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NB-IOT核心協議凍結的影響?是否標誌物聯網大規模產業化時代到來?

求問各位大拿,目前NB-IoT核心協議目前已凍結,是不是可以認為物聯網應用大規模產業化的障礙已經掃除了?此外,是否可以認為NB-IOT從成本、應用範疇等各方面來說都全面壓過電力載波技術?


近期剛從NB-IOT產業論壇參加研討歸來,也參與了一些NB-IOT安全的討論,相信業界已經都關注了工信部發布的《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此通知在6月16號作為政策文件在工信部官方網站正式發布,據和運營商了解,運營商已經收到正式文件並開始緊急部署。

5G和NB-IOT的關係

很多人並不理解5G和NB-IOT到底存在什麼關係,到底NB-IoT是不是5G技術,通訊中的5G(概念),即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搜索移動通信技術。5G技術帶來的絕不僅僅是更快的網速,而是將萬物智能互聯成為可能其實,而NB-IoT是5G商用的前奏和基礎,因此,NB-IoT的演進更加重要,例如支持組播、連續移動性、新的功率等級等等,只要NB-IOT等基礎建設完整,5G才有可能真正實現。NB-IoT技術為物聯網領域的創新應用帶來勃勃生機,給遠程抄表、安防報警、智慧井蓋、智慧路燈等諸多領域帶來的創新突破。

5G進展

6月5號,工信部發布了在3300到3600兆、4800到5000兆之間來應用5G的徵求意見稿。6月8號又進一步徵集在高頻段毫米波頻段如何來使用5G的徵求意見,就24G到27G以及42G這樣的頻段如何應用5G,讓社會各界提出寶貴的意見。「缺芯少核」問題也許會隨著5G的到來而緩解。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日前表態正在開發支持5G網路的麒麟處理器,預計2019年問世。同時預計在2019年推出第一個R10版本的5G晶元,不過要到2020年的R16才算真正的5G標準。

根據國際標準組織3GPP和ITU(國際電信聯盟)的時間表,2018年6月會有第一個正式的5G標準版本,即R15。R1將6在2019年年底完成,將比R15版本更為完善。這也將是最後版本。

目前,中國的5G推進組不僅是中、日、美、韓、歐洲這幾個地區共同來推進5G的合作組織,而且還吸收了巴西的5G推進組織,5G合作從北半球延伸到南半球,使整個5G更加全球化的推進。中國致力於推進全球統一的5G標準,這將首次實現移動通信領域全球統一標準。

NB-IOT應用場景和對物聯網帶來的影響

NB-IOT的發展將給物聯網領域帶來巨大變革,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下面是幾大典型的場景和變化:

智慧城市:以水、電、氣表智能計量、公共停車管理、環保監測等領域為切入點,城市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的能力提升,監測一座城市需要很多方面並且要低成本。NB-IoT和LTE使得控制路燈,免費停車,環境監測等變的可能。如前所述,NB-IoT數據機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比如,模組預計為5美元。智能抄表的主要要求是網路覆蓋。有時,抄表需要在信號惡劣的地區,比如,偏遠地區和地下。NB-IoT通過規律的小數據傳送實現對煤氣和水表的監測。這會導致更好的網路覆蓋。

信息消費: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兒童及老人照看、寵物追蹤及消費電子等產品中的應用,加強商業模式創新;NB-IOT都支持海量感測器,從大數據量到小數據量的活動。讓便攜和實施大數據成為可能。

工業製造:與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相結合推動融合創新,對生產製造過程的監控和控制,在物流運輸、農業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將大大拓展。

共享技術與智能硬體:如共享單車、智能硬體等「雙創」企業應用。

NB-IoT和5G建設大提速,兩者關係和對物聯網發展帶來的影響解讀 - 知乎專欄


將來NB IoT會在物聯網普及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技術設計上針對物聯網的窄帶廣域網優化,天然的比傳統2g要現金很多;另外有了華為和一眾運營商的大力推廣和利益相關,基本上聯通電信,以及中國移動都會在2017年或早或晚完成國內全網部署,國外德電等一種運營商甚至走的更快些。而管道鋪好,肯定需要各種終端設備把流量用足,而各種改變生活的應用就會層出不窮。像現在的摩拜單車就是一個例子。結合蜂窩網路,gps以及雲平台,可以有無窮的想像力。很難想像,現在有多少類似的創業團隊,正在埋頭準備上線自己的新玩意。。

但是,未來我想也不會是NB IoT一種獨大。在戶外或公共區域的應用場合,比如路燈,電錶,水表,井蓋應用,因為缺乏產權的覆蓋,和維護的高成本,基於蜂窩網路的NB IoT有天然的優勢。但是,智能家居領域,更看好wifi。而在更多的工業應用領域,比如工廠,倉庫,以及辦公室,後者酒店等領域,也許zigbee更能滿足可靠連接,ECO節能的要求了。

