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十翼》解讀易經,阻斷了人與天溝通的橋樑
易經被稱為無字天書。一畫開天,八卦成象。它既有著對天地萬物的描述和定性,又有著深奧的預測功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神秘和最有內涵的文化典籍。
但自從孔子作《十翼》解讀易經以來,人們通過易經來洞悉宇宙奧秘的大門被悄悄地掩上了,只留下一條窄窄的縫隙。人們只能從這條縫隙中偶爾看到一絲來自上天的信息。
那麼,孔子用《十翼》對易經做了哪些事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十翼》是什麼,都包含了哪些內容?
《十翼》又名《易傳》,顧名思義,是解釋《周易》的著作。
它包括十篇文章,孔子形容它是解讀易經的十隻翅膀。故名《十翼》。
這十篇文章是:
《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
但令人奇怪的是,你今天打開易經全書,能看到《十翼》獨立成篇的文章只有五篇,另外五篇卻不見了蹤影。
獨立成篇的五篇是:
《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
不見了蹤影的五篇是:
《彖》上下、《象》上下、《文言》。
這就奇怪了,不是說《十翼》有十篇文章嗎?另外五篇跑到哪裡去了?
原來,孔子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五篇全文拆解開來,悄悄地附著在周文王所做的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的後面。
舉實例來說明。
周文王所做卦辭和爻辭的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卦原文:
第一卦:乾。
乾為天(卦名----筆者注。以下括弧內均如此。)
乾上乾下(由八卦中的兩個乾卦組成。即上面三個陽爻,下面三個陽爻。)
乾:元,亨,利,貞。(卦辭。)
初九:潛龍,勿用。(一爻的爻辭。其中:初,指這個卦六個爻中最下面的那個爻。因為起卦的時候,是從最下面開始記錄預測中所得到的卦象。九,單數。代表陽爻。另外,易經中用雙數「六」代表陰爻。)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二爻的爻辭。其中:九在前,二在後,九代表陽爻。二代表這一卦的第二個爻。下同。)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上:第六爻。)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六十四卦唯有第一卦「乾為天」多了一個用九來對卦象做進一步說明。是特例。)
孔子在周文王所做的第一卦乾卦原文後面附著了以下內容: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與施,品物流形,六位時成……。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
而在周文王易經六十四卦第二卦以後,孔子將「彖曰」和「象曰」的內容直接附著在周文王所做的卦辭和每一爻的爻辭之後。
這樣一來,對後人來說,周文王易經全部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個爻的爻辭,統統與孔子所做的「彖」、「象」和「文言」混為一體,根本無法分辨到底哪一部分是獨立的,哪一部分是後人的學習和注釋。
而隨著孔子編纂的易經行世,易經真正的預測原理和預測方法就被人們遺忘在民間了。
易經為什麼會有預測功能呢?
無論是伏羲的先天八卦,還是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其本質上都是用八卦和八卦所代表的物質屬性,給天地萬物做界定和描述。
八卦本身分別代表著天、澤、火、雷、風、水、山、地這八種事物。
而這八種事物,後人根據它們的屬性,分別冠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名稱。
其中天、澤為金;雷、風為木;山、地為土;水和火不變。
當古人把天和地這個大的空間全部用帶有能量的八卦來進行描述的時候,其實也把這種能量帶進了天地運行的過程中。
而如何解讀八卦能量在天地運行中對人,對萬事萬物的影響,就是易經的預測。
(關於易經預測原理詳細內容,請參閱《你為什麼會讀不懂易經》)。
易經預測本身就能夠揭示天地運行和變化的道理,孔子對易經的思考和解讀,將這些道理加以闡述和引申,運用來對照人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讓人們從哲理的高度上看到了易經的內涵和價值,這是孔子做《十翼》給後人們帶來的益處。
但易經的預測部分其實包涵著天地的玄機,是上天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告知人有命運,人的生命並非如草木一秋的天與人溝通的橋樑。
孔子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研究學習易經的呢?是在他過了知天命的年齡。
《史記》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為什麼會在晚年喜周易呢?這其實是易經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由於易經帶給人們對世界認識的哲理性啟發和易經預測的準確性,使人們會在自己人生特殊的時期對易經開始關注和認識。這種關注和認識通常是在人經歷了太多的人生磨礪之後,才開始睜大眼睛,向蒼天詢問自己的命運和人世的變幻。
而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會思考,為什麼人會有不同的命運?為什麼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其實是不平等的,人生的路也會註定是不相同的。
這個時候人們就會詢問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神,存在不存在另外的空間,人生是否會因為世間的行為而有生死的輪迴。
當孔子把易經的預測原理和方法摒棄掉了之後,人們就再也看不到這一部分的天機了,這種情況下,人就會不相信神,而把個人奮鬥當做人生的唯一目的。
孔子為什麼要把易經中的預測原理和預測方法摒棄呢?
因為孔子本身雖然知天命,但卻不信天命。他一生周遊列國,宣講自己的治國和治世的理念,雖然一生都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抱負,但他仍然不死心,廣開學路,教育門徒,希望他們未來能為自己實現政治抱負。
孔子一生信奉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敬鬼神而遠之!
至於有沒有神,他既不承認,也不否定。
其實以他的思想和價值觀為內核的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就缺乏對神明的敬畏。
這也是儒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有仁義禮智信忠孝的內涵,卻也夾雜著重血親、重私情的利己主義,最終會使人變得虛偽和自私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說,神是否真的存在是另外一回事,但如果人的心中沒有神,沒有一個超自然力的神的存在,人就容易因為私心而變得貪婪而沒有顧慮。而當一個人沒有任何戒懼的時候,就是人膽大妄為和不講信義的時候。
所以,儒家文化發展到今天,單靠表面的仁義理智信來管理和約束人心,已經不起作用了。因為有不好念頭的人只要問一句,我就不做仁義理智信的人,又會如何?反正也沒有報應。他就會心安理得了。
而假如人相信三尺頭上有神明,那麼,人的內心就會有心法約束。這種心法約束要遠遠地勝過人間的一切法律。因為法律管的是人表現出來的行為,而管不了人的內心。同時,法律也是對人最低的要求。
孔子對易經內涵的摒棄,一方面為人們研究易經的哲思創造了條件,但另一方面,卻也阻斷了人與天溝通的橋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