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是孩子時,世界真的好殘酷」——淺談學齡前兒童的抑鬱和焦慮感(Part1)

世界吻我以痛,我將報之以歌。

——泰戈爾《飛鳥集》

Part1: 傾聽兒童的心聲——「心痛之歌」

大家好,我是陳棉棉。坐標溫哥華的兒童教師,堅持每周更新,與讀者分享北美幼教專業知識和工作中的趣事。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微信公眾號:「愛麗絲與奇妙豆」。文章配圖全部來自網路,侵刪。

本月文章是關於學齡前兒童的抑鬱和焦慮感的,主要分為四個部分(PART1- PART4),爭取每周更新一篇,月底寫完整個系列的主題文章。

本周正是「當你還是孩子時,世界真的好殘酷」系列的第一篇,Part 1: 傾聽兒童的心聲——「心痛之歌」

新年伊始,遠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我和班上的小朋友們雖然沒有假期,但也沾染了中國新年的喜氣,教室里掛滿紅燈籠,小朋友們個個都收到紅包(「紅包」文化真的要開始佔領世界了lol),樓上的老師們還特意帶領孩子們表演了舞龍節目,大家全都嘻嘻哈哈的玩得很盡興。

不過,小朋友的生活里也不是只有歡笑的,總免不了有淚水、爭執和吵鬧。前兩天,就有小朋友因為不肯離開爸媽來上學大哭;與此同時,也有小朋友在放學之際因為想繼續聽故事而不肯回家,被父母強行拉走時也一樣放聲大哭。

有孩子的地方,總是和淚水脫不開關係。有的成年人可能會對此感到莫名其妙:這麼一點小事,有什麼值得傷心的?

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忘記了做孩子時的心痛感覺。

正如我收藏的CD里那首很直白的「心痛之歌(Heartache Song)」所唱到的,做一個孩子並不是容易的事。那首歌的英文歌詞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他們命令我收拾房間

把我的玩具擺放整齊

當小夥伴來我家玩

我們必須安靜守禮

嗚嗚

他們說我必須洗澡

但是我前兩天又不是沒洗

我真的好生氣

一點都不想再忍下去

難道他們已經記不起

曾經的心痛多麼不易

當有人告訴你

該睡了 到時間該停止遊戲

嗚嗚

請你請你讓我通宵玩下去

我一點兒也不想離去

我一點兒都不需要休息

我只想一直一直嬉戲

難道就沒有人肯聽一聽

我這個孩子的心聲

如果沒有人能聽得到

我看也許我該發發脾氣

我不想收拾我的房間

也不想讓玩具整整齊齊

當小夥伴來我家玩

我寧可吵鬧和嬉戲

也不要安靜守禮

我不要聽你們擺事實講道理

對喲 我也從來聽不進去

世界真的好殘酷

當你還只是個孩子時

這張兒歌專輯叫做「青蛙煩惱(Frog Trouble)」,裡面的兒童歌曲都非常好聽,很對孩子們的胃口。上面這首「心痛之歌」尤其受到幼兒的喜愛,他們坐下來仔細聆聽,還要求我反覆的播放那首歌。有些語言能力稍強的孩子,還斷斷續續的學著唱了起來。

我初初聽那首歌曲的時候忍不住大笑,覺得它太可愛了。後來仔細研究了歌詞,有點明白了為什麼大家喜歡它,它確實唱出了兒童平時不被理解的心聲。

在生活中遇見的為數不少的華人,都對於「兒童也會抑鬱焦慮」的說法不以為然,因為(1)華人對於兒童的普遍印象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很難相信他們也會有憂愁、焦慮,甚至抑鬱感;(2)華人文化普遍認為,兒童在3歲之前是沒有記憶的,即使他們遇上了糟糕的事,哭一場就算,天大的事也會迅速遺忘,因此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就沒有多重要。

很遺憾,以上這些都不是完全的事實。即使是最天真浪漫的兒童,也會時不時的遭遇「情緒低落」的折磨;而有一部分先天更敏感的孩子,更是從小就在和焦慮和抑鬱情緒作鬥爭。

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和加拿大統計局 (Statistics Canada)的資料顯示,抑鬱症仍然是加拿大上升最快的病症。近8%的加拿大成年人將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症,每一年有約5%的成年人有此經歷。與此同時,罹患抑鬱症/焦慮症的學齡前兒童數量比例近年來也不斷升高。

BC省情緒失調協會(Mood Disorders Association of BC)會長愛德·羅傑斯(EdRogers)表示:「抑鬱症可能影響到來自各種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老人及成年男女。」

來自中國的統計數據則顯示,中國有超過3000萬兒童患有精神和行為障礙。更多的數據無從統計。我認為真實的抑鬱症/焦慮症兒童患者的數據要遠遠超出這個數字,只不過很多兒童沒有條件得到診斷和治療。如果兒童的監護人對於他們的情緒問題不加以重視,很多兒童的焦慮都無從得到緩解和治療,將會長期影響他們健康的生理髮育和心理發展。

長期遭受抑鬱和焦慮情緒困擾的孩子,往往會經歷以下的一種或好幾種行為特徵:

? 情緒激烈、易怒;

? 長期感受到悲傷和無助;

? 不肯嘗試與同齡人建立社交;

