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時節要喝什麼酒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節日,正是我們喝酒的好時節。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發展過程中,民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日。對於初民們來說,酒只是作為一種祭祀的工具,但隨著歷史演變,酒已漸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與歲時有關的節日,也都離不開酒的參與。

今天,知味君就想和大家聊聊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什麼時節應該喝什麼酒。

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作為農耕文明的社會,春節意味著經歷一年的辛勤勞作,終於可以定定心心地休整,與家人、朋友分享豐收的果實。自古民間就有「無酒不成年」的說法,那麼過年要喝什麼酒呢?

我們過年吃的年夜飯其實叫做「分歲酒」,也叫「守歲酒」、「辭歲酒」、「團圓酒」。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們有守歲的習俗,合家同堂,擺酒聚餐。西晉《風土誌》說:「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寢,謂之守歲。」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人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會盡量辦得豐盛。

以溫州為例,一般百姓的餐桌上都會擺上十個大紅的高腳碗,有柑橘、臘雞、臘肉、鰻鯗、膠凍、花蚶、紅棗、牡蠣、豬肝等冷碟,以示「十全十美」。中間的「十大碗」有年糕、黃魚、豬蹄、雞鴨、香菇筍、爆墨魚、炒豬肚等,最後是八寶飯、紅棗桂圓湯之類的甜品。全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團圓,此時小輩們向長輩敬酒,這一習俗延續到今。

分歲酒飲用的酒品是「屠蘇酒」。蘇軾在《除日》詩中就有:「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來年七十歲」。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唐人韓鄂所著的《歲華紀麗》中記載:「屠蘇」本是草庵的名字。相傳古時有位名醫住在屠蘇庵中。每年除夕夜,他給鄰里一包葯,讓人們將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時,再用這井水對酒,合家歡飲,這樣全家人一年都不會染上瘟疫。

也有傳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的,配方是由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

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歲首喝的酒,裡面有花椒的成分。飲用順序是由幼及長。讓小孩子先喝,因為喝了就意味著長一歲,值得慶賀。老人後喝,因為喝了就少一歲,後喝是祝福長壽的含義。在春節期間飲用屠蘇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著吉祥、康寧和長壽。

元宵節始於唐代,也稱上元節或燈節。農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過去人們向天宮祈福,用五牲、果品和美酒供祭。祭禮後,家人通過團聚暢飲來祝賀新春佳節的結束。

廣東的元宵酒稱為「飲燈酒」,各家各戶在祠堂前張燈結綵,大擺宴席。杭州人在「年宵酒」上常喝自製的青梅酒。過去紹興則喝當地人用糯米釀製的「元紅」黃酒,其酒色如琥珀,味道甘醇,預示著一年裡圓滿吉利、紅紅火火。

這一日,有「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火樹銀花;有「月上柳梢頭」的浪漫婉約;也有「村中梅香伴酒香」的俗世熱鬧。在良辰美景中飲酒作對,是溫潤美好的傳統,它營造了溫馨融洽的品飲氛圍和文明高尚的酒風。此時,冬日景觀仍在,新年餘味不減。元宵酒聯映雪月,萬盞千杯匯成歌。地上冬雪殘跡斑駁,枝頭梅花傲寒斗妍。在美酒中享受微醺的愜意,一年美好的生活也有了一個溫暖的開始。

農曆二月二,也稱龍抬頭或春龍節,寓意春天開始,萬物復甦,雨水也將增多。這是祭祀土神,祈求豐收的節日。《中庸》里有:「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也就是說中和節以後人們便要投入緊張的春耕了。這一天,有喝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最早只是節氣名稱,它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這一天人們有掃墓、踏青的習俗,這一節日飲酒習俗也始於此。從春秋晉文公時代起,寒食節飲酒便不受限制,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寒食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其二是借喝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

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後來,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人們把這條龍扯上岸,又將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用雄黃酒抹七竅,認為這樣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喝雄黃酒過去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人們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於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汪曾祺在《端午節的鴨蛋》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然而,雄黃作為一種殺蟲劑,其成分有毒,因此後來人們就不再用雄黃兌酒飲用。當然,如今最好謹慎飲用自製雄黃酒,就連含有雄黃的藥品,也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中秋佳節,無論是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都離不開賞月飲酒。唐玄宗曾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熄滅燈燭在夜色下「月飲」。到了清代,中秋節出現了飲桂花酒的習俗。

清代《帝京歲時記勝》中記載:在八月桂花盛開的季節,選摘含苞待放的花朵,醅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名為「桂花東酒」。此酒酒味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健脾之效。但當時除御膳房釀造專供帝王內府飲用外,市面上並無銷售。現代亦有仿製。

歷代人們逢重九就要登高、賞菊、飲酒,這樣的風俗延續至今。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歷史上釀製菊花酒的方法不盡相同:晉代是在九月九日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準備釀酒的糧食中一齊釀酒,放至第二年重陽飲用。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和曲、米一起釀酒,有些則加入地黃、當歸、枸杞等藥材。清代是用白酒浸漬藥材,採用蒸餾提取的方法釀製。

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也別有一番情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歲時節日正是民俗的體現。或許有人聽到「民俗」會覺得帶著一絲鄉土氣息。但也有句話說「大俗即大雅」。正如土地中生長出了葡萄,而這些葡萄釀成了風格各異的葡萄酒,甚至被人們標籤為一種代表優雅生活的飲品。土地,是人存在的家園。哲學家海德格爾引用了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那些在長期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民俗的背後,有對大地和自然的尊重,也蘊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盼。這份熱盼帶著農耕文明的特質,帶著生活的煙火氣,帶著濃濃的人情味,通過固定的行為禮俗被保留了下來。當我們踐行著這些古老的飲酒傳統,那些永恆的生命價值就在這樣的儀式中得到了延續和傳承……

文中插畫由作者授權知味使用,

未經原作者授權不得轉載。

文 | yiyi

圖 | PSJ妗

編輯 | 王鑫

? 知味葡萄酒雜誌

————————————————————

想學習葡萄酒的朋友可以加知味醬的個人微信 ZhiWeiJiang1

點擊這裡進入知味微店>>

在線報名知味在上海、北京、南京最近的品酒課程

廣州

入門課程1月10日周二晚

南京

入門課程1月14日周六下午

重慶

入門課程1月7日周六下午

北京

入門課程1月7日周六下午

入門課程2017年2月16日周四晚

WSET二級2月17-19日周五-周日

上海

入門課程1月17日 周二晚

WSET二級2月17-19日周五-周日

WSET三級 2月24-26日 + 3月3-5日(共6天)

關於知味

公眾號ID: TasteSpiritMag

專註於為葡萄酒愛好者提供

輕鬆的美酒文化 | 專業的品酒知識

實用的買酒建議 | 精彩的品鑒體驗

推薦閱讀:

傳宗接代很重要?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的鬼、神不分家,兩個經常相提並論沒有區別的?
文物里的土豪金,別看太久,會閃瞎!
掌握了這些,你也能擁有絕美中國風(上)
鄧曉芒:魯迅在《傷逝》中所揭示中國女性對愛情的那種「純情」,是童稚式的

TAG:中国传统文化 | | 中国传统节日 |