當然,上面只是限於無線的系統。

2016-09-03


NB IoT和電力載波的應用場景並不完全重合。而且就我所知,現在全球還沒有NB IoT應用於電力抄表的案例。原因有兩方面,電錶不存在供電短缺問題,NB 的一個優點,省電,就不是優點了。另一個,電錶的數據傳輸模式和NB 原來的設計不同。和一家做電錶的公司聊過,他們數據傳輸需求大約是3Mbps, NB 只幾百k.不太匹配。


NB-IOT,絕對是一個重大發明。之前的物聯網技術,覆蓋距離過短,無法進行萬物互聯,IOE。

3GPP推出的是一整套方案,從終端、到網路。

NB-IOT的信號覆蓋,支持165dB的路損(採用SC-OFDMA,OFDMA);

終端用5號電池支持10年(PSM模式),晶元成本1美元(不同時收發,減少緩衝量),終端成本5美元。

採用小區組網,因此也叫CIOT。

可以在現有移動通信網(LTE/GSM/UMTS)上通過軟體升級實現。

真正的萬物互聯,拉開帷幕了。

這是真正的全產業革命,地球從此不同。


關注過NB-IoT一段時間,和PLC兩者不可比。PLC是通過電力線纜通訊,即有線通訊。而NB-IoT、LoRa等一系列都是針對物聯網的無線通訊。NB-IoT標準16號剛剛凍結,接下去還要看各大廠家上下游的支持力度。若要與其他標準比較,也應該和3G/4G這類廣域網或zigbee藍牙這類短距離無線網路進行比較


NB-IoT的具體應用場景包括:公共事業應用場景、工業領域、農業領域、消費領域等。

公共事業應用場景,即民生工程、智慧城市(水表、智能停車、智能路燈、煤氣管網系統、監控、環保、水文、垃圾管理等等)。NB-IoT技術比較適合固定的應用場景。NB-IoT位置定位精度要求不高僅能達到50-100米。所以在移動定位領域沒有優勢,在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場景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NB-IoT在工業領域,工廠也需要一整套基礎設施(流水線、安全、能源、消防)需要大量的感測器和數據採集的物聯網應用。

隨著農業領域,集約化、高附加值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農業的基礎設施在規模化的過程中也非常依賴感測器採集數據(溫度、濕度、空氣等指標)NB-IoT提供了廉價的通信模式。

消費領域:家電可以裝配NB-IoT模塊、共享單車也可以通過NB-IoT來實現。穿戴設備、遠程醫療診斷也都是應用場景。

類似於「互聯網+」的「物聯網+」催生出很多機會和企業。談到應用的規模,互聯網是人與人的連接(手機電腦),物聯網是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這個連接數是人與人連接數的十倍、幾十倍,因為每一個終端和設備都連接。有些機構預測物聯網的連接數可以達到100億,所以市場空間非常大,是百億級別的連接數空間。

工信部也給出了物聯網發展目標。到2020年公眾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7個億,最新的文件中還明確了6億的NB-IoT連接目標。由於NB-IoT流量價值低,若沒有上升到國家產業高度上來,運營商不會堅持推動NB-IoT。工信部文件的發布,堅定了運營商推動NB-IoT基站建設的決心。工信部文件對於產業鏈上下游是重大利好,有了運營商做NB-IoT基站的備書,這對產業上下游的晶元、模組、終端廠商是明確信號。政府作為助推手,可使城市引入NB-IoT產業帶動GDP,能夠迅速帶動NB-IoT應用規模化的方式是補貼,政府在公共事業領域可能會投入大筆資金投入NB-IoT建設,預計在千億級別。政府也會拋棄粗放型出資思路,利用PPP模式實現財政支出。


本人從事BLE開發,技術支持工作數年,nb iot的相關知識也就是這兩天網上看看而已,並不深入。對於網路上說nb iot功耗很低,終端依靠電池能工作10年的說法,非常懷疑。

是用電瓶供電么?

是每天交互一次數據而已么?

通信距離是5米么?

…………

沒有真正的各項數據,我真的表示不服。

歡迎知情人士透露點有效信息,謝謝!


行業從業者,協議的凍結只能說第一步走出去了,後面諸如網路部署是否完善,模塊成本是否足夠低,上下游產業鏈是否成熟,這些目前都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剛剛某晶元設計公司來做介紹,部署成本低、超長待機、方便接入,而且有運營商的支持,推廣應該會比較快;但是也有一些問題,譬如一個節點總帶寬就200k,一個節點下可以接幾千設備,所以單台設備的帶寬極低,設備ota升級是個問題,對於實時性要求較高或者數據量較大的設備,也會存在帶寬限制的問題;每年都需要運營費用也是個問題。。。


推薦閱讀:

I2C協議(中)——硬體I2C的簡單讀寫實驗
室內OFDM信道測試?
為什麼國內支持華為的人,都會被罵為水軍和噴子?

TAG:物聯網 | 通信 | 智能家居無線通信技術 | NB-I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