? 被拒絕後表現出極度的敏感;

? 厭食,或者暴食;

? 睡眠嚴重不足,或者睡眠顯著增加;

? 歇斯底里的情緒爆發

? 難以集中注意力

? 暈眩,或者身體能量嚴重不足

? 對一切都缺乏興緻,明顯無法應付正常兒童的學校任務、體育運動和社交活動

? 長期自卑,或感到內疚;

? 認真的反覆考慮過自殺的念頭

如果您的孩子長期出現了以上的一條或幾條癥狀,就等同於敲響了警鐘:這樣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一定需要慎重對待,請尋求正規可靠的醫療協助。

好消息是,兒童抑鬱症和焦慮症都是可以被人為控制和治癒的病,只要儘早干預,治癒的可能性很大,實在無須對「抑鬱症」之類的疾病進行污名化。

那麼,小小年紀的兒童怎麼感到抑鬱和焦慮呢?這些破壞性情緒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與先天遺傳的性格氣質有一些關係,當然也和父母提供的後天養育環境和兒童的個人經歷有關。一般我們認為,一個總體上寬容、開明、充滿愛與支持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生長最有幫助。

父母也好、家庭環境也好,都不需要是完美的(詳情可戳我前幾期的文章:「60分」父母萬歲),只需要滿足孩子的身心發展節奏就好。

至於孩子們會因為什麼原因而感到無助和焦慮,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哪怕是最幸福家庭出身的小孩,也免不了與自己形形色色的焦慮感做鬥爭。

比如我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兒童,幾乎每個人都是出自家庭年收入在Top 10%的中上階級家庭,通俗來講就是父母都是成功的專業人士。這樣的家庭出身,加上父母疼愛與老師精心的教育,照理說他們的童年已經非常幸福,理應覺得自己毫無挫折才對。

但是幸福家庭的小孩的成長過程,和所有人一樣充滿煩惱。成長本身就是一件不輕鬆的事。只有極少的幸運兒能開朗順心的順利過渡到青少年。到了青少年時期,那就是另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了。

因此,作為兒童教師,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再引導他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變得尤為重要。

兒童有煩惱嗎?當然有。據我的觀察,主要煩惱有以下幾個來源:

(1)內心衝突:和自我情緒作鬥爭

有的孩子的情緒起落猶如過山車,從哭到笑再到哭的過程,不過歷時短短十分鐘而已。2~3歲的幼兒,正處於「自我中心」的階段,他們真心認為世界是圍繞自己旋轉的,而我們這些周圍的大人都是為了服務他們而存在的。比如,我兩歲多的小侄子已經懂得,在他奶聲奶氣的講完一個長句子之後,指揮我們要「鼓掌」,要大家集體高聲讚美他。

在這樣的思想認知之下,一旦孩子察覺到我們沒有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有「我的世界將被摧毀」的末日般的感覺,會哭得驚天動地、山崩地裂。

(2)同伴衝突:「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和上面的觀點一樣,由於2~3歲的幼兒是絕對「自我中心」的,他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

只要我抓到手的,就是我的;

只要我看到了的,就是我的;

只要我想到了的,就是我的;

這個,那個,還有你手上的那個,都是我的;

只要我想要玩的東西,就是我的,就算你正在用也該馬上還給我,否則,我就打你。

這種心智狀況下的小孩,就會免不了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因為各自都覺得東西屬於自己,天經地義。同伴之間的衝突,也是壓力和焦慮的來源之一。

(3)手足競爭:二胎的雙倍煩惱

我在加拿大工作,所見到的高收入家庭里基本上都是兩個孩子。現在國內由於政策的變動,二胎家庭也愈來愈常見。

作為家長,當然希望的是「在自己年邁後,兩個孩子能夠相互扶持著走人生之路,成為彼此的臂膀」。這當然是很美好的事情。不過,在兩個孩子心智完全成熟之前,常常會出現以下的狀況:

年紀大的那一個,對另一個基本上是「全線碾壓」,各方面都佔優勢,並且喜歡時不時的挑戰他們,不斷秀優越,以惹哭弟弟妹妹為樂;

年紀小的那一個,通常被溺愛更多,也受到更精心的照料,更容易引起哥哥姐姐的嫉妒情緒和競爭心理。

(4)其他童年陰影

還有一些千奇百怪的原因會造成焦慮,取決於童年陰影在哪裡。

比如我,我從小就懼怕遲到,因為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超級凶,會狠狠地吼遲到的同學,罵到他們哭為止。因此,我在小學就養成了「不管去哪裡都一定至少提前5分鐘到場」的習慣,因為我不願意被任何人那樣粗暴的對待。即使現在我已經是大人,沒有人可以再對我大吼,但我仍然保持了對於「遲到」這件事的焦慮感。

下一期文章,我們會繼續講到兒童焦慮感的案例,以及我們該怎麼做去幫助孩子緩解他們的內心衝突,教會他們處理焦慮和抑鬱的情緒。

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如何教育聽障兒童保護自己不受欺凌
我們通過閱讀,來體驗兒童的世界——「熊孩子」與Ta的冒險精神
讓孩子從小自信的28個方法,很實用
精美英語繪本,既看世界又學英語,原裝進口

TAG:儿童教育 | 儿童心理 | 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