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哈利·波特》意味著什麼?
首發於豆瓣:對你來說,《哈利·波特》意味著什麼?
國王KING / 文
一些與《哈利·波特》有關的故事……
@Marie Le Conte
我是法國人,從小生長在法國,沒什麼朋友的那種。
我喜歡閱讀,9歲時第一次讀了《哈利·波特》之後就喜歡上了。
我很快讀完了前三本書,第四本《火焰杯》出來時激動壞了。
但之後我意識到,每當新書出來時,都要等很久才能等到法語版發售,這個等待過程我覺得很煎熬。
我英語不好,但11歲的我決定訓練自己。
我已經看過法語版的前四本書,所以我纏著父母給我找英文版的來對照著讀。
《鳳凰社》發售後,我立馬就訂了英文版。
然後,我意識到我竟然能讀懂大部分內容,慢慢地,我的英文閱讀變得越來越順暢了。
16歲時,我決定去讀一間倫敦的大學。我其他學科的成績都很糟糕,但因為英語很好,所以平均下來還算不錯。
之後,我收到了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去到倫敦,完成學業然後進入新聞行業。
3年後,現在的我,正在倫敦的Buzzfeed辦公室里寫下這段感言。
如果沒有《哈利·波特》,我相信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lucyhfb967389
我患有一種功能退化症,之後的時間裡,我將會需要坐輪椅、用語言輔助、戴呼吸機,以及通過管道進食。而我也患過很多有生命危險的病症。
我把自己當作是哈利,因為他和其他人都不一樣,無論到哪兒,哈利都會收到他不想要的關注。
我被哈利的朋友——羅恩和赫敏所打動:無論多麼危險的狀況,他們都一直陪在他的身邊,這讓我想到一直在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儘管我病得很嚴重,讓他們十分焦慮,但他們一直都努力,陪伴在我身邊。
最重要的是,《哈利·波特》教給了我一件事:
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會給你帶來各種各樣的苦難。
但只要你有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你總會找到辦法度過難關。
@charlottehowle80
我從小就有抑鬱和焦慮症,直到20歲時,(我的病情)才開始慢慢改善。
在我的認知行為治療中,治療師讓我去想一個非批判性的人——當我覺得特別焦慮時,想像他會對我說些什麼。
我想到了盧娜。
毫無疑問,她拯救了我的生命。
我難過的時候總會想到她,無論發生什麼,她都會回以我微笑,這讓我感覺,做一個不完美的人是ok的,只要我做的是自己。
很難跟別人解釋,盧娜於我而言,意味著什麼。
但從小就有精神疾病的我,可以誠實地說,我感覺自己從來都沒像現在這麼快樂和健康過。
@sofiejadeb
6歲那年,我哥哥去世了。
對我和家人來說,這是段艱難的時光。
我當時太小,不被允許知道他過世的細節。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內心很難接受失去了他的事實。
他去世後不久,我鄰居借了我本《魔法石》,我立刻就喜歡上了。
羅琳的語句將我帶到一個奇妙的魔法世界,讓我能暫時忘卻生活里的悲傷。
臨睡前,我爸和我會輪流念上一章小說。
《哈利·波特》故事裡,那些離開的人,讓我明白了我並不是孤單一人。
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它帶我逃離了現實世界。就因為這樣,它將永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a413307118
8歲那年,《哈利·波特》第一部小說發售了。
當時我正經歷著很嚴重的食物中毒,醫生說只有不到50%的存活幾率。
我那會兒的狀況太糟糕,一周瘦了9斤,朋友和親人都帶著禮物來我家看我。
我想,他們是在跟我告別吧。
我很害怕,但因為太過痛苦,我開始變得不在乎一切事物——直到我在電視上看到《哈利·波特》的新聞報道,那是我近一段時間以來,第一次感興趣的東西。
我媽馬上去把書買回來,然後我就被魔法世界深深吸引了。
一轉眼,19年過去了。
我仍然堅信,如果那時沒有《哈利·波特》,我很可能走不到今天。
它給了我無比奇妙的體驗,給我恢復健康的希望。
一如既往地深深感謝你,羅琳。
@Pcaruso
我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就有嚴重的心臟缺陷。
他只活了6個月,那6個月我們都待在醫院裡。
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個月,我決定開始讀《哈利·波特》。
住在ICU讓人感到非常壓抑,但霍格沃茨讓我能暫時逃離痛苦,幫我度過了在醫院的那段日子。
現在的我,懷著一個心臟很健康的寶寶。
——我準備叫他「哈利」。
@ kime4f97c7c6d
那時我10歲,患有閱讀障礙,根本看不進書。
我討厭上學,我感覺自己蠢透了。
尤其是英文課,我假裝自己能跟上內容,但我只感覺所有單詞在書本上跳來跳去。
我媽想幫我,有天她帶回了《魔法石》——她同事告訴她,孩子們都看這個。
