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控方證人》:這場金蟬脫殼令人脊背發涼

文/玲瓏茄

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2016歲末BBC奉獻了改編自「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說的兩集迷你劇《控方證人》。

本劇由BBC前年大熱劇集《無人生還》的編劇莎拉· 菲爾普斯(Sarah Phelps)執筆;導演朱利安·傑拉德(Julian Jarrold)曾執導《成為簡·奧斯汀》、《故園風雨後》,也是今年大受好評的《王冠》的導演之一。

較之1957年上映的經典黑白電影《控方證人》,這部迷你劇可謂是大刀闊斧的改編。雖有珠玉在前,它卻基本做到了「不怯場」,有不少值得激賞之處。

這本是一宗簡單的兇殺案,卻因結構上安排了三次戲劇性反轉而變得不簡單。

1923年的倫敦,尋歡作樂不知饜足的富婆艾米莉突然在住所遇害,男寵倫納德因當晚去過她家並擁有其遺產繼承權而成為頭號嫌犯。未婚妻羅梅是唯一能證明他清白的人,豈料關鍵時刻羅梅倒戈一擊,變成要將倫納德送上絞刑架的控方證人。

接著,被告律師梅休接到「神秘人」爆料。法庭上情勢陡轉,羅梅「愛情騙子」做偽證的蛇蠍面目浮現。最終倫納德無罪釋放,富婆的女僕坐實罪名。

故事到這裡遠未結束。原來,這一切都是倫納德和羅梅聯手策劃的金蟬脫殼好戲,梅休律師則是戲中被操控的傀儡,一步步落入同謀陷阱。

精妙絕倫的三次反轉背後是推理題材常見的「敘述性詭計」,它處心積慮地把觀眾引向完全錯誤的方向,最後揭示駭人聽聞的事實真相。杯盞落地被酒吧開除的倫納德,看起來天真無辜甚至弱不禁風,怎會讓人把他與謀殺犯划上等號?

倒是女僕被設定為對主人佔有慾極強之人,她充滿妒意、態度粗暴、偷窺主人做愛,怎麼看都很可疑,卻不過是編劇高明的障眼法。還有羅梅,得知未婚夫的背叛,她傷心憤怒、淚落如珠的反應幾可亂真,法庭上被揭穿時凄厲的嘶吼響徹天地。包括編劇對她和同事之間「撕番位」矛盾的細緻鋪墊,讓「神秘人」咬牙切齒的深仇大恨彷彿煞有其事。

BBC這版改編最具價值的地方,是它並沒有重複1957版電影的喜劇色彩老路,而是承載了更為凝重的主題;劇作擴大了阿加莎原著的格局,通過對每一角色人性的縱深延展,展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社會經濟、人們的生理與心理、情感關係等方面無孔不入的滲透。聯想到去年上映的國產影片《羅曼蒂克消亡史》,該片並未正面描寫戰場,卻以亂世眾生相的描繪發出了對戰爭原罪的有力控訴,可以說這部《控方證人》殊途同歸。

倫納德和羅梅相識於滿目瘡痍的戰場廢墟之上。一戰後的英國經濟凋敝,他們也都是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底層人物,男方失業,女方是舞女。兩者基於死裡逃生的共同經歷、受人唾棄的悲慘生活所建立起的關係,夯實了他們後來達成犯罪同盟的說服力。

梅休律師則是更加直接的戰爭受害者,毒氣造成了支氣管的損傷,每天重咳不停。兒子以身殉國,當梅休面對著和他兒子年齡相仿、愛好一致、也當過軍人的倫納德,毫無來由的信任感以及為他脫罪的急迫心情是近乎本能的,這也是補償心理的映射。

梅休對羅梅的好感也是真切的,羅梅動人心魄的歌聲勾起了他對美好往日的追懷。然而戰爭的戕害是久遠的,殺人於無形。妻子表面上與他相敬如賓,卻只剩一具無愛的軀殼。兒子的死讓她無法原諒他,一再抗拒床笫之事,在他功成名就後只扔下冷冷的一句:「你現在養得起情婦了。」

劇作細節也可圈可點。比如富婆生前養了一隻寵物貓,十分寶貝。可是,當她屍體橫陳,貓咪若無其事地搖尾走過,舔著爪子上主人的血跡,真是神來之筆。這隻貓正是犯人的絕佳隱喻,富婆以為他是溫馴無害的「寵物」,供他吃穿用度,他卻恩將仇報,伸出了兇狠貪婪的利爪致人死地。其實編劇早已給了觀眾暗示,不是嗎?此貓的結局是溺斃在河裡,似乎也別具深意。

整部劇大部分時候籠罩在昏黃的色調之下,猶如黃沙撲面,這種色調和悲劇基調是吻合的。真相揭露時,色調趨向明媚。如果說1957版電影里,狡黠的罪犯最終死於未婚妻之手,意味著罪惡無所遁形;那麼在這版故事中,同樣沒有誰能逃出生天。即便是貧賤時期曾經結盟的那對男女,獲取了巨額財富後又焉知將來不會上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

更多影視深度分析乾貨,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電視劇、網劇、動漫等等,

盡在微信公號「玲瓏茄」(ID:woxueyingshi),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俄羅斯食人魔夫婦,18年間殘忍分吃30人…
撈點乾貨,交通肇事罪如何辯護
大師您謀殺案寫的真逼真!那可不,就是我殺的呀…
引人犯罪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嗎?

TAG:英剧 | 推理 | 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