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及精神體驗在大腦中會引起什麼樣的變化?

一項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宗教體驗能夠激活與愛、性、賭博和吸毒相同的大腦獎勵區域。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對宗教的神經科學研究無法就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達成一致,即大腦的哪個區域參與精神體驗。這種不確定性,以及宗教體驗的複雜性和個體性,致使研究人員們認為每個大腦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宗教。

一組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得出結論,宗教及精神體驗同愛和吸毒一樣,在神經學上有著類似的狂喜感。

這項研究由猶他大學的神經放射學家傑弗里·安德森(Jeffey Anderson)主持。該研究發現,在一組19人的年輕摩門教徒中,當個體「感受到精神力量」時,與吸毒有關的基於獎勵的神經系統被激活。具體來說,反覆激活的是伏隔核,一個對獎勵和增強迴路至關重要的大腦區域。與注意有關的前額注意區,以及與決策有關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區也被激活了。那些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區有損傷的人顯示出反社會行為,且其道德判斷受損。

研究團隊猜測,宗教體驗與大腦獎勵機制有關,他們希望能夠定義這種神經活動,以便更好地理解許多行為背後的動機——從利他主義到暴力,這兩種行為常常伴以宗教的名義。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論文作者在《社會神經科學》雜誌上指出,「儘管全世界超過58億例已被報道的宗教體驗都附屬於個體的宗教活動,參與宗教體驗的大腦網路的基本問題尚不清楚。」考慮到歷史上和正在進行的以宗教為名義的戰爭,這一事實更加令人驚訝。

該研究選擇摩門教徒作為研究對象,包括7位女性和12位男性,他們都有著一至兩年的傳教工作。在進行特定的任務時,功能磁共振成像儀與他們的大腦相連,這些任務包括休息、觀看有關會員和財政的教會視頻、閱讀《聖經》節選和宗教領袖的箴言、禱告。每當被試體驗到高度的精神感,需要按下一個按鈕。當被試更頻繁地按下按鈕,大腦獎勵迴路區域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同時被激活。這些大腦區域與吸毒時促使多巴胺分泌導致成癮的部分一致。

作者承認,需要針對多種宗教進行更多工作,以確認該研究的結果。而且被試有可能「出於表現得與研究目的一致的意願」,自報了高度的精神感。然而,該研究可能是研究各種宗教行為動機的開始。在CNN對安德森的採訪中,他指出這是首例揭示大腦獎勵系統關聯的研究,是探索各種宗教驅動行為的墊腳石。

「數十億人基於宗教及精神體驗作出人生的重大決定,這是對我們社會行為最有力的影響之一。然而這些體驗在大腦中引起了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知之甚少。這是需要付諸更多研究的關鍵問題。」

當個體被迫以宗教的名義行善或施暴時,是否有相同的機制被激活,這是最緊迫的相關問題之一。安德森說:「明尼蘇達州研習《聖經》的路德宗女教徒,和敘利亞策劃宗教暴行的人,他們的大腦區域里是否發生了相同的變化?」

目前,論文作者表示,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精神感引起的神經反應只能強化對某一特定信仰的奉獻:「經典獎勵反應和抽象宗教觀念的對應,可能表明一種依附於教義概念和宗教內領袖的大腦機制。」基本上,人們在這些時刻體驗到的感覺支持他們選對道德路徑的想法。

雖然研究沒有特別提及伏隔核和一般的獎勵系統與上癮的觸發有關,成癮促使大腦相信愛和吸毒能夠帶來愉悅,而這些行為應該被重複。

儘管安德森說這是首例將宗教與大腦獎勵系統聯繫到一起的研究,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工作正關注宗教背後的神經科學。在極高度的宗教體驗期間,腦掃描顯示額葉活動減少。相比之下,佛教僧侶的這些大腦區域在冥想期間表現出高度的活躍。在禱告中,調節情緒的邊緣系統的活動也逐漸增加。

與此同時,一組美國的分子遺傳學家聲稱,他們已經確定能使一些人對精神體驗更敏感的基因VMAT2,該基因在毒癮上也發揮了作用。

Michael A. Ferguson, Jared A. Nielsen, Jace B. King, Li Dai, Danielle M.Giangrasso, Rachel Holman, Julie R. Korenberg & Jeffrey S. Anderson (2016): Reward, salience, and attentional networks are activated by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devout Mormons, Social Neuroscience, DOI: 10.1080/17470919.2016.1257437

來源:WIRED UK 作者:Liat Clark

編譯:EON 封面:Sophia Miroedova

推薦閱讀: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為何那麼大
丹尼爾·丹內特《從細菌到巴赫:心智的進化》——意識揭秘?
機器學習是如何巧妙理解我們大腦工作原理的?
傷心情歌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忘情水」
河豚魚的鮮美與河豚毒素有關嘛?

TAG:神经科学 | 宗教 | 奖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