那晚,我打開了《魔法石》。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能夠讀進一本書,並且感受到了樂趣。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讓我沉迷,而且它也給了我去閱讀其它書籍的信心,讓我能在學習里重拾自信。
最後,我拿到了英國文學的學位。
如果那時我沒打開《哈利·波特》,這一切根本就不會實現。
@cnomad
9歲時,我家從弗吉尼亞搬到了德國。
我爸每天都為了新工作加班;
我姐已經讀大學;
而我的哥哥在另一個國家念高中。
至於我,一個初來乍到、沒有朋友的小孩,正面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的衝擊。
進入校園的1個月後,一個老師在班上播放《魔法石》的有聲書籍,我立刻就喜歡上了。
回家後,我把當時出的一至三部都借來看完了。
那年聖誕禮物,我收到了《火焰杯》小說。
《哈利·波特》給了我一個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共同點、一個紐帶,讓我能和他們聯繫在一起。
——在這之前,我都挺怕他們的。
因為工作原因,我爸之後帶著我們搬到了弗羅里達、尼泊爾、澳洲、紐約、英國……
在那些陌生的國家,是《哈利·波特》一直幫我交到新朋友。
在我覺得自己沒有任何朋友的時候,《哈利·波特》給了我一個朋友,並將我帶領到一個新的世界,讓我能逃離我所恐懼的世界。
@tantalus227
現在我28歲,上學時我並沒有讀進《哈利波特》。
直到我被確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後,我的情緒都變得極為不穩定。
別人一句無心的話都會讓我很受傷。
最讓我沮喪的是,人們告訴我,這都是我大腦出了問題。
當我終於開始讀《哈利·波特》小說時,我立馬就喜歡上了,從第一部一口氣讀到了《死亡聖器》。
《死亡聖器》里,我最喜歡鄧布利多說的一句話:
當然是發生在你腦子裡的事,哈利,但為什麼那就意味著不是真的呢?
這句話,讓我重新做回了自己生活的主宰。
現在我明白,儘管我的精神問題會讓我有很糟糕的感覺,但對於我來說,這都是真實的——這才是重要的。
羅琳用這一句話,拯救了我的人生。
@國王KING
初中那年,《鳳凰社》上映,我跟奶奶去電影院看。
這是我第一次以哈迷的身份進入電影院「朝聖」。
這也是我跟奶奶第一次去電影院,同時,也是最後一次。
幾年後,奶奶去世了,我只記得那個月我哭了好幾次。
這些年來,內心某個地方,變得有點害怕《鳳凰社》。
不敢細讀《鳳凰社》,不敢重看《鳳凰社》電影。
我怕看到結尾,當小天狼星跌入帷幔背後時,那股多年前的悲傷又會湧上心頭。
我跟哈利一樣,因為喪親之痛而失魂落魄。
但幸好,哈利他有盧娜,這個女孩對他說,他們只是藏在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將這篇文發上豆瓣時,不少網友都留言評價……現摘錄部分網友的留言:
@落.升
第一次知道《哈利·波特》,是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同桌拿的,我記得很清楚,是《密室》。
我當時還說你這是本什麼書,聽都沒聽過。
然而在幾年後的一天,無意間讀了這本書,便難以自拔,從頭讀到尾。
《哈利·波特》系列是我唯一一個能回味很多遍的系列。
在高考的時候,一看不進去課本、習題,我就隨手翻翻《哈利·波特》,冷靜一下自己,繼續做題。
別人一問我,推薦什麼書,我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哈利·波特》啊,這還有什麼說的!電影也是,之前還老覺得電影沒有書好看,但是現在想想,有電影看總比沒有強,況且,這些演員們演的並不差啊。
這本書、這電影,是我珍貴的回憶,也是我寶貴的記憶。
永遠愛,forever。
@G&
關於《哈利·波特》的故事太多了……
簡言之,《哈利·波特》給了我充滿回憶的童年、最好的朋友、和一個很好的戀人(曾經)。 我的性格,嚮往的生活方式,理想型……都能在《哈利·波特》里找到蹤跡。 我們每個人都曾在《哈利·波特》中讀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8歲那年,爸爸把一套《哈利·波特》當作生日禮物送給了我, 從此我就開始了和哈利、羅恩、赫敏一起長大的生活:) 長大之後,慢慢發現,《哈利·波特》教會了我更多, 完美智慧如鄧布利多,也有讓人唏噓的往事;可怕強大如伏地魔,也曾是個可憐的孤兒。 2011年,《哈利·波特》電影完結,當時在電影院不管什麼劇情都只想掉淚。 再也不用等出新書時在新華書店排長長的隊了; 再也沒有下一部《哈利·波特》電影期待了; 那之後的不久我去了大學, 突然明白了,或許是因為長大了,所以要學著和一些喜歡的東西告別了。 再後來我的弟弟妹妹都成了哈迷, 又因為對《哈利·波特》共同的喜愛在大學交到很棒的朋友們。 才知道,我和這個魔法世界的緣分,或許永遠不會完結……那麼,對你來說,《哈利·波特》究竟意味著什麼?
你跟《哈利·波特》之間有什麼故事?
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說說你和魔法世界的故事。
推薦閱讀:
※【HP】pottermore:佩妮·伊萬斯和弗農·德思禮
※【HP】Pottermore:對角巷店鋪總覽(D)
※【HP】世界各國《哈利波特》封面選萃B
※【HP】雲妃的HP收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