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汽車圈的3個小猜想
兩隻黑天鵝曾經攪動了2016年的汽車圈。
上半年,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引發了全球首起死亡事故。一時間,各種批評和調查蜂擁而至,特斯拉和自動駕駛的形象遭遇沉重打擊。結果呢?特斯拉調整了宣傳口徑,系統通過空中升級強化了警示設計;最重要的,主體邏輯從攝像頭優先調整為雷達優先。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努力絲毫未受影響,不久前還在官網發布了一段全自動駕駛系統的測試視頻。回頭看,那起事故沒有對自動駕駛的發展造成顯著影響,此後特斯拉和其他車企還拿到了在美國幾個州測試全自動駕駛車輛的許可。
最糟糕的事也沒有阻止自動駕駛前進的步伐。經此一役,自動駕駛成為共識。所以,我的第一個猜想是:從2017年起,各大車企會加快引入各層次的自動駕駛技術的速度。車道保持、自動變道很快會像自適應巡航那樣家喻戶曉。而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的實現,可能比你我想像的快很多。如果有90後的朋友讀到這篇文章,我對你的忠告是,千萬別去當一名專職司機了,這個職業在你退休前幾乎肯定會消失。
第二隻黑天鵝:新能源車騙補,涉及72家車企、92.7億元。這件事引發了一場延續至今的大討論:通過補貼催化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發展是正確的選擇嗎?
確實,現在的局面看起來有些荒誕。卡羅拉和雷凌雙擎在2016年的銷量都接近4萬輛,許多時候它們比那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更省油(除非那些車主經常充電)、更環保,但是幾乎沒有補貼。而市面上大部分插電式混動車,要麼賣給了國家,要麼成了免費牌照的陪嫁品(上海2016年有45060輛新能源汽車上牌),而它們中的大部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並不那麼環保。
但是,無論霧霾多嚴重,環保從來不是制定產業政策的惟一考量因素。幫助本國車企增強競爭力是政策的重要目標,全世界都一樣。既然普通混動技術日本人一家獨大,而且長期看並非最終解決方案,於是美國人、歐洲人和中國人都不把它當作重點發展對象,政府自然不會大力扶持,最後逼得日本人也不得不大力發展電動車。比如,最近豐田集團就宣布,社長豐田章男將親自領導電動車部門。
所以,我的第二個猜想是:2017年,限牌城市「特供車」會大量湧現;同時,各種形式的補貼在未來幾年會逐漸退坡。所以,實在想要免費京滬牌照的,請容忍一輛不那麼成熟(或者不那麼便宜)的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動車(當然不包括那些騙補的垃圾)。沒啥好不爽的,像豐田和雷克薩斯那麼靠譜的混動車,憑啥政府還給補貼呢?
在汽車圈基本認可了智能汽車和電動車這兩大方向的今天,你抬起頭,突然發現有一些玩家已經在新的軌道上狂奔。
我們剛剛在CES上看到了樂視的首款量產車FF91。非常炫酷而有想像力的設計,超越特斯拉P100的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0-96公里/小時加速2.39秒。這款車2017年還無法交付,耀眼的數據有多少可實現性和實際意義還不得而知。但是今天,我們不能再忽視包括蔚來和樂視在內的一票新玩家了。它們中的大部分或許會失敗,但我越來越相信會有某一家走向成功。
唔,這第三個猜想需要更長時間來驗證。
推薦閱讀:
※小星寫作文--車與時代變遷
※作為汽車工程師,我為什麼要去菜鳥做無人駕駛?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是什麼,除了特斯拉還有沒有其他競爭者?
※如何看待李克強視察江淮汽車集團並體驗新能源汽車?
※智能出行|北京的充電樁江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