然大部分使用者都是大學生和教職員工,但是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是對所有住在芬蘭的居民開放的,哪怕是外國人住在芬蘭沒有上大學,都能有圖書館access,所以赫爾辛基大學的圖書館卡和學生證是兩個不同的卡片。下面放兩張我自己拍的,再放別人拍的。

上面圖裡面走路的芬蘭姑娘是我一個朋友,她還特地讓我把這張照片給她,她把這張照片拿去作為她的facebook profile picture。

圖片來源:我自己

這張是不是很有眩暈的感覺啊,這是我最喜歡爬的樓梯,所以每次去圖書館,我要麼在頂樓,要麼在底樓。

圖片來源:Mika Huisman

這張便是圖書館側門了,這其實是和赫爾辛基大學的主圖書館,叫做Kaisa Library,Kaisa直接用拼音來拼的話真是充滿霸氣,但是偏偏Kaisa在芬蘭語中是女孩的名字,而且意思是純潔。

再來看一張赫爾辛基大學的主樓,就相當於大學的總部,我平時的芬蘭語課程都是在這裡完成的。這棟樓是必須要參觀,整棟樓維護得非常好,但已經用了幾百年了,1832左右的時候就建成了,一直使用至今。

圖片來源:我自己

芬蘭堡(Suomenlinna)

這是芬蘭最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物質文化遺產,芬蘭堡確實是個堡壘,但走進去之後早已沒有了戰爭的戾氣,剩下的之後零星點綴的民房,石牆與堡壘。夏天的芬蘭堡是野餐的絕佳聖地,斜撒的夕陽伴隨著清新凌冽的海風,蔚藍而深邃的天空總有飛鳥經過,在這裡可以發一整天的呆來思考人生。

我記憶中,大概去過4次芬蘭堡,以前才去芬蘭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夏天要是一有空我就去芬蘭堡的海邊曬太陽看書,但後來總是有其他新鮮事可以做,就沒有去得想像那麼頻繁。

圖片來源:Kay and Ted』s blog

圖片來源:peda.net

芬蘭堡是由6個小島所組成的,是芬蘭在瑞典統治時期所修建的專門用來防止沙俄入侵的軍事防禦工事,島上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叫做「古斯塔夫之劍」(Kustaanmiekka),當時是工作單位組織的遊覽,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去了,但是又一次有專業導遊帶著走,走到一處城牆都是呈現尖角,上面密集地修有炮台空,我的同事告訴我,這個地方是芬蘭堡最出名的地方,也是防禦工事最密集的地方,當時被視為瑞典國王刺向敵人的利劍,所以叫做古斯塔夫之劍(見上圖的尖角城牆)。下圖便是芬蘭堡設計者,瑞典軍官Augustin Ehrensv?rd的墓碑,當時路過的時候就被這個墓碑吸引住了,一種英姿勃發的感覺。

圖片來源:我自己

市場廣場(Kauppatori)

在離白教堂不遠的地方便是海邊,在那裡是去瑞典,去愛沙尼亞的郵輪港口,但是在岸邊便是芬蘭最具有傳統民俗的開放市場,一般都被叫做kauppatori,在其他城市也有,赫爾辛基也有兩三處,但這裡是旅遊景點,人流最大,風景自然也是最好的。在這裡可以買到從森林直接摘到的水果,還可以吃到本土食物。

圖片來源:Jukka Korhonen

聖母安息主教座堂(Uspenski Cathedral)

這是一座東正教教堂,看外觀就知道是東歐正教風格,這座教堂在赫爾辛基市的Katajanokka半島入口的一座小山上面,我去過幾次,都沒能進得去,不得不說是個遺憾啊。雖然經常門都是關著的,但是仍然值得一看,這是北歐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北歐宗教一般來說都是基督教的路德宗,只有少部分東正教的信仰者,也是因為教規非常嚴格不近人情,所以很多人,哪怕是住在芬蘭的俄羅斯人也不想被教會束縛過多。

圖片來源:Juha Andersson

芬蘭國家劇院和國家藝術博物館(Suomen kansallisteatteri ja Ateneum museo)

這兩座建築物都在火車站旁邊,準確來說就是在火車站廣場的兩邊,兩個建築面對面著。這兩種建築物,可以說自己本身就是藝術品,特別是國家藝術博物館。

對比上下兩幅照片,你可以看得出來芬蘭的建築物維護得多麼完美,和才修好的時候比起來,除了屋頂會重新換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絲不苟地修得跟原來一模一樣。

圖片來源:上圖我拍的,中圖Hadi Sebastian,下圖Daniel Nyblin(攝於1890)

2. 圖爾庫(Turku)

和老婆去波蘭的時候,我們都是坐火車去赫爾辛基以西200公里的圖爾庫坐飛機去波蘭的格坦斯克(Gdansk),所以對圖爾庫我們其實非常熟悉,而且那裡有我很好的芬蘭朋友。在19世紀以前,芬蘭的首都可以說是圖爾庫,那個時候的赫爾辛基還是一片農場,還沒法跟圖爾庫的繁榮相比,但是俄國和瑞典戰爭爆發之後,瑞典戰敗,芬蘭在1809年變成了沙俄的附屬國,芬蘭大公國將首都遷移倒了赫爾辛基,近20年之後圖爾庫發生了北歐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基本上把大半個圖爾庫都廢了,所以芬蘭大公決定把芬蘭第一所大學當時叫Royal Academy of ?bo的學校,一起搬到赫爾辛基去重建,並且重金支持發展。(能這麼順暢說出我母校史,我真是感到自豪:D)。

圖爾庫城堡(Turun linna)

圖片來源:TVCultureNL

這可能是芬蘭最老的還在使用的建築物了,至今有將近800年的歷史了,你可以從照片都看出來,那些牆上的磚頭都是後來補修的。離圖爾庫火車站也就3公里的距離,走過去也行。這城堡像個庭院一樣,走進去其實還非常大,裡面有很多屋子都已經做成像博物館成列室一樣的感覺了。

奧拉河(Aurajoki)

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奧拉河很乾凈,也許就是這個樣子,含沙量比較高,但這可是圖爾庫人民心中的聖河啊,夏天漫步在岸邊,看著波光粼粼真的一點都不必在海邊差。上次去圖爾庫,還有行為藝術,很多著裝各異的老哥們,從吊車上假裝一不小心摔下去,岸上紛紛鼓掌歡笑。

照片來源:我自己

這次就先給大家分享到這麼多,光是赫爾辛基和圖爾庫其實就有很多可以看得地方,更別說整個芬蘭了。下篇就給大家分享下芬蘭其他地方,雖然其他城市不如兩個「大城市」這麼有景點,但也是有自己的特點的。當然我知道,大家對極光特別感興趣,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你在視頻和照片上看到的極光和你眼睛看到的是兩回事。當然照片上的更美,因為可以拉長曝光時間嘛,肉眼看到的就會弱很多。下篇會給大家分享下芬蘭更北面的景觀,till next time!

推薦閱讀:

台灣經濟,下一個「芬蘭悲劇」?
Demoscene漫談:是什麼讓Demo變得無聊
芬蘭人是否如微博中說的那般內向?

TAG:欧洲 | 北欧 | 芬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